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许鞍华作品最佳配乐
文/公元1874
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配乐,两者互不可缺。我很爱搜集电影配乐,以前买HL、FH等国产D9厂商的碟片里,D商总会贴心的附送该电影的配乐,在菜单上按方向键即可进入,这是我一开始对电影配乐搜集的源头。后来接触得多了,开始买电影片方正式推出的CD,对电影配乐的了解又多了一层。近几年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子弹飞》里久石让的配乐,那个主题曲曾经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使用了一次,这次在《让子弹飞》里再用,竟也毫无违和感。
许鞍华也是一个非常注重配乐的导演。《半生缘》里,配乐为世钧和曼桢的爱情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令我一直对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念念不忘;《女人四十》里,轻快的小调将电影里萧芳芳饰演的女主角本身的无奈和悲剧深深隐藏,在欢笑里透露出愁肠百结。其实她还有一部电影的配乐被忽略过,那就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部电影有着周润发+赵薇+斯琴高娃的主演阵容,但在那一年却并不特别突出,不过配乐却是鼎鼎大名的久石让,当年还拿到了金像奖最佳配乐。
许鞍华很擅长用电影音乐营造故事的氛围,十一即将公映的《黄金时代》是许鞍华迄今为止投资最大、明星阵容最强的一部电影,受到的关注度也非比寻常。比起上一部因为刘德华的个人号召力而让大家都熟知的《桃姐》,《黄金时代》的排场自然要大上许多,我对其配乐也比较关心。作为一个影迷和配乐爱好者,《桃姐》的音乐其实并不能令我满意,因为这部许鞍华刻意拍得简简单单的电影,质感显得很清汤挂面,配乐也是最简单的几个钢琴音符组成,甚至大部分时间都没配乐,全靠叶德娴和刘德华的演技镇住全场。
《黄金时代》当然不能这样,这场浩浩荡荡的大戏,需要大鸣大放才能拍出民国时代的“黄金”之味,电影配乐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从一开始我就很期待本片的原声推出,毕竟在国内,电影的周边太少,懂得出电影原声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次受微信电影票的活动惠及,提前送我了《黄金时代》的电影原声黑胶CD。这张电影的原声大碟里,有一早我在《黄金时代》的国际版预告片里就已经喜欢上的轻快钢琴配乐。当时看这版预告片时,对配乐的感觉尤其好,轻盈明亮的旋律,契合着萧红勇敢追寻梦想而又被沉重现实打压的命运,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
在原声大碟里,第一首《Window Theme》萧瑟地奏出清冷的东北处境,而到了第四首《Leavng Harbin》,在《Window Theme》加进了更多的弦乐,变得轻快的同时,又将萧红对故乡的不舍参杂其中。《With Lu Xun》的段落也很有意思,在上海期间萧红和鲁迅这对亦师亦友的关系里曾经有着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纠葛,我其实特别好奇许鞍华和李樯能否把这段故事给饶有趣味地拍出来,毕竟我这样的鲁迅粉,对之前濮存昕那个版本的欲说还休和过分主旋律觉得不太满意。这段配乐烘托出的画面感,营造出了鲁迅和萧红在一起,作为她的人生导师的人性闪光之处,已然成为我手机里的常驻音乐。
结尾那段《Hulan River》,特别令我感慨。呼兰河为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这里是萧红的故乡,也是她日后成名作《呼兰河传》里最重要的故事发生地。她将故乡描述得令人神往,但又有着一种必须离开的失望,同时还包含着对那个无法回去的故乡的哀愁;而这段《Hulan River》的音乐里,悠扬的弦乐里夹杂着些许哀伤,令我仿佛也进入了萧红书中那个冰冷彻骨的“大泥坑”。听到这段配乐,让我觉得若日后真的能够把这部书拍成电影,这段旋律同样适用。
《黄金时代》在威尼斯的公映已经引起了争议,许鞍华独具匠心和非商业常规的拍摄手法,在十一正式全国公映之后必然会引起争议。站在评论电影配乐的角度,我对电影本身的内容不做太多评论,但我相信电影上映后,对本片的配乐,大家会不吝赞赏之词。甚至,如果有人说这是许鞍华作品里最佳的配乐,我相信也不会奇怪。
PS:和我一样对电影原声感兴趣的观众,找微信电影票的活动参加,还是有机会拿到的。见下:
![]() |
