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铭:《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完美少年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3481465-21.shtml
最近朋友们一个个去看《绣春刀》,他们说张震是真男神。片子中的张震为了情做出了关乎身家性命的选择。 一切尘埃落定,所有的因种在情上,所有的果也结在情上。
而更早一点的时候,人们对张震的好感可能来源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四个多小时的电影里是三个将世界理想化的少年,他们一个被小人暗算,一个斗不过这世界走向自毁,另一个则将面对永恒的愧疚。 但他们总是比其他人好一点的,其他那些头脸模糊的,只能继续过着正常生活的庸俗之辈。
并不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人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喜欢的是Honey。“……我在台南,无聊得要命,每天可以看几本武侠小说。后来我叫他们去帮我租最厚的小说来看。其实以前的人,跟我们现在出来混的人真的很像。有一个老包,大家都以为他吃错药,我记得,好像全城的人都跷头了,而且到处都被放火。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后来还是被条子抓到了。《战争与和平》,其它的武侠书名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这一本……”
这个凶狠,又浪漫地近乎到幼稚的人或许才是真正触动小四的人。所以在他死了之后,小四才会继续在这个丑陋的世界争夺着小明。那么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分享一篇关于Honey的文章。Honey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他总是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于是到处打打杀杀,成了台北有名的小老大。
或许在电影里,Honey的死无可避免,但我只想把电影倒回到演唱会那天,Honey独自去中山会堂闹事,一个人单挑一群人却毫无惧色,像个英雄。我也想回到民国五十年。那是国民政府迁台第十二年,肯尼迪就任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那年的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酒吧日夜出没着美国大兵。那年西门町的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播放猫王的歌曲,年轻的Beatles刚刚成军,还看不出日后将改变世界。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完美少年
文|贾选凝
找到“喜朵”时,天已经很晚。搭出租车到信义路三段134巷,再按门牌一路摸索。路到尽头,才发现对面一只被夜色裹住的深粉色灯箱上写了“喜朵咖啡豆”的字样。在整条三段尽头的拐角,这灯箱存在得格外隐秘。而我几乎分辨不出自己的心跳是出于气喘还是紧张,只有下意识地沿着四下漆黑的砖阶路面走向店门。
我的闯入,打断了店主夫妇和一位阿伯的谈话。我样子局促,刘海粘在额前,脸颊发红,却直截了当望牢吧台后那位店主。
“我想要一杯拿铁。”“不好意思喔,我们这里不卖咖啡,只卖咖啡豆。”
“啊,可前几年还卖咖啡⋯⋯那么,请问您是林鸿铭先生吗⋯⋯您20年前是不是曾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演过Honey?”
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不乏大牌,却唯独那个一瘸一拐、穿海军服的少年太保Honey入了我的心。神作名声响亮,可我直到大学读了电影专业才有耐心看完,之后一发不可收。最刻骨那遍,是跟她和她窝在一起看的投影。那年,我们三个已不再是大学同学,我在生日当天飞回北京,只为大家能见上一面。
那个下午,拉上窗帘的客厅里一直在放《牯岭街》,直到深夜。Honey靠在窗边安静回忆他在台南的岁月:他叫手下去给他租最厚的武侠小说,小说里全城人都翘头了,老包却一个人去堵拿破仑,结果被条子削到。当Honey淡淡吐出书名《战争与和平》时,客厅里静到只有他的呼吸。三个女孩贪婪地用目光去抚摸他忧郁而模糊的脸。看他把那份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理想主义带到了死。
顶着全片灵魂人物光环的Honey,戏份少得可怜。一共那么三场,被我们一帧一帧用拉片式的严谨细细咀嚼过。对他的爱,澎湃得死去活来——明明是太保老大,骨子里却浪漫得要死,还长得极清秀,一笑起来,温柔得让人傻眼。他是从杨德昌的精神世界里走出来的完美少年,如此动人。
没有秘密的Google年代,想要找到一个当年起点那么高的年轻演员,按说不难。可我翻遍网络,讯息寥寥。《牯》之后,他只出演过台湾公视出品的《人生剧展:天空之城》,除此之外,音讯全无。我随即发现他退出影坛后,在台北大安区市立图书馆旁,开了一家咖啡店。去过的客人评价,“隐匿在住宅区的店里有很酷的手压式咖啡壶,店主表示还可以用双柄红酒开瓶器,挤压出咖啡油”。
店主就是那个海军服少年Honey吗?
三个人里最有行动力的女孩,那年夏天只身去了台北。她回来后告诉我们,自己在某个下午摸到那间店,独自喝了杯咖啡,见到了Honey,也见到了他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后来呢?我急切询问,Honey变成了什么样?他为什么不再拍戏?
