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味蕾读懂潮汕
这个题目有人用过,本想弃用,但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题目最合适,最能表达我这个专栏的用心,于是,暂时拿来一用,略表我的态度和用心,相信也能理解。
何为潮汕?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义安、潮州府、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等称谓。古时为潮州府,如今的潮汕地区主要则指潮汕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以及部分汕尾。
潮汕,或者在这里也可以看作汕头,面临南海,地处岭南,亚热带气候,饮食上自有也就地取材,或以海产品为主,故尚清淡、原味,讲究汤水,于海鲜烹调上更有独到之妙。但潮汕虽海陬,称“省尾国角”,究非完全与世隔绝,自古至今南北交流,中外往来,却也极得风气之先;加以潮人不保守,善于“拿来主义”,咸尔维新,新潮旧俗和平共处,也就有容乃大,遂精益求精,呈多元态势。
我是潮汕人,如果再细分地域来说,我是汕头人,再细分,潮南人,陈店人,祖籍老家为华里西,但我更喜欢在别人面前说我是潮汕人。有句话叫,食在广州,味在汕头。爱乡之心,人该有的,心头暖暖,因此自豪也是人之常情,定能理解,不过,想想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味道,否则,都混到一起,浑沌一片,分不清楚谁与谁,彼地与此方都一个模样,还用得到处去跑吗?还不省点心,家里坐地,幸好不是如此,生活才不会显得那么乏味,更显生机,幸得各地有各地之味,逗引了我们,才让我们不辜负此生天地。
我现居深圳,刚刚毕业不久,做一名财经记者,也算是实现了当初奋斗的理想,虽未安定,但在慢慢努力,闲暇之余,总会特别想念老家的一草一木,想念陪伴我成长的潮汕美食,深圳其实离老家不曾遥远,但想要抽空回去,已不是容易事,也只能逢年过节,幸好现在资讯发达,由立体渠道我们可以饱满领略,我又喜欢写写东西,就有了在豆瓣阅读开专栏的计划,我想,很多和我一样的潮汕人散落天涯,有的在更远的异国奋斗,有的则远嫁他乡,我这样的一个专栏或电子书,应该是他们最需要的了。
潮汕这个地方有它的独到之处,太多城市需要用双眼去读懂,唯独潮汕,归隐于粤东的小城从来都被旅行者忽略,很少听说有人要去潮汕旅游的,不过,我保证,只要三两日闲情,你便离不开这处低调的美食胜地了。
虽然谈不上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城,潮汕的美食却从不甘落后,尤其是越到夜深时,美食也越旺盛,可供选择也就越多,比如潮汕人爱喝白粥,虽然简单,但白粥配上鱼饭的滋味,吃过之后才知美妙;比如一碗血蚶,虽然吃的满嘴“鲜血”,略微“恐怖”,但个人美味恐怕旁人无法理解。在汕头的夜市,你可以随走随吃,吃遍砂锅粥、卤水酒料、牛肉粿条、炒薄壳······不吃到扶墙只怕你会不甘心,到汕头市区外偏安的小镇,各种特产也是弥足珍贵,比如仙城镇的束砂,晶莹雪亮,咸甜均有,比如贵屿镇朥饼,皮脆馅嫩,油而不腻。
而整个潮汕,除了潮州老城之外,位于澄海以东、饶平以南的南澳岛,也是一边游玩、一边品尝美食的好地方,南澳岛由3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青澳湾的月牙形沙滩绵延2.4公里,沙质粉白,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在明清两朝,南澳岛是粤东和闽南之间的海上防务要冲之地,总兵府内可以看到八千斤大炮、贝壳镶嵌的将军井,以及用来招兵买马的试兵石,只要能够提起上百斤重的石头,就能合格录取。最神秘的莫过于金银岛,相传这里曾经是明嘉靖年间大海盗吴平埋藏金银财宝的地方,若能参悟线索中提到的“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或许你就会成为找到宝藏的幸运儿。不过这都是皮外话了,相比之下,找美食可比找宝藏更容易多了,渔排上的海港大餐厅可以吃到地道海鲜,龟爪贝、白灼鱿鱼、苦瓜汤等等。
潮汕美食家张新民有作《潮汕味道》,实当人生大旨来写,甚是喜欢,他把饮食置于潮汕历史人文之宏大背景来观照,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其语白其意则远。张新民款款言来,琳琅小吃、筵席盛馔、家常菜肴、宵夜风景,前世今生,饮食中有故事,有人文,有历史,有名人趣闻,也有自我体验。一饮一啄,不当小趣味,也不夸大自命不凡,平实写来,本色天然,却也活色生香,有鲜活生动之处,也就意趣盎然。
