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后感
来深圳一年多,一直未曾去过香港,反正香港也就在附件,什么时候去都可以。自己的港澳通行证,下月就过期了,逼得我得赶快找个时间去走一趟。所以,今天去了一趟香港。这次旅行,收获可真不少。
此次的心得,可以这样概括:山中只是七日,世上三千年。
未去香港前,只是在屏幕上见识过香港面貌,繁华、魅力、时尚等等,总体来说就是高大上。也许传言的描述,当亲眼看到才能真的有体会。第一次走出“国门”,内心难免激动,“我出国门了!”,这一句心里话,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
来到这片土地,眼前呈现与内地大所不同的景色,首先是汽车,靠左行驶,之前听过,亲眼看到别是一番风景。基本都是中高档汽车,很少看见不知名牌子。其次是房子,听过香港这边是按尺来算房子的面积的,这会真正体会到,远远望他们的楼房,明显感觉比内地房子窄些。还有很多很多,当然这些是初步的印象。
坐港铁,路过一站点,叫大学。那儿附件是香港中文大学,听到这名字,不由竖起大拇指。看见一些貌似学生乘车,看着他们的朝气与流露出来的自信,内心默默深沉一小会儿。如果当初高考考得在理想一点,去读个重点的大学,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内心就开始复杂纠结起来了。大学宝贵的4年,在学业上差不多被我挥霍掉,挂科挂到差点不能毕业,痛心。虽然在大学里,其他方面的收获比学业多的多,但还是挺遗憾的。上帝在某些层面,还算公平。现在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每天都有成长。
去了一趟中环,香港的经济中心,摩天大楼林立,被一股无形的压力震慑住。那会正好中午饭点,看见很多officer陆陆续续从写字楼走出来,西装革履,衣着新鲜,谈吐优雅,流露一股强势的姿态,也许他们其中就有金融大鳄或是什么leader,于是我在幻想,啥时候我也能弄个金融头衔,进去里面上班,掌控某财经动脉。总有一天,我会是他们这样的人物。
英文是好东西,内地可以直接无视它的作用。在这里可不同了,哪里有英文出现,地铁、巴士、超市、罚单等等,可以说是everywhere,不会点单词,还真不好办。在乘车时,看到很多乘客手机打字时使用英文,而且输入如此熟练,不禁让我羡慕,我发个英文单词还得找找有道词典。幸亏这几个月好好补习英文,还有与一位老外共事,有些基础实战起来不会太难。这也给我提个醒,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必须精通英文。之前的英文水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练习,去实践。
从中环坐上双层电车,刻意坐在上层,愉快地欣赏街道两侧的繁华风光,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坐在我旁边位置,手指在游动他的手机里一个APP,貌似与别人视频/语音通话,但好像是通过APP驱动的,有点不大理解。仔细观察不久,噢,原来是使用Link,这个社交APP。在内地很少有人用的,这可开阔了我眼界!更让我惊奇的是,这老头经对流行的东西如此了解,在内地很难想象,这社会真不一样!是我们落后,还是他们进步?
后来我在坐地铁时,也遇到类似场景,这会旁边坐了一位十多岁小朋友,他玩的是snapchat,尼玛这个听都没听过,自己还是APP开发的呢,汗颜!也是个社交APP,小朋友用起来游刃有余,貌似他的朋友圈不少,一直在互动,跟微信差不多,看来也是知名的社交APP。他发现我一直在盯着他手机,然后眼睛“甩”了我一眼。我纳闷来了,snapchat怎么没听过?是世界太大了,还是自己世界太小了。
后来再乘坐地铁时,我专门留言大家手机在玩什么,Facebook、Instagram这两是比较多的,还有其他,基本都是英文界面。顿然间,感觉微信被人甩了好几条街了,人家都不玩你这玩意儿。有些应用,内地网络限制,确实不能访问,自己无知情有可原,今后想了解世界,需要定时翻翻墙。
这里的人,表现出一种自信。从他们的眼神,他们讲话流露的表情,他们的穿着,可以发现这点,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教育、成长环境、见识、工作氛围等等,给予他们这种精神面貌。这是我现在这阶段最缺乏的,看见他们自信的谈吐,优雅的举动,不能仅仅感叹。同时,又给提醒一把,一定得培养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至少要表现自信的样子。
香港是好地方,以后得常过来转转,这里有太多资源。
