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野》到《赤朽叶家的传说》
我又开始追书看了……这次是日本女作家樱庭一树,名字很有画面感。其实也才刚看完她的两本书,让一个名字从陌生变为熟悉一直是个很不错的过程。第一本是《荒野》,内容很简单,几个晚上睡前花点时间就看完了。最近在学校躺在床上总是看着书就睡着了,然后会梦到书里面的一些东西掺杂着我的现实,然后在第二天的闹铃中忧伤地揉揉眼起床。
第二本是《赤朽叶家的传说》,被誉为日本的《百年孤独》的长篇小说,却是一天就看完了,佩服自己的速度。如果让我看《百年孤独》估计几个月也看不完吧,其实很讨厌这些先入为主的介绍,有时候就会搞不清楚自己对这本书的感觉,发现在阅读中越来越不会去评价某一本书的优劣了,特别是这种太恢弘的书。
可以说看她的《荒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像一本……怎么说……烂俗的网络小说,没什么章法也没什么亮点,好像随便一写一个故事就出来了,想什么时候结束就结束,说一句“生活仍在继续”就好了,可是有时候看书偏偏就满足于这种波澜不惊。给人这不好的感觉主要还是主人公的名字:荒野和神无月。还有《赤》里面一出场的赤朽叶万叶,泪,孤独等等,我还习惯不来这种故弄玄虚。我觉得一本书的灵魂还是需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表现的吧,而不是一个名字。但我还是不能不喜欢,因为容易记哈哈,这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特别是我这种从不把俄国小说人物名字念全的人来说。
所以看《赤》的时候首先有种看到郭敬明《幻城》的即视感,可能是花哨的名字、长相精致的人物和忧伤压抑的笔调吧。自从“万里眼”万叶看到的未来的那个飞翔的男子出现的时候,我就怀着一个看童话故事的孩子的美好心情期待着了,但看到后来才发现全书是以真实的日本历史为背景的,包括那些我们熟知的,黑船事件,东京奥运会,石油危机,泡沫经济……《赤》又变为了一本普普通通的平民小说了,那个时代好像讲的是毛毬的故事,包括了街头少女帮派,暴力,犯罪,校园欺凌……一派迷茫和颓废的时代,神话变为了现实,魔幻现实主义变成了市井小说。书中的人物太多,很多都只是一闪而过,明明想弄清他的前前后后,却戛然而止(看村上有时也是这种感觉),只能抱着期待作者的番外这样一种心情。书中家族人物离奇的死亡方式可能也是为了模仿马尔克斯,但稍显不伦不类,反倒是村上《海边的卡夫卡》一书给人的感觉稍微和谐一点,但是情节好像也忘了。
说到人物,我其实很在意一个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如果说多了他是个美男子也没用。丰寿,独眼,飞翔的大叔;泪,gay的气质,看似生活地一帆风顺的少年;孤独,那个等着世界末日的孩子;包括《荒野》里面的悠也,一个向往远方的男孩;海边的卡夫卡,十五岁的顽强少年。可能这只是人物的一种气息,但这就是他的独特所在,让人即便忘了他的身世也能记得。
就像画完一幅画,我会突然觉得这一片风景好像是那句歌词里的风景,这一个人好像是我熟悉的那个人。明明画的不是眼前之物。
说《赤》是四不像也差不多,最后变成侦探小说我也是无语了,瞳子一个个去验证外婆杀的人的这段没什么必要,如果作者是真的笔锋一转将原先那个神话般的万叶变为一个普通的有爱有恨的人也就罢了,最后其实只是……又是故弄玄虚,play a trick,解开那个卖了很久的关子。我的飞翔的大叔原来飞向了一个无底深渊,或许到最后我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这个爱熔炉胜过一切的男子吧。
发现自己看再多的书也发表不出什么高见,总之就像是被动接受,就像是愉悦一下,就像是打个叉叉表示我看过了,讨厌思考不会思考。
