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人肖像·多多辑
当代诗人肖像·多多辑 多多诗八首/“真正属于诗的不是复杂,而是单纯”一——答张清华问
04月 2nd, 2008 by admin
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8月出生于北京,1964年就读于北京三中,1969年到1975年在白洋淀插队。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到1989年任《农民日报》编辑、记者。1989年到2004年旅居荷兰等地,曾任英国伦敦大学汉语师,加拿大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2004年回国,受聘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诗集有《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油印1989)、《行李:诗三十八首》(漓江出版社1990)、《阿姆斯特丹的河流》(2000)、《多多诗选》(花城出版社2005)。英文诗集有《从死亡的方向看》(英国伦敦1990)、《过海》(加拿大1998),《捉马蜂的男孩》(美国)另有一本德语诗集、一本意大利诗集、三本荷兰语诗歌。小说集《搭车》(2004?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获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1988年获首届今天诗歌奖,2000年获首届安高诗歌奖,2004年获南方都市报华语文学诗歌奖。多多诗八首◎多 多
白沙门
台球桌对着残破的雕像,无人
巨型渔网架在断墙上,无人
自行车锁在石柱上,无人
柱上的天使已被射倒三个,无人
柏油大海很快涌到这里,无人
沙滩上还有一匹马,但是无人
你站到那里就被多了出来,无人
无人,无人把看守当家园——
红指甲搜索过后
你的一夜只是半日
一半极黑,一半黑透
朝黑里翻身,更黑说服全黑
在烛心最黑的时辰
只剩有丝绸,教
我们睡,教我们黑
在黑里照料黑
人生再次涌起
带着早已出发的黑
追新一轮的黑
白孔雀的叫声穿过门廊
——起始就指使黑
黑,白子吼出灰烬的始祖
黑,宽容所有的心
黑,无人走出这一故事
而黑,冲出这整理——
大世界的锣鼓队
我们狼狈的外围
修词,再造出来的粉末
平静的大砖
一圈一圈的咒骂
漆黑门廊里旷野的呼叫
通过被附加上去的四季
要求流程——我们的根
从地图一样虚无的天空
归还给这座万瓦贴服的旧城
一颗牙,一只烛,一个东方……
阅读全文请见杂志
“真正属于诗的不是复杂,而是单纯”一——答张清华问(片◎多 多张清华:可否谈谈对诗歌观念化的看法?
多 多:我们现在都快把观念变成口头禅了。我不反对观念,但不应该把它固定。它应该是流动的,是生命的流动,是“气”,气先是均匀而长,以后是长而弱。有没有一以贯之的诗歌观念呢?那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的。如果太相信自己,这个人就完了。诗歌要倾听,要虔诚地等待诗神的到来。这很古老,但屡试不爽。诗歌是“结晶”,不能用理性和逻辑推导。但是现在的诗歌有很大的改变,智性的成分增多,诗歌的个性、风格和差异性越来越小。文化的危机源自大量的抽象,导致个性的消失。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荣格说的——他说抽象来自原型,原型是一样的,所以艺术家要警惕抽象导致个性的消失。模式化对于艺术是最可怕的,你建构的所有理论框架最后都不攻自破。强大的个性一旦建立以后,非心灵的密码不能打开。以语言结构做“硬件”,以灵魂和东方文化做“软件”,这两样结合起来会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张清华:你目前也在高校做教授,诗歌方面的个性化思想在学院环境里是否感到受束缚?
多 多:上课还好。
张清华:那可能是从一点出发,无极限漫游,在漫游的过程中做出一系列惊险而漂亮的动作。
多 多:你看西方诗人,每个人都能谈自己的诗歌理论,这与他们的语言文字、受过的教育等密切相关。中国现在许多年轻诗人也在大谈理论,但由于作品低下,理论全是别人的。我决不忽略理论,而是觉得目前理论是有问题的。中国学术承担的问题很大,国学深不可测,西学路子能描述清晰就不错了,鱼目混珠。其实真正属于诗的理解不是复杂,而是单纯。“单纯不是简单,而是更为复杂的紧缩和综合。”
张清华:另一个问题,目前你在各种版本上登出来的早期作品,年代能确认吗?
