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厥爱
《尚书》: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
典故1:
臣光曰: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秦王坚每得反者辄宥之,使其臣狃于为逆,行险徼倖,虽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晋纪二十六•晋孝武帝太元五年》【译文】
臣司马光曰:有功不赏,有罪不杀,就是尧、舜也不能大治,何况是别人!苻坚每次抓住反叛的人就宽赦他们,让臣子们对叛乱都习以为常,作恶也怀侥幸心理,即使被擒也死不了,这样祸乱怎么能停止呢!《尚书》说:“以威胜爱,就会成功;以爱胜威,就会失败。”
司马光这话指的是苻坚处理苻洛反叛一事。当时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洛凭借王室至亲的身份起兵反叛,苻坚把他打败后,还是把他赦免了,并没有诛杀他,仅有的处罚是把他迁到了凉州的西海郡。这是何等的宽容。但司马光说苻坚这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终究会酿成大祸。
司马光说这话的时候,前秦还是一片政通人和、国富民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苻坚想一统中原。可到了淝水之战后,他“妇人之仁”所带来的后果就显现了出来。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元气大伤,那些以前被苻坚征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重新起兵反叛,建立政权,全然不顾当年苻坚的各种恩赐和宽恕。他们之所以敢重新起兵,也在于苻坚的“妇人之仁”。他们想的是,造反就造反吧,反正被抓住也没事。在这层意义上,苻坚的过分宽恕,造成了他的失败。
由此可见,管理仅仅靠宽恕是不够的,还要树立威信,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典故2:
《尚书》- 《夏书·胤征》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题解】太康失去帝位后,后羿立大康的弟弟仲康为帝。这时,主管天地四时历数的羲氏、和氏纵酒享乐,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仲康命令胤侯率领将士征讨羲和。胤侯出征之前聚众誓师,《胤征》就是出征的誓词。
在誓词中,胤侯强调了君正臣贤,臣民都要忠于职守,失职的人应该受到惩处,而对被惩处的人又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对首恶分子要严厉处治,不殉私情。
文中用“烈于猛火”比喻“天吏逸德”,在早期散文中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译文】
仲康开始统治全国的时候,命令胤侯为大司马掌管六军。羲氏与和氏废弃他们的职守,回到他们的封地饮酒作乐,胤国的国君接受仲康的命令去征讨他们。
(以上是第一段,说明胤侯征伐羲和的原因。)
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①,明征定保②,先王克谨天戒③,臣人克有常宪④,百官修辅⑤,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⑥,官师相规⑦,工执艺事以谏⑧,其或不恭⑨,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⑩,畔官离次⑾,俶扰天纪⑿,遐弃厥司⒀,乃季秋月朔⒁,辰弗集于房⒂,瞽奏鼓⒃,啬夫驰⒄,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⒅,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⒆,《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⒇,不及时者杀无赦(21)。”
胤侯向众人宣誓说:“啊,诸位:圣人有谋略,有教训,这些谋略、教训明自无误地证明了可以安邦定国。先王能够谨慎地对待老天的告诫,臣民能够奉行常规法典,百官能够尽职尽责地辅佐。那些诸侯十分贤明。每年初春,遒人之官摇着铃子在路上巡行,各位官员相互规劝对方的过失,各种工匠艺人也依据技艺规程向上提出意见。如果以上人等有不忠于职守的,国家将按常规施加刑罚。
“羲氏与和氏败坏了先王的教令,好酒贪杯,违背职守,离开职位,开始搞乱了天时历法,远远地抛弃了他们主管的工作。于是九月初一这一天,太阳和月亮会合的地方不在房宿,发生了日蚀,乐官击鼓,啬夫驰驱,众人奔走都为营救太阳出力。羲和主管天地四时,却不知道发生了日蚀,昏暗不明白天象,因而触犯了先王诛杀的律令。先王的政典规定:历法所定比天时出现得早,应当杀头不能赦免,比天时出现得晚,也应当杀头不能赦免。
(以上是第二段,胤侯誓师时,宣布羲和的罪行。)
“现在我率领你们全体士众,奉行上天的惩罚。你们众将士要为王室同心尽力,辅助我恭敬地秉承天子的威严命令。大火燃烧崑山时,美宝和顽石都会被焚烧。天子官吏的错误行径,那危害会比大火还要猛烈。我们只要杀掉他们的首恶,被迫跟从他们的人不要惩治,其余原来染上污秽旧俗的人,都允许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啊!如果威严战胜私惠,那就确实能够成功;如果私惠战胜威严,那就确实不能成功。你们众将士要努力、要谨慎啊!”
