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基本构成
念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母珠、佛塔、子珠、节珠、记念或者计数器、络绳、流 苏。
一,母珠 这是指在一串念珠的终结部位有一个较大的有三个孔的珠子亦称“三通” ,这三个孔成丁字 形分布, 在穿念珠的时候将线的两端由贯通的两个孔中间传入中间上方的孔中, 这个形势在 后来的说法上称为万法归一, 在最初的印度念珠上并没有这个三孔的母珠, 而是直接以一颗 两孔的大珠汇总, 至于是何时开始有的这个母珠的形式现在还不得而知 (有一种说法是在宋 朝中叶时期这种说法的根据不得而知,但这不是关键问题所以不做讨论) 。 在近代尤其是到清代以后, 很多的人在使用念珠的时候将这颗母珠和上面的佛塔置换成为与 子珠不同材质的珠子,而代之以颜色不同或者更高级的材料,多以宝石制成。在这方面使用 的比较多的材料是青金、密腊、翡翠、玛瑙和珊瑚。在置换的时候往往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 其它三颗节珠相同。
二,佛塔 这是指在母珠的上方安置的一个圆锥状的类似小塔形的物品, 称为佛塔或者佛头。 在最初的 念珠上这个佛塔只是一颗比母珠和子珠较小一点的小珠子, 而不是现在的塔形, 其实这两种 物品的意义是相同的。这两者加上母珠都是代表阿弥陀佛的法身智慧。
三,子珠 这是指念珠上除了母珠以外的比较小的珠子, 一般其材质相同, 也有将不同的材质但是大小 一致的珠子穿在一起的。其数量比较常见的一般的有十八、二十一、一百零八三种,当然, 在密乘里由于本尊的修法不同所用的数量也不一样, 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的情况, 而是应当当 成各例来看待, 其中一百零八粒的念珠通用一切法门这是密续所讲的。 关于这些数量是有含 义的,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面来讨论的。在某些传承中子珠代表普贤菩萨,也有代表大势 至菩萨的说法。严格讲各流派传承不同;所修本尊不同其含义也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
四,节珠 这是指在念珠上配置的将出去母珠以外的所有珠粒平均分开的几个比较大的珠子, 以一百零 八颗的长串念珠为例, 就是每个二十七颗子珠就安置一颗节珠, 将所有的子珠平均分成了四 分。 一般节珠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 如果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则节珠的材料应当 与母珠和佛塔相同,节珠一般也比子珠要稍大一点。节珠的作用是方便计数,有些时候持佛 号或者真言的时候一串珠子没有念完,时间又有限,就可以计数到节珠的地方,下一次从节 珠的地方继续开始念诵。但是节珠不是必需的,藏地的修行者念珠上多半没有节珠,现代很 多的人将置换佛塔母珠和安置节珠当成了一种装饰和表现自己财富的行为, 其实这种出发点 对于修行根本没有意义。
五,记念或者计数器 这是指悬挂在念珠之上的两串小的珠子, 一般有子珠的五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大小, 每一串 十粒珠子,一般将这两串珠子称为记念,主要是用在长串的念珠上。计数器则是一种银质的 小卡子,一般会有些莲花或者法轮的造型在上面,使用的时候直接卡在子珠之间来计数用。 藏地密乘行人多用银质的小铃和小金刚杵为装饰带有银珠的计数器, 随着各流派的传承不同 所放置的位置也不同。 苦行者一般用普通材质或者六道木的木头念珠, 然后用一小段绳子系 在子珠之间来计数, 每念一长串的数量就将短绳子向下移动一颗珠子。 当这段绳子从一端移 动到另一端的时候就等于一百零八遍长珠, 二者相乘就等于是念诵了一万一千六百六十四遍 圣号或者真言。
六,络绳 就是将所有珠子穿起来的绳子, 汉地的念珠是用绳子时候要求比较松, 各种各样的绳子只要 自己喜欢能够穿得进去就可以了。 但是在藏地对于念珠所用的绳子要求就比较严格。 一般用 棉线制成,多用红颜色。以独股或者三股为绳而穿珠。也有用皮绳来穿珠的,但这是各例, 一般不会这样做。汉地行者的念珠一般穿得比较紧一些,而藏地的念珠穿得比较松一些,基 本上是空出两到三厘米的空间。 这主要是在念诵一些长的祈祷文的时候或者做四加行的时候 会比较方便计数,同时会使念诵更加清晰,计数更加准确。而络绳也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圣观 世音菩萨。当然,这只是众多讲解中的一种说法,细致地讲起来还有很多。
七,流苏 这是一种装饰在念珠佛塔顶上的线穗, 其缘起是缨络上面的垂拂, 汉地的信众经常将它编织 成万字节或者盘肠结, 这两种图案都是佛教里的象征正法和吉祥的图案。 但是流苏一般在经 常使用的念珠上很少装饰, 因为它比较长会妨碍念珠的计数。 在奉献给佛像的念珠或者陈列 用的念珠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装饰。
