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方法类】关于阅读的几点反思
八月匆匆即逝,在忙碌和抱怨中度过,总结起来有些事情完成得不错,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果一定要打分的话,暂且给自己打80分吧。
将八月完成事情罗列如下:阅读各类书籍共七本、 《Friends》第二季、 《LJSW》共四期、《DWXDL》共四期、驾照练习共四次、完成业绩12万及转编面试、编写豆瓣文章共四篇、美食计划共两次。
一直在考虑坚持写好豆瓣文章,每周一次的文字总是推到周末晚上,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自己的思路还比较混沌,想的东西还不够深入,没有明确的主题,还到不到用文字记录的程度;二是个人重视程度不够,琐碎的事情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需要进一步改进。
就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依然找不到主题,索性记录下此刻的心情。手机里在播放着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歌词真挚感人,想必一定打动过无数的男女。对于歌神,永远保持膜拜的心情。
近期阅读的数目比较杂乱,比如经济类的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和《大败局》,比如记录小说类的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比如励志小说类水湄物语《30岁前的每一天》,比如方法类的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如何阅读一本书》对自己的触动挺大的。
对于阅读,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主动型的和被动型的。学生时代大多属于被动型阅读,升学的压力导致学习的畸形,多数时候重点关注课本教材,很少涉及课外读物,其实这是一种悲剧。进入大学以后,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较多,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没有了老师的苦口婆心,开始想怎么样度过有限的大学时间。进入图书馆的次数自然多了,开始有了读书的习惯。
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的压力,困顿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只有同事,多年前的同学及身边的朋友也少有联系,开始将书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从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
对于书的认识大概就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现在依然在坚持每天阅读书籍,收获自然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经济中的常识,知晓了历史进程中的一些时间,懂得了如何在现实的情况下更好的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感谢书籍的陪伴,越是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更好的阅读好每一本书。关于阅读,其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阅读方法不够完善。
需要抽时间认真研究《如何阅读一本书》,总结实际的阅读办法。对于有些书,需要反复的读,读完之后需要反思,及时总结;对于有些书,了解即可,没必要过多深入;阅读时及时记录想法,做好笔记,便于后期查找。
二、阅读书籍类别较为单一。
书籍类别众多,不可能在有限时间里面读完所有书籍,需要精挑细选,做好读书预告片,先广泛了解后专注深入,扩大知识面,明白“知”和“行”的区别。
三、阅读有收获但是实际行动较少。
坚持写好心得,通过阅读有想法之后要坚持做出实际的行动,一定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出自己的收获,改进学习工作中的不足
四、阅读计划经常变动,执行力不够。
个人随意性比较大,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之后,经常被其他事情干扰。比如热播的电视剧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读书计划完成程度推后。再就是对时间效率利用率低,精神好时看剧,精神差时看书,颠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需要调整。
五、阅读心态骄躁
戒骄戒躁,需要认真做到这点。读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有了些许的知识就当做炫耀的资本,越是读书越多,越是要表现得谦卑。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走形式,认真完成计划,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
关于阅读的几点反思就到这里,大方向就是以上五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静心思考,善于总结。
将八月完成事情罗列如下:阅读各类书籍共七本、 《Friends》第二季、 《LJSW》共四期、《DWXDL》共四期、驾照练习共四次、完成业绩12万及转编面试、编写豆瓣文章共四篇、美食计划共两次。
一直在考虑坚持写好豆瓣文章,每周一次的文字总是推到周末晚上,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自己的思路还比较混沌,想的东西还不够深入,没有明确的主题,还到不到用文字记录的程度;二是个人重视程度不够,琐碎的事情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需要进一步改进。
就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依然找不到主题,索性记录下此刻的心情。手机里在播放着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歌词真挚感人,想必一定打动过无数的男女。对于歌神,永远保持膜拜的心情。
近期阅读的数目比较杂乱,比如经济类的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和《大败局》,比如记录小说类的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比如励志小说类水湄物语《30岁前的每一天》,比如方法类的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如何阅读一本书》对自己的触动挺大的。
对于阅读,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主动型的和被动型的。学生时代大多属于被动型阅读,升学的压力导致学习的畸形,多数时候重点关注课本教材,很少涉及课外读物,其实这是一种悲剧。进入大学以后,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较多,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没有了老师的苦口婆心,开始想怎么样度过有限的大学时间。进入图书馆的次数自然多了,开始有了读书的习惯。
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的压力,困顿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只有同事,多年前的同学及身边的朋友也少有联系,开始将书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从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
对于书的认识大概就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现在依然在坚持每天阅读书籍,收获自然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经济中的常识,知晓了历史进程中的一些时间,懂得了如何在现实的情况下更好的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感谢书籍的陪伴,越是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更好的阅读好每一本书。关于阅读,其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阅读方法不够完善。
需要抽时间认真研究《如何阅读一本书》,总结实际的阅读办法。对于有些书,需要反复的读,读完之后需要反思,及时总结;对于有些书,了解即可,没必要过多深入;阅读时及时记录想法,做好笔记,便于后期查找。
二、阅读书籍类别较为单一。
书籍类别众多,不可能在有限时间里面读完所有书籍,需要精挑细选,做好读书预告片,先广泛了解后专注深入,扩大知识面,明白“知”和“行”的区别。
三、阅读有收获但是实际行动较少。
坚持写好心得,通过阅读有想法之后要坚持做出实际的行动,一定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出自己的收获,改进学习工作中的不足
四、阅读计划经常变动,执行力不够。
个人随意性比较大,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之后,经常被其他事情干扰。比如热播的电视剧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读书计划完成程度推后。再就是对时间效率利用率低,精神好时看剧,精神差时看书,颠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需要调整。
五、阅读心态骄躁
戒骄戒躁,需要认真做到这点。读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有了些许的知识就当做炫耀的资本,越是读书越多,越是要表现得谦卑。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走形式,认真完成计划,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
关于阅读的几点反思就到这里,大方向就是以上五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静心思考,善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