还有一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介绍潮汕风味,各色小吃都有,大餐海鲜也有,无一不让人食指大动,详细介绍的同时,还会细心地附上一张美食地图以及消费情况,让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按图索骥,找到适合自己的美食,无论你是土豪还是草根,相信总有一种美食适合你,而书的最后还附着了60道潮汕食谱,更是无比贴心。
我实在不敢与他们比,我写不出更细节的人文历史,我也还原不了地道潮汕风味的出炉程序,写不出一张完整的潮汕食谱,粗糙描写,也只能写自己,更多的是写自己的故事,有关童年的种种,有关回忆的种种,必和美食相关。这里的大多作品,来源早前发于微信公众号”深夜谈吃“,均作了修改,也有新作,但请原谅,一介平民,没有山珍海味,这里更贴近家常,多是家乡的特产之类,比如老妈做的蚝烙,比如小时候夏天常伴左右的草粿豆花,比如每逢过年必须的血蚶,比如各种节日必有的各式各样的粿品,一点一滴都浸透潮汕独有的美食文化,这些均是价不高而足可诱人佳味,都是此地独有他乡未必有,或者,有而已不相同的“潮汕味道”。
古人说,饮食男女,人生大欲。说“大欲”,当然关乎生死,非饮食无以生,非男女无以生生,如此大事,可小觑乎?《礼记》中则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意思是虽然每个人都得吃饭,但真正懂吃的人其实很少。不过,我需要强调,我并非吃货,“潮汕味道”也罢,”味蕾读懂潮汕“也罢,所说的味道,其实都是独具的魅力,移动不得,只有这里才是正宗原味,隔山隔水时,如果你能借这本《味蕾潮汕》重温,也可算达成开此专栏的初衷了,当然,那些未到过潮汕与汕头的,也可先了解了解,广广视野,又何尝无益?欢迎我和交流,微信:13631441997,QQ:445689657!
(本文为豆瓣阅读专栏”味蕾潮汕‘开篇序言,欢迎上豆瓣阅读搜索“味蕾潮汕’或”欧阳凯‘,点击订阅即可)
http://read.douban.com/column/926860/?ici=column&icn=column-category(欢迎订阅,感谢!)
来自我的最新博文:http://oyk506.blog.163.com/blog/static/1788183672014875017207/
同步更新到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cc42b80102v2fg.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i/2127315640
何为潮汕?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义安、潮州府、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等称谓。古时为潮州府,如今的潮汕地区主要则指潮汕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以及部分汕尾。
潮汕,或者在这里也可以看作汕头,面临南海,地处岭南,亚热带气候,饮食上自有也就地取材,或以海产品为主,故尚清淡、原味,讲究汤水,于海鲜烹调上更有独到之妙。但潮汕虽海陬,称“省尾国角”,究非完全与世隔绝,自古至今南北交流,中外往来,却也极得风气之先;加以潮人不保守,善于“拿来主义”,咸尔维新,新潮旧俗和平共处,也就有容乃大,遂精益求精,呈多元态势。
我是潮汕人,如果再细分地域来说,我是汕头人,再细分,潮南人,陈店人,祖籍老家为华里西,但我更喜欢在别人面前说我是潮汕人。有句话叫,食在广州,味在汕头。爱乡之心,人该有的,心头暖暖,因此自豪也是人之常情,定能理解,不过,想想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味道,否则,都混到一起,浑沌一片,分不清楚谁与谁,彼地与此方都一个模样,还用得到处去跑吗?还不省点心,家里坐地,幸好不是如此,生活才不会显得那么乏味,更显生机,幸得各地有各地之味,逗引了我们,才让我们不辜负此生天地。
我现居深圳,刚刚毕业不久,做一名财经记者,也算是实现了当初奋斗的理想,虽未安定,但在慢慢努力,闲暇之余,总会特别想念老家的一草一木,想念陪伴我成长的潮汕美食,深圳其实离老家不曾遥远,但想要抽空回去,已不是容易事,也只能逢年过节,幸好现在资讯发达,由立体渠道我们可以饱满领略,我又喜欢写写东西,就有了在豆瓣阅读开专栏的计划,我想,很多和我一样的潮汕人散落天涯,有的在更远的异国奋斗,有的则远嫁他乡,我这样的一个专栏或电子书,应该是他们最需要的了。
潮汕这个地方有它的独到之处,太多城市需要用双眼去读懂,唯独潮汕,归隐于粤东的小城从来都被旅行者忽略,很少听说有人要去潮汕旅游的,不过,我保证,只要三两日闲情,你便离不开这处低调的美食胜地了。
