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当年,有部电视剧很火,冯远征和梅婷演的,啥?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姜伟是编剧,他还编了另外一部戏,啥?
《潜伏》。
对比这两部戏,你会发现编剧 很擅长玩心理游戏。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算得上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惊悚电视连续剧,有很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复杂的人物性格,冯远征演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医生丈夫,在人前,他业务精湛,一团春风,而在家庭关系中,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施虐者。
冯远征演得真好,一举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奠定了死变态、性无能者的稳固地位。
我当时十四五岁,时不时地在电视上瞄上一眼,不敢多看,即使这样,心里也像是压了铅,沉得都拎不动。
可能因为是青春期,敏感多疑,又时时处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想哭哭不出来,即使外面阳光明媚,头上也是乌云覆顶。
持续的低气压。
我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了十几年,那种感觉真是太熟悉了。
在农村,家庭暴力太正常了,男人打老婆虽算不得天经地义,但至少外人会觉得合情合理,邻村有一对夫妇,去亲戚家之前,因为送啥礼品有分歧,发生了冲突,男的把女的打了一顿,打完以后,依旧用自行车驮着去亲戚家了。
女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拉到亲戚家里时,已经死了。
在农村,物质条件的限制,会让许多的家庭矛盾扩大,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对于这种家庭矛盾,除非实在打得狠了,娘家人会出面帮着解决下,一般情况下,都是阶级内部矛盾,自行消化。养儿防老还是农村的主流观念,特别是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因为兄弟姊妹多,女人嫁出去了,就是婆家人了,好与坏,娘家是不管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
我前天发了一条说说,大概意思是,如果谁觉得自己是有故事的人,可以来找我,我帮着写出来。
DD说,你可以写写我妈吗?
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极度缺爱的16岁小姑娘嫁给了一个大她7岁的男人,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孕育了三个孩子。然后,在第十二年春天,女人离开了男人。男人用余生等待着女人的回来。
乍一听,这是不是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
我问,你妈是怎么嫁给你爸的?
她说:“我妈先是没了父亲,接着又失去了母亲。所以她特别渴望爱,啥都不懂的年纪里,嫁给了我爸,以为就有了依靠和希望,谁料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从我记事起,我爸差不多天天打我妈,是往死里打的那种,还拿烟烫我妈。”
我说,你恨你爸不?
“恨,但是也爱,很矛盾。我爸其实也特别疼我妈,给我妈买最好的衣服,吃的是我们村最好的。”
我问,孩子呢,他打吗?
“他特别疼我们,我哥,我,我弟,从来不打我们。他打我妈的时候,太吓人了,害怕得嗓子都哭哑了。”
我说,会不会也有那么一刻,会想用暴力解决他?
“这倒没有,因为我爸很爱我们。我妈选择离婚的时候,我爸很后悔,喝醉了酒就对我说,很想我妈回来。我爸还去我妈那跪了一天,我妈最终还是选择离婚了。其实他们离婚对我影响不大,我想得开,我理解我妈,我也爱我爸爸,但是对我哥影响特别大,他住校了,但不学好了。”
你爸打你妈,一般是什么时候?
“喝完酒的时候。我妈离婚以后,很快就找人再嫁了,我爸却一直在等她回来,他总觉得,她总有一会回来的。但怎么可能呢,我们都劝过他,他却依然坚持等着。我们想,这也是他的一个念想吧,有一种补偿心理。”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看完了,你想说什么?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一段时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经常成为辩论会探讨的主题,少年时代我们总是倾向于第一种结论,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却开始明白,其实恶才是人性的本质。
为什么呢?
因为人性是在动物的本能上发展起来,而动物的本能,便是贪婪和自私。
你看过母猪喂养小猪吗,如果其中一只小猪足够强壮,在乳头不足的情况下,它会毫不犹豫地把另外的小猪拱到一边。
它为啥不学学孔融,也让让奶呢。
人性的善是在解决了最基础的本能需求以后才衍发出来的,归根结底,它是一种道德的层面。孔融让梨也是,如果现在正在闹饥慌,一群饥民只有那么一个梨,你觉得孔融是让还是不让?
