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我看过的动漫
说说那些我看过的动漫
前言
人的爱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则是半路才发现的。比如我的一个室友,大学之前很少看电影,上大学之后因为无聊而买了台电脑,天天在宿舍看电影。国内国外,纯情重口,文艺商业无所不看。久而久之,竟然成了我们院系里电影欣赏水平最高的家伙,一次有个妹纸找我推荐蕾丝边的电影,我找他帮忙,他竟然给我一口气列出了十多部,从英美的,到法国、意大利甚至斯洛文尼亚的,也不知道他都在哪里看的。还有一位,第一年在专业课上看了一年高数,第二年转到了政治系,到大三才发现天文学才是他的菜。至于我呢,最大的发现也许就是爱好动漫这件事。
说是爱好,也不过是很有限的票友级别而已,还是低级别的票友,与我那位看电影的室友比真是天壤之别。虽然涉猎的门类很多,但是看过的总数却有限,很多经典都没看过或者没仔细看过,待看的目录也很长,虽然有喜欢的作品和人物,却也不是厨。
小时候也看动漫,现在还记得不少。主要是国产的,例如《黑猫警长》《阿凡提》神马的,尤其喜欢《阿凡提》,感觉我小的时候国产的动漫还是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尤其是水墨动画,至今都觉得经典。米国的,只记得《猫和老鼠》《地球超人》几部,11区的似乎应该看了不少,但是记住的真心不多,还有印象的只有《柯南》《猫眼三姐妹》等几部。话说当年看《猫眼三姐妹》都是一个人偷偷看,好像做贼一样,如今当着老爸老妈的面用伊卡洛斯鼠标垫都毫无压力,现在想想着实好笑。
真正的开始看动漫,看11区动漫,应该是从08年高考以后开始的。那个时候正是对织田啦、毛利啦、北条啦、波多野啦、长宗我部啦感兴趣的时候,玩了信野,看了《宛如梦幻》,入了新战国联盟,还不过瘾,某日无意中看到一部动漫介绍,说是和东瀛战国有关,就果断买下来了。说句惭愧的,初中时候我是正版党,高中成了盗版党,现在彻底沦为下载党了。
这部动漫叫做《鬼眼狂刀》,现在看来,除了主题歌《蓝色镇魂曲》之外,没有什么给我深刻印象的了。架空历史、乱战、穿越,现在看来很大路货的东西,然而在当时,这部动漫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咦?我竟然把一部动漫看完了,已经高中毕业的我原来还是能看进去动漫的。
之后不久,对东瀛战国史的兴趣扩散到整个11区历史,先往前搞,买了套《今昔物语集》,看完了全套《阴阳师》;又转向后,就看了《浪客剑心》。
《浪客剑心》是在我的动漫目录中记下的第一个天蓝色名字,凡是我非常喜欢,认为很有特色的动漫都会用天蓝色标记出来。这部动漫让我知道原来动漫不只是小孩子的东西,动漫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
《浪客剑心》的动画是和月伸宏的漫画改编的,这里要说一下我看改编动漫乃至电影的习惯。如果我知道这个作品有改编版的话,那我倾向于先看改编作品再看原著。这是因为我觉得改编一般而言信息量和表达都要打折,如果先看原著就会觉得:切,这里根本不是这样嘛!怎么这么胡乱改!除了毁三观,让自己生气没有别的作用。要是先看了改编的再看原著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作者不会这么写嘛,原来是改编有错误……反而可以享受第二次的新鲜感。当然这也有个坏处,那就是有的时候会懒得看原著,或者原著看一半就断掉,这也是我对动漫不精通,只能是低级票友的原因之一。
具体到《浪客剑心》这部动漫,我是将旧TV版,三个剧场版看完了,漫画只看了最后面很小一部分,新制版第一话就被闪了眼,一直到现在都没在看。所以我所说的,或者认识的《浪客剑心》 主要是老动画,所以要是有写的不好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剑心迷们原谅。看《浪客剑心》这部动漫其实是了了解幕末到明治时期的历史,这个动漫的全名是《浪客剑心——明治剑客浪漫谭》,说实话我是冲着后半句去的。而这部动漫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让我对幕末和明治维新有了新的认识,以至于大学的时候一度想用《浪客剑心》为线索写一篇有关明治维新的论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成。
一、《浪客剑心》与明治维新史
