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眼爱玲之今生今世
开篇一大半的原委,是因着胡兰成的姓。读罢序,觉大好,再来就真的就只是想好好读一下胡兰成。
感悟到一半,终还是被张氏蒙了眼,转个弯,不误前程,所以,再认识下张某吧。
之前对她真得没有太多好感。不是不够好,而是,好的,不够我欣赏,宁言之,她的好,我没有看到。
字里行间的文,凄凉有余,美则未足。当年自做聪明的我,习惯性开脱着,老人家的东西,是只有老人家才看得尽性的。怎知这样一位老人家,竟是二十三岁就世人皆知,且被人“喜欢到心里头”去的。羞也愧煞。
胡眼中,爱玲女子是锦心绣口的水晶心肝儿玻璃人儿。
从头至尾的,我信。我信这翻天覆地颠倒我原念的每一个字。被我盲信的自传,歌德第一位,胡兰成第二位。
所以,张爱玲三字,也跟着胡唤做了爱玲。而胡,面人时,竟也少有此一唤,说不得是腼腆还是老矣。
然,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常理,但及至刚才,这句才被我想到。看到胡讲喜欢爱玲喜欢到心里时,我亦没有疑其一字一句。因胡本就是诚挚的去薄爱的人。
所以,连至胡眼中的爱玲,竟比我所以为的,美许多。
人评张爱玲,才女。
我未见其颜良文亦良,我不信,我当它世人附会。
现下,我信了,单是那份超然的理性便赚足钦慕,至少,当时,爱玲的特立独行,得我赞。直觉又想到1900里的ADA。我宁相信没有遇到爱之前,两人是相似相同的。
情深不寿的知行合一,爱玲亦是无宴无伤的女子么。但,终有个坑,是跳进去了。许开始只是掉,后来,便跳了。
所以,二十三岁的爱玲在静好岁月守着现世安稳,幸福的,只是个小女人。
崇拜的人,是眼前人,如此美妙。
所以才真真的去一次次的问了,这是真的么,我们真的是在一起么的傻话,全心感激,无有造作。似其自说的,那么低,却开得出花。
我不为其哀叹良人不再,亦是因着,能遇到,已是没料到。天外的福份,无从欣享。幸福,曾多到无法想像。终要失去了,才真实点,才有世人陆上的生活。
胡多次讲,爱玲长的高大,我向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发誓我有坏心的窃喜过。过于完美的东西,现实中现了世,是惹人妒的,至少,惹我妒。所以,爱玲的高大,在胡眼中是不足,在我眼中,却平添真实。让我想到,便不觉爱玲是书里的人物。
而爱玲却又真如书里的人一般针针的诈世闹人。以聪明做择,本就骄纵的可以,到底是睥睨了世人。但就算这份睥睨,亦因有彼时的共鸣而不被我嫌。只是一个想到无愧,一个做到无愧。
爱玲少藏书,觉得看过即可,而而文字不值收藏,真要收录,也无从取舍。爱玲不喜理论,无外其不足完美臻至真理,读来误人。同样的完美主义,却是理性的人儿一枚。着实成谜。
胡凡讲两人并未想婚配,我始有所迟。及后忆方觉,正是如斯。
胡早已有言,娶妻,是宁要安顺温抚治家能事的,所以XX之妹英武的XX出局。而凡尘不沾的心意相通,实比浮世中的鸡零狗碎适宜爱玲女子。所以,红颜知己,便好。竟是柏拉图之恋。为师为范之敬。
——我即歡喜愛玲在在眾人面前。對於有一等鄉下人與城市文化人,我只可說愛 玲的英文好得了不得,西洋文學的書她讀書得來像剖瓜切菜一般,他們就驚服。 又有一等官宦人家的太太小姐,她們看人看出身,我就與她們說愛玲的家世高華 ,母親與姑母都西洋留學,她九歲即學鋼琴,她們聽了當即吃癟。愛玲有張照片 ,珠光寶氣,勝過任何淑女,愛玲自己很不喜歡,我卻拿給一位當軍長的朋友看 ,叫他也羨慕。愛玲的高處與簡單,無法與他們說得明白,但是這樣俗氣的讚揚 我亦引為意。——《今》
