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我总爱跟人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译者,但其实不对,因为他的译作我只读过《一九八四》和豆瓣上他发过的一些短篇,所以我只能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人”?他曾是我向往的一种存在,我梦寐以求想要修炼的生活状态。那就是偶像吧。
两年来豆瓣上他的每一条更新我都会认真地看,而今后再也看不到了。他乐于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总是温和又略带调侃的语气,也毫不掩饰自己,一颗赤诚之心,平常琐事一有感触也要说一说。他住在距离暨大只有几个公交站的小区,每次路过那里,我总会想到他描述那些日常琐碎发生的情景,比如他说出差回来,看到小区里的骏马雕像被涂成了土豪金。他周末喜欢在M记肯记咖啡馆做翻译,也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比如有一次他在肯德基注意到了一个男孩搭讪一个女孩,看到他们因聊书而相见恨晚,最后互留联系方式,他为自己默默见证这一缘分而由衷高兴。他说百度词条上他的照片其实是苏童的照片,但是因为苏童长得比他帅,他就不打算追究了。他用手机拍下普普通通的食物,也会标上名字和价格,评价这个好吃那个太贵之类,还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场景,多是在广州,多是我们熟悉却很少留意的,走在路上就能看到他拍的那些事物,也会多看几眼,倍感亲切。除了生活和翻译,他在广播里提到最多的,应该就是他的儿子Mickey,言辞里尽是为人父的慈爱与忐忑,那些段子我印象最深,附上链接:他整理的《我和Mickey》http://www.douban.com/note/323833930/ 种种一切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对生活, 对人的热忱与细心。感觉那么近那么真实的一个人,却在不惑之年选择离开人世,抑郁症,不愿想象那背后是多沉重的挣扎。
他译作颇丰,但却不讲文学翻译是怎样怎样该怎样怎样,只是实实在在地在网络上纠正和分享他所见到翻译中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辨析文本中的每一个词,与每一个不恰当的语气较劲。年初翻译一个短篇时碰到two-time loser一词不明白,在网上搜最后竟搜到了他08年在豆瓣上的文章,纠正他自己6年前翻译《门萨的娼妓》时翻错的这么一个词。于是我很激动跑到他微博上去留言感谢,收到他简短的回复后就像粉丝见到偶像一样兴奋。他说自己翻译的时候“宁守旧不趋时”,字里行间偶尔透露出些许可爱可敬的“迂腐气”。或许“供职于广州某航运公司,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是compromise吧,然而自1999年开始,挑着自己喜欢的书翻译,“目前已出版译作37种(包括11种再版书)”,译作产量不亚于一位专职译者,翻译过的作家包括乔治·奥威尔,理查德·耶茨,塞林格,林·拉德纳,雷蒙德·卡佛,伊恩·麦克尤恩,詹姆斯·瑟伯等。可想他工作之余走的是一条多么刻苦又寂寞的文学翻译路。
他的离世在网上又引起关于“抑郁症”和“译者稿酬低”的讨论,我想象如果他此刻能够知道,且恢复了平日里在网上所表露的那种精神状态,会不会对自己的离世评论两三句,然后表示很满意自己发的最后一条微博。
特此分享,深切悼念。
Luke译作: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4076/
Luke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luke/
孙仲旭微博:http://weibo.com/u/2138515221?from=feed&loc=nickname
两年来豆瓣上他的每一条更新我都会认真地看,而今后再也看不到了。他乐于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总是温和又略带调侃的语气,也毫不掩饰自己,一颗赤诚之心,平常琐事一有感触也要说一说。他住在距离暨大只有几个公交站的小区,每次路过那里,我总会想到他描述那些日常琐碎发生的情景,比如他说出差回来,看到小区里的骏马雕像被涂成了土豪金。他周末喜欢在M记肯记咖啡馆做翻译,也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比如有一次他在肯德基注意到了一个男孩搭讪一个女孩,看到他们因聊书而相见恨晚,最后互留联系方式,他为自己默默见证这一缘分而由衷高兴。他说百度词条上他的照片其实是苏童的照片,但是因为苏童长得比他帅,他就不打算追究了。他用手机拍下普普通通的食物,也会标上名字和价格,评价这个好吃那个太贵之类,还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场景,多是在广州,多是我们熟悉却很少留意的,走在路上就能看到他拍的那些事物,也会多看几眼,倍感亲切。除了生活和翻译,他在广播里提到最多的,应该就是他的儿子Mickey,言辞里尽是为人父的慈爱与忐忑,那些段子我印象最深,附上链接:他整理的《我和Mickey》http://www.douban.com/note/323833930/ 种种一切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对生活, 对人的热忱与细心。感觉那么近那么真实的一个人,却在不惑之年选择离开人世,抑郁症,不愿想象那背后是多沉重的挣扎。
他译作颇丰,但却不讲文学翻译是怎样怎样该怎样怎样,只是实实在在地在网络上纠正和分享他所见到翻译中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辨析文本中的每一个词,与每一个不恰当的语气较劲。年初翻译一个短篇时碰到two-time loser一词不明白,在网上搜最后竟搜到了他08年在豆瓣上的文章,纠正他自己6年前翻译《门萨的娼妓》时翻错的这么一个词。于是我很激动跑到他微博上去留言感谢,收到他简短的回复后就像粉丝见到偶像一样兴奋。他说自己翻译的时候“宁守旧不趋时”,字里行间偶尔透露出些许可爱可敬的“迂腐气”。或许“供职于广州某航运公司,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是compromise吧,然而自1999年开始,挑着自己喜欢的书翻译,“目前已出版译作37种(包括11种再版书)”,译作产量不亚于一位专职译者,翻译过的作家包括乔治·奥威尔,理查德·耶茨,塞林格,林·拉德纳,雷蒙德·卡佛,伊恩·麦克尤恩,詹姆斯·瑟伯等。可想他工作之余走的是一条多么刻苦又寂寞的文学翻译路。
他的离世在网上又引起关于“抑郁症”和“译者稿酬低”的讨论,我想象如果他此刻能够知道,且恢复了平日里在网上所表露的那种精神状态,会不会对自己的离世评论两三句,然后表示很满意自己发的最后一条微博。
特此分享,深切悼念。
Luke译作: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4076/
Luke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luke/
孙仲旭微博:http://weibo.com/u/2138515221?from=feed&loc=nickname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