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丨街拍时我是宋白玉,不是总领事白屿淞
■新快报记者 侯鹏飞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根本算不上。”
他叫宋白玉,法国人,在广州将满三年。
宋白玉是他新的中文名字,新得就连在办公室里都没有多少人听过,因为只有在周末,他才用这个名字。
宋白玉说,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听上去,像是《水浒》里某个斯文书生,但是他说,他不希望新名字很容易被解构出年代和性别。
宋白玉喜欢拍照,抓着相机街拍的那种。常常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个有“慢”字样的单肩包。当然,如果要礼貌点,你也可以将他的这种行为称作摄影——一个听上去更专业的词,至少即将于8月2日在广州扉艺廊举行的个展上,是这么叫的。而且,还客气地在宋白玉的名字后面加了两个字——“先生”。
但是,生怕一开始就被人贴上标签。宋白玉说:“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根本算不上。”
是的,对于新身份的解读,宋白玉很谨慎,即便在大多数人眼里,浪漫的法国人与生俱来,就有一股浪漫情怀,而且若非艺术和红酒的衬托,这种情怀总会无端端寡淡了很多。
究竟,宋白玉何许人也?!
其实,他有着多重身份,至少在以这个名字出现之前就是如此。
法国海军军官、法国国防部顾问、法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国驻广州总领事……以每个身份出现,要么制服,要么笔挺西装。在公众视野和媒体镜头中,他用最得体的方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偶尔,在正式讲话之前,还会说上一两句中文暖场。
在这种场合,他是白屿淞,Bruno Bisson的英译,名字有点生僻,但是亦见功底,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专业的他说,把“白屿淞(Bai Yusong)”的拼音反过来,就是Song Baiyu, 加之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又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说,便有了“宋白玉”名字的由来。
在宋白玉的世界里,他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客套寒暄,吃的是街头店,说的是普通话。
对于即将离开广州之前的这场展览,宋白玉说,他希望观众来看他的照片,不是因为他的总领事身份,这也是他易名的初衷所在。
他说,一切尽可能低调就好。
●街拍时,我是宋白玉,不是总领事白屿淞
■26日,宋白玉在起义路街拍。侯鹏飞/摄
一场骤雨,退了几分夏暑,26日的天气已经凉爽了很多。
但是,宋白玉还是像做了一场重体力活,淡蓝色鳄鱼恤的胸口处被汗浸湿了一块。时不时地,他会掏出淡棕条纹的手帕,擦去额头不断沁出的汗水。
这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宋白玉这个名字也只适用于周末。不同于工作日的西装革履,宋白玉一身休闲打扮。在将其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的头衔撂在办公室之后,和过往的周末一样,他带着相机,开始穿行广州的大街小巷。
●捡漏买了台莱卡,兴奋不已
从文化公园走到起义路,已近下午三点半,宋白玉和儿子Ben找了一间东北饺子馆。
两盘饺子、一盘凉菜和两罐冷饮,这是父子俩的中饭,或者,在这个点的这么一顿,你也可以将其叫做下午茶。宋白玉说,这有什么要紧的,今天可是周末。
早在进店之前,宋白玉相机屏幕的电池符号就频闪红光——提醒他,就快没电了。很娴熟地,宋白玉将电池扣入充电器,顺手插在了壁挂摇头扇的插座上。一来一往,没有多余的客套,宋白玉说自己只是一个过来吃饺子的外国人,这种气氛再自然不过。
宋白玉喜欢相机,尤其是莱卡相机,但他现在用的莱卡V-LUX3是捡漏买回来的,“一次去太古汇,我看到有两千多元的折扣,所以就买回来了,总共只花了四千元左右”,宋白玉面部表情丰富,谈及这笔划算的交易,他依然难掩兴奋,“或是因为新款即将上市,所以降价了”。对于自己的幸运,他试图找出一个足够合理的理由,就像对于自己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接触照相机,一开头,他也没有诸如照相术源于法国等的宏大叙事。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时值社会大变革,“自由”和“享乐”的时代标签在披头士的摇滚中狂热传播。宋白玉说,吉他和摩托车是每个小男孩当时最想要的礼物,但是在他11岁生日的时候,他选择了相机——一台塑料外壳的柯达傻瓜相机。在他现在看来,这样的礼物没给当时做水手的父亲增加多少负担,而且,也算是他爱好摄影的肇始。
