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气息
前日开展,去朝拜了半日。展厅里颇感有神灵浮在空气中。这在我看画经验里是第一次轮回。我记得四年前,在郭熙《窠石平远图》前看得眼角湿润,宋人尚意也在收放自如不拘小节的枯树怪石里;记得郭诩《琵琶行》里细腻的感伤;金农画鬼册页的淘气;也还记得筋疲力尽后,坐在休息凳上远远地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翻涌的云和山氤氲不分。那一年最爱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因它的笔触更像印象派,今天再看醉心于更添一份仙境气氛的仙鹤与喜鹊;周臣的《渔乐图》,笔触狂放生动,让人想起两宋的民俗画,气息上仍是贯通的。看得最耗尽心神的是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更无法想象当年作者如何倾力完成。
回来再翻画册回味,宋人临摹《女史箴图》里,承继着上古时代泛灵的观物法,人的表情与姿态传神,山也有神,山中奔跑着鹿、隐匿着虎,生着奇异的植物。临走前细看唐六如《王蜀宫妓图》,宫妓温润的面部真实地仿佛白净皮肤刚刚铺上层粉,我用眼睛仿佛都能触到那种粉质的温软,她们的眼神里有羞涩、怯懦和温顺。(照片都拍自画册)
画怎样才是画?画里能表达什么?越看越是钦佩,越看越觉得,心境或许越可以放松一些——就像最近一次在留园里收获到,把留园不看做考据的对象、不看做抽象的真理,而是看做体验的确凿的实物——在题材上,不一定要呕心沥血才能挤出骇人的题目;难能的是表达时,捕捉最最微妙的诗意。对于伟大的艺术家而言,题材很可能俯拾皆是。血啊、泪啊、死啊、活啊,这是形而上传统覆盖之下的寻求本质的传统,而在这些画里的传统,却是如同世外桃源的气息里,透出动人的生命体验,其中也有宗教体验,但不同于否定现实世界的那一种,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有温度的自由。
画总是生动气息的截取,从瞬间里见到永恒,从蕴藉里见到情绪的波涌;画又总是体验的延伸,创作是对现实的若即若离。真正称得上好的作品,必然要求制作者无比的专注。想起苏珊桑塔格说,到了一定年龄,要在公众和自己之间选择。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要在人前表演和与扪心自问、修炼苦工的独自努力之间做一个选择。选择后者,也意味着必须负担起把自己的体会发展地圆满并且拾掇干净的工作,这工作该是既琐碎又繁重,就像所有技术活都是轮扁斫轮般难以说出,也几乎不能指望诞生于前人现成的经验。而今日,我们试图去理解画作者的选择,努力贴近他们的心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回来再翻画册回味,宋人临摹《女史箴图》里,承继着上古时代泛灵的观物法,人的表情与姿态传神,山也有神,山中奔跑着鹿、隐匿着虎,生着奇异的植物。临走前细看唐六如《王蜀宫妓图》,宫妓温润的面部真实地仿佛白净皮肤刚刚铺上层粉,我用眼睛仿佛都能触到那种粉质的温软,她们的眼神里有羞涩、怯懦和温顺。(照片都拍自画册)
![]() |
女史箴图 山之泛灵世界 |
![]() |
米友仁 云与山的戏法 |
![]() |
渔乐图 |
![]() |
万松金阙图 迷人的鹤 |
![]() |
万松金阙图 鹊与云与松 |
![]() |
维摩演教图 锋利而儒雅的争辩 |
![]() |
维摩演教图 文殊 |
![]() |
王蜀宫妓图 好画总会引起同情 |
画怎样才是画?画里能表达什么?越看越是钦佩,越看越觉得,心境或许越可以放松一些——就像最近一次在留园里收获到,把留园不看做考据的对象、不看做抽象的真理,而是看做体验的确凿的实物——在题材上,不一定要呕心沥血才能挤出骇人的题目;难能的是表达时,捕捉最最微妙的诗意。对于伟大的艺术家而言,题材很可能俯拾皆是。血啊、泪啊、死啊、活啊,这是形而上传统覆盖之下的寻求本质的传统,而在这些画里的传统,却是如同世外桃源的气息里,透出动人的生命体验,其中也有宗教体验,但不同于否定现实世界的那一种,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有温度的自由。
画总是生动气息的截取,从瞬间里见到永恒,从蕴藉里见到情绪的波涌;画又总是体验的延伸,创作是对现实的若即若离。真正称得上好的作品,必然要求制作者无比的专注。想起苏珊桑塔格说,到了一定年龄,要在公众和自己之间选择。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要在人前表演和与扪心自问、修炼苦工的独自努力之间做一个选择。选择后者,也意味着必须负担起把自己的体会发展地圆满并且拾掇干净的工作,这工作该是既琐碎又繁重,就像所有技术活都是轮扁斫轮般难以说出,也几乎不能指望诞生于前人现成的经验。而今日,我们试图去理解画作者的选择,努力贴近他们的心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qingf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这些时刻理解北京的园林 (40人喜欢)
- 结构形式驱动的空间 (16人喜欢)
- 从药洲遗址到石洞空间:静观、漫游与现代语言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