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和情感
食物是我记住一个人的方式,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有一同愉快进食的经历,不管过去多久我就还能记得他或她
跟某个丫头认识了近20年,对我俩关系的回忆都以食物为支撑。对她最早的印象是在她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有一天我趁大人不注意用小勺挖了一点橘子喂的果冻喂近她嘴里。她似乎很开心,转过头盯着我笑,这个对视颇有点“你的益达,不是你的益达”的感觉,从此,我俩的关系与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再长大一点,身边总少不了爸妈买回来的虾条果冻之类的零食,嘴馋的我总是不顾自己一把年纪的事实,无耻地在一旁蹭吃。有一段时间她缺钙,我每天都会找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的枣树底下,一边看着她哼哼唧唧边哭边吃姥姥姥爷强行塞进嘴里的鱼肝油和钙片,一边好奇地想想那玩意儿的味道。再后来她大到能做我的小尾巴了,我俩见面做的最多的事情也是凑在一起吃零食。她似乎并没有“我比你小要占便宜”的意识,每次总是很小心地主动把零食平均分成两份和我分享。上几次家庭聚会上她拒绝了我一起吃零食的建议,笑着说道:“我等着一会儿吃饭呢。”其实我也早就已经对AD钙奶蛋黄派旺旺雪饼之类的零食提不起兴趣了,于是作罢。在饭桌上她是个很好的食伴,绝对不会跟有的女生一样夹下青菜就哎呦撑死了。。。放筷子比我晚不说,什么时候看她筷头上永远挑着一块肉。去年夏天高考完我去找她,俩人一起在床上打滚边摆弄一盒手工巧克力。我去成都了以后体重居高不下所以对甜食很克制,装逼地说这个不够纯,她也不和我计较大剌剌地把剩下的一半扔进自己嘴里。
青大一路觅食过的人肯定都知道春满园,环境不太好但是便宜上菜又快。大学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来这里吃铁锅鲶鱼、鱼香鸡柳和酸辣土豆丝。尤其是那个铁锅鲶鱼,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恋爱。和男朋友吵架了,垂头丧气地去吃铁锅鲶鱼,和男朋友和好了,开心地手拉手去吃铁锅鲶鱼,和男朋友既没有吵架也没有和好,无聊地溜达着去吃铁锅鲶鱼。。。。毕业以后有时候和牛牛一起回学校溜达还是会去吃这三样,虽然分量不足以前了但是对付两个女孩子的胃口还是绰绰有余,我俩剩的菜一次比一次多。
毕业以后我来到了成都,对吃的理解又被拔高了一个新的等级。 成都人总喜欢把动物身上匪夷所思的部位拿来做成食物,比如像是鸭舌啦兔头啦黄喉啦牛肚啦。。。后来才知道黄喉不是黄牛的喉咙而是动脉血管。。。。这些我都是不碰的,每次和当地的朋友一起吃饭,总有人感慨我食阈狭窄。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一头扎进对烤鱼火锅干锅串串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豆汤饭甜水面的热爱里,总之一句话,在成都的这段时间我的体重和恩格尔系数一样居高不下。
其实小的时候我很挑食,很多不熟悉的东西都不吃。有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小伙伴却好养得很,吃什么都很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手把手教我喜欢上了鱿鱼,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跟着她接受了各种奇怪的食物。去年夏天我俩碰头她带我去吃了一顿饺子然后开车带我去城市阳台玩儿了一圈后回到车里边喝东西边各种吐槽。今年年初这个小伙伴结婚了,散场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冲我打招呼,说他是¥%……的爸爸,我恍然大悟:昂。。。是培根金针菇卷啊。。。。没错,她女儿带我吃过一家很好吃的培根卷。。。。在场的人都被我独特的记忆方式惊呆了。
对某一个人记忆是辣的鼻涕直流的重庆万州烤鱼、九宫格火锅,他在人声鼎沸的餐馆里给我讲了他的故事,我一边不停地用纸巾擦鼻涕边听。坐在路边脏兮兮的小板凳上重庆小面,瓷器口排了很长队才买到的重庆麻花,中山路上小饭馆我俩排排坐,服务员粗暴地上菜一块猪排掉到桌子上,他夹起来放进自己碗里。台东丽驰蛋糕店门口,他说买点面包你明天带火车上吃吧,还有蛋挞,都很好吃。
