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满鲜血的王座 黑泽明33 蜘蛛巢城
好友早坂文雄之死令黑泽明倍感命数无常。随着年岁渐长,逐步堪破生死的黑泽明,这时又翻出了钟爱的莎翁名作《麦克白》,重温那些无意义的“喧嚣与骚动”。而《蜘蛛巢城》的剧本亦由此诞生。
早在完成《罗生门》之后,黑泽明就想拿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动刀。恰逢奥森•威尔斯也宣称要改编这部杰作,于是黑泽明将自己的计划悬置了起来。黑泽明非常中意《麦克白》,一度称其为“最喜爱的莎士比亚作品”。除了私人原因外,黑泽明还有另一个制作本片的理由:“我常认为日本的时代剧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而且从来不使用现代的电影技术进行拍摄。在《七武士》中,我们已经尝试着向这方面努力,《蜘蛛巢城》将是更进一步的探索。” 当时大多数日本人,包括黑泽明在内,都将电影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时代剧与现代剧。然而时代剧在很早前便退化为单调的浪漫电影。除了黑泽明、沟口健二和小林正树等人为之注入些新鲜血液,时代剧已基本丧失了活力。
在《麦克白》中,黑泽明看到了中世纪日本与中世纪苏格兰之间的平行联系。他倒不是想借助这部电影探讨一些哲学问题。黑泽明将“生命”视作一个寻常的人类个体,他所做的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电影中去。当翻阅日本史或世界史时,黑泽明所看到的,是人类如何无数次地重复着自己,无论悲剧或喜剧。如果说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的话,那仍然是针对黑泽明最热衷的人性问题——“人与人之间为何不能好好地相处”来展开探讨,并揭示一些答案。
《麦克白》讲述的是大将军麦克白为野心蒙蔽,弑君夺权,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在原作的基础上,黑泽明又对场景与人物进行了一番修改。写完蜘《蜘蛛巢城》的剧本,黑泽明本想将导筒让给年轻一代自己只担任制片人一职。但是东宝预见到这部电影必将耗资巨大,不敢轻易放权给缺乏经验的后生。最终《蜘蛛巢城》仍是由黑泽明亲自上阵。事后看来,如果黑泽明早知道这个结果,撰写出的剧本应该会截然不同。因为他为别人写的剧本,较之为自己写的,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视觉元素。而《蜘蛛巢城》正是这样一部省略了大段对白,努力在视觉上营造冲击力的电影。
然而影像的表现力终究要受制于科技的发展,而当时的摄影仍停留在黑白胶卷阶段。尽管如此,黑泽明还是运用雾和雨等自然元素创造了一种孤寂虚无的气氛。此外,《蜘蛛巢城》中几乎没有出现特写镜头,黑泽明将此归结为日本“能乐”对他产生的影响:“片中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特写,我尝试用全景覆盖这部电影。日本人很少这样拍摄,所以剧组对我的这番指示感到大惑不解。他们习惯于在人物流露感情时移近对象,我必须不断地让他们撤回来”。
黑泽明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本片的布景上。拍摄初期,黑泽明与艺术指导村木与四郎一起研究了日本古代城堡的结构与布局。两人决定使用黑色的城墙以配合电影的神秘气质。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将拍摄地点选在了充满迷雾与火山灰的富士山高处,这就将故事抽离出任何一个单独的历史时期。为了强调主人公的心理一一那种被欲望撕扯的状态,黑泽明搭建了城堡宽敞的内景,并用低矮的天花板与方形的支柱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剧组首先在那里搭了一个开放式的摄影棚。这当然不是全景式的城堡,只是城堡的正面形象而已(如同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但完工后,黑泽明却认为这看起来并不合适。尤其是屋顶的瓦片,他觉得它们太薄了,必须得建造真正的城堡。之前在拍摄七武士时,东宝就领教了黑泽明的苛刻与固执。这次自然也只能无奈地将整个摄影棚推倒重建。
黑泽明自己也承认,自《生之欲》起,他对布景的要求就非常严格。那时候因为建筑材料不足,剧组依然只能搭一个前景。“如果那样做的话,你就不能期盼获得任何真实感了,就像你用便宜的全新木料去搭盖一座老式的农屋那么不协调”。黑泽明对此类失真极其敏感,毕竟布景的真实性始终是影片整体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始搭建城堡时,黑泽明与艺术顾问黑田莊人在某些分歧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黑田想建造一座巨塔般雄壮的城堡,而黑泽明的意见却恰好相反,他想要的是一座低矮的方形建筑。当然,如影片所示,城堡最终还是按照黑泽明的个人偏好搭了出来。甚至内部使用的器具,都是按照黑泽明从博物馆找来的实物仿造而成。黑泽明回忆道“制作这部电影,困难重重。我们人手不够,离东京距离又远。幸好附近驻扎着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帮了我们不少忙”。
事实上,片中只有城堡的外景是在富土山拍摄。城堡的院落搭建于东宝的玉川制片厂内,而室内戏是在东京某个更小型的摄影棚中完成拍摄。森林部分的场景则结合了富土山的真实外景和东京摄影棚的虚构内景。此外,片中的主人公鹫津武时的大宅坐落于伊豆半岛之上。辗转奔波于众多的拍摄地点,确实令黑泽明一行人疲倦不堪。
不过回到片场、指挥一切的黑泽明,仍然如同往常一般宁静:他总是平和地提出建议,而非威严地发出指令。一会在取景器前深深思索,一会又匆匆踏过泥地奔向摄影机,还不时地和剧组成员开上一两句玩笑。最后黑泽明会从当天拍摄的丰富素材中,选取几个最满意的镜头镶嵌到影片中。正是这部部《蜘蛛巢城》以及其后知名度更甚的《乱》,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本能地赞赏黑泽明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待续)
