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画卷 3
姓名:江楼月。
年纪:二十四。
身高:五尺四寸。
武功:所学甚杂,不使用固定武器。
出身:楚中汉口江家,祖父有军功,累升至一品骠骑将军,常年驻扎关外。父为进士出身,为官有政声,任江城知县,从七品。
江湖资历:不详。
嗜好:不详。
一道飞鸽传书连夜从长安送来,秦欢向最近的六扇门求援,调来了江楼月的江湖档案。
昨晚从九道山下来,在白银镇中小店借宿,一觉睡至正午,多日奔波之累尽消。
可此刻戌时刚过,原本应该是精力正旺的时候,他却已然觉得有些头疼。
他头疼的当然不是因为面前小桌上的菜肴已凉、美酒已尽,他头疼是因为没想到六扇门里的档案竟也会谬误至斯。
秦欢与老爷子在安陆居来已久,江城中事多少也有耳闻,就算不去故意打听,他也完全可以确认,江城的知县并不姓江,而汉口本地也没有什么江家大户。
不管是哪一边出现了问题,此刻摊在他面前的难题是,他根本连江楼月究竟是何人都完全无法知晓。
只凭一个前所未闻的名字,这个案子是无从继续追查下去的,也难怪九道山庄少庄主要广发江湖通缉令,力邀天下英雄缉凶。
秦欢拼命地揉着太阳穴,除了向丐帮求助打听消息外,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种海底捞针的事情,大概也只有天底下人数最多的帮派能有所作为。
窗外寒风呼啸,夜风从门窗细缝中潜入,立刻便荡起一阵慌乱的烛火光影。大门账房处,唯一留守的小二早已呼呼大睡过去,鼾声微响,让这个平凡的秋夜显得更加寂寥。
秦欢自斟自饮着,让冰冷酒水使自己保持清醒,思绪却早已不知道游离到了哪个地界。
不知不觉,酒杯已空,他却浑然不觉,依旧缓缓举向唇边。
屋外风声更急,隐隐传来二更之声。
突听大门“轰”地一声急响,风吹进来,一位青衣男子也跟着进来,仿佛他是被风刮进来一般。
冷风吹醒了熟睡的小二,吹灭了蜡烛,呼呼的北方开始在店中尽情肆虐。小二当然很不高兴。
青衣男子反手关紧了大门,向着小二淡淡一笑,伸手在账台上放下一锭银子,以示歉意。
那小二揉着睡眼,抬头看去,只见面前男子着一身单薄青衣,发梢微乱,苍白削瘦的脸上被冻得通红,看起来颇有些文弱之感,唯独一双眼睛深邃明亮,让人忍不住想多瞧几眼。
小二立刻迎上,“客官里边请。”
青衣男子在店内看了一圈,发现角落里的秦欢,信步便走了过去。
秦欢自然也注意到这个不速之客,右手下意识地握上剑柄 ,目光回望过去,看见的却是一副亲切的笑脸。
那青衣男子行至桌前,施施然行了一礼,问道:“独饮无趣,不知在下可否和公子共饮几杯?”
秦欢抱拳回礼,示意道:“请坐。”
小二过来添了份碗筷,斟满了酒水,顺带着将凉了的菜肴也送到厨房重新热过。
桌上对坐的两人互相打量着,秦欢皱着眉头,心下有些犯疑,不知这陌生人眼中为何一直带着笑意。
青衣男子却忽然笑出声来,像是憋了很久的笑意终于得以释放,那声音清澈爽朗,不带任何敌意,可秦欢却还是不觉得有什么好笑之处。
青衣男子自顾自喝了一杯酒,很快又为自己斟满,笑问:“公子可是六扇门派来的捕快?”
秦欢警觉地问:“阁下怎么知道?”
青衣男子笑着:“公子看我的眼神就像是在审讯犯人一样,是以随口一问。”
秦欢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立刻移开了目光,但面上神情多少还是有些不自然。
青衣男子没再继续追问,开始自说自话起来:“这些日子,江湖中命案频发,不少武林高手接连死于非命,想必六扇门里案册一定堆积如山了。可我听说,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桩命案被侦破,所有的凶手也都还在逍遥法外。”
秦欢有些不悦道:“阁下知道的原来还不少。”
青衣男子又缓缓喝下一杯,续道:“我还知道,神龙帮弟子已经将长白山翻了个遍,洞庭帮门人在西湖燕子坞大闹了七天,而梅花山庄的顾老庄主此刻正在独闯渤海七寨。这些武林中人的动作可比朝廷里的官爷们快上不少,想必他们一定没有时间在客栈里悠闲地喝上一整天的小酒。 ”
秦欢听出他话中带刺,面上却是不气反笑,一双眼睛直直地瞪着他,问道:“不知阁下究竟是什么人?”
青衣男子对着烛火玩弄着手中的酒杯,周遭忽然凝聚的紧张气氛似都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仍旧是谈笑自若着:“我是什么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眼下这个案子,说不定可以解开所有的谜团。”
秦欢惊讶地问:“此话怎讲?”
青衣男子悠悠笑着,却是就此卖起了关子,反问道:“公子想必已经去过九道山庄?”
秦欢点头道:“去过,但是他们少庄主下了逐客令……”
青衣男子眨了眨眼,道:“是么?那也许我应该先带你去一趟。”
秦欢为难着道:“山庄守门的老人应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前辈,据他所言,这几日只有华山派掌门得以通融,你又有什么办法?”
青衣男子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我没有什么办法。但我觉得他们肯定会为我放行。”
“为什么?”