●谈不上艺术家,只是摄影爱好者
对于宋白玉喜欢街拍的“秘密”,知道的人不多,因为他从来都不把相机带到办公室,也很少有机会跟他人分享心得,直到有一次闲逛,从东山口转到农林下路的扉艺廊,并碰到廖禧臻。
廖禧臻是扉艺廊的营运总监。在宋白玉的言语中,言及这个清瘦的女孩,总少不了溢美之词。廖禧臻说,她当时在宋白玉的相机里看到街拍照片,觉得对于平凡的记录往往更能让人感动,于是发出邀请,要给即将离开的宋白玉举办一场个人摄影展。
“事实上,在拍照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不过,宋白玉也知道,盛情难却,更何况,以这样的方式和待了近三年的城市说再见,再妥帖不过。
宋白玉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摄影爱好者”的称呼更让他感到自在。即便如此,不得不承认,这么些年来,拍了几千张照片,他起码算得上是一个勤快的爱好者。
从8月2日到月底,扉艺廊展出的将是宋白玉的56张照片,是从几千张里面挑选出来的,他还特地为照片起了名字。在这其中,宋白玉关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打盹儿。
“他们在休息,当然,也在做梦。那会是美梦还是噩梦呢?他们会梦到什么呢?他们会梦到去哪里呢(法国吗)?他们会梦到自己的未来吗?他们会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有钱人、有权人、最漂亮的人、名人,抑或其他呢?还是他们看不见未来,无法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在残酷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呢?”
这是宋白玉写在摄影展前言里的一段话,是用英语写的。他说,之所以不用法语写,是因为想尽可能擦除和原来身份相关的痕迹,连语言都不能放过。
●以摄影个展告别三年广州生活
在浏览上午拍的相片时,饺子店一个阿姨努力伸长脖子,隔着收银台远远看了过来,试图了解一个外国人的相机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孰料,一不小心,阿姨的好奇也被宋白玉“装”进了相机。
收起折叠屏,像是一个恶作剧得逞的调皮男孩,宋白玉把相片拿给阿姨看,看到自己的相片,阿姨先是疑惑,然后一怔,接着一阵大笑。宋白玉说,这就是他想要的收获的感觉——希望在很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然后将相片拿给被拍的对象看,通过对方的评价和反应判断是否了达到效果。
从起义路穿过大南路,周末的北京路塞满了不知疲倦的喧嚣,四周外溢,文明路也被挤得水泄不通。才睹此景,宋白玉二话没说就钻进了一条巷子。巷子里很安静,完全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低矮的士多、清洗肥肠的食肆伙计、用脚踏缝纫机做缝补的老妇人……宋白玉说,他羡慕的是这种慢生活,也或因为如此,就像选穿不同图案的文化衫来言志表态,一个写了几个“慢”字的单肩包,成了他周末行摄广州的必备行头之一。
同样,或是基于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虽然现在使用的也是数码相机,但是像每个恋旧的人一样,他依然怀念着胶卷的年代,“至少,在每次按快门之前,会让拍摄者更慎重一些,不能像现在这样简单删除,而且,冲洗照片也需要时间,这种期待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享受的过程,这也是宋白玉给自己三年广州生活的总结。与此同时,难能可贵的是,在总领事的世界里从来不缺镁光灯照射的他,在即将赴任他职之前,选择了分享自己镜头下的广州和广州街坊。
宋白玉说,摄影展开展那天,他也会去,但现场的他,不是白屿淞,而是宋白玉。
我拍照时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尽量不被人注意到,因此总是不停地走,极少停下来拍照。我尽力不去打扰拍照时的环境和氛围,不希望我的拍照令任何人感到尴尬,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反应:当对方知道自己成为拍摄对象时,马上变得不自然起来。
——在广州的法国摄影爱好者宋白玉
●宋白玉的街拍经
1. 单肩侧挂相机,相机屏幕最好能够翻转;
2. 调动全身感官,提前做出判断;
3. 食指随时准备按下快门;
4. 如果被拍摄者主动进入拍照模式,保持微笑,另寻他景;