《浪客剑心》一开始,就是作为新时期好公民的薰小姐在大街上义务巡逻,袭击了不遵守法律,疑似小流氓的剑心。个人觉得这个开头很经典,因为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明治时代,并体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废刀令。明治政府为了体现“四民平等”,更重要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隐患而在1871发布废刀令,禁止武士带刀。带刀特权是武士身份的象征,是武士作为统治者的标志,不让武士带刀可以说是要了武士的命,自然引起武士阶层的不满,而明治政府敢于颁布这一命令,也说明旧武士在国家中的地位下降,或者说,政府不再需要这些拿刀的武士了,反而把他们作为社会隐患来看待。动画一开始就体现了这个事件,而且点出了剑心带刀这件事,“剑心带刀”这件事可以说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具有很高的象征意味,至于具体是什么,后面结合其他情节再说。
“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这可以说是《浪客剑心》里最经典的一句话了。关于剑道,在动画中可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薰和她的父亲,将剑道作为一种强身健体,锻炼身心的体育运动;另一种则是剑心的观点,将剑道作为一种实用的格斗技巧。单纯从动漫中看,貌似剑心的说法更有道理,坚持不用真剑的薰因为其观点吃过不少苦头。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或者至少从今天来看,薰的观点是对的,剑道的战斗作用已经是次要的了。而这也正是剑心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所在,他是一个旧时代的塑造的强者,却要为了维护新时代而战,他越胜利就会离自己的时代越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浪客剑心》不管结局如何,都可以说是一幕悲剧。
下面说说《浪客剑心》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明神弥彦,出身没落武士家庭。明治政府的秩禄处分,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固然是进步的,但是当中有包含了多少辜负背叛和家破人亡,尤其是像明神弥彦这样拥护旧幕府武士的后代,历史有时候的确是残酷的,为了整体的前进,必须牺牲某些人。所以说那些伟大的统治者必然是冷酷的统治者,就是这个道理。
相乐左之助,一个赤报队的幸存者,我那个爱看电影的舍友在看完《集结号》后曾用一句话评论这部电影的主题,那就是:组织是不能相信的,忠心耿耿的家伙最后肯定要被组织出卖。赤报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明治政府利用了赤报队,然后 将他们抛弃。背负这样一种命运的相乐左之助对新政府的敌视和怀疑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以上两个可以说与明治政府有仇的家伙却和曾经的维新志士剑心成了好朋友,这里边实际传达的意思是,无论你的政见如何,你只要是真心为了国家,真心是一个好人,就可以做朋友,就值得做朋友。这也是后来剑心所秉持的信念。
最后再说说剑心,剑心本来是一个平民子弟,然而在成为比古清十郎的徒弟后,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已经基本武士化了。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剑心无法像比古清十郎那样做一个隐士,便加入了奇兵队。在《浪客剑心》中,有很多高唱维新口号实际一肚子坏水的官僚。然而剑心所见的的确都是真正的维新志士,高杉晋作、桂小五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等。剑心完全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为了新的世界而战斗,成就了绯村拔刀斋的威名。那个时候的剑心是单纯的,虽然谈不上快乐,但也不会有什么烦恼,因为自己完全不用思考对错,思考这种事交给桂小五郎这种值得信任的大人物就行了,自己只管接受任务,挥刀杀人就可以了。然而在巴小姐的事情后,剑心发现了一个痛苦的真相:那些被自己杀死的,不仅仅有贪官污吏、卖国贼、黑五类,更有心地善良,品格高尚,仅仅是信念不同的人。剑心在用剑消灭丑恶消灭旧世界的同时,也在用剑制造仇恨和悲伤。当然作为一个维新志士,剑心没有痛哭流涕遁入空门,而是在维新胜利后选择自我流放,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功劳可言,没有资格去“坐江山”,相反,他要为自己的杀戮来忏悔赎罪。