青衣男子将酒杯往桌上一掷,肃然道:“因为,我就是江楼月。”
年纪:二十四。
身高:五尺四寸。
武功:所学甚杂,不使用固定武器。
出身:楚中汉口江家,祖父有军功,累升至一品骠骑将军,常年驻扎关外。父为进士出身,为官有政声,任江城知县,从七品。
江湖资历:不详。
嗜好:不详。
一道飞鸽传书连夜从长安送来,秦欢向最近的六扇门求援,调来了江楼月的江湖档案。
昨晚从九道山下来,在白银镇中小店借宿,一觉睡至正午,多日奔波之累尽消。
可此刻戌时刚过,原本应该是精力正旺的时候,他却已然觉得有些头疼。
他头疼的当然不是因为面前小桌上的菜肴已凉、美酒已尽,他头疼是因为没想到六扇门里的档案竟也会谬误至斯。
秦欢与老爷子在安陆居来已久,江城中事多少也有耳闻,就算不去故意打听,他也完全可以确认,江城的知县并不姓江,而汉口本地也没有什么江家大户。
不管是哪一边出现了问题,此刻摊在他面前的难题是,他根本连江楼月究竟是何人都完全无法知晓。
只凭一个前所未闻的名字,这个案子是无从继续追查下去的,也难怪九道山庄少庄主要广发江湖通缉令,力邀天下英雄缉凶。
秦欢拼命地揉着太阳穴,除了向丐帮求助打听消息外,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种海底捞针的事情,大概也只有天底下人数最多的帮派能有所作为。
窗外寒风呼啸,夜风从门窗细缝中潜入,立刻便荡起一阵慌乱的烛火光影。大门账房处,唯一留守的小二早已呼呼大睡过去,鼾声微响,让这个平凡的秋夜显得更加寂寥。
秦欢自斟自饮着,让冰冷酒水使自己保持清醒,思绪却早已不知道游离到了哪个地界。
不知不觉,酒杯已空,他却浑然不觉,依旧缓缓举向唇边。
屋外风声更急,隐隐传来二更之声。
突听大门“轰”地一声急响,风吹进来,一位青衣男子也跟着进来,仿佛他是被风刮进来一般。
冷风吹醒了熟睡的小二,吹灭了蜡烛,呼呼的北方开始在店中尽情肆虐。小二当然很不高兴。
青衣男子反手关紧了大门,向着小二淡淡一笑,伸手在账台上放下一锭银子,以示歉意。
那小二揉着睡眼,抬头看去,只见面前男子着一身单薄青衣,发梢微乱,苍白削瘦的脸上被冻得通红,看起来颇有些文弱之感,唯独一双眼睛深邃明亮,让人忍不住想多瞧几眼。
小二立刻迎上,“客官里边请。”
青衣男子在店内看了一圈,发现角落里的秦欢,信步便走了过去。
秦欢自然也注意到这个不速之客,右手下意识地握上剑柄 ,目光回望过去,看见的却是一副亲切的笑脸。
那青衣男子行至桌前,施施然行了一礼,问道:“独饮无趣,不知在下可否和公子共饮几杯?”
秦欢抱拳回礼,示意道:“请坐。”
小二过来添了份碗筷,斟满了酒水,顺带着将凉了的菜肴也送到厨房重新热过。
桌上对坐的两人互相打量着,秦欢皱着眉头,心下有些犯疑,不知这陌生人眼中为何一直带着笑意。
青衣男子却忽然笑出声来,像是憋了很久的笑意终于得以释放,那声音清澈爽朗,不带任何敌意,可秦欢却还是不觉得有什么好笑之处。
青衣男子自顾自喝了一杯酒,很快又为自己斟满,笑问:“公子可是六扇门派来的捕快?”
秦欢警觉地问:“阁下怎么知道?”
青衣男子笑着:“公子看我的眼神就像是在审讯犯人一样,是以随口一问。”
秦欢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立刻移开了目光,但面上神情多少还是有些不自然。
青衣男子没再继续追问,开始自说自话起来:“这些日子,江湖中命案频发,不少武林高手接连死于非命,想必六扇门里案册一定堆积如山了。可我听说,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桩命案被侦破,所有的凶手也都还在逍遥法外。”
秦欢有些不悦道:“阁下知道的原来还不少。”
青衣男子又缓缓喝下一杯,续道:“我还知道,神龙帮弟子已经将长白山翻了个遍,洞庭帮门人在西湖燕子坞大闹了七天,而梅花山庄的顾老庄主此刻正在独闯渤海七寨。这些武林中人的动作可比朝廷里的官爷们快上不少,想必他们一定没有时间在客栈里悠闲地喝上一整天的小酒。 ”
秦欢听出他话中带刺,面上却是不气反笑,一双眼睛直直地瞪着他,问道:“不知阁下究竟是什么人?”
青衣男子对着烛火玩弄着手中的酒杯,周遭忽然凝聚的紧张气氛似都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仍旧是谈笑自若着:“我是什么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眼下这个案子,说不定可以解开所有的谜团。”
秦欢惊讶地问:“此话怎讲?”
青衣男子悠悠笑着,却是就此卖起了关子,反问道:“公子想必已经去过九道山庄?”
秦欢点头道:“去过,但是他们少庄主下了逐客令……”
青衣男子眨了眨眼,道:“是么?那也许我应该先带你去一趟。”
秦欢为难着道:“山庄守门的老人应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前辈,据他所言,这几日只有华山派掌门得以通融,你又有什么办法?”
青衣男子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我没有什么办法。但我觉得他们肯定会为我放行。”
“为什么?”
青衣男子将酒杯往桌上一掷,肃然道:“因为,我就是江楼月。”
-
桑麻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21 19: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