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燕山亭》,一梦难求
今天读了一首词,北宋亡国皇帝赵佶的《燕山亭》。
这位皇帝多才多艺,以瘦金体独步天下。可惜身为皇帝,却不理国事,以至于成了亡国之君。亡国之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美得飘逸空灵,那份风流潇洒,追忆起来,真是“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一待成为亡国之君,被掳至北方,思念故乡,不知靠什么来托寄重重离恨,只有双燕,但双燕又不曾会人言语。真是无计可施,只有寄希望梦里能去,可是,这也不行了,“和梦也新来不做”,此君所经历的这份惨痛,想来也真是惨白到刻骨。
此君常常和南唐后主相提并论,说起来此二人的造诣是各有所长。南唐后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细细思量,意境悠长,颇值玩味,堪称“词圣”。而赵佶擅长书画,据称他的一幅画《写生珍禽图》拍卖到2530万元的高价。然而这首中的“和梦也新来不做”,痛得真到刻骨,也能令人细品之下掩卷长叹。
此二人的经历很相似,都是从皇帝到囚徒,客死他乡的凄惨下场。他们的下场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后人对他们的开脱之词大抵是他们都不是当皇帝的料,让人既恨又怜。也是。不过,如果没有惨痛的身世,后主的词或许始终停留在“花间”的习气中。赵佶如果不是皇帝,未必会有足够条件来培养他的爱好。由此可见,千古一绝总是有代价的。
话说回来,后主本是仁慈之人,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才走上了必然的亡国之路,最后因词获罪,宋太宗厌恶他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将他毒杀。巧的是,据说赵佶在出生之前,其父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后主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赵佶。所以有赵佶是后主的转世,专程来报复灭亡北宋的说法。和后主的仁慈相比,赵佶在位期间,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误用奸臣,即将亡国之际,退位祸害儿子,谁知金人一样把他掳走,他从未检讨过自己,而是悔恨“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当他的第九子赵构建立南宋后,他曾传话要儿子去救他,可是儿子担心他一回来,自己就无法做皇帝了,始终没去救。赵佶被囚9年之后,凄惨地死在了北方,至死一梦难求。
这位皇帝多才多艺,以瘦金体独步天下。可惜身为皇帝,却不理国事,以至于成了亡国之君。亡国之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美得飘逸空灵,那份风流潇洒,追忆起来,真是“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一待成为亡国之君,被掳至北方,思念故乡,不知靠什么来托寄重重离恨,只有双燕,但双燕又不曾会人言语。真是无计可施,只有寄希望梦里能去,可是,这也不行了,“和梦也新来不做”,此君所经历的这份惨痛,想来也真是惨白到刻骨。
此君常常和南唐后主相提并论,说起来此二人的造诣是各有所长。南唐后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细细思量,意境悠长,颇值玩味,堪称“词圣”。而赵佶擅长书画,据称他的一幅画《写生珍禽图》拍卖到2530万元的高价。然而这首中的“和梦也新来不做”,痛得真到刻骨,也能令人细品之下掩卷长叹。
此二人的经历很相似,都是从皇帝到囚徒,客死他乡的凄惨下场。他们的下场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后人对他们的开脱之词大抵是他们都不是当皇帝的料,让人既恨又怜。也是。不过,如果没有惨痛的身世,后主的词或许始终停留在“花间”的习气中。赵佶如果不是皇帝,未必会有足够条件来培养他的爱好。由此可见,千古一绝总是有代价的。
话说回来,后主本是仁慈之人,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才走上了必然的亡国之路,最后因词获罪,宋太宗厌恶他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将他毒杀。巧的是,据说赵佶在出生之前,其父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后主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赵佶。所以有赵佶是后主的转世,专程来报复灭亡北宋的说法。和后主的仁慈相比,赵佶在位期间,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误用奸臣,即将亡国之际,退位祸害儿子,谁知金人一样把他掳走,他从未检讨过自己,而是悔恨“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当他的第九子赵构建立南宋后,他曾传话要儿子去救他,可是儿子担心他一回来,自己就无法做皇帝了,始终没去救。赵佶被囚9年之后,凄惨地死在了北方,至死一梦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