大木花谷之行
2009年8月1日,与一闺蜜一同前往传说中的大木花谷,运气不错,到达的那天天气很好(回来的那天下雨了,我俩暗自庆幸选了周六去)。
火车+小巴,一路路昏昏沉沉,折腾了三个小时左右,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鉴于豆瓣上众人的提点,我们决定到达后,先去找住宿的地方。事实证明了此乃明智之举,因为傍晚我和婵婵在镇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N多找不到地方住的人。
40/人的农家乐,还包三餐,多实惠的,而且饭菜还算可口,尤其是那土豆丝,自家种的,味道就是不一样。饭后,便和伙伴一齐向花谷出发了。门票可以讲价,人多的话还能优惠到38块,我们两个人是40/人。谷内的花比我们想象得少,长得也不密,而且因为前一天下了雨,又打蔫了些,不过当做拍照的背景也算不错。
很久没有这样子畅快地照相了,今天的相机也还不错,E-P1,尤其是滤镜功能中的针孔效果,出来的片子完全用不着再后期修了呢,值得一试。(咦,貌似打广告去了呢,嘻嘻)
要说花谷内最舒服的地方,那就是恒温的海棠花室,凉爽不说,环境也好,拍照也不用像在花田里那样,还得在泥泞的土地上走,边走还得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去踩到花花草草,辛苦啊!(真好奇这边的花被我们这样踩,竟然还能好好地长着,莫非已经被锻炼出了杂草精神?)下午时分,陆陆续续地进来了许多人,其中也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有几位颇为执着,还自备了戳了洞洞的矿泉水瓶,给海棠撒水,想营造出饱含露水的感觉。至于我这样的”伪摄影爱好者“嘛,拍拍臭美的人物照就算了。不过对于花室内的海棠花,连我这种从来不喜欢花(因为我对花香过敏)的人,都觉得美呢,尤其是那颜色,红得正,紫得艳,黄得娇,橙得亮,很极致的感觉。
一路上看到N位女同胞穿着人字拖或是高跟鞋,哎,那才叫可怜呢,花田里因为雨后的土湿湿软软,这鞋子完全没办法走。还好自己有准备,穿着最轻便的平底球鞋,不过因为是白色的,也挨上了不少泥土,而且越走越觉得脚重,只有边走边甩,才能把鞋底的泥土甩掉。
大约五六点的时候,我们回到了住的地方,吃过晚餐,我们准备出去走走帮助消化。农家乐的小哥建议我们可以到旁边的山上走走,不过我们胆小,怕遇到蛇之类的,决定就到镇上走走。除了一些新修的房子,镇上还有一些比较老旧的房子,斑驳的泥墙、布着青苔的石板路,在镜头下别有一番味道;还有那些老房子前坐着的老人,惬意安详。
小镇上可以娱乐的方式很少,我又不是个会打牌的人,再加上闭路电视还飘着雪花,洗完澡我们就准备睡下了。这时候,婵婵看到街对面的空地上停着的车一同亮起了车灯,一闪一闪。还有不知哪里传来的音乐声,许多人在一同舞蹈。想说反正也睡不着,就下去凑凑热闹。待我们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玩起了另一项久远的游戏,唱歌接龙。竟然还有人在高唱”土气“的《小芳》。那样热闹的气氛,疯狂的人群,我有点放不开也不想介入,于是静立一旁。婵婵在一旁讲电话,无聊的我,开始练习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夜晚的山风吹着,无比凉爽。没多久,我们便回去了。而他们,还在不停歇地疯狂着,甚至吵到了我们的睡眠。终于,在不知不觉中睡去……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了,吃过简单的早餐,便向回涪陵的中巴车站走去,还好我们去的终点站坐车,不然肯定坐不到位置,许多乡亲们也坐这趟车出乡。兜兜转转,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才到达涪陵。一路上的山风吹得我很舒服,而越靠近市区,风也变得闷热起来,再也没有山间那清凉干净的感觉了。
对了,中巴车上遇到了两个和我们搭乘同一趟回重庆的火车的人,一个广州的男生和一个重庆的女生,人很好。我们四人拼车打的去火车站,本来是AA,而到了车站后,那位大方的男生一个人付了钱而不愿要我们的份儿(说实话,这样的男孩子估计只有沿海地带比较开放的城市里才有,重庆男生很少这样的)。
比较倒霉的是,我们那趟火车晚点,而候车室又没有空调,百千号人挤着闷热不堪。于是我们只能在一旁的休闲茶室坐着休息(也是那位男生给的钱),我们只休息一个小时,老板都要收我们每人10块,茶水还要另行收费,实在是太过黑心。
火车上人很多,一个半小时候,我们终于回到了重庆。
这一趟出行,车费、食宿加起来,我们两个人一共花了314,花钱不多,但还算玩得尽兴,以后要多多计划这样的短途小旅行。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放松下心情,也趁年轻,多拍些照片,累积些回忆。下一站,又会是哪里呢?