电影《无极》有一个绰号,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讲的也是一个农村家暴事件,金福南是一个温和开朗、任劳任怨的女人,和丈夫、小叔子、婆婆、女儿生活在一个名叫无岛的小岛,小岛上就几户人家,风景秀美,民风粗犷,但男尊女卑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小叔子的骚扰,丈夫带妓女回家,婆婆的谩骂,在她而言,便是生活的一切,当一个人在一种环境浸淫过久,就会把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当作常态,女儿的死唤醒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在地里疯狂的收土豆,阳光灿烂,她抬头看天泪水汗水混杂,然后仰头喝水说话微笑,举起镰刀割下别人的头颅。
全片都是压抑的色调,阳光很少出现,只有在土豆地里一闪而过,照在金福南脸上,这是最后的温馨,给你一丝光亮,然后义无反顾走向杀人。。
郭德纲说:"你欺负我,我退一步;你又欺负我,我再退一步;你还欺负我,丫的,老子弄死你。"
韩国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和他们的偶像剧是截然不同的两面,能让人看到许多人性的层面。
跟DD持不同意见的是另外一个女生朋友,她说:”你能想像,我小时候连听到我爸的脚步声都会吓得发抖吗,在心底里,有一个魔鬼,告诉我,解决掉他,这一切痛苦就都结束了,我想,大概很多女孩都有过轼父的欲望,将他按照我们希望中的样子重塑。但这些想法,我从来不敢告诉别人,太大逆不道了。”
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可怕?
李阳家暴事件出来以后,柴静采访他,李阳前妻Kim谈到,她说三岁的小女儿在李阳殴打她时,挣扎着往外拉父亲的手,被甩开,之后一直做噩梦,哭着说:“妈妈对不起,下次我用筷子、用剪子(拦住)呢。”
这种家庭氛围是遗传的,我问DD,我说你爷爷奶奶也打架吗,她说,对,他们也打。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
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深处有很强烈的自卑,觉得与别人迥异,李阳童年口吃,懦弱到连电话响都不敢接,他说:“自卑的一个极端就是自负,中国是一个自卑情结很重的国家。所以自卑的极端是自负。”
是不是跟你想像的不一样,那个在讲台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李阳?
柴静问他:“跟你父母之间有过亲密的感觉吗?”
“没有,从来没有,我还记得在西安工作的时候我爸爸说,今天晚上就跟我睡一起吧。吓死我了,跟他睡一个床上,我宁可去死。断了,中间断掉了。”
人性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金福南事件在韩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在中国,照样有无数个金福南,像DD母亲一般尚算幸运,更多的女人,她们并有勇气选择离婚,而是选择忍耐,再忍耐,等待着身体的自愈,再迎来下一次家暴。
或者也有人,如金福南一般举起了杀人的镰刀。
一个孩子,父亲被母亲杀死,母亲入狱,谈及父亲,她说,“一个人他的心再硬,也有自己心底的一角温柔。”
“你觉得你爸爸有吗?”
她说:“有,只是还没有被他自己发现而已。”
今天看中国好声音,评判一首好歌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其实就是两个字,情感。
好的歌声一定是带有情感的,它能直接撬动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引起共鸣,比如孤独,比如愉悦,比如幸福感,技巧其实是其次的,当你闭上眼睛,去聆听一首歌,你就能发现,一首歌是否能和你的内心心意相通。
不论是中文歌也好,英文歌也好,甚至是没有歌词的哼唱也好。
归根结底,不同的肤色底下,跳动的心脏流淌着的都是红色的血液。
所以帕尔哈提一路通关,第一次上场的时候,他一开口,你会觉得,哇,怎么是这么个路数,简直跟说的一样,是不是左小诅咒来了呀,但是你如果认真听他”说”,你会发现,他的声音能走到你心里去,跟搭了座桥式的。
今天听到一个好笑的比喻,你们俩唱歌怎么跟炼钢工人似的,哐哐哐的,哈哈,我也是这个感觉。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姜伟是编剧,他还编了另外一部戏,啥?
