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
资禀与修养
每个人都能欣赏文学,都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可以实现和应该实现的理想。
文学的修养大约有三:
一是人品的修养。虽然一个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或是妨害他艺术上的成就,但真挚的性情和高原的胸襟可以让他在文艺上有真正伟大的成就。
其次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
第一层是读书,从前中国文人以能熔经铸史为贵。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光,知识愈丰富,审辩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精选,持恒,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的客观剖析)
第二层是实地观察体验。文学是从全民众的生活中吸收力量与滋养的。
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作者必须懂得字的形声义,字的组织以及音义与组织对于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这要包含语文学、逻辑学、文学、美学和心理学各科知识。
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
文学与语文(内容、形式与表现):
语文的精确妥帖十分重要,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以“言”表“意”,“意”就是内容,“言”就是形式。(朱潜光认为不是最重要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介甫心中“绿”的意境和“绿”字同时生发,并非先想到“绿”的意境而后另找一个“绿”字来“表现”它。
文艺所要调配的距离角度同时是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语文,并非先把思想调配停当,再费一番手续去调配语文。
情感必须化为思想,才可以表现出。“思想”有两种方式:一种运用抽象的概念,一种运用具体的意向。比如说“我打狗”这个思想内容,我们可以用“我”“打”“狗”三个字羧指的意义连串起来想,也可以用“我的身体形象”,“打的动作姿态”和“狗被打时的形象”练成一幅图画或一幕戏景来想。前者是概念的思想,后者是意向的思想,就是“想象”。
在完成的作品中,内容如人体,形式如人形,无体不成形,无形不成体,内容与形式不能分开,犹如体与形不能分开。
批评作品的形式:看它是否为完整的有机体;有机体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有头有尾有中段,一是全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互相联络照应,变更任何一部分,其余都必同时受到牵动。
语文有了完整的形式,思想就绝不会零落错乱;语文精妙,思想也绝不会粗陋。明白这一点,就明白文学上的讲究何以大体是语文上的讲究。
风格即人格。
作文与运思
创造就是表现也就是直觉。
朱光潜先生的写作办法:定了题目后,在小纸条上面“自由联想”,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卸载纸条上,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
寻思完后,再梳理杂乱无章的小标题,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小标题成为一段总纲。
然后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前,把那一段的花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把那一句的花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时,有时新意涌现就马上修改。一段还没写妥时,先继续写下去。
好处:文章的纲要先想好,文章就有层次,有条理,有轻重安排,总之,就有形式。
每段不预先决定,任临时触机,写时可以有意到笔随之乐,文章也不至于过分板滞。
文学只有逻辑的思考固然不够,没有逻辑的思考却也决不行。
选择与安排: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生最大的效用。
选择: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面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
想要懂得布局的诀窍,最好是自己分析完美的作品;同时,自己在写作时,多费苦心衡量斟酌。最好的分析材料是戏剧杰作,因为它们的结构通常都极严密。我国史部要籍如《左传》、《史记》之类在布局上大半也特别讲究,值得细心体会。
散文的声音节奏
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误。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句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生意你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自己的作文,也要常拿来读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流畅。
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
托尔斯泰说,“艺术是一种‘人性活动’,它的要义只是:一个人有意地用具体的符号,把自己所曾经历的情感传给旁人,旁人受这些情感的传染,也起同感。”
具体与抽象
文章之精妙不出声色之间。”声“侧重它的形式的成分,如音的阴阳平仄和字句段落的节奏之类;”色“可以说就是具体的意象或形象。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记得这个原则我们在写作时就须尽量避免抽象而求具体。
凡是完美的诗、小说或戏剧,里面所写的人物故事和心境,如果抽象地说,都可以用三言两语总括起来,可是作者却把它“演”成长篇大作,并非不知道爱惜笔墨,他要把人物化成有血有肉的人物,把情景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使读者看到如在眼前。文艺舍创造无能事。所谓创造,就是托出一个意象世界来。
情感在发动时虽有具体的表现,内为生理变化,外为对人处事的态度和动作,都有迹象可寻。……加以情随境迁,哀乐尽管大致相同,而个别经历悬殊,这个人的哀乐和那个人的哀乐,这一境的哀乐和另一境的哀乐终必有微妙的分别。文学不但要抓住类型,尤其紧要的是抓住个性。……要读者深刻地感觉到某人在某境中哀如何哀,乐如何乐,就必须把它所伴的具体情境烘托出来。因此,言情须假道于叙事状物。
虽写说理文,也极力求其与文学作品一样具体。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举例证,拿具体的个别事件说明抽象的普遍原理。一是多用譬喻,即用类似的具体事物来打比。“人相忘乎道术”颇不易懂,“鱼相忘乎江湖”却是众人皆知的。寓言多是譬喻。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文学能在简赅而又生动时,取简賅;在简賅而不能生动时,则毋宁取生动。……把具体的改成抽象的,虽较简賅,却美欧原文的生动和幽默。大约理智胜于想象的人对文学中画境和剧情都不很能欣赏,而且嫌它琐细。这就无异于说他们的文学欣赏力薄弱。
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
文学的伟大,在于某种思想过时了,某种观点荒谬错误,如果文学性强,就不会消失。我常常读与我见解截然相反的书,只为了看取文学技巧。
