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寄两则
读齐邦媛《巨流河》,纵使国内所出乃删减版,亦获益匪浅。犹记得2011年的暑假,初到北京,造访一位结识不久的朋友;住所极小,虽是蜗居,布置的却井然有条,书桌上置有一书,便是邦媛先生本作。彼时如我,虽读书甚寡,依旧早有耳闻此书,第一次见到实体书,欢喜非常,对那位朋友更是好感大增,只可惜时间仓促,草草翻阅几面后就作别了那位友人。 却不曾想,再度读到《巨流河》,时间已过去三年有余,与那位友人也失掉了联系。物是人非,谨以此书感怀斯人斯情。 1. 文学创作中,非虚构有两种写法,一乃手术刀式 —— 冷眼观察,感情的释放犹如海明威经典的“冰山原则”,表面虽寒,内里却是情愫汹涌;内外情感的强烈对比,对于事实的精确剖析,对于人性之脆弱不加情面的“抹黑式”探寻,以及沉默却充盈的默剧式感情宣泄,皆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让读者动容,使闻者抹泪不止。就我所读,代表作品有二,一乃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遗产》(Patrimony),写父子关系,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实现了别样的追忆;二乃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In Cold Blood),写真实罪案,以他人经历为蓝本,重现了犯罪现场,还原了所谓恶魔背后真实的动机,给人去伪存真,接近真相的机会。又不禁想到了我所钟爱的德国政治哲学家【其实很难对她定义】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Eichmann in Jerusalem,虽是政治学类学术作品,同样有非虚构经典作品那般的震撼力。 二乃直白式 —— 情感充沛、拿捏到位,真实不造作,赤子之心四溢,一草一木皆有情,一举一动皆有意。齐邦媛先生的这本《巨流河》便是个中的佼佼者。洋洋洒洒三十多万言,一点也不啰嗦,每一字每一句皆经过良久斟酌,读起来毫无倦意,直教人热血沸腾,思绪万千。回忆录式文章千千万,这一本凭借其真挚感情与拳拳赤子心脱颖而出,可谓佳作中的佳作。家国之思,个人与集体的并行,理智与情感的碰撞,这些话题,邦媛老师全都信手拈来,靠时间的积淀与才华的迸发,又加之其勤勉与笔耕不缀,便造就了这本厚实的作品 —— 表里皆如此。 2. 齐老师写她的大学生活,写武大,写外文系,写朱光潜老师,写英美文学,写英诗。所写的一切,哪怕已是若干个十年前的事,读之却依旧画满感十足,让我心潮澎湃,只因我亦出身武大,亦乃英文系之后。诚然,对比古今,武大英文系变化之巨,的确让人扼腕不已。它有过好的传统,现在确也有些没落,甚至为数众多的人认为英文系早已面目全非,失掉了往日的荣光与根基。这都教人泪流与心痛,却也有夸大其辞的成分在内。 略懂英美文学发展史,且读过王佐良老师作品,或是Cleanth Brooks与Robert Penn Warren合著的Understanding Fiction的诸位心中应该明白,文学中曾几何时的一大重要流派 —— 新批评 —— 的核心乃文本细读,而文本细读在我看来,便是文学的传统,便是回归最纯粹文学,甚至是最棒的英文系的根基所在。就此而论,时至今日的武大英文系,依旧能够于尘世中洗尽铅华、护好根基。 如今的英文系所长虽非文学,但也保留了文本细读的研习文学的优良传统,求学英文系四年,所遇深谙此道的师长甚众。犹记得胡晓红老师的美国文学课,讲梭罗,讲霍桑,讲菲茨杰拉德,讲爱伦坡,讲莫里森,讲短篇,讲长篇,讲小说,讲诗歌,全都是基于文本,深挖文本,娓娓道来,使人兴趣盎然。也记得赵南楠老师的各门课程,从柏拉图到乔治·艾略特,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克维尔,从散文到诗歌,面面俱到,无微不至,精彩纷呈。更记得朱宾忠老师的《英美短篇小说精粹》选读课,将短篇小说的精华讲的淋漓尽致,第一次讲沃尔特·司各特,从精度出发,将原本一位引不起我太大兴趣的老古董作家讲的趣味横生,让人获益匪浅,而讲到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深深佩服于老师深厚的文本分析功底以及扎实的英文基本功,乃至老师对于文学的见底与热爱。程文英老师则将高英彻底上成了文学赏析课,她所讲的Vita Sackville-West(伍尔夫女友,挚爱之一)的《海上无航标》(No Signpost in the Sea)实在是太精彩,以至于每读一部分,我的心脏仿佛会停止跳动几秒,我的感情也会莫名其妙地明媚且忧郁,只有在读到John Banville的布克奖获奖作品The Sea时,我才有类似心情,而这些,全拜老师精彩的文本分析所赐。其他老师亦有不少熠熠生辉之处 —— 龙江老师讲授英国文学史时,鉴赏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精彩且深情并茂的解读,熊伟老师对于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的引导式分析,全都离不开文本,离不开精彩的文本式分析。我所接触的老师仅只是部分研究文学的武大英文系老师,可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已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不死,武大英文系的传统与根基犹存。 谢谢齐邦媛先生,让沉默了多天的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也让我将前情旧忆与今生今世缝合到了一起。此生读过武大英文系,此生学文饱读文学,此生浸淫于文本之海,无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