(以上是第三段,胤侯誓师时告诫众将士,要同心尽力,行天子的命令。)
-------------------------------------------------------------------------------------
典故1:
臣光曰: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秦王坚每得反者辄宥之,使其臣狃于为逆,行险徼倖,虽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晋纪二十六•晋孝武帝太元五年》【译文】
臣司马光曰:有功不赏,有罪不杀,就是尧、舜也不能大治,何况是别人!苻坚每次抓住反叛的人就宽赦他们,让臣子们对叛乱都习以为常,作恶也怀侥幸心理,即使被擒也死不了,这样祸乱怎么能停止呢!《尚书》说:“以威胜爱,就会成功;以爱胜威,就会失败。”
司马光这话指的是苻坚处理苻洛反叛一事。当时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洛凭借王室至亲的身份起兵反叛,苻坚把他打败后,还是把他赦免了,并没有诛杀他,仅有的处罚是把他迁到了凉州的西海郡。这是何等的宽容。但司马光说苻坚这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终究会酿成大祸。
司马光说这话的时候,前秦还是一片政通人和、国富民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苻坚想一统中原。可到了淝水之战后,他“妇人之仁”所带来的后果就显现了出来。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元气大伤,那些以前被苻坚征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重新起兵反叛,建立政权,全然不顾当年苻坚的各种恩赐和宽恕。他们之所以敢重新起兵,也在于苻坚的“妇人之仁”。他们想的是,造反就造反吧,反正被抓住也没事。在这层意义上,苻坚的过分宽恕,造成了他的失败。
由此可见,管理仅仅靠宽恕是不够的,还要树立威信,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典故2:
《尚书》- 《夏书·胤征》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题解】太康失去帝位后,后羿立大康的弟弟仲康为帝。这时,主管天地四时历数的羲氏、和氏纵酒享乐,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仲康命令胤侯率领将士征讨羲和。胤侯出征之前聚众誓师,《胤征》就是出征的誓词。
在誓词中,胤侯强调了君正臣贤,臣民都要忠于职守,失职的人应该受到惩处,而对被惩处的人又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对首恶分子要严厉处治,不殉私情。
文中用“烈于猛火”比喻“天吏逸德”,在早期散文中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译文】
仲康开始统治全国的时候,命令胤侯为大司马掌管六军。羲氏与和氏废弃他们的职守,回到他们的封地饮酒作乐,胤国的国君接受仲康的命令去征讨他们。
(以上是第一段,说明胤侯征伐羲和的原因。)
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①,明征定保②,先王克谨天戒③,臣人克有常宪④,百官修辅⑤,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⑥,官师相规⑦,工执艺事以谏⑧,其或不恭⑨,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⑩,畔官离次⑾,俶扰天纪⑿,遐弃厥司⒀,乃季秋月朔⒁,辰弗集于房⒂,瞽奏鼓⒃,啬夫驰⒄,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⒅,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⒆,《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⒇,不及时者杀无赦(21)。”
胤侯向众人宣誓说:“啊,诸位:圣人有谋略,有教训,这些谋略、教训明自无误地证明了可以安邦定国。先王能够谨慎地对待老天的告诫,臣民能够奉行常规法典,百官能够尽职尽责地辅佐。那些诸侯十分贤明。每年初春,遒人之官摇着铃子在路上巡行,各位官员相互规劝对方的过失,各种工匠艺人也依据技艺规程向上提出意见。如果以上人等有不忠于职守的,国家将按常规施加刑罚。
“羲氏与和氏败坏了先王的教令,好酒贪杯,违背职守,离开职位,开始搞乱了天时历法,远远地抛弃了他们主管的工作。于是九月初一这一天,太阳和月亮会合的地方不在房宿,发生了日蚀,乐官击鼓,啬夫驰驱,众人奔走都为营救太阳出力。羲和主管天地四时,却不知道发生了日蚀,昏暗不明白天象,因而触犯了先王诛杀的律令。先王的政典规定:历法所定比天时出现得早,应当杀头不能赦免,比天时出现得晚,也应当杀头不能赦免。
(以上是第二段,胤侯誓师时,宣布羲和的罪行。)
“现在我率领你们全体士众,奉行上天的惩罚。你们众将士要为王室同心尽力,辅助我恭敬地秉承天子的威严命令。大火燃烧崑山时,美宝和顽石都会被焚烧。天子官吏的错误行径,那危害会比大火还要猛烈。我们只要杀掉他们的首恶,被迫跟从他们的人不要惩治,其余原来染上污秽旧俗的人,都允许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啊!如果威严战胜私惠,那就确实能够成功;如果私惠战胜威严,那就确实不能成功。你们众将士要努力、要谨慎啊!”
(以上是第三段,胤侯誓师时告诫众将士,要同心尽力,行天子的命令。)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