她回答冷静:“Honey还是那个Honey,但他也是林鸿铭。”
我终于鼓足勇气来此,望住Honey那张中年人的脸。他非常惊讶,但满面笑容。“啊,所以你也是读那个北京⋯⋯戏剧⋯⋯?”“北京电影学院。”
好像前世今生一瞬间被打通——我深爱过的少年角色、台湾电影和最好的时光,恍如一枚陈年硬币“扑通”一声投入属于它的湖底,音色清亮。
主要经营批发生意的“喜朵”如今只卖咖啡豆,但温柔的林太太仍亲手为我煮了杯咖啡。我诚惶诚恐端起杯子,看着Honey从里间领出已经4岁、会走会跳的宝贝儿子,笑着介绍“这就是小Honey啦”。
到底还是有个疑惑:“为什么当时没有继续拍戏?”穿黑色长袖T恤、戴婚戒和玉石项链的Honey答:“因为年轻的时候骑摩托车摔到腿。其实《牯》拍完后同时有六个导演来找我,但实在没办法⋯⋯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才认识了我太太。”
“觉得遗憾吗?”“最开始会有吧。后来⋯⋯人生就是这样子啦。真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事啊。”
我突然懂得了朋友说过的那句:“Honey还是那个Honey。”
他的确是Honey,也的确是林鸿铭,一个没有冉冉升起的少年明星。他走进了自己的平凡人生,开了间喜欢的咖啡店,过着安得其所的日子。我突然觉得,当年戏里那个杨德昌导演挚爱到愿意亲自去为之配音的Honey,如果生命结束得没那么短促,一直是个面色忧郁、读《战争与和平》的少年老大,那么,若干年后他终于成为江湖传说而退隐之际,大概也会开间这样的咖啡店:有精致的咖啡壶、不同品种的咖啡豆和花草茶的“喜朵”。
临走时,我向他们夫妇鞠躬道谢。想了又想,“谢谢你让我走出了牯岭街”——这本想讲给Honey的矫情句子,还是咽了回去。
——摘自《最好的时光不再》
在对我们早已逝去的青春的集体追忆中,唤醒那些鲜活的过往,记住那些闪亮的日子。人人都需要一个偶像,不然出门见人会有点无所适从。我们有一大块的时间,需要献给彼此的偶像,以便从他们身上吸取力量,安然度过残酷的青春时代。小时候,梦中情人填满了我的记忆; 长大后,记忆成了我唯一的梦中情人……
《最好的时光不再》是《南方人物周刊》十年来的专栏合集之一,另外两本《异人志》和《活过》目前也已经出版。它们加在一起,就是一整个有灵魂、有温度的人生。
最近朋友们一个个去看《绣春刀》,他们说张震是真男神。片子中的张震为了情做出了关乎身家性命的选择。 一切尘埃落定,所有的因种在情上,所有的果也结在情上。
而更早一点的时候,人们对张震的好感可能来源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四个多小时的电影里是三个将世界理想化的少年,他们一个被小人暗算,一个斗不过这世界走向自毁,另一个则将面对永恒的愧疚。 但他们总是比其他人好一点的,其他那些头脸模糊的,只能继续过着正常生活的庸俗之辈。
并不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人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喜欢的是Honey。“……我在台南,无聊得要命,每天可以看几本武侠小说。后来我叫他们去帮我租最厚的小说来看。其实以前的人,跟我们现在出来混的人真的很像。有一个老包,大家都以为他吃错药,我记得,好像全城的人都跷头了,而且到处都被放火。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后来还是被条子抓到了。《战争与和平》,其它的武侠书名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这一本……”
这个凶狠,又浪漫地近乎到幼稚的人或许才是真正触动小四的人。所以在他死了之后,小四才会继续在这个丑陋的世界争夺着小明。那么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分享一篇关于Honey的文章。Honey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他总是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于是到处打打杀杀,成了台北有名的小老大。
或许在电影里,Honey的死无可避免,但我只想把电影倒回到演唱会那天,Honey独自去中山会堂闹事,一个人单挑一群人却毫无惧色,像个英雄。我也想回到民国五十年。那是国民政府迁台第十二年,肯尼迪就任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那年的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酒吧日夜出没着美国大兵。那年西门町的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播放猫王的歌曲,年轻的Beatles刚刚成军,还看不出日后将改变世界。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完美少年
文|贾选凝
找到“喜朵”时,天已经很晚。搭出租车到信义路三段134巷,再按门牌一路摸索。路到尽头,才发现对面一只被夜色裹住的深粉色灯箱上写了“喜朵咖啡豆”的字样。在整条三段尽头的拐角,这灯箱存在得格外隐秘。而我几乎分辨不出自己的心跳是出于气喘还是紧张,只有下意识地沿着四下漆黑的砖阶路面走向店门。
我的闯入,打断了店主夫妇和一位阿伯的谈话。我样子局促,刘海粘在额前,脸颊发红,却直截了当望牢吧台后那位店主。
“我想要一杯拿铁。”“不好意思喔,我们这里不卖咖啡,只卖咖啡豆。”
“啊,可前几年还卖咖啡⋯⋯那么,请问您是林鸿铭先生吗⋯⋯您20年前是不是曾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演过Honey?”