每个人都能欣赏文学,都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可以实现和应该实现的理想。
文学的修养大约有三:
一是人品的修养。虽然一个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或是妨害他艺术上的成就,但真挚的性情和高原的胸襟可以让他在文艺上有真正伟大的成就。
其次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
第一层是读书,从前中国文人以能熔经铸史为贵。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光,知识愈丰富,审辩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精选,持恒,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的客观剖析)
第二层是实地观察体验。文学是从全民众的生活中吸收力量与滋养的。
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作者必须懂得字的形声义,字的组织以及音义与组织对于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这要包含语文学、逻辑学、文学、美学和心理学各科知识。
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
文学与语文(内容、形式与表现):
语文的精确妥帖十分重要,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以“言”表“意”,“意”就是内容,“言”就是形式。(朱潜光认为不是最重要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介甫心中“绿”的意境和“绿”字同时生发,并非先想到“绿”的意境而后另找一个“绿”字来“表现”它。
文艺所要调配的距离角度同时是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语文,并非先把思想调配停当,再费一番手续去调配语文。
情感必须化为思想,才可以表现出。“思想”有两种方式:一种运用抽象的概念,一种运用具体的意向。比如说“我打狗”这个思想内容,我们可以用“我”“打”“狗”三个字羧指的意义连串起来想,也可以用“我的身体形象”,“打的动作姿态”和“狗被打时的形象”练成一幅图画或一幕戏景来想。前者是概念的思想,后者是意向的思想,就是“想象”。
在完成的作品中,内容如人体,形式如人形,无体不成形,无形不成体,内容与形式不能分开,犹如体与形不能分开。
批评作品的形式:看它是否为完整的有机体;有机体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有头有尾有中段,一是全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互相联络照应,变更任何一部分,其余都必同时受到牵动。
语文有了完整的形式,思想就绝不会零落错乱;语文精妙,思想也绝不会粗陋。明白这一点,就明白文学上的讲究何以大体是语文上的讲究。
风格即人格。
作文与运思
创造就是表现也就是直觉。
朱光潜先生的写作办法:定了题目后,在小纸条上面“自由联想”,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卸载纸条上,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
寻思完后,再梳理杂乱无章的小标题,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小标题成为一段总纲。
然后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前,把那一段的花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把那一句的花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时,有时新意涌现就马上修改。一段还没写妥时,先继续写下去。
好处:文章的纲要先想好,文章就有层次,有条理,有轻重安排,总之,就有形式。
每段不预先决定,任临时触机,写时可以有意到笔随之乐,文章也不至于过分板滞。
文学只有逻辑的思考固然不够,没有逻辑的思考却也决不行。
选择与安排: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生最大的效用。
选择: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面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
想要懂得布局的诀窍,最好是自己分析完美的作品;同时,自己在写作时,多费苦心衡量斟酌。最好的分析材料是戏剧杰作,因为它们的结构通常都极严密。我国史部要籍如《左传》、《史记》之类在布局上大半也特别讲究,值得细心体会。
散文的声音节奏
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误。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句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生意你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自己的作文,也要常拿来读读,才见出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流畅。
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
托尔斯泰说,“艺术是一种‘人性活动’,它的要义只是:一个人有意地用具体的符号,把自己所曾经历的情感传给旁人,旁人受这些情感的传染,也起同感。”
具体与抽象
文章之精妙不出声色之间。”声“侧重它的形式的成分,如音的阴阳平仄和字句段落的节奏之类;”色“可以说就是具体的意象或形象。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记得这个原则我们在写作时就须尽量避免抽象而求具体。
凡是完美的诗、小说或戏剧,里面所写的人物故事和心境,如果抽象地说,都可以用三言两语总括起来,可是作者却把它“演”成长篇大作,并非不知道爱惜笔墨,他要把人物化成有血有肉的人物,把情景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使读者看到如在眼前。文艺舍创造无能事。所谓创造,就是托出一个意象世界来。
情感在发动时虽有具体的表现,内为生理变化,外为对人处事的态度和动作,都有迹象可寻。……加以情随境迁,哀乐尽管大致相同,而个别经历悬殊,这个人的哀乐和那个人的哀乐,这一境的哀乐和另一境的哀乐终必有微妙的分别。文学不但要抓住类型,尤其紧要的是抓住个性。……要读者深刻地感觉到某人在某境中哀如何哀,乐如何乐,就必须把它所伴的具体情境烘托出来。因此,言情须假道于叙事状物。
虽写说理文,也极力求其与文学作品一样具体。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举例证,拿具体的个别事件说明抽象的普遍原理。一是多用譬喻,即用类似的具体事物来打比。“人相忘乎道术”颇不易懂,“鱼相忘乎江湖”却是众人皆知的。寓言多是譬喻。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文学能在简赅而又生动时,取简賅;在简賅而不能生动时,则毋宁取生动。……把具体的改成抽象的,虽较简賅,却美欧原文的生动和幽默。大约理智胜于想象的人对文学中画境和剧情都不很能欣赏,而且嫌它琐细。这就无异于说他们的文学欣赏力薄弱。
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
文学的伟大,在于某种思想过时了,某种观点荒谬错误,如果文学性强,就不会消失。我常常读与我见解截然相反的书,只为了看取文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