5. 若是被人误解,说声抱歉。
●街拍时,我是宋白玉,不是总领事白屿淞
▲朋友眼中
廖禧臻,扉艺廊营运总监
▲儿子眼中
我父亲是个独立和有着简单爱好的人,沉着稳健,不好声张,不喜奢侈,如果有时不足以抵挡对某件物品的喜好,这件物品也定能足见品味。
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州,他喜欢简单,他在街上捕捉的是自然的景象,有男孩,有女孩,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Benot Bisson,宋白玉的儿子(据其英语复述翻译)
■宋白玉街拍作品。受访者供图
■从摄影展海报能看出,这次个展与领馆没有任何关系。
●对话
“如果对方做好被拍的准备,我不会去拍”
Hi广州:你怎么突然多了一个叫宋白玉的新中文名?
宋白玉:如果用原来的,很容易就会透露我本来的身份。我希望新的中文名能给不认识我的人传达如下信息,那就是这只是一个普通外国人街拍广州的相片展览。
Hi广州:你一般选在什么时候拍摄?
宋白玉:一般都是利用周末,在诸如东山口等地方拍。在这次展出的相片中,九成都是广州题材,其它的是我在桂林等地出差拍的。
Hi广州:你边走边拍,就是说根本顾不了焦距和光圈等的参数?
宋白玉:我要记录的是真实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有些图像转瞬即逝,来不及考虑这些,所以我在很多情况下,偏爱莱卡相机。我记得在拿到第一份正式工资后,加上以前的积蓄,我买的就是一台二手的莱卡相机,有两个镜头,已经不记得型号了,但是其价格相当于一辆二手汽车。
Hi广州:拍照有被人阻止过吗?
宋白玉:广州人都很友好,而且我一般很快就会完成拍摄,他们很少觉察到,但是也有一次碰到一个男子朝我大吼,我当时一直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Hi广州:拍摄过程中会留下遗憾吗,比如说因为错过某个节点,而没能拍到感兴趣的题材?
宋白玉:经常有,在对方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我会再做尝试。但是,如果对方看到了我,然后做好被拍的准备,我是不会去拍的。
Hi广州:通过走街串巷,能找到你想寻找的广州吗?
宋白玉:我现在对很多街道都比较熟悉(在诸如龟岗大马路等地方,他能够顺便向朋友推荐哪家小吃店的包子好吃),但是还有很多东西仍然不懂,我经常在巷子里看到的一种竖状扑克(字牌——编者注),不是麻将,至今不明白是什么。
●记者手记
主动“勾搭”宋白玉
早闻白屿淞将于8月份离任,本以为世界杯期间的采访是最后一次,却又获悉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摄影爱好者宋白玉。
和朋友打趣地说,“宋白玉”这个名字,虽然通过君子如玉来解释,但是听上去,就是有那么一点“不正经”,和平素西装革履的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很难搭上线,即便搭上,也是零线搭火线——大脑直接“短路”,于是,我说,要不让大家了解宋白玉究竟是怎么一个人。最终得允。
采访中,我说,要不聊聊宋白玉更多的故事吧。
宋白玉回答:算了,还是只让大家知道一个喜欢边走边拍的宋白玉。
低调,低调,在低调中努力被人忘掉。
这是宋白玉对这次个人摄影展秉持的态度。他说,不想因为总领事的身份,而让自己拍的照片受到分外的关注。也因此,这场展览最终和领馆没有任何关系。这点,从海报也能轻易解读出来,扉艺廊是唯一的主办方。
![]() |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根本算不上。”
他叫宋白玉,法国人,在广州将满三年。
宋白玉是他新的中文名字,新得就连在办公室里都没有多少人听过,因为只有在周末,他才用这个名字。
宋白玉说,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听上去,像是《水浒》里某个斯文书生,但是他说,他不希望新名字很容易被解构出年代和性别。
宋白玉喜欢拍照,抓着相机街拍的那种。常常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个有“慢”字样的单肩包。当然,如果要礼貌点,你也可以将他的这种行为称作摄影——一个听上去更专业的词,至少即将于8月2日在广州扉艺廊举行的个展上,是这么叫的。而且,还客气地在宋白玉的名字后面加了两个字——“先生”。
但是,生怕一开始就被人贴上标签。宋白玉说:“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根本算不上。”
是的,对于新身份的解读,宋白玉很谨慎,即便在大多数人眼里,浪漫的法国人与生俱来,就有一股浪漫情怀,而且若非艺术和红酒的衬托,这种情怀总会无端端寡淡了很多。
究竟,宋白玉何许人也?!
