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饮清泉——兴衰(上)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自今年一月起煌煌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我读了整整8个月。
从公元前735年罗穆路斯在罗马7山上建立城邦王国到公元476年同名皇帝罗穆路斯-奥古斯都被蛮族将军奥多亚克逼迫退位共1211年。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千古兴亡。
在第15册的结语部分,作者说她算是读懂了罗马人,并且如果读者因为读完这套书也读懂了罗马人的话她很高兴。
是的,读完这15册我算是读懂了罗马人吧。
很抱歉的说第一次对于罗马帝国产生极大兴趣是因为一部《暴帝卡利古拉》,当然这部电影在中国流传甚广自然是另有别名。为了和谐度日还请不要另外搜索。
《暴帝卡利古拉》描述的罗马帝国自然是极尽荒淫无道之能事,所有你想得到与想不到的通通可以于其中一睹为快。不过这大部分是后世附会而已。
我在小时候读过一套世界通史,内中对于罗马帝国的描述并不详细,至今我对于那部世界通史里面罗马帝国的印象仍然是元老院的权势极大,可不断的动乱也是因元老院而起。神君凯撒对外无敌,可对元老院却大不敬,最后仍然死于元老院中人剑下。而在随后的罗马帝国中军人当政,政变不断,元老院也终成“元老”院。随后罗马帝国便亡于蛮族入侵。
这是我自12岁起一直到读此书之前的罗马帝国印象,除了混乱外,似乎难以找到第二个形容词。不过事实上的罗马帝国所代表的两个字应该是“秩序”。
很难找到另外的词语来形容这1200年内的大多数时间,“秩序”一词已经充分的说出了生活在罗马帝国治下的人们的生活情况。这里的秩序并不是说绝对的秩序,而是指合理的,存在着社会阶级流通的,人们可以在法律及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秩序。
从公元前73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44年神君凯撒被杀,罗马经历了王政到共和阶段末期,在此期间,罗马常与雅典并举。虽然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后为过多久雅典已经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但是作为雅典灵魂的雅典文化与经典仍然被保留,甚至希腊学园成为了罗马人最向往的高等学府。罗马人从罗马城起,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区,甚至包括整个西欧地区以及不列颠岛南部。
在最初,罗马人不断吞并周边部族并将他们融入罗马希腊文化圈。虽然曾经一度有不世出名将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纵横意大利半岛,但最终仍然饮恨扎马会战,生平仅仅一败,却是一败涂地。而罗马人却因为扎马会战的胜利,终于开始了他们将地中海称呼为“我们的海”的第一步。随后历代罗马人中均有名将产生,包括被尊称为征服北非之人的西庇阿以及他的后人小西庇阿,苏拉,马略,庞培,以及共和末期的神君凯撒。我在敲下这一连串拥有赫赫威名的人的名字时,仍然为他们所代表的功绩与事业所触动。他们都是共和制度下元老院阶级中人,罗马人的元老院在那是还并不是世袭制,拥有阶级流动秩序的元老院在此时仍然代表的是最具有罗马荣光的那群人。他们是雅典政治文化的继承者,都对自身国家有着极度的热爱,以从事公共活动为己任,以修筑公共设施为荣耀。正是元老院阶级的包容精神以及奉献精神,才使得罗马共和国不断强大。
其实仅仅凭借这样的述说,或许不能体现当时罗马共和国的蒸蒸日上与元老院阶级的团结和奉献。那么来对比一下同时期的中国好了。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承算是一直未断,虽然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南明之后无华夏,但我毫不认同。正因为传承为断绝,所以我们在此时能清晰的知道20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被尊称为北非征服者的西庇阿打赢扎马会战是在公元前202年。同一年的中国,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赢项羽建立西汉,重新恢复了封建制度。(有关于中国政治制度,我是钱穆先生的拥趸,所以我认为封建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终结,但是在西汉初年又短暂恢复的。历史上如此多的国家除罗马-希腊文化圈之外,大多数的国家政治演进是从封建制度过渡到到中央集权制再过渡到共和或者是君主立宪制。有人说还有美国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政治制度应该是英国和法国政治制度的高度延伸,并且美国真的有历史吗?调侃一下,切莫当真)随后而来的自然是刘邦大肆封王,其中自然有帮助刘邦定鼎天下的七大异姓王。不过这最后得到善终也就是指死于任上的也就两人,还都是封王两年内就病死的两位。其他异姓王中有被人杀了之后千里报捷的英布,被囚禁多年最后莫须有的韩信,以及另外一个被莫须有还剁成肉酱送往诸侯国以作警示的彭越。
是的,你没有看错,剁成肉酱送往诸侯国警示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商朝,而是发生在暴秦之后的西汉初年。至于再之前发生的有辱斯文的暴行实在数不胜数就不再细说了。