对某一个人的记忆是麦凯乐里毫无特色的石锅拌饭,他看着我来回搅拌的勺子笑着说一看就不好吃。必胜客里我们点了一份组合套餐,边吃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散步回去的时候路过便利店他进去给我买面包切片和老火腿做第二天起床的早餐。今年回家办事情又凑在一起吃东西,他点了焗饭和水果沙拉,眼瞅着我想点一整个披萨就威胁我:“吃不完就给我打包拿回去吃、、、、”对了,他是个对吃毫无兴趣的人,每次搞些装逼兮兮的东西都是为了将就下我的逼格。。。。
12年夏天我结束了一个多月的背包,连续坐了48个小时的火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乡城市。当时济南台风暴雨,我在麦当劳门口拿出手机哆哆嗦嗦打电话求助。后来在短信的指挥下我到了城郊的一个菜市场。大约半小时后一个姑娘远远向我走来,手里拎着四个市场上买的馒头。她带我回到住处和室友一起做了四菜一汤为我接风洗尘。饭桌上对面的女孩子把脚放在椅子边上抱着腿边啃馒头边听我讲旅行见闻。吃完饭我把自己洗干净躺在床上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带着回家的满足感沉沉睡过去了。
曾经一个人和我并肩坐在南屏街的一家店里吃台湾牛肉面,牛肉块大量多,面份足劲道,味道好极了。尽管只卖牛肉面,但却有宽有细,还有菠菜等各种口味的面,店装修得也很有调调,像极了日剧里面的拉面店。冬天的一个晚上他带我去吃一种叫涮菜的当地小吃,我第一次见到了一种卖相超级奇怪的蔬菜,当时惊为天菜,啧啧称奇。再后来我跟南方的一切拜拜回到青岛,在楼下的菜市场又看到了那种蔬菜。怎么说呢,很多东西第一次见的时候因为惊讶而视作宝贝,死死抓着不肯放手,后来发现。。。“抢啥急啥固执啥,后面还有呢。。。。“
大学的时候总爱找各种奇怪的理由和好朋友去吃自助。20岁出头的年纪一个个小丫头身板饭量却大的吓人。有段时间每个周末我都会穿着超短裙露出瘦腿出现在金汉斯,在服务生诧异的眼光中和一群姑娘干掉一盘一盘又一盘。后来当我发现自己老了的时候,就是自助再也吃不会本来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名字应该叫舌尖上的朋友圈。
我对在意我的饮食爱好,甚至迎合我的喜好的人有种没有由来的信任和依恋
我对不在乎我味蕾,甚至把自己饮食爱好强加给我的人会有莫名其妙的愤怒情绪
上面提到的某个人,有一次我俩聊起来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吃的饭,他和他女朋友还有我三人坐在青大一路的兰州拉面里,他来了一句你丫吃个炒面还挺浪漫的啊。。。尼玛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跟某个丫头认识了近20年,对我俩关系的回忆都以食物为支撑。对她最早的印象是在她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有一天我趁大人不注意用小勺挖了一点橘子喂的果冻喂近她嘴里。她似乎很开心,转过头盯着我笑,这个对视颇有点“你的益达,不是你的益达”的感觉,从此,我俩的关系与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再长大一点,身边总少不了爸妈买回来的虾条果冻之类的零食,嘴馋的我总是不顾自己一把年纪的事实,无耻地在一旁蹭吃。有一段时间她缺钙,我每天都会找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的枣树底下,一边看着她哼哼唧唧边哭边吃姥姥姥爷强行塞进嘴里的鱼肝油和钙片,一边好奇地想想那玩意儿的味道。再后来她大到能做我的小尾巴了,我俩见面做的最多的事情也是凑在一起吃零食。她似乎并没有“我比你小要占便宜”的意识,每次总是很小心地主动把零食平均分成两份和我分享。上几次家庭聚会上她拒绝了我一起吃零食的建议,笑着说道:“我等着一会儿吃饭呢。”其实我也早就已经对AD钙奶蛋黄派旺旺雪饼之类的零食提不起兴趣了,于是作罢。在饭桌上她是个很好的食伴,绝对不会跟有的女生一样夹下青菜就哎呦撑死了。。。放筷子比我晚不说,什么时候看她筷头上永远挑着一块肉。去年夏天高考完我去找她,俩人一起在床上打滚边摆弄一盒手工巧克力。我去成都了以后体重居高不下所以对甜食很克制,装逼地说这个不够纯,她也不和我计较大剌剌地把剩下的一半扔进自己嘴里。
青大一路觅食过的人肯定都知道春满园,环境不太好但是便宜上菜又快。大学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来这里吃铁锅鲶鱼、鱼香鸡柳和酸辣土豆丝。尤其是那个铁锅鲶鱼,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恋爱。和男朋友吵架了,垂头丧气地去吃铁锅鲶鱼,和男朋友和好了,开心地手拉手去吃铁锅鲶鱼,和男朋友既没有吵架也没有和好,无聊地溜达着去吃铁锅鲶鱼。。。。毕业以后有时候和牛牛一起回学校溜达还是会去吃这三样,虽然分量不足以前了但是对付两个女孩子的胃口还是绰绰有余,我俩剩的菜一次比一次多。