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不乏大牌,却唯独那个一瘸一拐、穿海军服的少年太保Honey入了我的心。神作名声响亮,可我直到大学读了电影专业才有耐心看完,之后一发不可收。最刻骨那遍,是跟她和她窝在一起看的投影。那年,我们三个已不再是大学同学,我在生日当天飞回北京,只为大家能见上一面。
那个下午,拉上窗帘的客厅里一直在放《牯岭街》,直到深夜。Honey靠在窗边安静回忆他在台南的岁月:他叫手下去给他租最厚的武侠小说,小说里全城人都翘头了,老包却一个人去堵拿破仑,结果被条子削到。当Honey淡淡吐出书名《战争与和平》时,客厅里静到只有他的呼吸。三个女孩贪婪地用目光去抚摸他忧郁而模糊的脸。看他把那份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理想主义带到了死。
顶着全片灵魂人物光环的Honey,戏份少得可怜。一共那么三场,被我们一帧一帧用拉片式的严谨细细咀嚼过。对他的爱,澎湃得死去活来——明明是太保老大,骨子里却浪漫得要死,还长得极清秀,一笑起来,温柔得让人傻眼。他是从杨德昌的精神世界里走出来的完美少年,如此动人。
没有秘密的Google年代,想要找到一个当年起点那么高的年轻演员,按说不难。可我翻遍网络,讯息寥寥。《牯》之后,他只出演过台湾公视出品的《人生剧展:天空之城》,除此之外,音讯全无。我随即发现他退出影坛后,在台北大安区市立图书馆旁,开了一家咖啡店。去过的客人评价,“隐匿在住宅区的店里有很酷的手压式咖啡壶,店主表示还可以用双柄红酒开瓶器,挤压出咖啡油”。
店主就是那个海军服少年Honey吗?
三个人里最有行动力的女孩,那年夏天只身去了台北。她回来后告诉我们,自己在某个下午摸到那间店,独自喝了杯咖啡,见到了Honey,也见到了他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后来呢?我急切询问,Honey变成了什么样?他为什么不再拍戏?
她回答冷静:“Honey还是那个Honey,但他也是林鸿铭。”
我终于鼓足勇气来此,望住Honey那张中年人的脸。他非常惊讶,但满面笑容。“啊,所以你也是读那个北京⋯⋯戏剧⋯⋯?”“北京电影学院。”
好像前世今生一瞬间被打通——我深爱过的少年角色、台湾电影和最好的时光,恍如一枚陈年硬币“扑通”一声投入属于它的湖底,音色清亮。
主要经营批发生意的“喜朵”如今只卖咖啡豆,但温柔的林太太仍亲手为我煮了杯咖啡。我诚惶诚恐端起杯子,看着Honey从里间领出已经4岁、会走会跳的宝贝儿子,笑着介绍“这就是小Honey啦”。
到底还是有个疑惑:“为什么当时没有继续拍戏?”穿黑色长袖T恤、戴婚戒和玉石项链的Honey答:“因为年轻的时候骑摩托车摔到腿。其实《牯》拍完后同时有六个导演来找我,但实在没办法⋯⋯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才认识了我太太。”
“觉得遗憾吗?”“最开始会有吧。后来⋯⋯人生就是这样子啦。真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事啊。”
我突然懂得了朋友说过的那句:“Honey还是那个Honey。”
他的确是Honey,也的确是林鸿铭,一个没有冉冉升起的少年明星。他走进了自己的平凡人生,开了间喜欢的咖啡店,过着安得其所的日子。我突然觉得,当年戏里那个杨德昌导演挚爱到愿意亲自去为之配音的Honey,如果生命结束得没那么短促,一直是个面色忧郁、读《战争与和平》的少年老大,那么,若干年后他终于成为江湖传说而退隐之际,大概也会开间这样的咖啡店:有精致的咖啡壶、不同品种的咖啡豆和花草茶的“喜朵”。
临走时,我向他们夫妇鞠躬道谢。想了又想,“谢谢你让我走出了牯岭街”——这本想讲给Honey的矫情句子,还是咽了回去。
——摘自《最好的时光不再》
在对我们早已逝去的青春的集体追忆中,唤醒那些鲜活的过往,记住那些闪亮的日子。人人都需要一个偶像,不然出门见人会有点无所适从。我们有一大块的时间,需要献给彼此的偶像,以便从他们身上吸取力量,安然度过残酷的青春时代。小时候,梦中情人填满了我的记忆; 长大后,记忆成了我唯一的梦中情人……
《最好的时光不再》是《南方人物周刊》十年来的专栏合集之一,另外两本《异人志》和《活过》目前也已经出版。它们加在一起,就是一整个有灵魂、有温度的人生。
-
罗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16 13:57:33
-
sum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16 13:55:32
-
游牧人·芳汀 转发了这篇日记
“觉得遗憾吗?”“最开始会有吧。后来⋯⋯人生就是这样子啦。真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事啊。”牯岭街里最帅的两个少年之一,另一个是英年早逝的谭志刚。
2024-02-16 13:50:12 -
n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04 21:53:24
-
小奇虫lu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5-30 15:52:43
-
深蓝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7-07 14:54:01
-
YJ。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21:33:06
-
乔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17: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