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三联生活周刊的办刊思路-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摘录/贺嘉
主编 朱伟写道“作为《三联生活周刊》创刊时的具体设计者,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董秀玉希望的生活周刊是能在新闻、文化、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关系。不过在其中新闻与文化是两个前提,不以新闻为前提,就不需要周刊这样的节奏了,也不可能有大的商业前景。如果没有文化为前提,又不能体现三联书店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出版社的背景,就会等同于其他新闻媒体。
我当时每逢朋友就说,每一个新时代到来前,总需要有人为这个时代讨论一些新的生活规则,推动新的生活规则的建立。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从一开始就把《三联生活周刊》放到一个大的视野中去,也就明确了我们要讨论的方向,重新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应该是在这种关系反思中确立的生活
我一方面比逼迫方向明从新闻转向关注生活,于是他写了《你戴什么表》,《你在哪个收入阶层》,《房改17年:住房还是梦?》,1996年他真正构成巨大影响力的是封面讨论VCD企业商战的《争霸天下还是民族抗战》,之后从身边发现了刘怀昭的敏锐批判能力,再有舒可文的思想与刘君梅对时尚判断的结合写了《比基尼50年》
一本刊物如果要发展,就一定要不断突破甚至颠覆原有的格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希望李鸿谷与金焱能够带出一支依靠新闻突破能力,更深入社会肌理的队伍。原有的数字化生存,法制困境都是化体系的宏大叙事,观点大于内容,是第一手的原创性采访资源不足,不容易造就有话语权又有影响力的周刊,所以最后在方向选择上倾向于前者
一个人对自己原有能力的突破,必须建立在拓展自己视野的基础上。
三联生活周刊创刊第四年之后,2005年利润400万,07年超千万,10年突破2000万。
从传统的新闻性周刊转向综合性周刊,不仅包含热点报道,而且还包含了理财、健康、时尚、收藏等多种实用内容。2005年起,我选择了逆向操作方式,把封面专题做成了篇幅越来越长的畅销书模式,表面看起来是逆杂志的操作思路,破坏了这个“杂”。
“综合性的周刊”,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各种各样的不断能吸引读者吸引力,进而影响他们生活的有价值信息,这就需要发现各种各样的人才,一本杂志的容量在于它能拥有多少个各自独立操作,能区别于他人的个体,这种个体越多,各自提供的差异性越大,对于读者的吸引力才越大。
因此,认识每一个个体的特征与发掘他们的可能性,为他们提供平台与土壤,才是主编最重要的职责。
周刊的丰富性,是由这些各式各样的人才所保证的,主编的工作除了发现,还要调度--使得他们能饶有兴趣地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这才能超越枯燥的工作的苦役。当然,珍惜他们,给他们提供尽量宽松的环境是更重要的,有才华的人一定不愿被管束,而这恰恰与周刊每周必须准时发稿的流程有冲突。
新媒体时代,你所拥有的人才质量与数量,以及他们所能产生的价值,才是媒体的生存关键。
王恺做茶,因为他对茶有感觉,懂得茶人的兴趣点。
方向明“从1997到1998年三联生活周刊一直处于经济上拮据的处境,与这本杂志当时的口号“一本杂志与他倡导的生活”格格不入,有着天壤之别。当年充满小资情怀的《三联生活周刊》能够挺下来,靠的不是资本,而是梦想、信念和精神。
舒可文“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物品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于是消费成为认识世界的方式,消费可以代表个体获得某种文化公民的资格。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发现了“我”的精神独立后,也发现了自己的身体。身体就是自己的领土,自己就是自己的领土。”
王小峰“音乐是电视时代的祭品,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歌手,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外,他必须要经历一个自然淘汰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淘汰的过程中他才会去思考属于他自己的方向,找到符合自己方向的,自然也就把自身的特点展示出来。
自然的淘汰过程绝不仅仅以唱得优秀为唯一评判标准,电视选秀节目中是在一个规则下,迅速,偶然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获胜者未必就能站得住。
电视选秀节目单一扁平化标准所带来的灾难就是:将来出100个明星和出来1个没有任何区别
实际上,不论50后还是90后,大众始终缺少审美判断。审美是解决温饱之后精神层面的事。但是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精神层面的温饱问题,整个大众文化像一个极端人格分裂的怪物,物质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这是造成浅薄的大众文化主导消费市场的原因。”
曾焱“《传家宝》需要一个现场,寻找到手艺传承人,让他们讲述带带相传的技艺,生活以及现实。
我们对于采访对象有两个要求,手艺本身要有传承的脉络,手艺当下的生存状态要有实地观察
我也是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法国有个APCM机构,手工业行业理事会,专门负责调查保护法国的古老手工艺,他们记录在档案的手艺人当时是3.3万名,涉及200多个传统行业。1994年,法国文化与公共关系部创立了手工大师称号,目的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作结合,全法10年间总共只授予了63人,平均每年不到7人”
谢九“在写创业版系列报道过程中,我们分析的每家公司招股说明书都有数百页之多,计划每家公司写1000字左右的分析,简单介绍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创业板的公司,最大的看点在于成长性,所以,公司的成长性如何,成长性来自何处,以及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持续,成为分析的重点所在。”