虽然谈不上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城,潮汕的美食却从不甘落后,尤其是越到夜深时,美食也越旺盛,可供选择也就越多,比如潮汕人爱喝白粥,虽然简单,但白粥配上鱼饭的滋味,吃过之后才知美妙;比如一碗血蚶,虽然吃的满嘴“鲜血”,略微“恐怖”,但个人美味恐怕旁人无法理解。在汕头的夜市,你可以随走随吃,吃遍砂锅粥、卤水酒料、牛肉粿条、炒薄壳······不吃到扶墙只怕你会不甘心,到汕头市区外偏安的小镇,各种特产也是弥足珍贵,比如仙城镇的束砂,晶莹雪亮,咸甜均有,比如贵屿镇朥饼,皮脆馅嫩,油而不腻。
而整个潮汕,除了潮州老城之外,位于澄海以东、饶平以南的南澳岛,也是一边游玩、一边品尝美食的好地方,南澳岛由3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青澳湾的月牙形沙滩绵延2.4公里,沙质粉白,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在明清两朝,南澳岛是粤东和闽南之间的海上防务要冲之地,总兵府内可以看到八千斤大炮、贝壳镶嵌的将军井,以及用来招兵买马的试兵石,只要能够提起上百斤重的石头,就能合格录取。最神秘的莫过于金银岛,相传这里曾经是明嘉靖年间大海盗吴平埋藏金银财宝的地方,若能参悟线索中提到的“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或许你就会成为找到宝藏的幸运儿。不过这都是皮外话了,相比之下,找美食可比找宝藏更容易多了,渔排上的海港大餐厅可以吃到地道海鲜,龟爪贝、白灼鱿鱼、苦瓜汤等等。
潮汕美食家张新民有作《潮汕味道》,实当人生大旨来写,甚是喜欢,他把饮食置于潮汕历史人文之宏大背景来观照,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其语白其意则远。张新民款款言来,琳琅小吃、筵席盛馔、家常菜肴、宵夜风景,前世今生,饮食中有故事,有人文,有历史,有名人趣闻,也有自我体验。一饮一啄,不当小趣味,也不夸大自命不凡,平实写来,本色天然,却也活色生香,有鲜活生动之处,也就意趣盎然。
还有一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介绍潮汕风味,各色小吃都有,大餐海鲜也有,无一不让人食指大动,详细介绍的同时,还会细心地附上一张美食地图以及消费情况,让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按图索骥,找到适合自己的美食,无论你是土豪还是草根,相信总有一种美食适合你,而书的最后还附着了60道潮汕食谱,更是无比贴心。
我实在不敢与他们比,我写不出更细节的人文历史,我也还原不了地道潮汕风味的出炉程序,写不出一张完整的潮汕食谱,粗糙描写,也只能写自己,更多的是写自己的故事,有关童年的种种,有关回忆的种种,必和美食相关。这里的大多作品,来源早前发于微信公众号”深夜谈吃“,均作了修改,也有新作,但请原谅,一介平民,没有山珍海味,这里更贴近家常,多是家乡的特产之类,比如老妈做的蚝烙,比如小时候夏天常伴左右的草粿豆花,比如每逢过年必须的血蚶,比如各种节日必有的各式各样的粿品,一点一滴都浸透潮汕独有的美食文化,这些均是价不高而足可诱人佳味,都是此地独有他乡未必有,或者,有而已不相同的“潮汕味道”。
古人说,饮食男女,人生大欲。说“大欲”,当然关乎生死,非饮食无以生,非男女无以生生,如此大事,可小觑乎?《礼记》中则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意思是虽然每个人都得吃饭,但真正懂吃的人其实很少。不过,我需要强调,我并非吃货,“潮汕味道”也罢,”味蕾读懂潮汕“也罢,所说的味道,其实都是独具的魅力,移动不得,只有这里才是正宗原味,隔山隔水时,如果你能借这本《味蕾潮汕》重温,也可算达成开此专栏的初衷了,当然,那些未到过潮汕与汕头的,也可先了解了解,广广视野,又何尝无益?欢迎我和交流,微信:13631441997,QQ:445689657!
(本文为豆瓣阅读专栏”味蕾潮汕‘开篇序言,欢迎上豆瓣阅读搜索“味蕾潮汕’或”欧阳凯‘,点击订阅即可)
http://read.douban.com/column/926860/?ici=column&icn=column-category(欢迎订阅,感谢!)
来自我的最新博文:http://oyk506.blog.163.com/blog/static/1788183672014875017207/
同步更新到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cc42b80102v2fg.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i/212731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