《潜伏》。
对比这两部戏,你会发现编剧 很擅长玩心理游戏。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算得上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惊悚电视连续剧,有很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复杂的人物性格,冯远征演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医生丈夫,在人前,他业务精湛,一团春风,而在家庭关系中,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施虐者。
冯远征演得真好,一举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奠定了死变态、性无能者的稳固地位。
我当时十四五岁,时不时地在电视上瞄上一眼,不敢多看,即使这样,心里也像是压了铅,沉得都拎不动。
可能因为是青春期,敏感多疑,又时时处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想哭哭不出来,即使外面阳光明媚,头上也是乌云覆顶。
持续的低气压。
我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了十几年,那种感觉真是太熟悉了。
在农村,家庭暴力太正常了,男人打老婆虽算不得天经地义,但至少外人会觉得合情合理,邻村有一对夫妇,去亲戚家之前,因为送啥礼品有分歧,发生了冲突,男的把女的打了一顿,打完以后,依旧用自行车驮着去亲戚家了。
女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拉到亲戚家里时,已经死了。
在农村,物质条件的限制,会让许多的家庭矛盾扩大,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对于这种家庭矛盾,除非实在打得狠了,娘家人会出面帮着解决下,一般情况下,都是阶级内部矛盾,自行消化。养儿防老还是农村的主流观念,特别是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因为兄弟姊妹多,女人嫁出去了,就是婆家人了,好与坏,娘家是不管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
我前天发了一条说说,大概意思是,如果谁觉得自己是有故事的人,可以来找我,我帮着写出来。
DD说,你可以写写我妈吗?
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极度缺爱的16岁小姑娘嫁给了一个大她7岁的男人,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孕育了三个孩子。然后,在第十二年春天,女人离开了男人。男人用余生等待着女人的回来。
乍一听,这是不是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
我问,你妈是怎么嫁给你爸的?
她说:“我妈先是没了父亲,接着又失去了母亲。所以她特别渴望爱,啥都不懂的年纪里,嫁给了我爸,以为就有了依靠和希望,谁料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从我记事起,我爸差不多天天打我妈,是往死里打的那种,还拿烟烫我妈。”
我说,你恨你爸不?
“恨,但是也爱,很矛盾。我爸其实也特别疼我妈,给我妈买最好的衣服,吃的是我们村最好的。”
我问,孩子呢,他打吗?
“他特别疼我们,我哥,我,我弟,从来不打我们。他打我妈的时候,太吓人了,害怕得嗓子都哭哑了。”
我说,会不会也有那么一刻,会想用暴力解决他?
“这倒没有,因为我爸很爱我们。我妈选择离婚的时候,我爸很后悔,喝醉了酒就对我说,很想我妈回来。我爸还去我妈那跪了一天,我妈最终还是选择离婚了。其实他们离婚对我影响不大,我想得开,我理解我妈,我也爱我爸爸,但是对我哥影响特别大,他住校了,但不学好了。”
你爸打你妈,一般是什么时候?
“喝完酒的时候。我妈离婚以后,很快就找人再嫁了,我爸却一直在等她回来,他总觉得,她总有一会回来的。但怎么可能呢,我们都劝过他,他却依然坚持等着。我们想,这也是他的一个念想吧,有一种补偿心理。”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看完了,你想说什么?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一段时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经常成为辩论会探讨的主题,少年时代我们总是倾向于第一种结论,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却开始明白,其实恶才是人性的本质。
为什么呢?
因为人性是在动物的本能上发展起来,而动物的本能,便是贪婪和自私。
你看过母猪喂养小猪吗,如果其中一只小猪足够强壮,在乳头不足的情况下,它会毫不犹豫地把另外的小猪拱到一边。
它为啥不学学孔融,也让让奶呢。
人性的善是在解决了最基础的本能需求以后才衍发出来的,归根结底,它是一种道德的层面。孔融让梨也是,如果现在正在闹饥慌,一群饥民只有那么一个梨,你觉得孔融是让还是不让?