PS:昨晚抱着毁三观的决心看了《浪客剑心》真人版,令人意外的是没我想象中那么差,当然和二次元的没法比,但是在我所知的真人版中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了。个别小细节真人版比动画处理的还好,比如山县有朋在动画里那叫一个伟光正,忧国忧民呀。实际上,山县君无论才能还是格局在维新元老中只能算中等,比不上“维新三杰”,也不如伊藤博文,他能成为“近代日本陆军之父”,完全是因为高杉晋作、大村益次郎、西乡隆盛这些人死的太早了。还有就是武田观柳和他的三个小弟比较有喜感,主题曲也不错。佐藤健饰演的剑心,武井咲饰演的的薰,江口洋介饰演的斋藤一,还有另一位苍老师饰演的惠都不错。说到斋藤一,我觉得那么多斋藤一的动漫形象中,《浪客剑心》里的斋藤是我最喜欢的,看上去笑眯眯一团和气的,但是动起手来毫不留情,坚定贯彻着“恶即斩”的信念。话说斋藤大概是幕末剑客中少有的获得善终的一位了吧,年轻的时候在新选组,维新后做警察继续贯彻理想,晚年和老婆一起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貌似就是现在的御茶水女子大学)工作,守护女大大学生们。想想那些来追妹子的男生被斋藤拿着棍子用牙突追的满街跑的景象,是不是也很温馨呢?
在《浪客剑心》之后又看了《新撰组异闻录》,个人感觉也很经典,在关于新选组的动漫中,我觉得《新撰组异闻录》是最好的了。当时还特意入手了一副相关的塔罗牌以及一条“诚”字头巾,后来塔罗牌找不到了,头巾也因为头太大戴不上而送人了。如今你要让我说说《新撰组异闻录》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其中所描绘的新撰组的形象则长久的保存在我的脑海中。
二、全民都看鲁鲁修
老实说,到看完《新撰组异闻录》为止,我都并不是特别爱看动漫。上面的几部都是和历史沾边才看的。大学第一学期没看一部动漫,大学嘛,看啥动漫?把妹才是正经事(雾)。从全面撒网到重点培养,终于在把妹的道路上脱颖而出,一跃进入院系先进水平,可惜那个时候太自我了,不知道妹纸是要哄的,不知道妹纸说的都是反话,结果很快就悲剧了。没有妹纸也不要紧,还有事业嘛!所以我把精力放在了写新闻上,咱大学也做过记者的人呢,虽然是团总支麾下的主旋律记者。第二学期,我以写新闻需要的名义向家里申请了预算,买了电脑。那时候宿舍还没上网,班里带电脑的也少,那时候我们学校男生大多到大二才带电脑,女生则要到大三。不像现在,大一新生一去就是苹果三件套。刚开始也没看动漫,就是玩个游戏啥的,神马《帝国时代3》、《三国志11》、《战国无双2》、《巫师》、《刺客信条》、《波斯王子》试了个遍。后来世界史老师让我们写读书笔记,我选择了《君主论》。为了深入了解马基雅维利的学说,我先看了《波奇亚家族》,结果这电影除了H戏以外没啥亮点。后来在百度新宋吧听别人讨论说有个动漫里有马基雅维利学说的内容,就找来看。这部动漫就是人见人H,鬼见鬼爱,神仙见了都点头的话题大作《叛逆的鲁鲁修》。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有趣。一到晚上,一群大老爷们围在一起盯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屏幕一起看鲁鲁修,有看世界观的,有看机战的,有看校园生活的,有看魔幻的,还有看苦情戏的,真是各取所需,其乐融融(大雾)。那个时候最受大家欢迎的不是CC,也不是夏莉,而是卡莲,因为我们当时一致认为卡莲身材最好。那时候宿舍还没通网,所以是在网吧下载然后回去看。结果有的时候下载出错,少一集,大家就进行脑补。即使有时候画面不清楚,仍然看着大块的马赛克津津有味。
在我而言,灰常喜欢鲁鲁修这部作品,这是我唯一认认真真看过完整两遍的作品,当然第二遍是陪妹纸看的。鲁鲁修这部动画给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先是对动漫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其次是对那种画风很有爱,导致很长时间转换不过来审美;再次,让我对必胜客产生了兴趣。
以前也看过一些评论《叛逆的鲁鲁修》的文章,有的写得堪比红学考证家,咱没那个本事和精力。就说说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事情和人物吧。