多 多:南开大学的李瑞霞找到我确认年代问题,说早期作品是后期补的,我大吃一惊。我的作品在十年以后才能发表,我修改是可能的。做研究的人应该直接做文本阅读。看来作品不要直接发表,一发表就有时间问题了。
张清华:这是个“文学史问题”,要将其“历史化”,需要求证。一首诗在不同年代问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芒克的“太阳落了,黑夜爬上来……”北岛也写过类似的诗句,时间谁先谁后?意义完全不同。
多 多:那样类似的太多了。一个诗人要靠自己的作品建立真正的王国,创造需要的是冲动、盲目、不定性,批判性越强,对创造性损伤就越大。尤其是年轻人——我的学生们智商都很高,但一阅读诗歌,感觉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了。现在的写作偏离了诗歌本性,我更看重读诗写诗讲诗。说到底,一个人真行的话,几句诗就行,否则大量的话语掩盖了诗的本质。我提倡的批评是中国古代的“点评式”批评。现在这样的传统怎么就没有了呢?这也许涉及到现代诗歌的复杂性。
张清华:呵,学院派诗歌评论有它的限制性。要求有长度,有“规范”。我以为只有通过诗歌阅读和与诗人的交往、通过诗歌精神的吸纳,才可以部分地抵制研究本身的异化,葆有基本的感悟,但这也很困难。
多 多:你可以看看波伏瓦、克里斯蒂娃、马拉美等人,他们的语言真是非常棒。中国诗人和理论家还需要不懈努力。文化中国的建设如果还一直像现在这样追求名利、安于现状,那不可能完成。学术也一样。弱者不但无外交,也无文化,无诗歌。我太希望中国诗歌强大了,但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创造在当下,活在当下。没有当下,历史也不存在。
张清华:在自己的限度内做好自己的事情。
多 多:尽力。新诗在90年代有质的飞跃,没有每一代人兢兢业业的奋斗,进步是不可能的。
阅读全文请见杂志 来源http://www.shwx2006.com/?p=186
04月 2nd, 2008 by admin
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8月出生于北京,1964年就读于北京三中,1969年到1975年在白洋淀插队。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到1989年任《农民日报》编辑、记者。1989年到2004年旅居荷兰等地,曾任英国伦敦大学汉语师,加拿大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2004年回国,受聘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诗集有《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油印1989)、《行李:诗三十八首》(漓江出版社1990)、《阿姆斯特丹的河流》(2000)、《多多诗选》(花城出版社2005)。英文诗集有《从死亡的方向看》(英国伦敦1990)、《过海》(加拿大1998),《捉马蜂的男孩》(美国)另有一本德语诗集、一本意大利诗集、三本荷兰语诗歌。小说集《搭车》(2004?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获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1988年获首届今天诗歌奖,2000年获首届安高诗歌奖,2004年获南方都市报华语文学诗歌奖。多多诗八首◎多 多
白沙门
台球桌对着残破的雕像,无人
巨型渔网架在断墙上,无人
自行车锁在石柱上,无人
柱上的天使已被射倒三个,无人
柏油大海很快涌到这里,无人
沙滩上还有一匹马,但是无人
你站到那里就被多了出来,无人
无人,无人把看守当家园——
红指甲搜索过后
你的一夜只是半日
一半极黑,一半黑透
朝黑里翻身,更黑说服全黑
在烛心最黑的时辰
只剩有丝绸,教
我们睡,教我们黑
在黑里照料黑
人生再次涌起
带着早已出发的黑
追新一轮的黑
白孔雀的叫声穿过门廊
——起始就指使黑
黑,白子吼出灰烬的始祖
黑,宽容所有的心
黑,无人走出这一故事
而黑,冲出这整理——
大世界的锣鼓队
我们狼狈的外围
修词,再造出来的粉末
平静的大砖
一圈一圈的咒骂
漆黑门廊里旷野的呼叫
通过被附加上去的四季
要求流程——我们的根
从地图一样虚无的天空
归还给这座万瓦贴服的旧城
一颗牙,一只烛,一个东方……
阅读全文请见杂志
“真正属于诗的不是复杂,而是单纯”一——答张清华问(片◎多 多张清华:可否谈谈对诗歌观念化的看法?