文章想表达的地方有限,更多的感触还埋在内心深处,这是一种震撼和动力,相信以后会影响我前进的道路,变得更强大与坚定。
![]() |
此次的心得,可以这样概括:山中只是七日,世上三千年。
未去香港前,只是在屏幕上见识过香港面貌,繁华、魅力、时尚等等,总体来说就是高大上。也许传言的描述,当亲眼看到才能真的有体会。第一次走出“国门”,内心难免激动,“我出国门了!”,这一句心里话,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
来到这片土地,眼前呈现与内地大所不同的景色,首先是汽车,靠左行驶,之前听过,亲眼看到别是一番风景。基本都是中高档汽车,很少看见不知名牌子。其次是房子,听过香港这边是按尺来算房子的面积的,这会真正体会到,远远望他们的楼房,明显感觉比内地房子窄些。还有很多很多,当然这些是初步的印象。
坐港铁,路过一站点,叫大学。那儿附件是香港中文大学,听到这名字,不由竖起大拇指。看见一些貌似学生乘车,看着他们的朝气与流露出来的自信,内心默默深沉一小会儿。如果当初高考考得在理想一点,去读个重点的大学,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内心就开始复杂纠结起来了。大学宝贵的4年,在学业上差不多被我挥霍掉,挂科挂到差点不能毕业,痛心。虽然在大学里,其他方面的收获比学业多的多,但还是挺遗憾的。上帝在某些层面,还算公平。现在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每天都有成长。
去了一趟中环,香港的经济中心,摩天大楼林立,被一股无形的压力震慑住。那会正好中午饭点,看见很多officer陆陆续续从写字楼走出来,西装革履,衣着新鲜,谈吐优雅,流露一股强势的姿态,也许他们其中就有金融大鳄或是什么leader,于是我在幻想,啥时候我也能弄个金融头衔,进去里面上班,掌控某财经动脉。总有一天,我会是他们这样的人物。
英文是好东西,内地可以直接无视它的作用。在这里可不同了,哪里有英文出现,地铁、巴士、超市、罚单等等,可以说是everywhere,不会点单词,还真不好办。在乘车时,看到很多乘客手机打字时使用英文,而且输入如此熟练,不禁让我羡慕,我发个英文单词还得找找有道词典。幸亏这几个月好好补习英文,还有与一位老外共事,有些基础实战起来不会太难。这也给我提个醒,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必须精通英文。之前的英文水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练习,去实践。
从中环坐上双层电车,刻意坐在上层,愉快地欣赏街道两侧的繁华风光,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坐在我旁边位置,手指在游动他的手机里一个APP,貌似与别人视频/语音通话,但好像是通过APP驱动的,有点不大理解。仔细观察不久,噢,原来是使用Link,这个社交APP。在内地很少有人用的,这可开阔了我眼界!更让我惊奇的是,这老头经对流行的东西如此了解,在内地很难想象,这社会真不一样!是我们落后,还是他们进步?
后来我在坐地铁时,也遇到类似场景,这会旁边坐了一位十多岁小朋友,他玩的是snapchat,尼玛这个听都没听过,自己还是APP开发的呢,汗颜!也是个社交APP,小朋友用起来游刃有余,貌似他的朋友圈不少,一直在互动,跟微信差不多,看来也是知名的社交APP。他发现我一直在盯着他手机,然后眼睛“甩”了我一眼。我纳闷来了,snapchat怎么没听过?是世界太大了,还是自己世界太小了。
后来再乘坐地铁时,我专门留言大家手机在玩什么,Facebook、Instagram这两是比较多的,还有其他,基本都是英文界面。顿然间,感觉微信被人甩了好几条街了,人家都不玩你这玩意儿。有些应用,内地网络限制,确实不能访问,自己无知情有可原,今后想了解世界,需要定时翻翻墙。
这里的人,表现出一种自信。从他们的眼神,他们讲话流露的表情,他们的穿着,可以发现这点,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教育、成长环境、见识、工作氛围等等,给予他们这种精神面貌。这是我现在这阶段最缺乏的,看见他们自信的谈吐,优雅的举动,不能仅仅感叹。同时,又给提醒一把,一定得培养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至少要表现自信的样子。
香港是好地方,以后得常过来转转,这里有太多资源。
文章想表达的地方有限,更多的感触还埋在内心深处,这是一种震撼和动力,相信以后会影响我前进的道路,变得更强大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