其实,他有着多重身份,至少在以这个名字出现之前就是如此。
法国海军军官、法国国防部顾问、法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国驻广州总领事……以每个身份出现,要么制服,要么笔挺西装。在公众视野和媒体镜头中,他用最得体的方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偶尔,在正式讲话之前,还会说上一两句中文暖场。
在这种场合,他是白屿淞,Bruno Bisson的英译,名字有点生僻,但是亦见功底,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专业的他说,把“白屿淞(Bai Yusong)”的拼音反过来,就是Song Baiyu, 加之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又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说,便有了“宋白玉”名字的由来。
在宋白玉的世界里,他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客套寒暄,吃的是街头店,说的是普通话。
对于即将离开广州之前的这场展览,宋白玉说,他希望观众来看他的照片,不是因为他的总领事身份,这也是他易名的初衷所在。
他说,一切尽可能低调就好。
●街拍时,我是宋白玉,不是总领事白屿淞
![]() |
■26日,宋白玉在起义路街拍。侯鹏飞/摄
一场骤雨,退了几分夏暑,26日的天气已经凉爽了很多。
但是,宋白玉还是像做了一场重体力活,淡蓝色鳄鱼恤的胸口处被汗浸湿了一块。时不时地,他会掏出淡棕条纹的手帕,擦去额头不断沁出的汗水。
这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宋白玉这个名字也只适用于周末。不同于工作日的西装革履,宋白玉一身休闲打扮。在将其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的头衔撂在办公室之后,和过往的周末一样,他带着相机,开始穿行广州的大街小巷。
●捡漏买了台莱卡,兴奋不已
从文化公园走到起义路,已近下午三点半,宋白玉和儿子Ben找了一间东北饺子馆。
两盘饺子、一盘凉菜和两罐冷饮,这是父子俩的中饭,或者,在这个点的这么一顿,你也可以将其叫做下午茶。宋白玉说,这有什么要紧的,今天可是周末。
早在进店之前,宋白玉相机屏幕的电池符号就频闪红光——提醒他,就快没电了。很娴熟地,宋白玉将电池扣入充电器,顺手插在了壁挂摇头扇的插座上。一来一往,没有多余的客套,宋白玉说自己只是一个过来吃饺子的外国人,这种气氛再自然不过。
宋白玉喜欢相机,尤其是莱卡相机,但他现在用的莱卡V-LUX3是捡漏买回来的,“一次去太古汇,我看到有两千多元的折扣,所以就买回来了,总共只花了四千元左右”,宋白玉面部表情丰富,谈及这笔划算的交易,他依然难掩兴奋,“或是因为新款即将上市,所以降价了”。对于自己的幸运,他试图找出一个足够合理的理由,就像对于自己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接触照相机,一开头,他也没有诸如照相术源于法国等的宏大叙事。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时值社会大变革,“自由”和“享乐”的时代标签在披头士的摇滚中狂热传播。宋白玉说,吉他和摩托车是每个小男孩当时最想要的礼物,但是在他11岁生日的时候,他选择了相机——一台塑料外壳的柯达傻瓜相机。在他现在看来,这样的礼物没给当时做水手的父亲增加多少负担,而且,也算是他爱好摄影的肇始。
●谈不上艺术家,只是摄影爱好者
对于宋白玉喜欢街拍的“秘密”,知道的人不多,因为他从来都不把相机带到办公室,也很少有机会跟他人分享心得,直到有一次闲逛,从东山口转到农林下路的扉艺廊,并碰到廖禧臻。