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配乐,两者互不可缺。我很爱搜集电影配乐,以前买HL、FH等国产D9厂商的碟片里,D商总会贴心的附送该电影的配乐,在菜单上按方向键即可进入,这是我一开始对电影配乐搜集的源头。后来接触得多了,开始买电影片方正式推出的CD,对电影配乐的了解又多了一层。近几年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子弹飞》里久石让的配乐,那个主题曲曾经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使用了一次,这次在《让子弹飞》里再用,竟也毫无违和感。
许鞍华也是一个非常注重配乐的导演。《半生缘》里,配乐为世钧和曼桢的爱情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令我一直对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念念不忘;《女人四十》里,轻快的小调将电影里萧芳芳饰演的女主角本身的无奈和悲剧深深隐藏,在欢笑里透露出愁肠百结。其实她还有一部电影的配乐被忽略过,那就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部电影有着周润发+赵薇+斯琴高娃的主演阵容,但在那一年却并不特别突出,不过配乐却是鼎鼎大名的久石让,当年还拿到了金像奖最佳配乐。
![]() |
许鞍华很擅长用电影音乐营造故事的氛围,十一即将公映的《黄金时代》是许鞍华迄今为止投资最大、明星阵容最强的一部电影,受到的关注度也非比寻常。比起上一部因为刘德华的个人号召力而让大家都熟知的《桃姐》,《黄金时代》的排场自然要大上许多,我对其配乐也比较关心。作为一个影迷和配乐爱好者,《桃姐》的音乐其实并不能令我满意,因为这部许鞍华刻意拍得简简单单的电影,质感显得很清汤挂面,配乐也是最简单的几个钢琴音符组成,甚至大部分时间都没配乐,全靠叶德娴和刘德华的演技镇住全场。
《黄金时代》当然不能这样,这场浩浩荡荡的大戏,需要大鸣大放才能拍出民国时代的“黄金”之味,电影配乐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从一开始我就很期待本片的原声推出,毕竟在国内,电影的周边太少,懂得出电影原声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次受微信电影票的活动惠及,提前送我了《黄金时代》的电影原声黑胶CD。这张电影的原声大碟里,有一早我在《黄金时代》的国际版预告片里就已经喜欢上的轻快钢琴配乐。当时看这版预告片时,对配乐的感觉尤其好,轻盈明亮的旋律,契合着萧红勇敢追寻梦想而又被沉重现实打压的命运,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
![]() |
在原声大碟里,第一首《Window Theme》萧瑟地奏出清冷的东北处境,而到了第四首《Leavng Harbin》,在《Window Theme》加进了更多的弦乐,变得轻快的同时,又将萧红对故乡的不舍参杂其中。《With Lu Xun》的段落也很有意思,在上海期间萧红和鲁迅这对亦师亦友的关系里曾经有着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纠葛,我其实特别好奇许鞍华和李樯能否把这段故事给饶有趣味地拍出来,毕竟我这样的鲁迅粉,对之前濮存昕那个版本的欲说还休和过分主旋律觉得不太满意。这段配乐烘托出的画面感,营造出了鲁迅和萧红在一起,作为她的人生导师的人性闪光之处,已然成为我手机里的常驻音乐。
![]() |
结尾那段《Hulan River》,特别令我感慨。呼兰河为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这里是萧红的故乡,也是她日后成名作《呼兰河传》里最重要的故事发生地。她将故乡描述得令人神往,但又有着一种必须离开的失望,同时还包含着对那个无法回去的故乡的哀愁;而这段《Hulan River》的音乐里,悠扬的弦乐里夹杂着些许哀伤,令我仿佛也进入了萧红书中那个冰冷彻骨的“大泥坑”。听到这段配乐,让我觉得若日后真的能够把这部书拍成电影,这段旋律同样适用。
《黄金时代》在威尼斯的公映已经引起了争议,许鞍华独具匠心和非商业常规的拍摄手法,在十一正式全国公映之后必然会引起争议。站在评论电影配乐的角度,我对电影本身的内容不做太多评论,但我相信电影上映后,对本片的配乐,大家会不吝赞赏之词。甚至,如果有人说这是许鞍华作品里最佳的配乐,我相信也不会奇怪。
PS:和我一样对电影原声感兴趣的观众,找微信电影票的活动参加,还是有机会拿到的。见下:
![]() |
-
mi55Minn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23 22:01:29
-
空调sam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15 20:53:57
-
Saku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15 20: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