一,母珠 这是指在一串念珠的终结部位有一个较大的有三个孔的珠子亦称“三通” ,这三个孔成丁字 形分布, 在穿念珠的时候将线的两端由贯通的两个孔中间传入中间上方的孔中, 这个形势在 后来的说法上称为万法归一, 在最初的印度念珠上并没有这个三孔的母珠, 而是直接以一颗 两孔的大珠汇总, 至于是何时开始有的这个母珠的形式现在还不得而知 (有一种说法是在宋 朝中叶时期这种说法的根据不得而知,但这不是关键问题所以不做讨论) 。 在近代尤其是到清代以后, 很多的人在使用念珠的时候将这颗母珠和上面的佛塔置换成为与 子珠不同材质的珠子,而代之以颜色不同或者更高级的材料,多以宝石制成。在这方面使用 的比较多的材料是青金、密腊、翡翠、玛瑙和珊瑚。在置换的时候往往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 其它三颗节珠相同。
二,佛塔 这是指在母珠的上方安置的一个圆锥状的类似小塔形的物品, 称为佛塔或者佛头。 在最初的 念珠上这个佛塔只是一颗比母珠和子珠较小一点的小珠子, 而不是现在的塔形, 其实这两种 物品的意义是相同的。这两者加上母珠都是代表阿弥陀佛的法身智慧。
三,子珠 这是指念珠上除了母珠以外的比较小的珠子, 一般其材质相同, 也有将不同的材质但是大小 一致的珠子穿在一起的。其数量比较常见的一般的有十八、二十一、一百零八三种,当然, 在密乘里由于本尊的修法不同所用的数量也不一样, 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的情况, 而是应当当 成各例来看待, 其中一百零八粒的念珠通用一切法门这是密续所讲的。 关于这些数量是有含 义的,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面来讨论的。在某些传承中子珠代表普贤菩萨,也有代表大势 至菩萨的说法。严格讲各流派传承不同;所修本尊不同其含义也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
四,节珠 这是指在念珠上配置的将出去母珠以外的所有珠粒平均分开的几个比较大的珠子, 以一百零 八颗的长串念珠为例, 就是每个二十七颗子珠就安置一颗节珠, 将所有的子珠平均分成了四 分。 一般节珠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 如果母珠和佛塔的材料与子珠不相同则节珠的材料应当 与母珠和佛塔相同,节珠一般也比子珠要稍大一点。节珠的作用是方便计数,有些时候持佛 号或者真言的时候一串珠子没有念完,时间又有限,就可以计数到节珠的地方,下一次从节 珠的地方继续开始念诵。但是节珠不是必需的,藏地的修行者念珠上多半没有节珠,现代很 多的人将置换佛塔母珠和安置节珠当成了一种装饰和表现自己财富的行为, 其实这种出发点 对于修行根本没有意义。
五,记念或者计数器 这是指悬挂在念珠之上的两串小的珠子, 一般有子珠的五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大小, 每一串 十粒珠子,一般将这两串珠子称为记念,主要是用在长串的念珠上。计数器则是一种银质的 小卡子,一般会有些莲花或者法轮的造型在上面,使用的时候直接卡在子珠之间来计数用。 藏地密乘行人多用银质的小铃和小金刚杵为装饰带有银珠的计数器, 随着各流派的传承不同 所放置的位置也不同。 苦行者一般用普通材质或者六道木的木头念珠, 然后用一小段绳子系 在子珠之间来计数, 每念一长串的数量就将短绳子向下移动一颗珠子。 当这段绳子从一端移 动到另一端的时候就等于一百零八遍长珠, 二者相乘就等于是念诵了一万一千六百六十四遍 圣号或者真言。
六,络绳 就是将所有珠子穿起来的绳子, 汉地的念珠是用绳子时候要求比较松, 各种各样的绳子只要 自己喜欢能够穿得进去就可以了。 但是在藏地对于念珠所用的绳子要求就比较严格。 一般用 棉线制成,多用红颜色。以独股或者三股为绳而穿珠。也有用皮绳来穿珠的,但这是各例, 一般不会这样做。汉地行者的念珠一般穿得比较紧一些,而藏地的念珠穿得比较松一些,基 本上是空出两到三厘米的空间。 这主要是在念诵一些长的祈祷文的时候或者做四加行的时候 会比较方便计数,同时会使念诵更加清晰,计数更加准确。而络绳也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圣观 世音菩萨。当然,这只是众多讲解中的一种说法,细致地讲起来还有很多。
七,流苏 这是一种装饰在念珠佛塔顶上的线穗, 其缘起是缨络上面的垂拂, 汉地的信众经常将它编织 成万字节或者盘肠结, 这两种图案都是佛教里的象征正法和吉祥的图案。 但是流苏一般在经 常使用的念珠上很少装饰, 因为它比较长会妨碍念珠的计数。 在奉献给佛像的念珠或者陈列 用的念珠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装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