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悖论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看到分享一篇推送,就是说读书要读经典,说很多人读书读很多,却并没有什么长进,原因正是没读经典书。人的生命有限,应该把时间放在经典上,它们经过是时间的大浪淘洗过后的金子。
可又有人说,时间就用来浪费的,还有个词叫做“杀时间”,把时间看作敌人,是用来消磨的。按这种说法来看,读经典可能又没那么必要了。
也许都不无道理。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也各有不同,读书方法也各有千秋。
我的阅读和我这个人的性情也很是相似,一个词——随性。
不知是不是小时候思想被束缚惯了,长大就极其渴望自由随意,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就尝试什么,没那么多条条框框。自然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不同的心情读不同的书,突发奇想一个念头就找出相关的书读,书店里看上了一本书的封面就拿起来读,又或按图索骥从一本书去寻找它当中提到的另一本书……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读书的理由和习惯。
不过,我最近突然意识到,有一种不是所谓的“经典”,有可能也值得一读,它们就是那些可能正在成为“经典”的书。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现在说它是经典,应该可以吧?至少在我的观念里算。我就很后悔当年在我最合适看这套书的年纪,拒绝了。也许跟我讨厌跟风的心态有关,但有些风潮真是因为内容好,而不是嚼头。所以拒绝流行,纵然摈弃了大量的烂俗,但同时也跟经典好书擦肩而过。而这类书一旦过了那个时期,也许就再也不会拿起来看了,不过哪天心血来潮想重温童年也说不定。
转念一想,那些一旦过去就不再看的书,是不是根本称不上经典呢?也不对,因为书本来就有适读年纪嘛。不停有人进入适读年纪就会拿起来读,那么它就是一种经典了吧!
可又有人说,时间就用来浪费的,还有个词叫做“杀时间”,把时间看作敌人,是用来消磨的。按这种说法来看,读经典可能又没那么必要了。
也许都不无道理。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也各有不同,读书方法也各有千秋。
我的阅读和我这个人的性情也很是相似,一个词——随性。
不知是不是小时候思想被束缚惯了,长大就极其渴望自由随意,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就尝试什么,没那么多条条框框。自然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不同的心情读不同的书,突发奇想一个念头就找出相关的书读,书店里看上了一本书的封面就拿起来读,又或按图索骥从一本书去寻找它当中提到的另一本书……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读书的理由和习惯。
不过,我最近突然意识到,有一种不是所谓的“经典”,有可能也值得一读,它们就是那些可能正在成为“经典”的书。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现在说它是经典,应该可以吧?至少在我的观念里算。我就很后悔当年在我最合适看这套书的年纪,拒绝了。也许跟我讨厌跟风的心态有关,但有些风潮真是因为内容好,而不是嚼头。所以拒绝流行,纵然摈弃了大量的烂俗,但同时也跟经典好书擦肩而过。而这类书一旦过了那个时期,也许就再也不会拿起来看了,不过哪天心血来潮想重温童年也说不定。
转念一想,那些一旦过去就不再看的书,是不是根本称不上经典呢?也不对,因为书本来就有适读年纪嘛。不停有人进入适读年纪就会拿起来读,那么它就是一种经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