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摘录
唯有在孤独的黑暗中,记忆的工作才会开始。
活着的时候,一个人和他的身体是同义词;死亡时,这个人和他的身体是不同的存在。
要进入另一个人的孤独,我意识到,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逐渐认识另一个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看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为止。那个人会说:我觉得冷。或者他什么都不说,我们会看见他颤抖。不管哪种方式,我们会知道他觉得冷。但假如这个人什么都不说也不颤抖呢?当一切都无际可循,当一切都与世隔绝,全无影踪的时候,人们能做的就只有观察了。但人们能否从所观察的东西里找出意义,则全然是另一回事。
整个一生他都想成为百万富翁,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他要的并不完全是金钱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东西:不仅仅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而是一种令自己变得遥不可及的方式。拥有金钱不仅以为着有能力购买东西,它也意味着世上的需求永远不会影响你。于是,金钱意味着保护,而非乐趣。
他并不试图购买快乐,而仅仅是对不快乐的缺席。金钱是万灵丹,是他身为人类最深最难以表达的欲望的对象化。
金钱并非作为长生不老药,而是作为解毒药:当你进入丛林时口袋里随身携带的一小瓶——只是以防你被毒蛇咬到。
如果你仅仅从金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那么你最终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个世界。
孩子们总有一种倾向,要么贬低、要么夸大他们的父母,对一个好儿子而言,他的父亲总是最好的父亲,没有任何主观原因便崇拜他。(普鲁斯特)
有一件事一定要理解:我从未说过任何特别的甚至令人惊讶的话。在我停下的时刻,特别的事开始了,但我不再能谈论它。
以死为始。倒退着走进生活,然后最终,返回死亡。否则:试图说关于人和人的任何事都是一种虚荣。
人类所有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的待在房间里。
在非同寻常的现实面前,意识取代了想像的位置。
每一样东西,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做对其他所有东西的注解
我总是感觉到未来,所有东西的对立面总是在我眼前。我看见一个孩子总不忘想到他会变老,我看见摇篮总不忘想到坟墓。看见裸体女人则使我想象她的骨骼。
“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的待完成的工作”。看起来他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失败,几乎如同接受一个理论前提、堂吉诃德式的希望和源泉。
记得便能使他满足。而这点,以其本身而言,是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我不想要这个,不要/.这个(但听着,悄悄地索取是身体的作为/而如今我们只是鬼魂。。。。。。“在这最信基督的世界里/所有的诗人都是犹太人。
在死亡来临前,总存在着死亡不会来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无论多么小,都必须被相信。
真正的悲痛,在公寓里,不在坟墓里。
每一次射精都包含了数十亿的精子细胞——大致与全世界的人类一样多——这意味着:每个人自己都拥有着全世界的潜力。而将会发生什么、它会不会发生,都充满了无数可能性:白痴和天才、美丽的和残缺的、神人、紧张性精神症患者、小偷、证券经纪人和冒险艺术家。因此,每个人就是整个世界,在他的基因里怀有全人类的记忆。
每一样活物,都是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
预言唯有不被说出,才能保持正确。但因此,也就没了预言,约拿也讲不再是个先知。但根本没有先知总比做一个假先知好。
于是记忆,与其说是我们身体里的过去,哺乳说是我们活在当下的证明。如果一个人要真正地存在于他的环境中,他就必须不想着他自己,而想着他看见的东西。他必须忘记自己,以便存在于那儿。而记忆的力量便出自那种遗忘。这是一种活着的方式,于是什么都不曾失去。
记性好的人不记得任何事,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忘记。
即使一个人,即使在他房间最深的孤独之中,他也并不孤独,或者更准确地说,一旦开始试图讲述那种孤独,他就已经变成不止自己一个人了。因此,记忆不单复苏人民的私人往事那么简单,而且要浸淫在他人的往事中,也就是说:历史——人们既参与又见证了历史,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除此而外的部分。
偶然的机会引起了思想,偶然的机会也勾销了思想;根本没有可以保留思想或者获得思想的办法。思想逃逸了,我想把它写下来,可是我写下的只是它从我这里逃逸了。
正要写下我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它却时而逃逸了;然而这使我记起了自己的脆弱,以及自己时时刻刻都会遗忘;这一事实多教导的我并不亚于我那被遗忘的思想,因为我祈求的只不过是要认识自己的虚无而已。
现实世界的明亮光线通过或开或关的窗户倾泻而入,那种孤独的彻底静止,几乎是日常生活及家庭生活令人心碎的再现。
一种在艺术作品中寻找代表物的情绪状态,就好像另一个人的孤独其实是他自身孤独的回声。
虚构的故事完全由意义组成,而现实的故事除却自身之外缺乏任何含义。
我只想宽恕和拥抱,我不想让更多的人受苦。如果说孩子们遭的罪被纳入苦难的总额已凑足购买真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我先在此声明,全部真理不值这个价。
假如真有什么正义,这必定是每个人的正义。
在世上漫游,同时也是在我们自身内的漫游。那就是说,我们踏进记忆空间的那一刻,我们走进了世界。
我开始觉得我正欲讲述的故事不知为何无法用语言表达,它抵抗语言的程度,恰好衡量出我离说出那些重要的事有多么接近;当讲出真正重要事件(假定它存在)的时机来临时,我会无力为之。
曾经如此,此后不再,要记得。
活着的时候,一个人和他的身体是同义词;死亡时,这个人和他的身体是不同的存在。
