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作为余华的散文集之一,读完之后也只有这个书名能诠释我的内心感受了。书中介绍了众多文学大家的众多传世之作,还有余华的独特见解和深度剖析。同时余华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知读者如何去读一部作品和如何在读完该部作品后写读后感。
与余华的读书经历相比,我简直是无地自容。虽从小就是作文的能手,篇篇文章得高分,同时也以读书多、多读书来激励自己,但现在看来,三十年所读的书还不及余华读书经历中忘掉的部分。更有甚者随笔中余华所列作品,几乎从未涉及,知道的作家名字和作品名字还是从历史课上学来的。至于写作背景、详情,一概不知。
余华是当代很努力且成就非凡的作家,丰硕作品背后必定是经年累月的积累。余华虽不是我等凡辈能与之比肩,但可以成为我等学习的标杆。自己读书的量自然不值得一提,但从质上也要有所改进,就如余华在该本随笔中所说,读书的三种状态,我就如第一种:海绵里的水,读书的时候充分吸收水分,读完后水分慢慢蒸发,从读书中得到的除了当时的感动和对故事情节的片段叙述外就所剩无几了。
当读完一本书,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就要扪心问问,我从中能得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用于指导生活、人生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有几何?如同最近流行的“依然”体: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如果读了很多书籍,没有多少思考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感动的时候可以涕泗横流,但感动过后呢?虽然无法达到余华这种文学大家如此高度的分析,但就每一本书读完都会有各人的感受,一篇读后感是不能少的。
这本随笔,的确是温暖的,虽然浅薄的我对书里所提到的作品从未涉及,但仅从作品的名字和余华的专业分析,就能给予我一种力量以及恨不得把这些传世之作去读一遍的冲动。同样这本随笔带给我更多是百感交集,一篇篇短文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无知和渺小,让我无地自容,虽然年纪一大把了,但所知所感却没有和年龄成正比。
接下来就是旅程了,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段旅程,那么读一部作品也是一段旅程。我们随着作者一字一句的描述,我们也和作品的主人公一起踏上了他的人生旅程,坎坎坷坷,悲喜欢乐,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感同身受。
纠结了很久,竟然不知道如何结束这篇读后感了。是发奋去读余华提到的众多传世之作?还是把自己读过的作品重新温习,悟出更多的东西?或许这两个目标都可以在日后的阅读逐步实践并形成一个成熟的阅读习惯。那么这篇读后感的结尾就让我们看看这本薄薄的随笔里所包含的传世之作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一下余华这位作家努力和不凡。
与余华的读书经历相比,我简直是无地自容。虽从小就是作文的能手,篇篇文章得高分,同时也以读书多、多读书来激励自己,但现在看来,三十年所读的书还不及余华读书经历中忘掉的部分。更有甚者随笔中余华所列作品,几乎从未涉及,知道的作家名字和作品名字还是从历史课上学来的。至于写作背景、详情,一概不知。
余华是当代很努力且成就非凡的作家,丰硕作品背后必定是经年累月的积累。余华虽不是我等凡辈能与之比肩,但可以成为我等学习的标杆。自己读书的量自然不值得一提,但从质上也要有所改进,就如余华在该本随笔中所说,读书的三种状态,我就如第一种:海绵里的水,读书的时候充分吸收水分,读完后水分慢慢蒸发,从读书中得到的除了当时的感动和对故事情节的片段叙述外就所剩无几了。
当读完一本书,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就要扪心问问,我从中能得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用于指导生活、人生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有几何?如同最近流行的“依然”体: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如果读了很多书籍,没有多少思考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感动的时候可以涕泗横流,但感动过后呢?虽然无法达到余华这种文学大家如此高度的分析,但就每一本书读完都会有各人的感受,一篇读后感是不能少的。
这本随笔,的确是温暖的,虽然浅薄的我对书里所提到的作品从未涉及,但仅从作品的名字和余华的专业分析,就能给予我一种力量以及恨不得把这些传世之作去读一遍的冲动。同样这本随笔带给我更多是百感交集,一篇篇短文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无知和渺小,让我无地自容,虽然年纪一大把了,但所知所感却没有和年龄成正比。
接下来就是旅程了,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段旅程,那么读一部作品也是一段旅程。我们随着作者一字一句的描述,我们也和作品的主人公一起踏上了他的人生旅程,坎坎坷坷,悲喜欢乐,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感同身受。
纠结了很久,竟然不知道如何结束这篇读后感了。是发奋去读余华提到的众多传世之作?还是把自己读过的作品重新温习,悟出更多的东西?或许这两个目标都可以在日后的阅读逐步实践并形成一个成熟的阅读习惯。那么这篇读后感的结尾就让我们看看这本薄薄的随笔里所包含的传世之作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一下余华这位作家努力和不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