先说国际局势,《叛逆的鲁鲁修》虽然是架空历史,但是影射现实也是很明显的。当今世界几大势力都被吐槽到了,干爹和英爸合体的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吐槽我大天朝的中华帝国,在《亡国的阿基德》里被黑出翔的欧盟,三家瓜分了世界,霓虹国被连名字也剥夺了,成了11区。在《叛逆的鲁鲁修》中,介绍最多的是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其次是旧霓虹国和大天朝。先说下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吧。
根据网上所传的说法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是英国、米国的合体,根据名字看还有神罗的影子,我们姑且叫他神布。个人觉得英米合体是靠谱地,神罗嘛,也就名字有点类似而已,神布的制度倒是有几分罗马帝国的风范,例如实行大区制,由皇子皇女担任大区总督,总督权力极大,很像罗马帝国后期君士坦丁大帝的大区制。不过说神布是英米合体不仅仅是地理上和设定历史上的,也是文化上的。虽然设定上说神布皇帝自称为凯尔特王国的后代,但实际上从国家体制、社会文化和人种上能看出神布仍然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国家,也就是实质上的英米合体。
上面是鲁殿的图,从这幅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鲁鲁修是这部作品的主角,帝王之胄,是贵族中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最高层,这从鲁鲁修的形象中就可以看出。在神布的众多贵族中,大多数都是金发,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贵族发色,而鲁鲁修是黑发。有人会说鲁鲁修该是遗传他妈的发色吧,那黑色应该是庶民发色呀。但是为什么是黑色而不是娜娜莉那样的亚麻发色呢?个人认为在西方黑发是真正帝王的发色,当然这和我大天朝无关,而是因为古罗马人的发色是黑色的,黑发贵族的地位在金发贵族之上,因为黑发贵族成为贵族的时候,金发的贵族的祖先还不过是一群原始人。紫色的瞳色也展现了鲁殿的帝王风范,因为在西方紫色是皇家的标志性颜色,而且严格的说来这个皇家特指真正的罗马皇室。也就是王国风云2里的生于紫室的来历。当然在古代,紫色在我大天朝也是高贵的颜色,这是因为古代紫色得来不易的缘故。综上所述,鲁鲁修的形象的确是符合西方传统标准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标准的帝王形象。(好吧,这一段完全是为鲁殿造势的,很多地方都是强词夺理,大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读)
神布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所谓纯血派了,而这也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表现之一,贵族精英意识,重视血统,对于异族有很大的敌意和猜忌心理,具有种族优越感。然而所谓纯血派貌似都是中小贵族,为首的杰雷米亚卿似乎并不真的信奉纯血理论,不然也不会把庶民出身的玛丽安娜作为自己的主君,维蕾塔怎么看都像个混血。
另外,我大天朝的朱禁城、大宦官和萝莉天子也很值得吐槽,为了保持和谐就不多说了。
在鲁鲁修之后,我终于踏上了看动漫的不归路,之后看的作品多起来,也开始了追新番的漫漫征途。时间精力所限,下面就简要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部动漫吧,将来有空闲再好好写写。
最喜欢《龙与虎》,喜欢里边的所有主要人物,大河和龙儿是我最喜欢的一对cp,个人认为龙儿是最适合做老公的男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很喜欢物语系列,西尾维新和新房昭之的组合太对我胃口了。除了《龙与虎》,物语系列是我喜欢人物最多的一部动漫了,大爱战场原。
《命运石之门》,以前以为自己不会太喜欢科幻类的作品,石头门是个例外。尤其欣赏伦太郎的狂气。
《秒速五厘米》,让人唏嘘不已,感叹不已。
《冰菓》,我可是在《冰菓》还没放映就开始关注的呢。这也是第一部还没有大热的时候就被我关注的动漫作品,标志着我的动漫爱好度达到了一个新水平(雾)。