廖禧臻是扉艺廊的营运总监。在宋白玉的言语中,言及这个清瘦的女孩,总少不了溢美之词。廖禧臻说,她当时在宋白玉的相机里看到街拍照片,觉得对于平凡的记录往往更能让人感动,于是发出邀请,要给即将离开的宋白玉举办一场个人摄影展。
“事实上,在拍照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不过,宋白玉也知道,盛情难却,更何况,以这样的方式和待了近三年的城市说再见,再妥帖不过。
宋白玉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摄影爱好者”的称呼更让他感到自在。即便如此,不得不承认,这么些年来,拍了几千张照片,他起码算得上是一个勤快的爱好者。
从8月2日到月底,扉艺廊展出的将是宋白玉的56张照片,是从几千张里面挑选出来的,他还特地为照片起了名字。在这其中,宋白玉关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打盹儿。
“他们在休息,当然,也在做梦。那会是美梦还是噩梦呢?他们会梦到什么呢?他们会梦到去哪里呢(法国吗)?他们会梦到自己的未来吗?他们会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有钱人、有权人、最漂亮的人、名人,抑或其他呢?还是他们看不见未来,无法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在残酷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呢?”
这是宋白玉写在摄影展前言里的一段话,是用英语写的。他说,之所以不用法语写,是因为想尽可能擦除和原来身份相关的痕迹,连语言都不能放过。
●以摄影个展告别三年广州生活
在浏览上午拍的相片时,饺子店一个阿姨努力伸长脖子,隔着收银台远远看了过来,试图了解一个外国人的相机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孰料,一不小心,阿姨的好奇也被宋白玉“装”进了相机。
收起折叠屏,像是一个恶作剧得逞的调皮男孩,宋白玉把相片拿给阿姨看,看到自己的相片,阿姨先是疑惑,然后一怔,接着一阵大笑。宋白玉说,这就是他想要的收获的感觉——希望在很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然后将相片拿给被拍的对象看,通过对方的评价和反应判断是否了达到效果。
从起义路穿过大南路,周末的北京路塞满了不知疲倦的喧嚣,四周外溢,文明路也被挤得水泄不通。才睹此景,宋白玉二话没说就钻进了一条巷子。巷子里很安静,完全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低矮的士多、清洗肥肠的食肆伙计、用脚踏缝纫机做缝补的老妇人……宋白玉说,他羡慕的是这种慢生活,也或因为如此,就像选穿不同图案的文化衫来言志表态,一个写了几个“慢”字的单肩包,成了他周末行摄广州的必备行头之一。
同样,或是基于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虽然现在使用的也是数码相机,但是像每个恋旧的人一样,他依然怀念着胶卷的年代,“至少,在每次按快门之前,会让拍摄者更慎重一些,不能像现在这样简单删除,而且,冲洗照片也需要时间,这种期待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享受的过程,这也是宋白玉给自己三年广州生活的总结。与此同时,难能可贵的是,在总领事的世界里从来不缺镁光灯照射的他,在即将赴任他职之前,选择了分享自己镜头下的广州和广州街坊。
宋白玉说,摄影展开展那天,他也会去,但现场的他,不是白屿淞,而是宋白玉。
我拍照时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尽量不被人注意到,因此总是不停地走,极少停下来拍照。我尽力不去打扰拍照时的环境和氛围,不希望我的拍照令任何人感到尴尬,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反应:当对方知道自己成为拍摄对象时,马上变得不自然起来。