初读到这里,是有些愤懑的。没法子,终是俗人,比不过爱玲女子自处世外,事事清明。加之正受到卧龙葛阁的相关刺激。故言:
如爱玲女子,世人眼中不世才女。遇到胡,也不过如稚童手中可向顽伴相显的华丽玩具,而已。
只是啊只是,这玩具可玩性高,全国限量,千手千面,多彩多变,好用得很。便珍着,宠着了。
终,也只是玩物。
再引时,看到最后一句,心转千百,终也放下了。世事就是如此,喜欢,本就是会喜欢美好的东西,你不能说让个身心正常的家伙舍金玉珍玩而宁去喜欢朽木败絮。胡对张,只是那种喜欢,只能那么多的喜欢。而已。不可妄嗔。又或是胡对爱玲的喜欢,已经到了不吐不快,恨不天下平民皆知的地步,所以,挑捡三两世人易懂的行事,广布于众。
这样的窃喜,这样的开怀。乃至分手。竟无有不喜。悲闷也是有,怕不过忧着个再无开销。返工,也就忘掉。于是,余世只余谈吐的资本。
爱玲女子,于爱,竟是鸡肋来的。
看,世事就是这么多变,一切皆有可能。兴也可能,亡也可能。想来决策二字,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PS I HAVE A DREAM~捡机会看过再写下张眼兰成之小团圆好了。
又PS 胡言:于荆棘中捡善拾福。。。
再PS 胡本就是个南国特色的敏感质男人。实话,若生为男,此性格不讨我喜。只珍在,其还算是可以看透的人。马屁亦可拍得狠准闷声。许是老实,许是饰得不够圆润。沾得可以接受。
终PS 胡与爱玲。胡与爱玲。想到很多,只是不想写了。想像着东邪西毒般的旁白:很多年之后,我恨死了自己的这个决定。。。
感悟到一半,终还是被张氏蒙了眼,转个弯,不误前程,所以,再认识下张某吧。
之前对她真得没有太多好感。不是不够好,而是,好的,不够我欣赏,宁言之,她的好,我没有看到。
字里行间的文,凄凉有余,美则未足。当年自做聪明的我,习惯性开脱着,老人家的东西,是只有老人家才看得尽性的。怎知这样一位老人家,竟是二十三岁就世人皆知,且被人“喜欢到心里头”去的。羞也愧煞。
胡眼中,爱玲女子是锦心绣口的水晶心肝儿玻璃人儿。
从头至尾的,我信。我信这翻天覆地颠倒我原念的每一个字。被我盲信的自传,歌德第一位,胡兰成第二位。
所以,张爱玲三字,也跟着胡唤做了爱玲。而胡,面人时,竟也少有此一唤,说不得是腼腆还是老矣。
然,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常理,但及至刚才,这句才被我想到。看到胡讲喜欢爱玲喜欢到心里时,我亦没有疑其一字一句。因胡本就是诚挚的去薄爱的人。
所以,连至胡眼中的爱玲,竟比我所以为的,美许多。
人评张爱玲,才女。
我未见其颜良文亦良,我不信,我当它世人附会。
现下,我信了,单是那份超然的理性便赚足钦慕,至少,当时,爱玲的特立独行,得我赞。直觉又想到1900里的ADA。我宁相信没有遇到爱之前,两人是相似相同的。
情深不寿的知行合一,爱玲亦是无宴无伤的女子么。但,终有个坑,是跳进去了。许开始只是掉,后来,便跳了。
所以,二十三岁的爱玲在静好岁月守着现世安稳,幸福的,只是个小女人。
崇拜的人,是眼前人,如此美妙。
所以才真真的去一次次的问了,这是真的么,我们真的是在一起么的傻话,全心感激,无有造作。似其自说的,那么低,却开得出花。