前言
人的爱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则是半路才发现的。比如我的一个室友,大学之前很少看电影,上大学之后因为无聊而买了台电脑,天天在宿舍看电影。国内国外,纯情重口,文艺商业无所不看。久而久之,竟然成了我们院系里电影欣赏水平最高的家伙,一次有个妹纸找我推荐蕾丝边的电影,我找他帮忙,他竟然给我一口气列出了十多部,从英美的,到法国、意大利甚至斯洛文尼亚的,也不知道他都在哪里看的。还有一位,第一年在专业课上看了一年高数,第二年转到了政治系,到大三才发现天文学才是他的菜。至于我呢,最大的发现也许就是爱好动漫这件事。
说是爱好,也不过是很有限的票友级别而已,还是低级别的票友,与我那位看电影的室友比真是天壤之别。虽然涉猎的门类很多,但是看过的总数却有限,很多经典都没看过或者没仔细看过,待看的目录也很长,虽然有喜欢的作品和人物,却也不是厨。
小时候也看动漫,现在还记得不少。主要是国产的,例如《黑猫警长》《阿凡提》神马的,尤其喜欢《阿凡提》,感觉我小的时候国产的动漫还是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尤其是水墨动画,至今都觉得经典。米国的,只记得《猫和老鼠》《地球超人》几部,11区的似乎应该看了不少,但是记住的真心不多,还有印象的只有《柯南》《猫眼三姐妹》等几部。话说当年看《猫眼三姐妹》都是一个人偷偷看,好像做贼一样,如今当着老爸老妈的面用伊卡洛斯鼠标垫都毫无压力,现在想想着实好笑。
真正的开始看动漫,看11区动漫,应该是从08年高考以后开始的。那个时候正是对织田啦、毛利啦、北条啦、波多野啦、长宗我部啦感兴趣的时候,玩了信野,看了《宛如梦幻》,入了新战国联盟,还不过瘾,某日无意中看到一部动漫介绍,说是和东瀛战国有关,就果断买下来了。说句惭愧的,初中时候我是正版党,高中成了盗版党,现在彻底沦为下载党了。
这部动漫叫做《鬼眼狂刀》,现在看来,除了主题歌《蓝色镇魂曲》之外,没有什么给我深刻印象的了。架空历史、乱战、穿越,现在看来很大路货的东西,然而在当时,这部动漫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咦?我竟然把一部动漫看完了,已经高中毕业的我原来还是能看进去动漫的。
之后不久,对东瀛战国史的兴趣扩散到整个11区历史,先往前搞,买了套《今昔物语集》,看完了全套《阴阳师》;又转向后,就看了《浪客剑心》。
《浪客剑心》是在我的动漫目录中记下的第一个天蓝色名字,凡是我非常喜欢,认为很有特色的动漫都会用天蓝色标记出来。这部动漫让我知道原来动漫不只是小孩子的东西,动漫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
《浪客剑心》的动画是和月伸宏的漫画改编的,这里要说一下我看改编动漫乃至电影的习惯。如果我知道这个作品有改编版的话,那我倾向于先看改编作品再看原著。这是因为我觉得改编一般而言信息量和表达都要打折,如果先看原著就会觉得:切,这里根本不是这样嘛!怎么这么胡乱改!除了毁三观,让自己生气没有别的作用。要是先看了改编的再看原著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作者不会这么写嘛,原来是改编有错误……反而可以享受第二次的新鲜感。当然这也有个坏处,那就是有的时候会懒得看原著,或者原著看一半就断掉,这也是我对动漫不精通,只能是低级票友的原因之一。
具体到《浪客剑心》这部动漫,我是将旧TV版,三个剧场版看完了,漫画只看了最后面很小一部分,新制版第一话就被闪了眼,一直到现在都没在看。所以我所说的,或者认识的《浪客剑心》 主要是老动画,所以要是有写的不好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剑心迷们原谅。看《浪客剑心》这部动漫其实是了了解幕末到明治时期的历史,这个动漫的全名是《浪客剑心——明治剑客浪漫谭》,说实话我是冲着后半句去的。而这部动漫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让我对幕末和明治维新有了新的认识,以至于大学的时候一度想用《浪客剑心》为线索写一篇有关明治维新的论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成。
一、《浪客剑心》与明治维新史