想着这才是真正的荒野。本以为是为了自由,却发现只是不敢面对现实,借着高尚的理由逃避,空虚寂寞地活着。正好又看完教授布置的任务《Inside Job》,我想,不管是复杂的金融世界还是其他,都需要一个人人都去遵守的law,来战胜那个邪恶的自己。这样,我才能起码带着什么骄傲在这个世界上奋斗下去吧。
第二本是《赤朽叶家的传说》,被誉为日本的《百年孤独》的长篇小说,却是一天就看完了,佩服自己的速度。如果让我看《百年孤独》估计几个月也看不完吧,其实很讨厌这些先入为主的介绍,有时候就会搞不清楚自己对这本书的感觉,发现在阅读中越来越不会去评价某一本书的优劣了,特别是这种太恢弘的书。
可以说看她的《荒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像一本……怎么说……烂俗的网络小说,没什么章法也没什么亮点,好像随便一写一个故事就出来了,想什么时候结束就结束,说一句“生活仍在继续”就好了,可是有时候看书偏偏就满足于这种波澜不惊。给人这不好的感觉主要还是主人公的名字:荒野和神无月。还有《赤》里面一出场的赤朽叶万叶,泪,孤独等等,我还习惯不来这种故弄玄虚。我觉得一本书的灵魂还是需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表现的吧,而不是一个名字。但我还是不能不喜欢,因为容易记哈哈,这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特别是我这种从不把俄国小说人物名字念全的人来说。
所以看《赤》的时候首先有种看到郭敬明《幻城》的即视感,可能是花哨的名字、长相精致的人物和忧伤压抑的笔调吧。自从“万里眼”万叶看到的未来的那个飞翔的男子出现的时候,我就怀着一个看童话故事的孩子的美好心情期待着了,但看到后来才发现全书是以真实的日本历史为背景的,包括那些我们熟知的,黑船事件,东京奥运会,石油危机,泡沫经济……《赤》又变为了一本普普通通的平民小说了,那个时代好像讲的是毛毬的故事,包括了街头少女帮派,暴力,犯罪,校园欺凌……一派迷茫和颓废的时代,神话变为了现实,魔幻现实主义变成了市井小说。书中的人物太多,很多都只是一闪而过,明明想弄清他的前前后后,却戛然而止(看村上有时也是这种感觉),只能抱着期待作者的番外这样一种心情。书中家族人物离奇的死亡方式可能也是为了模仿马尔克斯,但稍显不伦不类,反倒是村上《海边的卡夫卡》一书给人的感觉稍微和谐一点,但是情节好像也忘了。
说到人物,我其实很在意一个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如果说多了他是个美男子也没用。丰寿,独眼,飞翔的大叔;泪,gay的气质,看似生活地一帆风顺的少年;孤独,那个等着世界末日的孩子;包括《荒野》里面的悠也,一个向往远方的男孩;海边的卡夫卡,十五岁的顽强少年。可能这只是人物的一种气息,但这就是他的独特所在,让人即便忘了他的身世也能记得。
就像画完一幅画,我会突然觉得这一片风景好像是那句歌词里的风景,这一个人好像是我熟悉的那个人。明明画的不是眼前之物。
说《赤》是四不像也差不多,最后变成侦探小说我也是无语了,瞳子一个个去验证外婆杀的人的这段没什么必要,如果作者是真的笔锋一转将原先那个神话般的万叶变为一个普通的有爱有恨的人也就罢了,最后其实只是……又是故弄玄虚,play a trick,解开那个卖了很久的关子。我的飞翔的大叔原来飞向了一个无底深渊,或许到最后我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这个爱熔炉胜过一切的男子吧。
发现自己看再多的书也发表不出什么高见,总之就像是被动接受,就像是愉悦一下,就像是打个叉叉表示我看过了,讨厌思考不会思考。
想着这才是真正的荒野。本以为是为了自由,却发现只是不敢面对现实,借着高尚的理由逃避,空虚寂寞地活着。正好又看完教授布置的任务《Inside Job》,我想,不管是复杂的金融世界还是其他,都需要一个人人都去遵守的law,来战胜那个邪恶的自己。这样,我才能起码带着什么骄傲在这个世界上奋斗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