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和内地新音乐景观
关于新和旧的争论,始终是音乐家们乃至艺术家们感兴趣却又无法解开的话题之一。内地新音乐到底源于何处又将流向何方,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预测。而能够对“新音乐”作出解释的,也无非只有一些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或者真的能提出真知灼见的评论家了。在过去,许多较尖锐的音乐评论家会指出内地摇滚乐的不足和抄袭嫌疑。在我看来,这种判断是有根据的却又同时是荒谬的。显然,它的根据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由于网络的便捷,足不出户的评论家们可以用大量的时间下载大量的MP3,在听过几千甚至上万张专辑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准,这是资料的积累。然后他们也可以很方便并且免费地去观看一些现场演出,这又成为了另外一个积累,因为这看起来有点象学术界所谓的“实地考察”(fieldwork)。从一般的标准看来,这样的基础已经足够他们写出一篇“还算好”的音乐评论了。
但是我想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就是上述判断的荒谬之处,就是评论家的立场。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一旦参与观察,那么所观察的现象就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想海森堡没有进入到原子里面,他的理论建立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无法发生融合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如果海森堡是胡萝卜A,那他一定可以准确知道胡萝卜A具有怎样的性格。当然,他没法把这件事情告诉别的胡萝卜,也没法告诉其他杂志或者网站,甚至没法告诉胡萝卜B。这也就是我的理论的荒谬之处。
当然了,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完全搞清楚的,包括海森堡,你给他足够的仪器,他也未必能测出内地新音乐景观的位置和发展速度。但你的立场你是可以搞清楚的。身为一名负责任的评论家或者一个媒体,他需要尽量客观和有原则性。这里不是在讨论一种粗浅或绝对的原则性,而是把握夸奖和贬低的度。美国和欧洲的所谓新音乐,完全是依靠wire这样的学院派刊物和pitchfork,bookmat这样的网站推广出来的。存不存在找关系或者托人写乐评一说?用鼻子想也知道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他们的文字至少是比较客观的。说白了,这不是一种粗浅的或绝对的原则性,而是建立在至少两个基础之上的。第一,就是描述一个景观的人,他是了解这个景观的,而不是在外围打转,当然也不是这个景观的核心。第二,就是有大量可比较和可选择的描述对象,比如每个月有成百上千的新专辑问世,而且都很优秀。内地的新音乐景观正在往好的方面走,因为我们有一批新的更西化也更聪明的音乐人(虽然不多),有逐渐成熟起来的听众群,也有越来越多的演出场所。但是我们缺少一些至少比较认真的科学家,特别是如海森堡一样探究如何测量和评价一个完全无法确定位置和速度的东西的位置和速度的人。另外一个很难办的事情就是,假设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评论家,他是否能够让媒体接受他荒谬的评论,而媒体又是否敢于把这样的科研数据呈现于大众。新音乐景观这个词本身就很模糊,然而它的模糊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而更多在于没有更多愿意并真的去叙述它本来面貌的人,或者媒体。安迪·贝耐特(Andy Bennett)在他的"Cultures of Popular Music"里探讨了流行音乐是如何建构英国青年的文化身份,而这个身份又是如何建构他们的青年音乐这样一个看似周而复始的问题,我想如果讨论新音乐景观,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它会如何建构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而这样的精神世界又将制造出怎样的新音乐?
(一个杂志稿件)
但是我想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就是上述判断的荒谬之处,就是评论家的立场。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一旦参与观察,那么所观察的现象就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想海森堡没有进入到原子里面,他的理论建立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无法发生融合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如果海森堡是胡萝卜A,那他一定可以准确知道胡萝卜A具有怎样的性格。当然,他没法把这件事情告诉别的胡萝卜,也没法告诉其他杂志或者网站,甚至没法告诉胡萝卜B。这也就是我的理论的荒谬之处。
当然了,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完全搞清楚的,包括海森堡,你给他足够的仪器,他也未必能测出内地新音乐景观的位置和发展速度。但你的立场你是可以搞清楚的。身为一名负责任的评论家或者一个媒体,他需要尽量客观和有原则性。这里不是在讨论一种粗浅或绝对的原则性,而是把握夸奖和贬低的度。美国和欧洲的所谓新音乐,完全是依靠wire这样的学院派刊物和pitchfork,bookmat这样的网站推广出来的。存不存在找关系或者托人写乐评一说?用鼻子想也知道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他们的文字至少是比较客观的。说白了,这不是一种粗浅的或绝对的原则性,而是建立在至少两个基础之上的。第一,就是描述一个景观的人,他是了解这个景观的,而不是在外围打转,当然也不是这个景观的核心。第二,就是有大量可比较和可选择的描述对象,比如每个月有成百上千的新专辑问世,而且都很优秀。内地的新音乐景观正在往好的方面走,因为我们有一批新的更西化也更聪明的音乐人(虽然不多),有逐渐成熟起来的听众群,也有越来越多的演出场所。但是我们缺少一些至少比较认真的科学家,特别是如海森堡一样探究如何测量和评价一个完全无法确定位置和速度的东西的位置和速度的人。另外一个很难办的事情就是,假设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评论家,他是否能够让媒体接受他荒谬的评论,而媒体又是否敢于把这样的科研数据呈现于大众。新音乐景观这个词本身就很模糊,然而它的模糊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而更多在于没有更多愿意并真的去叙述它本来面貌的人,或者媒体。安迪·贝耐特(Andy Bennett)在他的"Cultures of Popular Music"里探讨了流行音乐是如何建构英国青年的文化身份,而这个身份又是如何建构他们的青年音乐这样一个看似周而复始的问题,我想如果讨论新音乐景观,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它会如何建构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而这样的精神世界又将制造出怎样的新音乐?
(一个杂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