在此对比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并非想要分出到底哪个国家更为强盛,但是很明显的从我们现代人看来,在统治阶级层面,显然此时的罗马人是优于仍然凡事都是依靠杀伐果决的汉朝最初统治阶级的。
虽然罗马人赢得了地中海霸权,但却也陷入了胜利者的苦恼。失去了对手的罗马人开始在寻求新的方向,民众与统治阶级的日益对立是问题的突出所在。并不是说元老院阶级从此走上了人民的对立面,而是罗马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所以不想交“血税”了。
“血税”,顾名思义用血来缴纳税款。这是早期罗马公民特有的缴税方式,因为早期罗马公民全民皆兵,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而战,可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疆土日益增长,一旦随军出征,很难在短时间内返回。而家庭中失去了成年男子作为顶梁柱,自然日趋衰落,生产力下降,土地也只能归他人所有。长此以往,对于缴纳血税的不满也就日益增多。对此,元老院阶层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以护民官格拉古兄弟作为代表制定了保护中小农民的农地法。但是格拉古兄弟也最终被元老院中的守旧派驱赶民众致使在混乱中身亡。我能理解两边都是为了国家兴盛的政策而努力,但是时代的车轮在随后就证明了应当前进的方向。
马略和苏拉都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门将,马略发起了有关于军队制度的改革,苏拉则发起了元老院阶层的政治制度改革,。他们二人是在罗马共和国哪敌对的势力,苏拉是名门出生,而马略可以说是一介武夫。虽然二人政见不同,但是仍然都是为了罗马共和国的存续而努力。苏拉在后半生,虽然就任独裁官力挽国内动荡狂澜,但他最后仍然走下神坛归隐山间。在那个时代的罗马人因为对于国家的极大认同感,所以无论行事作风,都是为了国家努力,元老院阶级的国家精神可见一斑。
经历了阵痛的罗马人没过多久就开始了赫赫有名的三巨头时代。克拉苏,庞培,凯撒,这三个名字恐怕无论哪个即使没系统的读过罗马历史的人也会知道吧。克拉苏镇压了著名的斯巴达克斯努力暴动,庞培剿灭了纵横地中海数个世纪的海盗,还征服了小亚细亚的本都王国。最著名的神君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全境以及不列颠南部地区,还有前者庞培。不得不说到的是即使是罗马内部的因为政见的屡次内战,都没有让以前的被征服地区大举反旗。这正是因为生活在罗马治下的人们真心享受罗马式的生活以及乐意接受希腊式的文化吧。罗马人的征服之后,如果带来的能是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发展,那为何要反叛呢?
悠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自今年一月起煌煌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我读了整整8个月。
从公元前735年罗穆路斯在罗马7山上建立城邦王国到公元476年同名皇帝罗穆路斯-奥古斯都被蛮族将军奥多亚克逼迫退位共1211年。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千古兴亡。
在第15册的结语部分,作者说她算是读懂了罗马人,并且如果读者因为读完这套书也读懂了罗马人的话她很高兴。
是的,读完这15册我算是读懂了罗马人吧。
很抱歉的说第一次对于罗马帝国产生极大兴趣是因为一部《暴帝卡利古拉》,当然这部电影在中国流传甚广自然是另有别名。为了和谐度日还请不要另外搜索。
《暴帝卡利古拉》描述的罗马帝国自然是极尽荒淫无道之能事,所有你想得到与想不到的通通可以于其中一睹为快。不过这大部分是后世附会而已。
我在小时候读过一套世界通史,内中对于罗马帝国的描述并不详细,至今我对于那部世界通史里面罗马帝国的印象仍然是元老院的权势极大,可不断的动乱也是因元老院而起。神君凯撒对外无敌,可对元老院却大不敬,最后仍然死于元老院中人剑下。而在随后的罗马帝国中军人当政,政变不断,元老院也终成“元老”院。随后罗马帝国便亡于蛮族入侵。
这是我自12岁起一直到读此书之前的罗马帝国印象,除了混乱外,似乎难以找到第二个形容词。不过事实上的罗马帝国所代表的两个字应该是“秩序”。
很难找到另外的词语来形容这1200年内的大多数时间,“秩序”一词已经充分的说出了生活在罗马帝国治下的人们的生活情况。这里的秩序并不是说绝对的秩序,而是指合理的,存在着社会阶级流通的,人们可以在法律及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秩序。
从公元前73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44年神君凯撒被杀,罗马经历了王政到共和阶段末期,在此期间,罗马常与雅典并举。虽然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后为过多久雅典已经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但是作为雅典灵魂的雅典文化与经典仍然被保留,甚至希腊学园成为了罗马人最向往的高等学府。罗马人从罗马城起,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区,甚至包括整个西欧地区以及不列颠岛南部。