毕业以后我来到了成都,对吃的理解又被拔高了一个新的等级。 成都人总喜欢把动物身上匪夷所思的部位拿来做成食物,比如像是鸭舌啦兔头啦黄喉啦牛肚啦。。。后来才知道黄喉不是黄牛的喉咙而是动脉血管。。。。这些我都是不碰的,每次和当地的朋友一起吃饭,总有人感慨我食阈狭窄。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一头扎进对烤鱼火锅干锅串串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豆汤饭甜水面的热爱里,总之一句话,在成都的这段时间我的体重和恩格尔系数一样居高不下。
其实小的时候我很挑食,很多不熟悉的东西都不吃。有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小伙伴却好养得很,吃什么都很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手把手教我喜欢上了鱿鱼,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跟着她接受了各种奇怪的食物。去年夏天我俩碰头她带我去吃了一顿饺子然后开车带我去城市阳台玩儿了一圈后回到车里边喝东西边各种吐槽。今年年初这个小伙伴结婚了,散场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冲我打招呼,说他是¥%……的爸爸,我恍然大悟:昂。。。是培根金针菇卷啊。。。。没错,她女儿带我吃过一家很好吃的培根卷。。。。在场的人都被我独特的记忆方式惊呆了。
对某一个人记忆是辣的鼻涕直流的重庆万州烤鱼、九宫格火锅,他在人声鼎沸的餐馆里给我讲了他的故事,我一边不停地用纸巾擦鼻涕边听。坐在路边脏兮兮的小板凳上重庆小面,瓷器口排了很长队才买到的重庆麻花,中山路上小饭馆我俩排排坐,服务员粗暴地上菜一块猪排掉到桌子上,他夹起来放进自己碗里。台东丽驰蛋糕店门口,他说买点面包你明天带火车上吃吧,还有蛋挞,都很好吃。
对某一个人的记忆是麦凯乐里毫无特色的石锅拌饭,他看着我来回搅拌的勺子笑着说一看就不好吃。必胜客里我们点了一份组合套餐,边吃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散步回去的时候路过便利店他进去给我买面包切片和老火腿做第二天起床的早餐。今年回家办事情又凑在一起吃东西,他点了焗饭和水果沙拉,眼瞅着我想点一整个披萨就威胁我:“吃不完就给我打包拿回去吃、、、、”对了,他是个对吃毫无兴趣的人,每次搞些装逼兮兮的东西都是为了将就下我的逼格。。。。
12年夏天我结束了一个多月的背包,连续坐了48个小时的火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乡城市。当时济南台风暴雨,我在麦当劳门口拿出手机哆哆嗦嗦打电话求助。后来在短信的指挥下我到了城郊的一个菜市场。大约半小时后一个姑娘远远向我走来,手里拎着四个市场上买的馒头。她带我回到住处和室友一起做了四菜一汤为我接风洗尘。饭桌上对面的女孩子把脚放在椅子边上抱着腿边啃馒头边听我讲旅行见闻。吃完饭我把自己洗干净躺在床上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带着回家的满足感沉沉睡过去了。
曾经一个人和我并肩坐在南屏街的一家店里吃台湾牛肉面,牛肉块大量多,面份足劲道,味道好极了。尽管只卖牛肉面,但却有宽有细,还有菠菜等各种口味的面,店装修得也很有调调,像极了日剧里面的拉面店。冬天的一个晚上他带我去吃一种叫涮菜的当地小吃,我第一次见到了一种卖相超级奇怪的蔬菜,当时惊为天菜,啧啧称奇。再后来我跟南方的一切拜拜回到青岛,在楼下的菜市场又看到了那种蔬菜。怎么说呢,很多东西第一次见的时候因为惊讶而视作宝贝,死死抓着不肯放手,后来发现。。。“抢啥急啥固执啥,后面还有呢。。。。“
大学的时候总爱找各种奇怪的理由和好朋友去吃自助。20岁出头的年纪一个个小丫头身板饭量却大的吓人。有段时间每个周末我都会穿着超短裙露出瘦腿出现在金汉斯,在服务生诧异的眼光中和一群姑娘干掉一盘一盘又一盘。后来当我发现自己老了的时候,就是自助再也吃不会本来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名字应该叫舌尖上的朋友圈。
我对在意我的饮食爱好,甚至迎合我的喜好的人有种没有由来的信任和依恋
我对不在乎我味蕾,甚至把自己饮食爱好强加给我的人会有莫名其妙的愤怒情绪
上面提到的某个人,有一次我俩聊起来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吃的饭,他和他女朋友还有我三人坐在青大一路的兰州拉面里,他来了一句你丫吃个炒面还挺浪漫的啊。。。尼玛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