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夏季日剧《魔女审判》
虽说一开始看日剧是打着“以玩促学”的旗号的,不过到现在发现自己日剧看了N部,日语仍就山河日下……看来我实在不是那种适合拿着日剧一句句听音学习的人,大多数时候我还是以剧情为重,两眼紧盯字幕
看了09年的好几部新剧,不过都没激起继续追下去的兴趣。为了看向井理勉强地看完了一部《家有六子》(又名《我的花样继子》),其烂俗程度简直超乎想像。最近的一部《华丽的间谍》更是第一集就雷到无语了,为搞笑而搞笑,为煽情而煽情。且不说深田恭子夸张的假发套扮相,长濑智也咋变成了那么一个猥琐的大叔了呢?还是当年的《女婿大人》里的形象比较经典啊。
不过终于在烂片无数中看到一丝曙光了啊。开始只是抱着了解一下陪审团制度的想法开始看《魔女审判》,每集30多分钟的时长也很适合随便找个间隙里看看。虽然很多网友说前几集有抄袭好莱坞电影《失控陪审团》的嫌疑,不过由于鄙人的无知,还没看过那部电影,所以没什么比较的概念。剧中富豪老头东条总一郎在迎娶陪酒女柏木镜子几个月后离奇死亡,留下遗嘱将财产全部赠与柏木镜子。被称为魔女的柏木被怀疑为杀人凶手,为获得审判员的无罪投票从而赢得官司,柏木雇佣“陪审顾问”黑川调查所有陪审员并对其进行威胁。然而黑川却在收受总一郎弟弟东条英彦酬金后倒戈相向,胁迫所有陪审员投有罪票。全剧以生田斗真饰演的陪审员之一吉冈彻为主角展开,悬疑风格强烈。结局嘛,还是蛮出人意料的,全说了就没意思了,大家自己去看。最近看的日剧题材基本上都两级分化,不是如《家有》和《华丽》一样的弱智搞笑风,就是以《守财奴》为代表的黑色风。《魔女》应该可以归入后者,各个陪审员面临威胁时为了保全自身不惜牺牲良知,还有对他们恐惧、歇斯底里的心理状态的刻画,看的还真是有点心惊啊。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的一系列恐怖电影,比如《午夜凶铃》《鬼来电》系列中将幽灵录影带和死亡短信传递给他人以求自保的设定。当然,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很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对为保全自身生命而为违法行为不予追究的法律规定,我学国际法时也学到国际法的核心就是利益本位思想。但这么赤裸裸地把这种利益本位思想暴露在观众眼中,估计大多数人看得还是不怎么舒服的,特别是在剧中某些人物面对的危险并非到了生死攸关的程度,却一味地屈从不敢反抗的情况下。
这部剧的背景是今年5月日本将重开暌违60年的陪审制度,在重大刑事案件中由3名职业法官及6名25岁以上公民组成的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和量刑。4月份推出的新剧就能,我只能说日本编剧还真是紧跟时势,与时俱进啊。
当然现实中的陪审团并非像剧中一样容易被人操纵,首先就是跟类似我国国家的高考出题和改卷制度一样,重大案件的陪审团是禁止与外界有任何接触的,在审理案件时他们往往被集中在某地数月,不可以收听收看与案件有关的一切评论,甚至彼此也不可以交换关于案件的看法,以保持中立的立场。而法官在陪审团的事实认定过程中起到一种法律技术的引导作用,指出哪些证据可以采用哪些是不可以的,以提醒没有足够法律知识的陪审团成员依法律程序做出认定。再者无需召集陪审团集中的案件一般采取连审制,即从开庭到做出裁决一气呵成不得中止,这就断绝了扰乱陪审团观点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个人感觉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话,陪审团制度在公平程度上比起现在的法官专断制度绝对会有所进步,毕竟威胁陪审员比贿赂公安、检察院和法官来的要难得多。在中国今天人们实行公众监督的话还要依靠网络舆论,声势浩大却效率低下。在“躲猫猫”、杭州飙车案和尘肺病事件得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处理的同时,也不知道有多少类似事件是被草草处理了的。我个人很期待在中国也能实现陪审团制度,虽然在大陆法系的中国要想移植源自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有点异想天开的感觉,不过中国既然在N年前就很NB地宣称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我们要建设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立有“大陆法系特色的陪审团”制度也是可能的吧。
