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余录
在豆瓣「睡吧」组写失眠评估,我发现,我对自己的现状其实认识清明,只是缺乏这样有节制的、平静的梳理。评估写毕,真是感慨良多:生活的不规律和盲目,来自对主业\休闲的边界划分的缺乏(这里面有专业、学校大环境和个人特点的多重因素)。欲望因此变得没有边界。大脑里有太多的兴奋点,总想兼收并蓄遍地开花,却拿不出一张明确的时间表,一旦兴奋点被激发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激起层层浪。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总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缺乏恒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太少专注、投入却有很多自我反思、怀疑,因此会对目标不断的修正。所以我想最终,还是得沉下来、定下来。最近在养花,茉莉、绿萝,必须要每天浇水,不分晴雨地浇水,它才能或许噢啊来。我也得不分晴雨,每天都给我自己这棵植物浇水,它才能长大。而这柄撒水壶,最终只能在我自己手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想我的欲望永远会比可以实现的多太多。我既想写诗、又想研究民情,想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吹出做梦的气泡泡,也想能理据分明的思考实事。这些欲望就潜藏在那里,而我还只是个婴儿,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还是一个游泳池边刚刚触水兴奋不已的孩童。我应该怎么调剂这些欲望和主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应对他们毫无征兆的涌现?这些欲望有时候是在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伴随着不间断的反思出现的,那种反思的火花很宝贵,我如果不在第一个瞬间捉住,可能就忽略了一个修正自己的视窗,错过了一个完善自己的机会,但是如果我捉住了它,更可能偏离了原来的航线,流向陌生的大海。然后,被危险和未知覆盖得心慌。
在北大的生活其实也是如此,每一堂课都会有很多灵感,老师在每堂课都会提示不同的门径,在这些门径的泥土路里,藏着一些金粉金沙的灵感和触类旁通的可能。这些东西很可能对我的主业没有直接的促益,或是有促益,但十分迂回。如果我去专注在这些地方,就要承受荒废主业的压力。有的时候面对主业的压力感,面前道路的不顺畅也会让我想要换个领域投石问路。但我想,我「换」的频率在任何人看来都太过频繁了。朋友圈换,社团换,看的书换,设想的方向换……任何一次换可能就维持个2~3天,任何一本书就看个60~100页。我应该怎样坚持下去?我应该怎样认可并相信自己目前所走的道路,不管主业还是副业,我是应该学会收获当下的乐趣,还是从长远计?我想我一定不会放弃后者,但也一定不该为了后者把前者忽略了。精确的路线主义这不是一个北大人的风格,更不是我的风格甚至不是这个时代的风格。但我的问题还不在于此,更在于我对任何一个事儿都无法专注太久,都知难而退。兴趣多不是问题,兴趣杂多不精也还能接受,但如果对每件事都三分钟热度就比较可怕。
这个长篇反思缘起于对自己失眠情况的一次迟到的梳理。从睡眠想到日常生活,想到自己对生活一向任性的态度。虽然这些困惑大概许多人都不能幸免,这样的许愿大概我与别人都做了多次。不过我的问题终于已经被自己上升到不规律生活就不能好好睡觉的高度了……为表痛定思痛的决心,故有这篇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北大的生活其实也是如此,每一堂课都会有很多灵感,老师在每堂课都会提示不同的门径,在这些门径的泥土路里,藏着一些金粉金沙的灵感和触类旁通的可能。这些东西很可能对我的主业没有直接的促益,或是有促益,但十分迂回。如果我去专注在这些地方,就要承受荒废主业的压力。有的时候面对主业的压力感,面前道路的不顺畅也会让我想要换个领域投石问路。但我想,我「换」的频率在任何人看来都太过频繁了。朋友圈换,社团换,看的书换,设想的方向换……任何一次换可能就维持个2~3天,任何一本书就看个60~100页。我应该怎样坚持下去?我应该怎样认可并相信自己目前所走的道路,不管主业还是副业,我是应该学会收获当下的乐趣,还是从长远计?我想我一定不会放弃后者,但也一定不该为了后者把前者忽略了。精确的路线主义这不是一个北大人的风格,更不是我的风格甚至不是这个时代的风格。但我的问题还不在于此,更在于我对任何一个事儿都无法专注太久,都知难而退。兴趣多不是问题,兴趣杂多不精也还能接受,但如果对每件事都三分钟热度就比较可怕。
这个长篇反思缘起于对自己失眠情况的一次迟到的梳理。从睡眠想到日常生活,想到自己对生活一向任性的态度。虽然这些困惑大概许多人都不能幸免,这样的许愿大概我与别人都做了多次。不过我的问题终于已经被自己上升到不规律生活就不能好好睡觉的高度了……为表痛定思痛的决心,故有这篇批评与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