《浪客剑心》一开始,就是作为新时期好公民的薰小姐在大街上义务巡逻,袭击了不遵守法律,疑似小流氓的剑心。个人觉得这个开头很经典,因为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明治时代,并体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废刀令。明治政府为了体现“四民平等”,更重要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隐患而在1871发布废刀令,禁止武士带刀。带刀特权是武士身份的象征,是武士作为统治者的标志,不让武士带刀可以说是要了武士的命,自然引起武士阶层的不满,而明治政府敢于颁布这一命令,也说明旧武士在国家中的地位下降,或者说,政府不再需要这些拿刀的武士了,反而把他们作为社会隐患来看待。动画一开始就体现了这个事件,而且点出了剑心带刀这件事,“剑心带刀”这件事可以说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具有很高的象征意味,至于具体是什么,后面结合其他情节再说。
“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这可以说是《浪客剑心》里最经典的一句话了。关于剑道,在动画中可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薰和她的父亲,将剑道作为一种强身健体,锻炼身心的体育运动;另一种则是剑心的观点,将剑道作为一种实用的格斗技巧。单纯从动漫中看,貌似剑心的说法更有道理,坚持不用真剑的薰因为其观点吃过不少苦头。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或者至少从今天来看,薰的观点是对的,剑道的战斗作用已经是次要的了。而这也正是剑心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所在,他是一个旧时代的塑造的强者,却要为了维护新时代而战,他越胜利就会离自己的时代越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浪客剑心》不管结局如何,都可以说是一幕悲剧。
下面说说《浪客剑心》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明神弥彦,出身没落武士家庭。明治政府的秩禄处分,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固然是进步的,但是当中有包含了多少辜负背叛和家破人亡,尤其是像明神弥彦这样拥护旧幕府武士的后代,历史有时候的确是残酷的,为了整体的前进,必须牺牲某些人。所以说那些伟大的统治者必然是冷酷的统治者,就是这个道理。
相乐左之助,一个赤报队的幸存者,我那个爱看电影的舍友在看完《集结号》后曾用一句话评论这部电影的主题,那就是:组织是不能相信的,忠心耿耿的家伙最后肯定要被组织出卖。赤报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明治政府利用了赤报队,然后 将他们抛弃。背负这样一种命运的相乐左之助对新政府的敌视和怀疑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以上两个可以说与明治政府有仇的家伙却和曾经的维新志士剑心成了好朋友,这里边实际传达的意思是,无论你的政见如何,你只要是真心为了国家,真心是一个好人,就可以做朋友,就值得做朋友。这也是后来剑心所秉持的信念。
最后再说说剑心,剑心本来是一个平民子弟,然而在成为比古清十郎的徒弟后,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已经基本武士化了。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剑心无法像比古清十郎那样做一个隐士,便加入了奇兵队。在《浪客剑心》中,有很多高唱维新口号实际一肚子坏水的官僚。然而剑心所见的的确都是真正的维新志士,高杉晋作、桂小五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等。剑心完全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为了新的世界而战斗,成就了绯村拔刀斋的威名。那个时候的剑心是单纯的,虽然谈不上快乐,但也不会有什么烦恼,因为自己完全不用思考对错,思考这种事交给桂小五郎这种值得信任的大人物就行了,自己只管接受任务,挥刀杀人就可以了。然而在巴小姐的事情后,剑心发现了一个痛苦的真相:那些被自己杀死的,不仅仅有贪官污吏、卖国贼、黑五类,更有心地善良,品格高尚,仅仅是信念不同的人。剑心在用剑消灭丑恶消灭旧世界的同时,也在用剑制造仇恨和悲伤。当然作为一个维新志士,剑心没有痛哭流涕遁入空门,而是在维新胜利后选择自我流放,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功劳可言,没有资格去“坐江山”,相反,他要为自己的杀戮来忏悔赎罪。
