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论和沟通
前几日在豆瓣,有网友说到有人利用亚马逊图书七天还是十四天无理由退换的规则,每次在这个期间之内把书看完,然后退回去。然后问大家的看法。
看吧,多么没有争议的一个论题,本来应该是很和谐地讨伐这种行为的,可是最终还是吵得乱七八糟,最后几乎不欢而散————一方在批评这种行为时有些过度,用了渣滓这样的词,然后就有人鸣不平,所谓“矫枉必须过正”,所以给出的观点就成了行为本身很好,没错;然后各方各抒己见,乱成一片。好在最后终于刹住了车,交换各自的意见,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此打住,不再寻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再看天崖之类的论坛,网易新闻的跟贴就会发现几乎没有真正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的,最终不是演变成地域攻击就是一片混乱打成一片。所以一直觉得中国人根本不会沟通协作。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也说,中国人散乱,没有组织纪律性,要一群中国人听一个领头人的话去一起做一件事情没问题;然而想让一群中国人一起商量着做成一件事情,那比登天还难;哪怕在遇到第二种情况时再想切换成第一种模式,也成为不可能。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讲“中庸之道”,但中国人实际上从未学会妥协。
说到中庸,好像从小的教育给我行成一种印象,就是中庸是不好的,是懦弱无勇的一种表现。可是查下百度才知道原来所谓“中庸之道”竟然是这么开放,如此有智慧: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
执中守正: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折中致和: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
时中行权:因时制宜, 与时俱进 通权达变 随机应变。
综合起来,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
针对大家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我想“和而不同”四字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针对具体的问题可能每个人的着眼点都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一定要努力向大家申明自己的主张,但同时也要允许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更不要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至于一言不合就认为价值观不同需要割袍断义什么的,我真的无法理解。
如果不是只是辩论,是实际协作中进行沟通的话,“妥协”就会非常重要。平常的工作中所有的事情所有的观点所有的做法,没有那么多对错之分,更多分的好与坏,甚至是好与更好,好与不那么好这样的区别。适当妥协,定可使得合作更愉快,工作效率更高。
原文链接:http://www.houqun.me/articles/%E5%A6%82%E4%BD%95%E8%BE%A9%E8%AE%BA%E5%92%8C%E6%B2%9F%E9%80%9A.html
看吧,多么没有争议的一个论题,本来应该是很和谐地讨伐这种行为的,可是最终还是吵得乱七八糟,最后几乎不欢而散————一方在批评这种行为时有些过度,用了渣滓这样的词,然后就有人鸣不平,所谓“矫枉必须过正”,所以给出的观点就成了行为本身很好,没错;然后各方各抒己见,乱成一片。好在最后终于刹住了车,交换各自的意见,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此打住,不再寻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再看天崖之类的论坛,网易新闻的跟贴就会发现几乎没有真正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的,最终不是演变成地域攻击就是一片混乱打成一片。所以一直觉得中国人根本不会沟通协作。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也说,中国人散乱,没有组织纪律性,要一群中国人听一个领头人的话去一起做一件事情没问题;然而想让一群中国人一起商量着做成一件事情,那比登天还难;哪怕在遇到第二种情况时再想切换成第一种模式,也成为不可能。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讲“中庸之道”,但中国人实际上从未学会妥协。
说到中庸,好像从小的教育给我行成一种印象,就是中庸是不好的,是懦弱无勇的一种表现。可是查下百度才知道原来所谓“中庸之道”竟然是这么开放,如此有智慧: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
执中守正: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折中致和: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
时中行权:因时制宜, 与时俱进 通权达变 随机应变。
综合起来,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
针对大家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我想“和而不同”四字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针对具体的问题可能每个人的着眼点都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一定要努力向大家申明自己的主张,但同时也要允许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更不要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至于一言不合就认为价值观不同需要割袍断义什么的,我真的无法理解。
如果不是只是辩论,是实际协作中进行沟通的话,“妥协”就会非常重要。平常的工作中所有的事情所有的观点所有的做法,没有那么多对错之分,更多分的好与坏,甚至是好与更好,好与不那么好这样的区别。适当妥协,定可使得合作更愉快,工作效率更高。
原文链接:http://www.houqun.me/articles/%E5%A6%82%E4%BD%95%E8%BE%A9%E8%AE%BA%E5%92%8C%E6%B2%9F%E9%80%9A.html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