我不为其哀叹良人不再,亦是因着,能遇到,已是没料到。天外的福份,无从欣享。幸福,曾多到无法想像。终要失去了,才真实点,才有世人陆上的生活。
胡多次讲,爱玲长的高大,我向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发誓我有坏心的窃喜过。过于完美的东西,现实中现了世,是惹人妒的,至少,惹我妒。所以,爱玲的高大,在胡眼中是不足,在我眼中,却平添真实。让我想到,便不觉爱玲是书里的人物。
而爱玲却又真如书里的人一般针针的诈世闹人。以聪明做择,本就骄纵的可以,到底是睥睨了世人。但就算这份睥睨,亦因有彼时的共鸣而不被我嫌。只是一个想到无愧,一个做到无愧。
爱玲少藏书,觉得看过即可,而而文字不值收藏,真要收录,也无从取舍。爱玲不喜理论,无外其不足完美臻至真理,读来误人。同样的完美主义,却是理性的人儿一枚。着实成谜。
胡凡讲两人并未想婚配,我始有所迟。及后忆方觉,正是如斯。
胡早已有言,娶妻,是宁要安顺温抚治家能事的,所以XX之妹英武的XX出局。而凡尘不沾的心意相通,实比浮世中的鸡零狗碎适宜爱玲女子。所以,红颜知己,便好。竟是柏拉图之恋。为师为范之敬。
——我即歡喜愛玲在在眾人面前。對於有一等鄉下人與城市文化人,我只可說愛 玲的英文好得了不得,西洋文學的書她讀書得來像剖瓜切菜一般,他們就驚服。 又有一等官宦人家的太太小姐,她們看人看出身,我就與她們說愛玲的家世高華 ,母親與姑母都西洋留學,她九歲即學鋼琴,她們聽了當即吃癟。愛玲有張照片 ,珠光寶氣,勝過任何淑女,愛玲自己很不喜歡,我卻拿給一位當軍長的朋友看 ,叫他也羨慕。愛玲的高處與簡單,無法與他們說得明白,但是這樣俗氣的讚揚 我亦引為意。——《今》
初读到这里,是有些愤懑的。没法子,终是俗人,比不过爱玲女子自处世外,事事清明。加之正受到卧龙葛阁的相关刺激。故言:
如爱玲女子,世人眼中不世才女。遇到胡,也不过如稚童手中可向顽伴相显的华丽玩具,而已。
只是啊只是,这玩具可玩性高,全国限量,千手千面,多彩多变,好用得很。便珍着,宠着了。
终,也只是玩物。
再引时,看到最后一句,心转千百,终也放下了。世事就是如此,喜欢,本就是会喜欢美好的东西,你不能说让个身心正常的家伙舍金玉珍玩而宁去喜欢朽木败絮。胡对张,只是那种喜欢,只能那么多的喜欢。而已。不可妄嗔。又或是胡对爱玲的喜欢,已经到了不吐不快,恨不天下平民皆知的地步,所以,挑捡三两世人易懂的行事,广布于众。
这样的窃喜,这样的开怀。乃至分手。竟无有不喜。悲闷也是有,怕不过忧着个再无开销。返工,也就忘掉。于是,余世只余谈吐的资本。
爱玲女子,于爱,竟是鸡肋来的。
看,世事就是这么多变,一切皆有可能。兴也可能,亡也可能。想来决策二字,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PS I HAVE A DREAM~捡机会看过再写下张眼兰成之小团圆好了。
又PS 胡言:于荆棘中捡善拾福。。。
再PS 胡本就是个南国特色的敏感质男人。实话,若生为男,此性格不讨我喜。只珍在,其还算是可以看透的人。马屁亦可拍得狠准闷声。许是老实,许是饰得不够圆润。沾得可以接受。
终PS 胡与爱玲。胡与爱玲。想到很多,只是不想写了。想像着东邪西毒般的旁白:很多年之后,我恨死了自己的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