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丰饶之海之二:奔马
在写这本书读后感之前,肯定不可避免的是,如何看待三岛的政治立场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岛本人不见得真正有什么政治立场,和他小说中精密的感情描写一样,他也是用无机质的眼光来看待政治的。至于他现实中的种种作为,我认为支撑他的也不是理念,而是审美。他的审美和武家大名的血统令他注定会偏右。可武家大名的血统又是多么的稀薄啊,传闻中精神有问题的祖母也是不得不嫁给普通农家出身的宫内省秀才的祖父,某种意义上甚至还不如他所嘲笑的乡下人太宰治正统,太宰至少家族是当地名门,还有一个贵族院议员的爸爸。我甚至有的时候觉得,三岛后期的种种行为,正是为了不断地强调自己身上那可怜的一点点武家血统。假如他是像西园寺公一出身摄家的公卿,可能就也会加入日共了。
当然我这样说三岛好像在指责他是赝品,跳到“天人五衰”那段关于自杀的讨论,三岛的确说过,唯一可以接受的自杀就是自我否定的自杀:深信自己是猫的老鼠,为了否定自己是老鼠,就在真正的猫面前自杀了。而深信自己具有武家美德的三岛,为何会选择必死无疑的介错,一定是想避免剖腹失败,从而不得不面对“天人五衰”结局阿透那种被天命证伪的失败吧。
回到“奔马”上,勋是一个真正纯粹的爱国愤青,而这种纯粹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勋只有19岁。在勋这里,有着高度理念化的忠君爱国,也有着极度脸谱化的善恶观。而正是这种纯粹,穿透了中年本多疲惫的心灵,重新燃烧起了本多的恋心。
本多在“天人五衰”曾经感慨过,勋的精神大概是日本中下层社会的代表,充满了野蛮和危险,正是年轻时的本多和清显最不屑的那一类;勋也不晓得西餐礼仪近代民主法制什么的。可是他浑然天成,比谁都高贵,比谁都美丽,就好像神代的神明。而那正是日本之本的荒魂。
我在看奔马的时候,带入的勋的角色是甘粕正彦,同样具有端丽的容貌和仿佛燃烧般的灵魂。不过甘粕没有在审判中死去,也没有为了理念而自杀,而是跑到法国去学电影,日后建立了满映(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为日本近代电影业(以及我国的部分电影业)奠定了基础。
书里我最喜欢的段落,大概是勋在出狱后的庆功宴上,被自己遭恋人出卖和父亲勒索资本家的现实打击到,哭着说 “我就是为幻想而活着的,以幻想为目标而行动,也因为幻想而受到了惩罚……我多么想得到不是幻想的东西啊。” 这大概是三岛笔下最美的台词之一了。
这本书前面的《神风连史话》实在是过于滞重。三岛是想凸显所谓的“明治精神”么?还是想挑战书中书这种技巧?我一开始的确真的以为《神风连史话》是明治的作品,但网络上到处都找不到作者的信息,看来三岛对于明治古朴文风也把握得很到家了。
以上
另:这本书过于正直过于沉重,以至于虽然整体走向十分的Death in venice,我竟然完全无法吐槽...
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岛本人不见得真正有什么政治立场,和他小说中精密的感情描写一样,他也是用无机质的眼光来看待政治的。至于他现实中的种种作为,我认为支撑他的也不是理念,而是审美。他的审美和武家大名的血统令他注定会偏右。可武家大名的血统又是多么的稀薄啊,传闻中精神有问题的祖母也是不得不嫁给普通农家出身的宫内省秀才的祖父,某种意义上甚至还不如他所嘲笑的乡下人太宰治正统,太宰至少家族是当地名门,还有一个贵族院议员的爸爸。我甚至有的时候觉得,三岛后期的种种行为,正是为了不断地强调自己身上那可怜的一点点武家血统。假如他是像西园寺公一出身摄家的公卿,可能就也会加入日共了。
当然我这样说三岛好像在指责他是赝品,跳到“天人五衰”那段关于自杀的讨论,三岛的确说过,唯一可以接受的自杀就是自我否定的自杀:深信自己是猫的老鼠,为了否定自己是老鼠,就在真正的猫面前自杀了。而深信自己具有武家美德的三岛,为何会选择必死无疑的介错,一定是想避免剖腹失败,从而不得不面对“天人五衰”结局阿透那种被天命证伪的失败吧。
回到“奔马”上,勋是一个真正纯粹的爱国愤青,而这种纯粹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勋只有19岁。在勋这里,有着高度理念化的忠君爱国,也有着极度脸谱化的善恶观。而正是这种纯粹,穿透了中年本多疲惫的心灵,重新燃烧起了本多的恋心。
本多在“天人五衰”曾经感慨过,勋的精神大概是日本中下层社会的代表,充满了野蛮和危险,正是年轻时的本多和清显最不屑的那一类;勋也不晓得西餐礼仪近代民主法制什么的。可是他浑然天成,比谁都高贵,比谁都美丽,就好像神代的神明。而那正是日本之本的荒魂。
我在看奔马的时候,带入的勋的角色是甘粕正彦,同样具有端丽的容貌和仿佛燃烧般的灵魂。不过甘粕没有在审判中死去,也没有为了理念而自杀,而是跑到法国去学电影,日后建立了满映(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为日本近代电影业(以及我国的部分电影业)奠定了基础。
书里我最喜欢的段落,大概是勋在出狱后的庆功宴上,被自己遭恋人出卖和父亲勒索资本家的现实打击到,哭着说 “我就是为幻想而活着的,以幻想为目标而行动,也因为幻想而受到了惩罚……我多么想得到不是幻想的东西啊。” 这大概是三岛笔下最美的台词之一了。
这本书前面的《神风连史话》实在是过于滞重。三岛是想凸显所谓的“明治精神”么?还是想挑战书中书这种技巧?我一开始的确真的以为《神风连史话》是明治的作品,但网络上到处都找不到作者的信息,看来三岛对于明治古朴文风也把握得很到家了。
以上
另:这本书过于正直过于沉重,以至于虽然整体走向十分的Death in venice,我竟然完全无法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