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大理古城人民路
大理人民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有这么多人在这停留。
都说到了大理的人,要是没来过人民路,都不算来过大理。那在大理的人民路,有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吸引着
四面八方的人呢?
今年的暑假,又来到了大理,来到了人民路,如今的人民路变得更加的热闹了。走在路上,两边就有很多摆摊的年青人。三五成群,用一块小扎布铺在地上,摆几件不知从哪淘来的小物件,放个小瓦罐写着自动投币。原来卖东西都可以卖到这么简单。
我相信在这里摆摊的,都不是为了来挣钱的。我相信来这里摆摊的,都是一群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聊天,为着体验简单的旅行生活。做着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
我曾经和一个摆摊的朋友聊过。问他为什么来这里摆摊,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他说在这里摆摊的人,都没有怎么想着每天要卖多少东西,每天要怎么样做好生活。他们而是用这种方式去感受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能认识许多爱好旅行的朋友。
若是人生都无欲无求?会是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生活?
人民路自东而西一路从洱海门朝着苍山上行,微微有些坡度。路两边大多是陈旧的老宅老院子,还连着一些七拐八拐的小弄堂,有时走在人民路不经意停下,往弄堂深处探望,总有岁月沧桑之感叹。两面高耸的白墙在青苔与尘土抚摸中渐渐变老,慈眉善目。墙头绵延的青瓦上,总有出墙的姹紫嫣红,于这片老房增添新语。
估计这是这几年在人民路上演最多的一幕,易主。过一段日子便看到这里新开了咖啡吧或者各具特色的小杂店,当然也褪去了那些记忆中占有一席的旧主。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的人民路相对热闹了,却依然保持着她本有的气质——散淡!商户们中午时分才开门是正事,店家们想去哪里玩的说走就走,随时可以看到店门口挂块牌子,写着:出门游玩过几天回来!在这里走路一定要慢悠悠地,冲冲忙忙会惊骇了路边撒尿的狗以及墙角羞涩的花。
人民路上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比如:书呆子。书呆子是一家独立书店,里面很多书在大城市大书店是看不到的。虽然今年书呆子也搬了地方,不过仍然屹立在人民路。也只有人民路才能孕育书呆子这样的书店,其他地方都不合适。
还比如,九月。九月是一间音乐吧,经常有音乐人在这里演出。这是一个灵魂自有的所在,音乐与美与酒。
再比如,那家弄堂口的缅甸咖啡吧。坐在他家门口的椅子上喝一杯小粒咖啡,不要糖不要奶,芳香四溢,懒懒地看顾盼的人、嬉笑的人、游荡的人、满不在乎的人......
人民路之所以说更名副其实,是因为人民路上摆摊风险不大。正因为此,很多青年在这里摆摊。这里的东西也大多不会是地摊随处可见之物,有很多原创,很多手工。他们拿一块蜡染扎染各种染的布铺在地上,摆开一串串手链、挂坠,或者各种旧书杂志,或者一些手工玩偶,或者自创的明信片。也有自做双皮奶、寿司等等。还有抱着吉他哼着歌的,还有打着手鼓甩着头的。
也遇到过城管,可是被广大人民路的人民起而反之以后,就很少见到了,摆摊的依旧摆摊,发呆的依旧发呆。
这里是大理外来移民的聚集地,人民路上总会碰到各地乃至各国的人民。有专门为人梳“脏辫”的老外,有专门在屋子里做陶土的不知哪里人。反正在这条路上,谁都可以打招呼,谁都可以聊个天,谁也都会露出满不在乎或者善意微笑。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从来没有心慌失措风风火火,总是一副懒洋洋随心所欲的姿态,总是让那些偶尔路过的游客看得咬牙切齿各种羡慕嫉妒恨。
当然,在这条路上,也很少有人问起别人的来历。每个走在路上的人背后的故事,也许精彩到几本小说也写不完,但是他们不说,别人不问。宽容恬淡,就是人民路上的人民。
人民路的另一个体现,在各种个性化的融合。不管你是何种造型何种颜色,也绝不会有人少见多怪指指点点。自由,身心总是自由,就是人民路的魅力。连人民路上的狗,也来得比别处更自由,悠闲、跋扈都可以。
很多人来大理匆匆路过,总觉得这里太萧条或者太懒散,我们总是不屑于告诉他们大理的美好,因为道相同的自然已经在这里享受如意自在,喜爱追赶脚步的,且让他们去追赶就好。
游荡在人民路上的行人,都在寻找着自然。摆摊的人民路,永远都有它的淡然。不争名利,只为简单而又自然的生活状态。
希望大理的人民路,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人民路。来大理寻找简单自然的生活。何又想着大城市中的太多利欲,留在这里的,只有简单。只有最本质的美好。
来大理,寻找最自然的生活。旅行大理更多的帮助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memorytime101
因为爱旅行,所以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快乐更加的有意义。一辈子,最在乎的应该是今天你是否过的好。
都说到了大理的人,要是没来过人民路,都不算来过大理。那在大理的人民路,有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吸引着
四面八方的人呢?