——在广州的法国摄影爱好者宋白玉
![]() |
●宋白玉的街拍经
1. 单肩侧挂相机,相机屏幕最好能够翻转;
2. 调动全身感官,提前做出判断;
3. 食指随时准备按下快门;
4. 如果被拍摄者主动进入拍照模式,保持微笑,另寻他景;
5. 若是被人误解,说声抱歉。
●街拍时,我是宋白玉,不是总领事白屿淞
![]() |
▲朋友眼中
廖禧臻,扉艺廊营运总监
![]() |
▲儿子眼中
我父亲是个独立和有着简单爱好的人,沉着稳健,不好声张,不喜奢侈,如果有时不足以抵挡对某件物品的喜好,这件物品也定能足见品味。
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州,他喜欢简单,他在街上捕捉的是自然的景象,有男孩,有女孩,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Benot Bisson,宋白玉的儿子(据其英语复述翻译)
![]() |
■宋白玉街拍作品。受访者供图
![]() |
■从摄影展海报能看出,这次个展与领馆没有任何关系。
●对话
“如果对方做好被拍的准备,我不会去拍”
Hi广州:你怎么突然多了一个叫宋白玉的新中文名?
宋白玉:如果用原来的,很容易就会透露我本来的身份。我希望新的中文名能给不认识我的人传达如下信息,那就是这只是一个普通外国人街拍广州的相片展览。
Hi广州:你一般选在什么时候拍摄?
宋白玉:一般都是利用周末,在诸如东山口等地方拍。在这次展出的相片中,九成都是广州题材,其它的是我在桂林等地出差拍的。
Hi广州:你边走边拍,就是说根本顾不了焦距和光圈等的参数?
宋白玉:我要记录的是真实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有些图像转瞬即逝,来不及考虑这些,所以我在很多情况下,偏爱莱卡相机。我记得在拿到第一份正式工资后,加上以前的积蓄,我买的就是一台二手的莱卡相机,有两个镜头,已经不记得型号了,但是其价格相当于一辆二手汽车。
Hi广州:拍照有被人阻止过吗?
宋白玉:广州人都很友好,而且我一般很快就会完成拍摄,他们很少觉察到,但是也有一次碰到一个男子朝我大吼,我当时一直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Hi广州:拍摄过程中会留下遗憾吗,比如说因为错过某个节点,而没能拍到感兴趣的题材?
宋白玉:经常有,在对方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我会再做尝试。但是,如果对方看到了我,然后做好被拍的准备,我是不会去拍的。
Hi广州:通过走街串巷,能找到你想寻找的广州吗?
宋白玉:我现在对很多街道都比较熟悉(在诸如龟岗大马路等地方,他能够顺便向朋友推荐哪家小吃店的包子好吃),但是还有很多东西仍然不懂,我经常在巷子里看到的一种竖状扑克(字牌——编者注),不是麻将,至今不明白是什么。
●记者手记
主动“勾搭”宋白玉
早闻白屿淞将于8月份离任,本以为世界杯期间的采访是最后一次,却又获悉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摄影爱好者宋白玉。
和朋友打趣地说,“宋白玉”这个名字,虽然通过君子如玉来解释,但是听上去,就是有那么一点“不正经”,和平素西装革履的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很难搭上线,即便搭上,也是零线搭火线——大脑直接“短路”,于是,我说,要不让大家了解宋白玉究竟是怎么一个人。最终得允。
采访中,我说,要不聊聊宋白玉更多的故事吧。
宋白玉回答:算了,还是只让大家知道一个喜欢边走边拍的宋白玉。
低调,低调,在低调中努力被人忘掉。
这是宋白玉对这次个人摄影展秉持的态度。他说,不想因为总领事的身份,而让自己拍的照片受到分外的关注。也因此,这场展览最终和领馆没有任何关系。这点,从海报也能轻易解读出来,扉艺廊是唯一的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