火车+小巴,一路路昏昏沉沉,折腾了三个小时左右,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鉴于豆瓣上众人的提点,我们决定到达后,先去找住宿的地方。事实证明了此乃明智之举,因为傍晚我和婵婵在镇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N多找不到地方住的人。
40/人的农家乐,还包三餐,多实惠的,而且饭菜还算可口,尤其是那土豆丝,自家种的,味道就是不一样。饭后,便和伙伴一齐向花谷出发了。门票可以讲价,人多的话还能优惠到38块,我们两个人是40/人。谷内的花比我们想象得少,长得也不密,而且因为前一天下了雨,又打蔫了些,不过当做拍照的背景也算不错。
很久没有这样子畅快地照相了,今天的相机也还不错,E-P1,尤其是滤镜功能中的针孔效果,出来的片子完全用不着再后期修了呢,值得一试。(咦,貌似打广告去了呢,嘻嘻)
要说花谷内最舒服的地方,那就是恒温的海棠花室,凉爽不说,环境也好,拍照也不用像在花田里那样,还得在泥泞的土地上走,边走还得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去踩到花花草草,辛苦啊!(真好奇这边的花被我们这样踩,竟然还能好好地长着,莫非已经被锻炼出了杂草精神?)下午时分,陆陆续续地进来了许多人,其中也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有几位颇为执着,还自备了戳了洞洞的矿泉水瓶,给海棠撒水,想营造出饱含露水的感觉。至于我这样的”伪摄影爱好者“嘛,拍拍臭美的人物照就算了。不过对于花室内的海棠花,连我这种从来不喜欢花(因为我对花香过敏)的人,都觉得美呢,尤其是那颜色,红得正,紫得艳,黄得娇,橙得亮,很极致的感觉。
一路上看到N位女同胞穿着人字拖或是高跟鞋,哎,那才叫可怜呢,花田里因为雨后的土湿湿软软,这鞋子完全没办法走。还好自己有准备,穿着最轻便的平底球鞋,不过因为是白色的,也挨上了不少泥土,而且越走越觉得脚重,只有边走边甩,才能把鞋底的泥土甩掉。
大约五六点的时候,我们回到了住的地方,吃过晚餐,我们准备出去走走帮助消化。农家乐的小哥建议我们可以到旁边的山上走走,不过我们胆小,怕遇到蛇之类的,决定就到镇上走走。除了一些新修的房子,镇上还有一些比较老旧的房子,斑驳的泥墙、布着青苔的石板路,在镜头下别有一番味道;还有那些老房子前坐着的老人,惬意安详。
小镇上可以娱乐的方式很少,我又不是个会打牌的人,再加上闭路电视还飘着雪花,洗完澡我们就准备睡下了。这时候,婵婵看到街对面的空地上停着的车一同亮起了车灯,一闪一闪。还有不知哪里传来的音乐声,许多人在一同舞蹈。想说反正也睡不着,就下去凑凑热闹。待我们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玩起了另一项久远的游戏,唱歌接龙。竟然还有人在高唱”土气“的《小芳》。那样热闹的气氛,疯狂的人群,我有点放不开也不想介入,于是静立一旁。婵婵在一旁讲电话,无聊的我,开始练习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夜晚的山风吹着,无比凉爽。没多久,我们便回去了。而他们,还在不停歇地疯狂着,甚至吵到了我们的睡眠。终于,在不知不觉中睡去……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了,吃过简单的早餐,便向回涪陵的中巴车站走去,还好我们去的终点站坐车,不然肯定坐不到位置,许多乡亲们也坐这趟车出乡。兜兜转转,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才到达涪陵。一路上的山风吹得我很舒服,而越靠近市区,风也变得闷热起来,再也没有山间那清凉干净的感觉了。
对了,中巴车上遇到了两个和我们搭乘同一趟回重庆的火车的人,一个广州的男生和一个重庆的女生,人很好。我们四人拼车打的去火车站,本来是AA,而到了车站后,那位大方的男生一个人付了钱而不愿要我们的份儿(说实话,这样的男孩子估计只有沿海地带比较开放的城市里才有,重庆男生很少这样的)。
比较倒霉的是,我们那趟火车晚点,而候车室又没有空调,百千号人挤着闷热不堪。于是我们只能在一旁的休闲茶室坐着休息(也是那位男生给的钱),我们只休息一个小时,老板都要收我们每人10块,茶水还要另行收费,实在是太过黑心。
火车上人很多,一个半小时候,我们终于回到了重庆。
这一趟出行,车费、食宿加起来,我们两个人一共花了314,花钱不多,但还算玩得尽兴,以后要多多计划这样的短途小旅行。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放松下心情,也趁年轻,多拍些照片,累积些回忆。下一站,又会是哪里呢?
![]() |
不知名的花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