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十年记录
今天没事翻了一下我看过的电影,07年注册的时候我还未满17岁,初中看的片子几乎全是日本的,特文艺特青春特情怀,那会儿还看了好多豆瓣著名文艺狗最爱,猜火车昆汀两只大烟枪发条橙云云的片子,觉得自己是那种cool kid,特别洋洋自得。中考前一阵还喜欢西班牙欧洲小众电影,似乎从来不对好莱坞大片感冒,觉得美国文化特别荼毒青少年,特别三俗。记得初中的时候看了刚出的mean girls,特别嗤之以鼻。
上了高中,继续文艺狗的套路,但慢慢开始接触美国电影,还不是主流的,都是些小成本小制作,那时候喜欢kevin smith之流,还看了好多类似大人物拿破仑等屌丝题材的小成本喜剧。高三那一年,是我观影体验最丰富的一年,为了高考,我妈给我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没有网络,我守着我的那个比手机屏幕大不了多少的小便携dvd度过了人生中最苦痛的一年,学校旁边卖盗版盘的店快被我淘空了,看了不少香港打打杀杀的电影来宣泄学习压力,古惑仔甚至所有番外篇都看了。
后来上了大学,又变俗了一点儿,开始看电锯惊魂针孔旅馆恐怖游轮迷雾之类的恐怖片,跟男朋友约会routine就是上黑漆漆的没人的小阁楼搂着看恐怖电影,回来之后就不敢自己一个人走长长的走道,厕所都不敢去。
来了美国,那时候的男朋友是个特别特立独行的青年,我到现在往回想想,觉得跟他在一起看的电影都挺精彩的,说明他品味跟我某种程度上来讲一拍即合,我耳濡目染再加上这时候也20出头,理解事物的能力和角度也是比以前上升了一些高度。他介绍给我了好多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看的电影,包括月球血色将至荒野生存之类的,太多了。对了,那一年我俩还看了好多动画片,south park, futurama, family guy之类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刚去美国的那一年,一个英文写作课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电影,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james。印象最深的一部是约翰卡朋特的极度空间,80年代反政府题材,主角戴上一个墨镜就能看到外星人儿的故事,当时觉得这老师太酷了,介绍的电影这么cult,可是真正要用当时蹩脚的英文写一篇好几页的影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害的我看了好几遍电影,恨不能每一个scene都要深刻挖掘分析,台词都快背下来了。
后来12年大学毕业了,就完全被美国三俗文化荼毒了,日本欧洲文艺片几乎很少看了,甚至有点抵触,但甭管是chick-flick大制作商业片还是屎尿三俗片脑残科幻片我都照单全收,看得乐此不疲津津有味。人家都说长大了就变俗了,我觉得是接地气了吧,成长过程中谁不是这样,太沉重实在吃不消,并非肤浅,而是生活已经十分辛苦。
对吧 嘻嘻
上了高中,继续文艺狗的套路,但慢慢开始接触美国电影,还不是主流的,都是些小成本小制作,那时候喜欢kevin smith之流,还看了好多类似大人物拿破仑等屌丝题材的小成本喜剧。高三那一年,是我观影体验最丰富的一年,为了高考,我妈给我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没有网络,我守着我的那个比手机屏幕大不了多少的小便携dvd度过了人生中最苦痛的一年,学校旁边卖盗版盘的店快被我淘空了,看了不少香港打打杀杀的电影来宣泄学习压力,古惑仔甚至所有番外篇都看了。
后来上了大学,又变俗了一点儿,开始看电锯惊魂针孔旅馆恐怖游轮迷雾之类的恐怖片,跟男朋友约会routine就是上黑漆漆的没人的小阁楼搂着看恐怖电影,回来之后就不敢自己一个人走长长的走道,厕所都不敢去。
来了美国,那时候的男朋友是个特别特立独行的青年,我到现在往回想想,觉得跟他在一起看的电影都挺精彩的,说明他品味跟我某种程度上来讲一拍即合,我耳濡目染再加上这时候也20出头,理解事物的能力和角度也是比以前上升了一些高度。他介绍给我了好多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看的电影,包括月球血色将至荒野生存之类的,太多了。对了,那一年我俩还看了好多动画片,south park, futurama, family guy之类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刚去美国的那一年,一个英文写作课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电影,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james。印象最深的一部是约翰卡朋特的极度空间,80年代反政府题材,主角戴上一个墨镜就能看到外星人儿的故事,当时觉得这老师太酷了,介绍的电影这么cult,可是真正要用当时蹩脚的英文写一篇好几页的影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害的我看了好几遍电影,恨不能每一个scene都要深刻挖掘分析,台词都快背下来了。
后来12年大学毕业了,就完全被美国三俗文化荼毒了,日本欧洲文艺片几乎很少看了,甚至有点抵触,但甭管是chick-flick大制作商业片还是屎尿三俗片脑残科幻片我都照单全收,看得乐此不疲津津有味。人家都说长大了就变俗了,我觉得是接地气了吧,成长过程中谁不是这样,太沉重实在吃不消,并非肤浅,而是生活已经十分辛苦。
对吧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