要进入另一个人的孤独,我意识到,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逐渐认识另一个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看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为止。那个人会说:我觉得冷。或者他什么都不说,我们会看见他颤抖。不管哪种方式,我们会知道他觉得冷。但假如这个人什么都不说也不颤抖呢?当一切都无际可循,当一切都与世隔绝,全无影踪的时候,人们能做的就只有观察了。但人们能否从所观察的东西里找出意义,则全然是另一回事。
整个一生他都想成为百万富翁,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他要的并不完全是金钱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东西:不仅仅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而是一种令自己变得遥不可及的方式。拥有金钱不仅以为着有能力购买东西,它也意味着世上的需求永远不会影响你。于是,金钱意味着保护,而非乐趣。
他并不试图购买快乐,而仅仅是对不快乐的缺席。金钱是万灵丹,是他身为人类最深最难以表达的欲望的对象化。
金钱并非作为长生不老药,而是作为解毒药:当你进入丛林时口袋里随身携带的一小瓶——只是以防你被毒蛇咬到。
如果你仅仅从金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那么你最终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个世界。
孩子们总有一种倾向,要么贬低、要么夸大他们的父母,对一个好儿子而言,他的父亲总是最好的父亲,没有任何主观原因便崇拜他。(普鲁斯特)
有一件事一定要理解:我从未说过任何特别的甚至令人惊讶的话。在我停下的时刻,特别的事开始了,但我不再能谈论它。
以死为始。倒退着走进生活,然后最终,返回死亡。否则:试图说关于人和人的任何事都是一种虚荣。
人类所有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的待在房间里。
在非同寻常的现实面前,意识取代了想像的位置。
每一样东西,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做对其他所有东西的注解
我总是感觉到未来,所有东西的对立面总是在我眼前。我看见一个孩子总不忘想到他会变老,我看见摇篮总不忘想到坟墓。看见裸体女人则使我想象她的骨骼。
“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的待完成的工作”。看起来他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失败,几乎如同接受一个理论前提、堂吉诃德式的希望和源泉。
记得便能使他满足。而这点,以其本身而言,是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我不想要这个,不要/.这个(但听着,悄悄地索取是身体的作为/而如今我们只是鬼魂。。。。。。“在这最信基督的世界里/所有的诗人都是犹太人。
在死亡来临前,总存在着死亡不会来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无论多么小,都必须被相信。
真正的悲痛,在公寓里,不在坟墓里。
每一次射精都包含了数十亿的精子细胞——大致与全世界的人类一样多——这意味着:每个人自己都拥有着全世界的潜力。而将会发生什么、它会不会发生,都充满了无数可能性:白痴和天才、美丽的和残缺的、神人、紧张性精神症患者、小偷、证券经纪人和冒险艺术家。因此,每个人就是整个世界,在他的基因里怀有全人类的记忆。
每一样活物,都是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
预言唯有不被说出,才能保持正确。但因此,也就没了预言,约拿也讲不再是个先知。但根本没有先知总比做一个假先知好。
于是记忆,与其说是我们身体里的过去,哺乳说是我们活在当下的证明。如果一个人要真正地存在于他的环境中,他就必须不想着他自己,而想着他看见的东西。他必须忘记自己,以便存在于那儿。而记忆的力量便出自那种遗忘。这是一种活着的方式,于是什么都不曾失去。
记性好的人不记得任何事,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忘记。
即使一个人,即使在他房间最深的孤独之中,他也并不孤独,或者更准确地说,一旦开始试图讲述那种孤独,他就已经变成不止自己一个人了。因此,记忆不单复苏人民的私人往事那么简单,而且要浸淫在他人的往事中,也就是说:历史——人们既参与又见证了历史,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除此而外的部分。
偶然的机会引起了思想,偶然的机会也勾销了思想;根本没有可以保留思想或者获得思想的办法。思想逃逸了,我想把它写下来,可是我写下的只是它从我这里逃逸了。
正要写下我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它却时而逃逸了;然而这使我记起了自己的脆弱,以及自己时时刻刻都会遗忘;这一事实多教导的我并不亚于我那被遗忘的思想,因为我祈求的只不过是要认识自己的虚无而已。
现实世界的明亮光线通过或开或关的窗户倾泻而入,那种孤独的彻底静止,几乎是日常生活及家庭生活令人心碎的再现。
一种在艺术作品中寻找代表物的情绪状态,就好像另一个人的孤独其实是他自身孤独的回声。
虚构的故事完全由意义组成,而现实的故事除却自身之外缺乏任何含义。
我只想宽恕和拥抱,我不想让更多的人受苦。如果说孩子们遭的罪被纳入苦难的总额已凑足购买真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我先在此声明,全部真理不值这个价。
假如真有什么正义,这必定是每个人的正义。
在世上漫游,同时也是在我们自身内的漫游。那就是说,我们踏进记忆空间的那一刻,我们走进了世界。
我开始觉得我正欲讲述的故事不知为何无法用语言表达,它抵抗语言的程度,恰好衡量出我离说出那些重要的事有多么接近;当讲出真正重要事件(假定它存在)的时机来临时,我会无力为之。
曾经如此,此后不再,要记得。
-
lus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28 23:03:24
-
浣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19:06:28
-
HelloWorl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27 12:49:39
-
熙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0-31 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