多 多:我们现在都快把观念变成口头禅了。我不反对观念,但不应该把它固定。它应该是流动的,是生命的流动,是“气”,气先是均匀而长,以后是长而弱。有没有一以贯之的诗歌观念呢?那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的。如果太相信自己,这个人就完了。诗歌要倾听,要虔诚地等待诗神的到来。这很古老,但屡试不爽。诗歌是“结晶”,不能用理性和逻辑推导。但是现在的诗歌有很大的改变,智性的成分增多,诗歌的个性、风格和差异性越来越小。文化的危机源自大量的抽象,导致个性的消失。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荣格说的——他说抽象来自原型,原型是一样的,所以艺术家要警惕抽象导致个性的消失。模式化对于艺术是最可怕的,你建构的所有理论框架最后都不攻自破。强大的个性一旦建立以后,非心灵的密码不能打开。以语言结构做“硬件”,以灵魂和东方文化做“软件”,这两样结合起来会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张清华:你目前也在高校做教授,诗歌方面的个性化思想在学院环境里是否感到受束缚?
多 多:上课还好。
张清华:那可能是从一点出发,无极限漫游,在漫游的过程中做出一系列惊险而漂亮的动作。
多 多:你看西方诗人,每个人都能谈自己的诗歌理论,这与他们的语言文字、受过的教育等密切相关。中国现在许多年轻诗人也在大谈理论,但由于作品低下,理论全是别人的。我决不忽略理论,而是觉得目前理论是有问题的。中国学术承担的问题很大,国学深不可测,西学路子能描述清晰就不错了,鱼目混珠。其实真正属于诗的理解不是复杂,而是单纯。“单纯不是简单,而是更为复杂的紧缩和综合。”
张清华:另一个问题,目前你在各种版本上登出来的早期作品,年代能确认吗?
多 多:南开大学的李瑞霞找到我确认年代问题,说早期作品是后期补的,我大吃一惊。我的作品在十年以后才能发表,我修改是可能的。做研究的人应该直接做文本阅读。看来作品不要直接发表,一发表就有时间问题了。
张清华:这是个“文学史问题”,要将其“历史化”,需要求证。一首诗在不同年代问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芒克的“太阳落了,黑夜爬上来……”北岛也写过类似的诗句,时间谁先谁后?意义完全不同。
多 多:那样类似的太多了。一个诗人要靠自己的作品建立真正的王国,创造需要的是冲动、盲目、不定性,批判性越强,对创造性损伤就越大。尤其是年轻人——我的学生们智商都很高,但一阅读诗歌,感觉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了。现在的写作偏离了诗歌本性,我更看重读诗写诗讲诗。说到底,一个人真行的话,几句诗就行,否则大量的话语掩盖了诗的本质。我提倡的批评是中国古代的“点评式”批评。现在这样的传统怎么就没有了呢?这也许涉及到现代诗歌的复杂性。
张清华:呵,学院派诗歌评论有它的限制性。要求有长度,有“规范”。我以为只有通过诗歌阅读和与诗人的交往、通过诗歌精神的吸纳,才可以部分地抵制研究本身的异化,葆有基本的感悟,但这也很困难。
多 多:你可以看看波伏瓦、克里斯蒂娃、马拉美等人,他们的语言真是非常棒。中国诗人和理论家还需要不懈努力。文化中国的建设如果还一直像现在这样追求名利、安于现状,那不可能完成。学术也一样。弱者不但无外交,也无文化,无诗歌。我太希望中国诗歌强大了,但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创造在当下,活在当下。没有当下,历史也不存在。
张清华:在自己的限度内做好自己的事情。
多 多:尽力。新诗在90年代有质的飞跃,没有每一代人兢兢业业的奋斗,进步是不可能的。
阅读全文请见杂志 来源http://www.shwx2006.com/?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