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性教育
很多时候,有些事你会认为问题是出在你身上。
我们从小都会接受这样的教育,总是希望能唤起自己包容的心去对待一些人和事,出事了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但事实呢?往往你已做得足够好,而主要的问题实质是出在别人身上,只是往自己身上找问题,这不是个明智的逻辑过程,一些付出都不是必须的,一些承担也不是必须的。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包容人却不必包容事。你要坚信自己永远都不必为别人的鲁莽、过错和青涩承担责任,你也要坚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永远都不会为自己的鲁莽、过错和青涩承担责任。
我见过无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负责任的人,他们从不反省自己的言行,也从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
我想,真正意义上的包容,真正推动人与社会不断走向完美的包容,从来就不是坐以待毙。包容的对象通常都是错误恶习,而它某种程度上引导的结果则是放纵,主动出击是杜绝放纵的好办法。
我是一个隐忍的人,经常会在放纵别人和纠结自己之间掌握不好平衡,一个成熟的人,从来就是界限分明,既不会过于谦逊,也不会过于炽烈,这将是一个忍受无数磨砺的过程,也将是一个限制无数狂横的过程,成长就是这样,在生命的倾斜和摇摆中不断获取掌握平衡的力量。
2014年8月31日
我们从小都会接受这样的教育,总是希望能唤起自己包容的心去对待一些人和事,出事了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但事实呢?往往你已做得足够好,而主要的问题实质是出在别人身上,只是往自己身上找问题,这不是个明智的逻辑过程,一些付出都不是必须的,一些承担也不是必须的。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包容人却不必包容事。你要坚信自己永远都不必为别人的鲁莽、过错和青涩承担责任,你也要坚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永远都不会为自己的鲁莽、过错和青涩承担责任。
我见过无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负责任的人,他们从不反省自己的言行,也从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
我想,真正意义上的包容,真正推动人与社会不断走向完美的包容,从来就不是坐以待毙。包容的对象通常都是错误恶习,而它某种程度上引导的结果则是放纵,主动出击是杜绝放纵的好办法。
我是一个隐忍的人,经常会在放纵别人和纠结自己之间掌握不好平衡,一个成熟的人,从来就是界限分明,既不会过于谦逊,也不会过于炽烈,这将是一个忍受无数磨砺的过程,也将是一个限制无数狂横的过程,成长就是这样,在生命的倾斜和摇摆中不断获取掌握平衡的力量。
201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