今年的暑假,又来到了大理,来到了人民路,如今的人民路变得更加的热闹了。走在路上,两边就有很多摆摊的年青人。三五成群,用一块小扎布铺在地上,摆几件不知从哪淘来的小物件,放个小瓦罐写着自动投币。原来卖东西都可以卖到这么简单。
我相信在这里摆摊的,都不是为了来挣钱的。我相信来这里摆摊的,都是一群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聊天,为着体验简单的旅行生活。做着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
我曾经和一个摆摊的朋友聊过。问他为什么来这里摆摊,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他说在这里摆摊的人,都没有怎么想着每天要卖多少东西,每天要怎么样做好生活。他们而是用这种方式去感受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能认识许多爱好旅行的朋友。
若是人生都无欲无求?会是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生活?
人民路自东而西一路从洱海门朝着苍山上行,微微有些坡度。路两边大多是陈旧的老宅老院子,还连着一些七拐八拐的小弄堂,有时走在人民路不经意停下,往弄堂深处探望,总有岁月沧桑之感叹。两面高耸的白墙在青苔与尘土抚摸中渐渐变老,慈眉善目。墙头绵延的青瓦上,总有出墙的姹紫嫣红,于这片老房增添新语。
估计这是这几年在人民路上演最多的一幕,易主。过一段日子便看到这里新开了咖啡吧或者各具特色的小杂店,当然也褪去了那些记忆中占有一席的旧主。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的人民路相对热闹了,却依然保持着她本有的气质——散淡!商户们中午时分才开门是正事,店家们想去哪里玩的说走就走,随时可以看到店门口挂块牌子,写着:出门游玩过几天回来!在这里走路一定要慢悠悠地,冲冲忙忙会惊骇了路边撒尿的狗以及墙角羞涩的花。
人民路上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比如:书呆子。书呆子是一家独立书店,里面很多书在大城市大书店是看不到的。虽然今年书呆子也搬了地方,不过仍然屹立在人民路。也只有人民路才能孕育书呆子这样的书店,其他地方都不合适。
还比如,九月。九月是一间音乐吧,经常有音乐人在这里演出。这是一个灵魂自有的所在,音乐与美与酒。
再比如,那家弄堂口的缅甸咖啡吧。坐在他家门口的椅子上喝一杯小粒咖啡,不要糖不要奶,芳香四溢,懒懒地看顾盼的人、嬉笑的人、游荡的人、满不在乎的人......
人民路之所以说更名副其实,是因为人民路上摆摊风险不大。正因为此,很多青年在这里摆摊。这里的东西也大多不会是地摊随处可见之物,有很多原创,很多手工。他们拿一块蜡染扎染各种染的布铺在地上,摆开一串串手链、挂坠,或者各种旧书杂志,或者一些手工玩偶,或者自创的明信片。也有自做双皮奶、寿司等等。还有抱着吉他哼着歌的,还有打着手鼓甩着头的。
也遇到过城管,可是被广大人民路的人民起而反之以后,就很少见到了,摆摊的依旧摆摊,发呆的依旧发呆。
这里是大理外来移民的聚集地,人民路上总会碰到各地乃至各国的人民。有专门为人梳“脏辫”的老外,有专门在屋子里做陶土的不知哪里人。反正在这条路上,谁都可以打招呼,谁都可以聊个天,谁也都会露出满不在乎或者善意微笑。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从来没有心慌失措风风火火,总是一副懒洋洋随心所欲的姿态,总是让那些偶尔路过的游客看得咬牙切齿各种羡慕嫉妒恨。
当然,在这条路上,也很少有人问起别人的来历。每个走在路上的人背后的故事,也许精彩到几本小说也写不完,但是他们不说,别人不问。宽容恬淡,就是人民路上的人民。
人民路的另一个体现,在各种个性化的融合。不管你是何种造型何种颜色,也绝不会有人少见多怪指指点点。自由,身心总是自由,就是人民路的魅力。连人民路上的狗,也来得比别处更自由,悠闲、跋扈都可以。
很多人来大理匆匆路过,总觉得这里太萧条或者太懒散,我们总是不屑于告诉他们大理的美好,因为道相同的自然已经在这里享受如意自在,喜爱追赶脚步的,且让他们去追赶就好。
游荡在人民路上的行人,都在寻找着自然。摆摊的人民路,永远都有它的淡然。不争名利,只为简单而又自然的生活状态。
希望大理的人民路,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人民路。来大理寻找简单自然的生活。何又想着大城市中的太多利欲,留在这里的,只有简单。只有最本质的美好。
来大理,寻找最自然的生活。旅行大理更多的帮助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memorytime101
因为爱旅行,所以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快乐更加的有意义。一辈子,最在乎的应该是今天你是否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