PS:昨晚抱着毁三观的决心看了《浪客剑心》真人版,令人意外的是没我想象中那么差,当然和二次元的没法比,但是在我所知的真人版中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了。个别小细节真人版比动画处理的还好,比如山县有朋在动画里那叫一个伟光正,忧国忧民呀。实际上,山县君无论才能还是格局在维新元老中只能算中等,比不上“维新三杰”,也不如伊藤博文,他能成为“近代日本陆军之父”,完全是因为高杉晋作、大村益次郎、西乡隆盛这些人死的太早了。还有就是武田观柳和他的三个小弟比较有喜感,主题曲也不错。佐藤健饰演的剑心,武井咲饰演的的薰,江口洋介饰演的斋藤一,还有另一位苍老师饰演的惠都不错。说到斋藤一,我觉得那么多斋藤一的动漫形象中,《浪客剑心》里的斋藤是我最喜欢的,看上去笑眯眯一团和气的,但是动起手来毫不留情,坚定贯彻着“恶即斩”的信念。话说斋藤大概是幕末剑客中少有的获得善终的一位了吧,年轻的时候在新选组,维新后做警察继续贯彻理想,晚年和老婆一起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貌似就是现在的御茶水女子大学)工作,守护女大大学生们。想想那些来追妹子的男生被斋藤拿着棍子用牙突追的满街跑的景象,是不是也很温馨呢?
在《浪客剑心》之后又看了《新撰组异闻录》,个人感觉也很经典,在关于新选组的动漫中,我觉得《新撰组异闻录》是最好的了。当时还特意入手了一副相关的塔罗牌以及一条“诚”字头巾,后来塔罗牌找不到了,头巾也因为头太大戴不上而送人了。如今你要让我说说《新撰组异闻录》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其中所描绘的新撰组的形象则长久的保存在我的脑海中。
二、全民都看鲁鲁修
老实说,到看完《新撰组异闻录》为止,我都并不是特别爱看动漫。上面的几部都是和历史沾边才看的。大学第一学期没看一部动漫,大学嘛,看啥动漫?把妹才是正经事(雾)。从全面撒网到重点培养,终于在把妹的道路上脱颖而出,一跃进入院系先进水平,可惜那个时候太自我了,不知道妹纸是要哄的,不知道妹纸说的都是反话,结果很快就悲剧了。没有妹纸也不要紧,还有事业嘛!所以我把精力放在了写新闻上,咱大学也做过记者的人呢,虽然是团总支麾下的主旋律记者。第二学期,我以写新闻需要的名义向家里申请了预算,买了电脑。那时候宿舍还没上网,班里带电脑的也少,那时候我们学校男生大多到大二才带电脑,女生则要到大三。不像现在,大一新生一去就是苹果三件套。刚开始也没看动漫,就是玩个游戏啥的,神马《帝国时代3》、《三国志11》、《战国无双2》、《巫师》、《刺客信条》、《波斯王子》试了个遍。后来世界史老师让我们写读书笔记,我选择了《君主论》。为了深入了解马基雅维利的学说,我先看了《波奇亚家族》,结果这电影除了H戏以外没啥亮点。后来在百度新宋吧听别人讨论说有个动漫里有马基雅维利学说的内容,就找来看。这部动漫就是人见人H,鬼见鬼爱,神仙见了都点头的话题大作《叛逆的鲁鲁修》。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有趣。一到晚上,一群大老爷们围在一起盯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屏幕一起看鲁鲁修,有看世界观的,有看机战的,有看校园生活的,有看魔幻的,还有看苦情戏的,真是各取所需,其乐融融(大雾)。那个时候最受大家欢迎的不是CC,也不是夏莉,而是卡莲,因为我们当时一致认为卡莲身材最好。那时候宿舍还没通网,所以是在网吧下载然后回去看。结果有的时候下载出错,少一集,大家就进行脑补。即使有时候画面不清楚,仍然看着大块的马赛克津津有味。
在我而言,灰常喜欢鲁鲁修这部作品,这是我唯一认认真真看过完整两遍的作品,当然第二遍是陪妹纸看的。鲁鲁修这部动画给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先是对动漫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其次是对那种画风很有爱,导致很长时间转换不过来审美;再次,让我对必胜客产生了兴趣。
以前也看过一些评论《叛逆的鲁鲁修》的文章,有的写得堪比红学考证家,咱没那个本事和精力。就说说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事情和人物吧。