电影《无极》有一个绰号,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讲的也是一个农村家暴事件,金福南是一个温和开朗、任劳任怨的女人,和丈夫、小叔子、婆婆、女儿生活在一个名叫无岛的小岛,小岛上就几户人家,风景秀美,民风粗犷,但男尊女卑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小叔子的骚扰,丈夫带妓女回家,婆婆的谩骂,在她而言,便是生活的一切,当一个人在一种环境浸淫过久,就会把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当作常态,女儿的死唤醒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在地里疯狂的收土豆,阳光灿烂,她抬头看天泪水汗水混杂,然后仰头喝水说话微笑,举起镰刀割下别人的头颅。
全片都是压抑的色调,阳光很少出现,只有在土豆地里一闪而过,照在金福南脸上,这是最后的温馨,给你一丝光亮,然后义无反顾走向杀人。。
郭德纲说:"你欺负我,我退一步;你又欺负我,我再退一步;你还欺负我,丫的,老子弄死你。"
韩国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和他们的偶像剧是截然不同的两面,能让人看到许多人性的层面。
跟DD持不同意见的是另外一个女生朋友,她说:”你能想像,我小时候连听到我爸的脚步声都会吓得发抖吗,在心底里,有一个魔鬼,告诉我,解决掉他,这一切痛苦就都结束了,我想,大概很多女孩都有过轼父的欲望,将他按照我们希望中的样子重塑。但这些想法,我从来不敢告诉别人,太大逆不道了。”
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可怕?
李阳家暴事件出来以后,柴静采访他,李阳前妻Kim谈到,她说三岁的小女儿在李阳殴打她时,挣扎着往外拉父亲的手,被甩开,之后一直做噩梦,哭着说:“妈妈对不起,下次我用筷子、用剪子(拦住)呢。”
这种家庭氛围是遗传的,我问DD,我说你爷爷奶奶也打架吗,她说,对,他们也打。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
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深处有很强烈的自卑,觉得与别人迥异,李阳童年口吃,懦弱到连电话响都不敢接,他说:“自卑的一个极端就是自负,中国是一个自卑情结很重的国家。所以自卑的极端是自负。”
是不是跟你想像的不一样,那个在讲台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李阳?
柴静问他:“跟你父母之间有过亲密的感觉吗?”
“没有,从来没有,我还记得在西安工作的时候我爸爸说,今天晚上就跟我睡一起吧。吓死我了,跟他睡一个床上,我宁可去死。断了,中间断掉了。”
人性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金福南事件在韩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在中国,照样有无数个金福南,像DD母亲一般尚算幸运,更多的女人,她们并有勇气选择离婚,而是选择忍耐,再忍耐,等待着身体的自愈,再迎来下一次家暴。
或者也有人,如金福南一般举起了杀人的镰刀。
一个孩子,父亲被母亲杀死,母亲入狱,谈及父亲,她说,“一个人他的心再硬,也有自己心底的一角温柔。”
“你觉得你爸爸有吗?”
她说:“有,只是还没有被他自己发现而已。”
今天看中国好声音,评判一首好歌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其实就是两个字,情感。
好的歌声一定是带有情感的,它能直接撬动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引起共鸣,比如孤独,比如愉悦,比如幸福感,技巧其实是其次的,当你闭上眼睛,去聆听一首歌,你就能发现,一首歌是否能和你的内心心意相通。
不论是中文歌也好,英文歌也好,甚至是没有歌词的哼唱也好。
归根结底,不同的肤色底下,跳动的心脏流淌着的都是红色的血液。
所以帕尔哈提一路通关,第一次上场的时候,他一开口,你会觉得,哇,怎么是这么个路数,简直跟说的一样,是不是左小诅咒来了呀,但是你如果认真听他”说”,你会发现,他的声音能走到你心里去,跟搭了座桥式的。
今天听到一个好笑的比喻,你们俩唱歌怎么跟炼钢工人似的,哐哐哐的,哈哈,我也是这个感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