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志七——种一颗种子,等它成长
<一>
周日的清晨,在一床阳光中醒来。很亮,周身却凉凉的。我惊喜地触摸凉席,终于觉得这算是真正的凉席了。
起床,赤脚踩在地板上,同样的丝丝凉意。走到楼道,不经意的风,从指尖划过肩头,穿过我的长发,直达耳际。恍然间,以为自己置身初秋季节的老家,或是云贵高原。
掬一把清水,竟也是凉凉的,全然不同于之前的温吞糊涂。又一次,摸到了自己的脸。
没有经过汕头那样溽热的夏,没有在闷热至极的顶楼翻来覆去,又怎么能够为这样一个凉爽的早上,感动到想哭。
翻开日历,果然,过两天便是秋分了。地理意义上的秋冬季真的开始了。
回想去年此时,应该也有这样的时光。为什么我完全不记得了呢。不得不说,是忙碌。忙碌的日子,让我忽略了皮肤的感觉。大脑真是个奇怪的器官。
<二>
借着清晨凉爽的风,给花浇浇水,跟花聊聊天,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有一盆半死不活的芦荟。大概也是去年这个时候吧,门口的大芦荟,生出了好多小芦荟,张老师说想挖一棵小的去养。一年过去了,那棵小芦荟,从肉肉的鲜绿色,变到了瘦瘦干干的深绿色,大小上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养植物的人,多少都会有些耐心。给它一年的时间,或许已经足够了吧。在这个云淡风轻秋高气爽的早晨,我决定再次收拾自己门口的小绿园,该留的留,该扔的扔。算起来,应该被扔的,也只有那半死不活的芦荟。盯着它看了好一会儿,觉得它十分了不起,一年了,竟然毫无起色,彻底死了也让人省心,它却连这点痛快都不给。
我伸手把那棵瘦瘦的芦荟拔了出来,土很松,不费什么力气,可是根离土的那一瞬间,我惊住了:根部已生出了好多细细的根,白嫩白嫩的,甚至,贴近主根的地方还长出了肉肉的小芦荟,胖乎乎的,可爱至极,只是也像大株一样,颜色深深的,不够鲜绿。
瞬间,我觉得自己犯了罪。不可饶恕。为什么只凭看得见的部分,去判断一切?
对植物如此,对学生会不会也如此?只凭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一点点线索,能判断一个孩子的好或坏,成功或是失败,有前途还是没前途?
期待看到改变,期待看到进步,这是所有做老师的都期待看到的吧。可是,时间呢,我们留多少时间给孩子,去慢慢成长,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成长?
都太着急了,做家长的,做老师的,整个社会,都太着急了。如果我们种下的是好的种子,它一定会发芽,可是如果因为我们的着急,种下了一颗坏种子,那么,我们如何求得一个好结果?这不怪自己,又能怪谁?
如果一个孩子有问题,那只能说明,TA的父母辈出了更大的问题。
周日的清晨,在一床阳光中醒来。很亮,周身却凉凉的。我惊喜地触摸凉席,终于觉得这算是真正的凉席了。
起床,赤脚踩在地板上,同样的丝丝凉意。走到楼道,不经意的风,从指尖划过肩头,穿过我的长发,直达耳际。恍然间,以为自己置身初秋季节的老家,或是云贵高原。
掬一把清水,竟也是凉凉的,全然不同于之前的温吞糊涂。又一次,摸到了自己的脸。
没有经过汕头那样溽热的夏,没有在闷热至极的顶楼翻来覆去,又怎么能够为这样一个凉爽的早上,感动到想哭。
翻开日历,果然,过两天便是秋分了。地理意义上的秋冬季真的开始了。
回想去年此时,应该也有这样的时光。为什么我完全不记得了呢。不得不说,是忙碌。忙碌的日子,让我忽略了皮肤的感觉。大脑真是个奇怪的器官。
<二>
借着清晨凉爽的风,给花浇浇水,跟花聊聊天,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有一盆半死不活的芦荟。大概也是去年这个时候吧,门口的大芦荟,生出了好多小芦荟,张老师说想挖一棵小的去养。一年过去了,那棵小芦荟,从肉肉的鲜绿色,变到了瘦瘦干干的深绿色,大小上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养植物的人,多少都会有些耐心。给它一年的时间,或许已经足够了吧。在这个云淡风轻秋高气爽的早晨,我决定再次收拾自己门口的小绿园,该留的留,该扔的扔。算起来,应该被扔的,也只有那半死不活的芦荟。盯着它看了好一会儿,觉得它十分了不起,一年了,竟然毫无起色,彻底死了也让人省心,它却连这点痛快都不给。
我伸手把那棵瘦瘦的芦荟拔了出来,土很松,不费什么力气,可是根离土的那一瞬间,我惊住了:根部已生出了好多细细的根,白嫩白嫩的,甚至,贴近主根的地方还长出了肉肉的小芦荟,胖乎乎的,可爱至极,只是也像大株一样,颜色深深的,不够鲜绿。
瞬间,我觉得自己犯了罪。不可饶恕。为什么只凭看得见的部分,去判断一切?
对植物如此,对学生会不会也如此?只凭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一点点线索,能判断一个孩子的好或坏,成功或是失败,有前途还是没前途?
期待看到改变,期待看到进步,这是所有做老师的都期待看到的吧。可是,时间呢,我们留多少时间给孩子,去慢慢成长,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成长?
都太着急了,做家长的,做老师的,整个社会,都太着急了。如果我们种下的是好的种子,它一定会发芽,可是如果因为我们的着急,种下了一颗坏种子,那么,我们如何求得一个好结果?这不怪自己,又能怪谁?
如果一个孩子有问题,那只能说明,TA的父母辈出了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