主编 朱伟写道“作为《三联生活周刊》创刊时的具体设计者,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董秀玉希望的生活周刊是能在新闻、文化、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关系。不过在其中新闻与文化是两个前提,不以新闻为前提,就不需要周刊这样的节奏了,也不可能有大的商业前景。如果没有文化为前提,又不能体现三联书店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出版社的背景,就会等同于其他新闻媒体。
我当时每逢朋友就说,每一个新时代到来前,总需要有人为这个时代讨论一些新的生活规则,推动新的生活规则的建立。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从一开始就把《三联生活周刊》放到一个大的视野中去,也就明确了我们要讨论的方向,重新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应该是在这种关系反思中确立的生活
我一方面比逼迫方向明从新闻转向关注生活,于是他写了《你戴什么表》,《你在哪个收入阶层》,《房改17年:住房还是梦?》,1996年他真正构成巨大影响力的是封面讨论VCD企业商战的《争霸天下还是民族抗战》,之后从身边发现了刘怀昭的敏锐批判能力,再有舒可文的思想与刘君梅对时尚判断的结合写了《比基尼50年》
一本刊物如果要发展,就一定要不断突破甚至颠覆原有的格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希望李鸿谷与金焱能够带出一支依靠新闻突破能力,更深入社会肌理的队伍。原有的数字化生存,法制困境都是化体系的宏大叙事,观点大于内容,是第一手的原创性采访资源不足,不容易造就有话语权又有影响力的周刊,所以最后在方向选择上倾向于前者
一个人对自己原有能力的突破,必须建立在拓展自己视野的基础上。
三联生活周刊创刊第四年之后,2005年利润400万,07年超千万,10年突破2000万。
从传统的新闻性周刊转向综合性周刊,不仅包含热点报道,而且还包含了理财、健康、时尚、收藏等多种实用内容。2005年起,我选择了逆向操作方式,把封面专题做成了篇幅越来越长的畅销书模式,表面看起来是逆杂志的操作思路,破坏了这个“杂”。
“综合性的周刊”,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各种各样的不断能吸引读者吸引力,进而影响他们生活的有价值信息,这就需要发现各种各样的人才,一本杂志的容量在于它能拥有多少个各自独立操作,能区别于他人的个体,这种个体越多,各自提供的差异性越大,对于读者的吸引力才越大。
因此,认识每一个个体的特征与发掘他们的可能性,为他们提供平台与土壤,才是主编最重要的职责。
周刊的丰富性,是由这些各式各样的人才所保证的,主编的工作除了发现,还要调度--使得他们能饶有兴趣地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这才能超越枯燥的工作的苦役。当然,珍惜他们,给他们提供尽量宽松的环境是更重要的,有才华的人一定不愿被管束,而这恰恰与周刊每周必须准时发稿的流程有冲突。
新媒体时代,你所拥有的人才质量与数量,以及他们所能产生的价值,才是媒体的生存关键。
王恺做茶,因为他对茶有感觉,懂得茶人的兴趣点。
方向明“从1997到1998年三联生活周刊一直处于经济上拮据的处境,与这本杂志当时的口号“一本杂志与他倡导的生活”格格不入,有着天壤之别。当年充满小资情怀的《三联生活周刊》能够挺下来,靠的不是资本,而是梦想、信念和精神。
舒可文“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物品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于是消费成为认识世界的方式,消费可以代表个体获得某种文化公民的资格。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发现了“我”的精神独立后,也发现了自己的身体。身体就是自己的领土,自己就是自己的领土。”
王小峰“音乐是电视时代的祭品,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歌手,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外,他必须要经历一个自然淘汰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淘汰的过程中他才会去思考属于他自己的方向,找到符合自己方向的,自然也就把自身的特点展示出来。
自然的淘汰过程绝不仅仅以唱得优秀为唯一评判标准,电视选秀节目中是在一个规则下,迅速,偶然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获胜者未必就能站得住。
电视选秀节目单一扁平化标准所带来的灾难就是:将来出100个明星和出来1个没有任何区别
实际上,不论50后还是90后,大众始终缺少审美判断。审美是解决温饱之后精神层面的事。但是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精神层面的温饱问题,整个大众文化像一个极端人格分裂的怪物,物质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这是造成浅薄的大众文化主导消费市场的原因。”
曾焱“《传家宝》需要一个现场,寻找到手艺传承人,让他们讲述带带相传的技艺,生活以及现实。
我们对于采访对象有两个要求,手艺本身要有传承的脉络,手艺当下的生存状态要有实地观察
我也是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法国有个APCM机构,手工业行业理事会,专门负责调查保护法国的古老手工艺,他们记录在档案的手艺人当时是3.3万名,涉及200多个传统行业。1994年,法国文化与公共关系部创立了手工大师称号,目的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作结合,全法10年间总共只授予了63人,平均每年不到7人”
谢九“在写创业版系列报道过程中,我们分析的每家公司招股说明书都有数百页之多,计划每家公司写1000字左右的分析,简单介绍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创业板的公司,最大的看点在于成长性,所以,公司的成长性如何,成长性来自何处,以及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持续,成为分析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