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的色彩异语:绿非草,蓝非天
题记:“当我用绿色时,画的不是草;当我用蓝色时,画的不是天。”——马蒂斯
时过境迁,一些词的意味就会引发歧义。比如野兽派,乍听难免跟”野蛮、暴力、张牙舞爪、狂放不羁”联系在一块。但作为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马蒂斯无论在作画还是为人,都跟野兽没多大关系。
always衣冠楚楚的马蒂斯
和蔼可亲的马蒂斯,猫咪是他的好朋友(分别有两只叫Minouche 和 Coussi的宠猫)
鸽子也是好朋友(毕加索笔下的dove,那只名誉世界的和平鸽,就是马蒂斯送他的 last fancy pigeon)
照片和友人对他的评价很一致。马蒂斯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老派教授,性格保守(闷骚摩羯一枚),感情含蓄、内敛(有色心、没色胆),乃至有点淡漠冷——完全是“狂放不羁的典型对立”。(The Steins viewed him as affable, erudite - if a little remote - the quintessential “anti-bohemian.”)
面对模特(妓女),正气凛然的马蒂斯 >.<
面对模特(裸体),穿白大褂的马蒂斯。。。好摩羯 →_→
马蒂斯的画,用他的宿敌兼好基友毕加索的话来说,像一只。。桔子,光芒四射。(If you were to compare Henri Matisse's work to something it would have to be an orange. Matisse's work is a fruit bursting with light,”) 在与毕加索的对比中,这种“平和、宁静、纯粹”的风格显得更为突出、明确。
自画像们
舞者们
完全看不到眼神。。
夺命索魄的来了
毕加索塑造的人物,总好像要穿越画板把观众吃掉,虎视眈眈。而马蒂斯的,大概不是低头、斜睨,就是温情脉脉、温柔缱绻,很少有怒目而视的惊悚表情。
当然,既被叫作“野兽”,放回到历史渊源中,总有兽性一面(教兽也)。最早对野兽派的形容很直观,将一罐颜料噼里啪啦摔向观众。野兽派的创作原则是,什么体积、对比、明暗、透视,统统一边去,野兽们只在乎1、色彩(主观热烈的),2、线条(简括有力的)。结果不仅形成了一批特异的形象,还将绘画从传统自然用色中豪迈地解放了出来。
马蒂斯夫人1905(劈头盖脸一条绿线,明丽的色块取代透视、阴影,塑造了立体的面庞)
戴帽的妇人,还是马蒂斯夫人1905(更浓烈的色彩轮番轰炸,红、绿、蓝、黄充斥画面,艾美利亚的生动情态和画家对妻子的感情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开着的窗户1905(一半室内、一半远景成为马蒂斯钟爱的主题之一。画中粉紫、橘黄映染中的海、天与窗户、墙面都给人美妙、欢快的体验。窗台花草和轻快攀爬的藤蔓植物使整幅画面更具有生命力和律动感。)
生活的乐趣1905-1906(森林中的神话,是酒神在狂欢么?平涂的鲜亮色彩与流畅曲线将画面自然分割,朴拙稚气的人物有的在与情人寻欢,有的在采花装饰彼此,有的在携手起舞,有的自得其乐)
虽然野兽派只持续了小十年,但它只是马蒂斯绘画实验和实践的开始。对简明线条、绚丽色彩和平面化构图的爱,贯穿了马蒂斯的整个创作生涯。换句话说,马蒂斯最牛掰的绚技,就是用野兽般的色彩异语,表达简单、纯粹、稚朴、均衡之美。
红色的和谐1908(红与黑:粗犷的原色对比;抽象的蓝色藤蔓植物点缀期间。是不是有东方挂毯的意韵?)