先说国际局势,《叛逆的鲁鲁修》虽然是架空历史,但是影射现实也是很明显的。当今世界几大势力都被吐槽到了,干爹和英爸合体的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吐槽我大天朝的中华帝国,在《亡国的阿基德》里被黑出翔的欧盟,三家瓜分了世界,霓虹国被连名字也剥夺了,成了11区。在《叛逆的鲁鲁修》中,介绍最多的是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其次是旧霓虹国和大天朝。先说下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吧。
根据网上所传的说法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是英国、米国的合体,根据名字看还有神罗的影子,我们姑且叫他神布。个人觉得英米合体是靠谱地,神罗嘛,也就名字有点类似而已,神布的制度倒是有几分罗马帝国的风范,例如实行大区制,由皇子皇女担任大区总督,总督权力极大,很像罗马帝国后期君士坦丁大帝的大区制。不过说神布是英米合体不仅仅是地理上和设定历史上的,也是文化上的。虽然设定上说神布皇帝自称为凯尔特王国的后代,但实际上从国家体制、社会文化和人种上能看出神布仍然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国家,也就是实质上的英米合体。
![]() |
上面是鲁殿的图,从这幅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鲁鲁修是这部作品的主角,帝王之胄,是贵族中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最高层,这从鲁鲁修的形象中就可以看出。在神布的众多贵族中,大多数都是金发,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贵族发色,而鲁鲁修是黑发。有人会说鲁鲁修该是遗传他妈的发色吧,那黑色应该是庶民发色呀。但是为什么是黑色而不是娜娜莉那样的亚麻发色呢?个人认为在西方黑发是真正帝王的发色,当然这和我大天朝无关,而是因为古罗马人的发色是黑色的,黑发贵族的地位在金发贵族之上,因为黑发贵族成为贵族的时候,金发的贵族的祖先还不过是一群原始人。紫色的瞳色也展现了鲁殿的帝王风范,因为在西方紫色是皇家的标志性颜色,而且严格的说来这个皇家特指真正的罗马皇室。也就是王国风云2里的生于紫室的来历。当然在古代,紫色在我大天朝也是高贵的颜色,这是因为古代紫色得来不易的缘故。综上所述,鲁鲁修的形象的确是符合西方传统标准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标准的帝王形象。(好吧,这一段完全是为鲁殿造势的,很多地方都是强词夺理,大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读)
神布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所谓纯血派了,而这也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表现之一,贵族精英意识,重视血统,对于异族有很大的敌意和猜忌心理,具有种族优越感。然而所谓纯血派貌似都是中小贵族,为首的杰雷米亚卿似乎并不真的信奉纯血理论,不然也不会把庶民出身的玛丽安娜作为自己的主君,维蕾塔怎么看都像个混血。
另外,我大天朝的朱禁城、大宦官和萝莉天子也很值得吐槽,为了保持和谐就不多说了。
在鲁鲁修之后,我终于踏上了看动漫的不归路,之后看的作品多起来,也开始了追新番的漫漫征途。时间精力所限,下面就简要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部动漫吧,将来有空闲再好好写写。
最喜欢《龙与虎》,喜欢里边的所有主要人物,大河和龙儿是我最喜欢的一对cp,个人认为龙儿是最适合做老公的男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很喜欢物语系列,西尾维新和新房昭之的组合太对我胃口了。除了《龙与虎》,物语系列是我喜欢人物最多的一部动漫了,大爱战场原。
《命运石之门》,以前以为自己不会太喜欢科幻类的作品,石头门是个例外。尤其欣赏伦太郎的狂气。
《秒速五厘米》,让人唏嘘不已,感叹不已。
《冰菓》,我可是在《冰菓》还没放映就开始关注的呢。这也是第一部还没有大热的时候就被我关注的动漫作品,标志着我的动漫爱好度达到了一个新水平(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