看了09年的好几部新剧,不过都没激起继续追下去的兴趣。为了看向井理勉强地看完了一部《家有六子》(又名《我的花样继子》),其烂俗程度简直超乎想像。最近的一部《华丽的间谍》更是第一集就雷到无语了,为搞笑而搞笑,为煽情而煽情。且不说深田恭子夸张的假发套扮相,长濑智也咋变成了那么一个猥琐的大叔了呢?还是当年的《女婿大人》里的形象比较经典啊。
不过终于在烂片无数中看到一丝曙光了啊。开始只是抱着了解一下陪审团制度的想法开始看《魔女审判》,每集30多分钟的时长也很适合随便找个间隙里看看。虽然很多网友说前几集有抄袭好莱坞电影《失控陪审团》的嫌疑,不过由于鄙人的无知,还没看过那部电影,所以没什么比较的概念。剧中富豪老头东条总一郎在迎娶陪酒女柏木镜子几个月后离奇死亡,留下遗嘱将财产全部赠与柏木镜子。被称为魔女的柏木被怀疑为杀人凶手,为获得审判员的无罪投票从而赢得官司,柏木雇佣“陪审顾问”黑川调查所有陪审员并对其进行威胁。然而黑川却在收受总一郎弟弟东条英彦酬金后倒戈相向,胁迫所有陪审员投有罪票。全剧以生田斗真饰演的陪审员之一吉冈彻为主角展开,悬疑风格强烈。结局嘛,还是蛮出人意料的,全说了就没意思了,大家自己去看。最近看的日剧题材基本上都两级分化,不是如《家有》和《华丽》一样的弱智搞笑风,就是以《守财奴》为代表的黑色风。《魔女》应该可以归入后者,各个陪审员面临威胁时为了保全自身不惜牺牲良知,还有对他们恐惧、歇斯底里的心理状态的刻画,看的还真是有点心惊啊。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的一系列恐怖电影,比如《午夜凶铃》《鬼来电》系列中将幽灵录影带和死亡短信传递给他人以求自保的设定。当然,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很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对为保全自身生命而为违法行为不予追究的法律规定,我学国际法时也学到国际法的核心就是利益本位思想。但这么赤裸裸地把这种利益本位思想暴露在观众眼中,估计大多数人看得还是不怎么舒服的,特别是在剧中某些人物面对的危险并非到了生死攸关的程度,却一味地屈从不敢反抗的情况下。
这部剧的背景是今年5月日本将重开暌违60年的陪审制度,在重大刑事案件中由3名职业法官及6名25岁以上公民组成的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和量刑。4月份推出的新剧就能,我只能说日本编剧还真是紧跟时势,与时俱进啊。
当然现实中的陪审团并非像剧中一样容易被人操纵,首先就是跟类似我国国家的高考出题和改卷制度一样,重大案件的陪审团是禁止与外界有任何接触的,在审理案件时他们往往被集中在某地数月,不可以收听收看与案件有关的一切评论,甚至彼此也不可以交换关于案件的看法,以保持中立的立场。而法官在陪审团的事实认定过程中起到一种法律技术的引导作用,指出哪些证据可以采用哪些是不可以的,以提醒没有足够法律知识的陪审团成员依法律程序做出认定。再者无需召集陪审团集中的案件一般采取连审制,即从开庭到做出裁决一气呵成不得中止,这就断绝了扰乱陪审团观点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个人感觉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话,陪审团制度在公平程度上比起现在的法官专断制度绝对会有所进步,毕竟威胁陪审员比贿赂公安、检察院和法官来的要难得多。在中国今天人们实行公众监督的话还要依靠网络舆论,声势浩大却效率低下。在“躲猫猫”、杭州飙车案和尘肺病事件得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处理的同时,也不知道有多少类似事件是被草草处理了的。我个人很期待在中国也能实现陪审团制度,虽然在大陆法系的中国要想移植源自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有点异想天开的感觉,不过中国既然在N年前就很NB地宣称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我们要建设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立有“大陆法系特色的陪审团”制度也是可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