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模式圈钱的成败——《地下拳击场》PK《战无双》
有一种很经典的体育励志类电影模式,就是:一个很有功夫很能打的毛头小子(或姑娘)被一个很有历史(或特殊目的)的经纪人带入行,接连战胜各种不同风格的对手,最后更是要面对一个宿敌。在不断的比赛打斗过程中,要么发展出了煽泪的师徒情分,要么就是令人找到了人生价值的真谛,要么就是揭开了一个“惊天”阴谋。如果影片能够深入地刻画这个毛头小子,能够造就《洛奇》的奇迹;如果影片能够细腻的刻画经纪人的内心转变,能够造就《百万美元宝贝》的辉煌。虽说照搬经典的模式不一定会取得一样高的口碑,但稍微改吧改吧也还算能赚些票房。
按照这种模式拍出的影片年年有,今年就有美国的《地下拳击场》和国内的《战无双》。IMDb只有5.7分的《地下拳击场》在全球卷走了3000万美元。时光网上只有4.7分的《战无双》传闻竟然在首日票房上险胜了美国科幻传奇《星际迷航》(这个有人信么?),不过首周只有80万人民币的票房却是有目共睹。这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炒冷饭也有火候的差距。下面我们就这种模式的几个重要环节,来让两个作品PK一下,看看这经典模式该怎么圈钱。
主角:《地下拳击场》查宁-塔图姆 PK 《战无双》蒋露霞
既然选取了经典模式,就不可避免地被观众冠上“俗套”的帽子。既然在故事上无法让人眼前一亮,就得打出另外一个视觉牌——明星。很明显,英俊硬朗的模特儿查宁-塔图姆从外形上就比蒋露霞要强太多了。尽管蒋露霞是少林拳的冠军,也不能改变其视觉刺激薄弱的现实。而人气方面差距就更为明显。在《地下拳击场》上映前,查宁-塔图姆正在事业急速膨胀的时期。《舞出我人生》这种专门打造人气偶像的影片,把查宁-塔图姆一下推到了魅力男的行列。口耳相传,即便没有看过他电影的人,也会下意识地确信他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帅哥。而蒋露霞,说白了,知名度极为有限。《战无双》是她的处女作,也注定只能成为她成功路上的一个垫脚石而已。
次主角:《地下拳击场》泰伦斯-霍华德 PK 《战无双》李灿森
上面分析过,这个经典模式的另一重担是经纪人角色。由于主角一般只负责秀身材或秀功夫,所以演戏、演情感的重任基本上都在经纪人角色上。走这个经典模式路线的片子,一定要在次主角位置上放一个没有星光,但演技过硬的演员。这个角色必须以稳为先,不能有任何冒险的侥幸心理。在这点上,蒂托-蒙蒂尔(《地》的导演)就明显比熊欣欣(《战》的导演)头脑清醒多了。出演过《撞车》、《灵魂歌王》、《钢铁侠》等影片的泰伦斯-霍华德非常压得住,在有限的戏份里尽量展示着角色情感的深度。我承认我被他骗了,因为我一开始还觉得这个角色会有什么深刻的东西要爆发,可惜最后被导演给硬生生压下去了。哎~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错。李灿森在《战无双》里基本上是个玩票角色,既没情感厚度,有没有诡异的阴谋暗涌,更没有他以前作品中的那种泼皮耍滑,把整个影片都轻浮了。
格斗设计:《地下拳击场》乱 PK 《战无双》单调
这两个片子的格斗设计,只能说是一个代表了西方格斗的烂设计,一个代表了东方格斗的烂设计。不过中国动作设计的起点比美国好莱坞要高出不少,所以《战无双》还是要比《地下拳击场》强上不少。《地下拳击场》里的打斗戏除了看塔图姆秀个身材之外,基本上也没啥了。而这身材也就是吸引个女观众罢了,因为在我眼里塔图姆的肌肉类型完全就不是个打拳击的及格水平。所谓的“拳击场”用不了半分钟就演变成扭打在一起的“伪MMA”,一点儿美感都没有,连最初的硬朗气息也消减了不少。《战无双》的打斗确实是真材实料,可惜90分钟里塞进了7场单挑,难免出现大量的重复动作,也比较煞风景。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地下拳击场》基本上涵盖了经典模式中的两大要素,虽然剧情和动作设计都烂到让人想拖,但其紧紧抓住的两个主要角色都散发了一定的魅力。那些“醉眼”病患者很容易便迷上它。之前还看过一个走这种模式的片子,叫《黑拳》,采用了“吴京+郑中基”的搭档组合,也是个没啥新意的作品。《战无双》和《黑拳》在观众嘴里基本上是骂声一片。《地下拳击场》则多少受了一丁点儿的好评。摘抄如下:“查宁真帅!!!”