看电影 201203 130 大师 黑泽明 文 罗布
早在完成《罗生门》之后,黑泽明就想拿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动刀。恰逢奥森•威尔斯也宣称要改编这部杰作,于是黑泽明将自己的计划悬置了起来。黑泽明非常中意《麦克白》,一度称其为“最喜爱的莎士比亚作品”。除了私人原因外,黑泽明还有另一个制作本片的理由:“我常认为日本的时代剧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而且从来不使用现代的电影技术进行拍摄。在《七武士》中,我们已经尝试着向这方面努力,《蜘蛛巢城》将是更进一步的探索。” 当时大多数日本人,包括黑泽明在内,都将电影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时代剧与现代剧。然而时代剧在很早前便退化为单调的浪漫电影。除了黑泽明、沟口健二和小林正树等人为之注入些新鲜血液,时代剧已基本丧失了活力。
在《麦克白》中,黑泽明看到了中世纪日本与中世纪苏格兰之间的平行联系。他倒不是想借助这部电影探讨一些哲学问题。黑泽明将“生命”视作一个寻常的人类个体,他所做的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电影中去。当翻阅日本史或世界史时,黑泽明所看到的,是人类如何无数次地重复着自己,无论悲剧或喜剧。如果说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的话,那仍然是针对黑泽明最热衷的人性问题——“人与人之间为何不能好好地相处”来展开探讨,并揭示一些答案。
《麦克白》讲述的是大将军麦克白为野心蒙蔽,弑君夺权,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在原作的基础上,黑泽明又对场景与人物进行了一番修改。写完蜘《蜘蛛巢城》的剧本,黑泽明本想将导筒让给年轻一代自己只担任制片人一职。但是东宝预见到这部电影必将耗资巨大,不敢轻易放权给缺乏经验的后生。最终《蜘蛛巢城》仍是由黑泽明亲自上阵。事后看来,如果黑泽明早知道这个结果,撰写出的剧本应该会截然不同。因为他为别人写的剧本,较之为自己写的,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视觉元素。而《蜘蛛巢城》正是这样一部省略了大段对白,努力在视觉上营造冲击力的电影。
然而影像的表现力终究要受制于科技的发展,而当时的摄影仍停留在黑白胶卷阶段。尽管如此,黑泽明还是运用雾和雨等自然元素创造了一种孤寂虚无的气氛。此外,《蜘蛛巢城》中几乎没有出现特写镜头,黑泽明将此归结为日本“能乐”对他产生的影响:“片中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特写,我尝试用全景覆盖这部电影。日本人很少这样拍摄,所以剧组对我的这番指示感到大惑不解。他们习惯于在人物流露感情时移近对象,我必须不断地让他们撤回来”。
黑泽明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本片的布景上。拍摄初期,黑泽明与艺术指导村木与四郎一起研究了日本古代城堡的结构与布局。两人决定使用黑色的城墙以配合电影的神秘气质。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将拍摄地点选在了充满迷雾与火山灰的富士山高处,这就将故事抽离出任何一个单独的历史时期。为了强调主人公的心理一一那种被欲望撕扯的状态,黑泽明搭建了城堡宽敞的内景,并用低矮的天花板与方形的支柱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剧组首先在那里搭了一个开放式的摄影棚。这当然不是全景式的城堡,只是城堡的正面形象而已(如同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但完工后,黑泽明却认为这看起来并不合适。尤其是屋顶的瓦片,他觉得它们太薄了,必须得建造真正的城堡。之前在拍摄七武士时,东宝就领教了黑泽明的苛刻与固执。这次自然也只能无奈地将整个摄影棚推倒重建。
黑泽明自己也承认,自《生之欲》起,他对布景的要求就非常严格。那时候因为建筑材料不足,剧组依然只能搭一个前景。“如果那样做的话,你就不能期盼获得任何真实感了,就像你用便宜的全新木料去搭盖一座老式的农屋那么不协调”。黑泽明对此类失真极其敏感,毕竟布景的真实性始终是影片整体真实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始搭建城堡时,黑泽明与艺术顾问黑田莊人在某些分歧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黑田想建造一座巨塔般雄壮的城堡,而黑泽明的意见却恰好相反,他想要的是一座低矮的方形建筑。当然,如影片所示,城堡最终还是按照黑泽明的个人偏好搭了出来。甚至内部使用的器具,都是按照黑泽明从博物馆找来的实物仿造而成。黑泽明回忆道“制作这部电影,困难重重。我们人手不够,离东京距离又远。幸好附近驻扎着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帮了我们不少忙”。
事实上,片中只有城堡的外景是在富土山拍摄。城堡的院落搭建于东宝的玉川制片厂内,而室内戏是在东京某个更小型的摄影棚中完成拍摄。森林部分的场景则结合了富土山的真实外景和东京摄影棚的虚构内景。此外,片中的主人公鹫津武时的大宅坐落于伊豆半岛之上。辗转奔波于众多的拍摄地点,确实令黑泽明一行人疲倦不堪。
不过回到片场、指挥一切的黑泽明,仍然如同往常一般宁静:他总是平和地提出建议,而非威严地发出指令。一会在取景器前深深思索,一会又匆匆踏过泥地奔向摄影机,还不时地和剧组成员开上一两句玩笑。最后黑泽明会从当天拍摄的丰富素材中,选取几个最满意的镜头镶嵌到影片中。正是这部部《蜘蛛巢城》以及其后知名度更甚的《乱》,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本能地赞赏黑泽明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待续)
![]() |
![]() |
![]() |
看电影 201203 130 大师 黑泽明 文 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