红色画室1911 (更进一步的简化。空间关系都消失了,画室好像浸泡在红色介质中,椅子、桌子、架子和钟只用简单线条轻轻勾了轮廓,好像漂浮在红色中的幽灵)
红色房间,蓝桌与静物1947。(艳丽不减当初,笔触则更简练、坚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AwNzUyNA==&mid=200366395&idx=1&sn=d82a8d07d57b5ca2347d800d56bbc49c#rd
时过境迁,一些词的意味就会引发歧义。比如野兽派,乍听难免跟”野蛮、暴力、张牙舞爪、狂放不羁”联系在一块。但作为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马蒂斯无论在作画还是为人,都跟野兽没多大关系。
![]() |
always衣冠楚楚的马蒂斯
![]() |
和蔼可亲的马蒂斯,猫咪是他的好朋友(分别有两只叫Minouche 和 Coussi的宠猫)
![]() |
鸽子也是好朋友(毕加索笔下的dove,那只名誉世界的和平鸽,就是马蒂斯送他的 last fancy pigeon)
照片和友人对他的评价很一致。马蒂斯更像是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老派教授,性格保守(闷骚摩羯一枚),感情含蓄、内敛(有色心、没色胆),乃至有点淡漠冷——完全是“狂放不羁的典型对立”。(The Steins viewed him as affable, erudite - if a little remote - the quintessential “anti-bohemian.”)
![]() |
面对模特(妓女),正气凛然的马蒂斯 >.<
![]() |
面对模特(裸体),穿白大褂的马蒂斯。。。好摩羯 →_→
马蒂斯的画,用他的宿敌兼好基友毕加索的话来说,像一只。。桔子,光芒四射。(If you were to compare Henri Matisse's work to something it would have to be an orange. Matisse's work is a fruit bursting with light,”) 在与毕加索的对比中,这种“平和、宁静、纯粹”的风格显得更为突出、明确。
![]() |
自画像们
![]() |
舞者们
![]() |
完全看不到眼神。。
![]() |
夺命索魄的来了
毕加索塑造的人物,总好像要穿越画板把观众吃掉,虎视眈眈。而马蒂斯的,大概不是低头、斜睨,就是温情脉脉、温柔缱绻,很少有怒目而视的惊悚表情。
当然,既被叫作“野兽”,放回到历史渊源中,总有兽性一面(教兽也)。最早对野兽派的形容很直观,将一罐颜料噼里啪啦摔向观众。野兽派的创作原则是,什么体积、对比、明暗、透视,统统一边去,野兽们只在乎1、色彩(主观热烈的),2、线条(简括有力的)。结果不仅形成了一批特异的形象,还将绘画从传统自然用色中豪迈地解放了出来。
![]() |
马蒂斯夫人1905(劈头盖脸一条绿线,明丽的色块取代透视、阴影,塑造了立体的面庞)
![]() |
戴帽的妇人,还是马蒂斯夫人1905(更浓烈的色彩轮番轰炸,红、绿、蓝、黄充斥画面,艾美利亚的生动情态和画家对妻子的感情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 |
开着的窗户1905(一半室内、一半远景成为马蒂斯钟爱的主题之一。画中粉紫、橘黄映染中的海、天与窗户、墙面都给人美妙、欢快的体验。窗台花草和轻快攀爬的藤蔓植物使整幅画面更具有生命力和律动感。)
![]() |
生活的乐趣1905-1906(森林中的神话,是酒神在狂欢么?平涂的鲜亮色彩与流畅曲线将画面自然分割,朴拙稚气的人物有的在与情人寻欢,有的在采花装饰彼此,有的在携手起舞,有的自得其乐)
虽然野兽派只持续了小十年,但它只是马蒂斯绘画实验和实践的开始。对简明线条、绚丽色彩和平面化构图的爱,贯穿了马蒂斯的整个创作生涯。换句话说,马蒂斯最牛掰的绚技,就是用野兽般的色彩异语,表达简单、纯粹、稚朴、均衡之美。
![]() |
红色的和谐1908(红与黑:粗犷的原色对比;抽象的蓝色藤蔓植物点缀期间。是不是有东方挂毯的意韵?)
![]() |
红色画室1911 (更进一步的简化。空间关系都消失了,画室好像浸泡在红色介质中,椅子、桌子、架子和钟只用简单线条轻轻勾了轮廓,好像漂浮在红色中的幽灵)
![]() |
红色房间,蓝桌与静物1947。(艳丽不减当初,笔触则更简练、坚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AwNzUyNA==&mid=200366395&idx=1&sn=d82a8d07d57b5ca2347d800d56bbc49c#rd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