在最初,罗马人不断吞并周边部族并将他们融入罗马希腊文化圈。虽然曾经一度有不世出名将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纵横意大利半岛,但最终仍然饮恨扎马会战,生平仅仅一败,却是一败涂地。而罗马人却因为扎马会战的胜利,终于开始了他们将地中海称呼为“我们的海”的第一步。随后历代罗马人中均有名将产生,包括被尊称为征服北非之人的西庇阿以及他的后人小西庇阿,苏拉,马略,庞培,以及共和末期的神君凯撒。我在敲下这一连串拥有赫赫威名的人的名字时,仍然为他们所代表的功绩与事业所触动。他们都是共和制度下元老院阶级中人,罗马人的元老院在那是还并不是世袭制,拥有阶级流动秩序的元老院在此时仍然代表的是最具有罗马荣光的那群人。他们是雅典政治文化的继承者,都对自身国家有着极度的热爱,以从事公共活动为己任,以修筑公共设施为荣耀。正是元老院阶级的包容精神以及奉献精神,才使得罗马共和国不断强大。
其实仅仅凭借这样的述说,或许不能体现当时罗马共和国的蒸蒸日上与元老院阶级的团结和奉献。那么来对比一下同时期的中国好了。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承算是一直未断,虽然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南明之后无华夏,但我毫不认同。正因为传承为断绝,所以我们在此时能清晰的知道20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被尊称为北非征服者的西庇阿打赢扎马会战是在公元前202年。同一年的中国,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赢项羽建立西汉,重新恢复了封建制度。(有关于中国政治制度,我是钱穆先生的拥趸,所以我认为封建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终结,但是在西汉初年又短暂恢复的。历史上如此多的国家除罗马-希腊文化圈之外,大多数的国家政治演进是从封建制度过渡到到中央集权制再过渡到共和或者是君主立宪制。有人说还有美国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政治制度应该是英国和法国政治制度的高度延伸,并且美国真的有历史吗?调侃一下,切莫当真)随后而来的自然是刘邦大肆封王,其中自然有帮助刘邦定鼎天下的七大异姓王。不过这最后得到善终也就是指死于任上的也就两人,还都是封王两年内就病死的两位。其他异姓王中有被人杀了之后千里报捷的英布,被囚禁多年最后莫须有的韩信,以及另外一个被莫须有还剁成肉酱送往诸侯国以作警示的彭越。
是的,你没有看错,剁成肉酱送往诸侯国警示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商朝,而是发生在暴秦之后的西汉初年。至于再之前发生的有辱斯文的暴行实在数不胜数就不再细说了。
在此对比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并非想要分出到底哪个国家更为强盛,但是很明显的从我们现代人看来,在统治阶级层面,显然此时的罗马人是优于仍然凡事都是依靠杀伐果决的汉朝最初统治阶级的。
虽然罗马人赢得了地中海霸权,但却也陷入了胜利者的苦恼。失去了对手的罗马人开始在寻求新的方向,民众与统治阶级的日益对立是问题的突出所在。并不是说元老院阶级从此走上了人民的对立面,而是罗马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所以不想交“血税”了。
“血税”,顾名思义用血来缴纳税款。这是早期罗马公民特有的缴税方式,因为早期罗马公民全民皆兵,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而战,可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疆土日益增长,一旦随军出征,很难在短时间内返回。而家庭中失去了成年男子作为顶梁柱,自然日趋衰落,生产力下降,土地也只能归他人所有。长此以往,对于缴纳血税的不满也就日益增多。对此,元老院阶层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以护民官格拉古兄弟作为代表制定了保护中小农民的农地法。但是格拉古兄弟也最终被元老院中的守旧派驱赶民众致使在混乱中身亡。我能理解两边都是为了国家兴盛的政策而努力,但是时代的车轮在随后就证明了应当前进的方向。
马略和苏拉都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门将,马略发起了有关于军队制度的改革,苏拉则发起了元老院阶层的政治制度改革,。他们二人是在罗马共和国哪敌对的势力,苏拉是名门出生,而马略可以说是一介武夫。虽然二人政见不同,但是仍然都是为了罗马共和国的存续而努力。苏拉在后半生,虽然就任独裁官力挽国内动荡狂澜,但他最后仍然走下神坛归隐山间。在那个时代的罗马人因为对于国家的极大认同感,所以无论行事作风,都是为了国家努力,元老院阶级的国家精神可见一斑。
经历了阵痛的罗马人没过多久就开始了赫赫有名的三巨头时代。克拉苏,庞培,凯撒,这三个名字恐怕无论哪个即使没系统的读过罗马历史的人也会知道吧。克拉苏镇压了著名的斯巴达克斯努力暴动,庞培剿灭了纵横地中海数个世纪的海盗,还征服了小亚细亚的本都王国。最著名的神君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全境以及不列颠南部地区,还有前者庞培。不得不说到的是即使是罗马内部的因为政见的屡次内战,都没有让以前的被征服地区大举反旗。这正是因为生活在罗马治下的人们真心享受罗马式的生活以及乐意接受希腊式的文化吧。罗马人的征服之后,如果带来的能是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发展,那为何要反叛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