按照这种模式拍出的影片年年有,今年就有美国的《地下拳击场》和国内的《战无双》。IMDb只有5.7分的《地下拳击场》在全球卷走了3000万美元。时光网上只有4.7分的《战无双》传闻竟然在首日票房上险胜了美国科幻传奇《星际迷航》(这个有人信么?),不过首周只有80万人民币的票房却是有目共睹。这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炒冷饭也有火候的差距。下面我们就这种模式的几个重要环节,来让两个作品PK一下,看看这经典模式该怎么圈钱。
主角:《地下拳击场》查宁-塔图姆 PK 《战无双》蒋露霞
既然选取了经典模式,就不可避免地被观众冠上“俗套”的帽子。既然在故事上无法让人眼前一亮,就得打出另外一个视觉牌——明星。很明显,英俊硬朗的模特儿查宁-塔图姆从外形上就比蒋露霞要强太多了。尽管蒋露霞是少林拳的冠军,也不能改变其视觉刺激薄弱的现实。而人气方面差距就更为明显。在《地下拳击场》上映前,查宁-塔图姆正在事业急速膨胀的时期。《舞出我人生》这种专门打造人气偶像的影片,把查宁-塔图姆一下推到了魅力男的行列。口耳相传,即便没有看过他电影的人,也会下意识地确信他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帅哥。而蒋露霞,说白了,知名度极为有限。《战无双》是她的处女作,也注定只能成为她成功路上的一个垫脚石而已。
次主角:《地下拳击场》泰伦斯-霍华德 PK 《战无双》李灿森
上面分析过,这个经典模式的另一重担是经纪人角色。由于主角一般只负责秀身材或秀功夫,所以演戏、演情感的重任基本上都在经纪人角色上。走这个经典模式路线的片子,一定要在次主角位置上放一个没有星光,但演技过硬的演员。这个角色必须以稳为先,不能有任何冒险的侥幸心理。在这点上,蒂托-蒙蒂尔(《地》的导演)就明显比熊欣欣(《战》的导演)头脑清醒多了。出演过《撞车》、《灵魂歌王》、《钢铁侠》等影片的泰伦斯-霍华德非常压得住,在有限的戏份里尽量展示着角色情感的深度。我承认我被他骗了,因为我一开始还觉得这个角色会有什么深刻的东西要爆发,可惜最后被导演给硬生生压下去了。哎~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错。李灿森在《战无双》里基本上是个玩票角色,既没情感厚度,有没有诡异的阴谋暗涌,更没有他以前作品中的那种泼皮耍滑,把整个影片都轻浮了。
格斗设计:《地下拳击场》乱 PK 《战无双》单调
这两个片子的格斗设计,只能说是一个代表了西方格斗的烂设计,一个代表了东方格斗的烂设计。不过中国动作设计的起点比美国好莱坞要高出不少,所以《战无双》还是要比《地下拳击场》强上不少。《地下拳击场》里的打斗戏除了看塔图姆秀个身材之外,基本上也没啥了。而这身材也就是吸引个女观众罢了,因为在我眼里塔图姆的肌肉类型完全就不是个打拳击的及格水平。所谓的“拳击场”用不了半分钟就演变成扭打在一起的“伪MMA”,一点儿美感都没有,连最初的硬朗气息也消减了不少。《战无双》的打斗确实是真材实料,可惜90分钟里塞进了7场单挑,难免出现大量的重复动作,也比较煞风景。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地下拳击场》基本上涵盖了经典模式中的两大要素,虽然剧情和动作设计都烂到让人想拖,但其紧紧抓住的两个主要角色都散发了一定的魅力。那些“醉眼”病患者很容易便迷上它。之前还看过一个走这种模式的片子,叫《黑拳》,采用了“吴京+郑中基”的搭档组合,也是个没啥新意的作品。《战无双》和《黑拳》在观众嘴里基本上是骂声一片。《地下拳击场》则多少受了一丁点儿的好评。摘抄如下:“查宁真帅!!!”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