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胡适的读书法
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关于“精” 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一句一句要念出来。有几类的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如精彩的文章。
心到: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须有几个条件:(1)字典,(2)要做文法上的分析。(3)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了解。
手到:(1)标点分段,(2)翻查字典及参考书,(3)做读书札记。a、抄录备忘,b、做提要,节要,c、自己记录心得,d、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
关于“博” 什么书都要读。第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所以要博学者,只是要添加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这叫做“致其知而后读”。第二,为做人计。专攻一技一艺的人,只知一样。好比一根旗杆。又有些人广泛博览,而一无所长。好比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精深,又能博大。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
作为读书的目标: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关于读书札记,以前读书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笔记,也不知道怎么做。当读到一定的时候,有股冲动想要记下一些。想到读过以后,再回过头,一想什么都忘了,不就白读了吗?或者想看看自己究竟读了些什么书,好梳理些头脑。心得也是稍纵即逝,好像灵光一闪。记录着当时的状态,捕捉到过去的存在。或许这样能感受到自己曾经存在过。这篇读书法,可以看出,胡适很入世,还能用世。倘若要达到理想中的境界,这个人要有相当高的自律,感受和认知。这让我想到了《奇特的一生》的柳比歇夫。关于读书的目标,更多的是对外的影响,对内的影响,很少提及。关于博,对于读书很少的人显然很有必要,可对于读书多的人,或者说有能力辨别好书的人,就不一定了。关于精,从《弟子规》里的读书法,有三到,加了一个手到。如能做到,消化一本书,不在话下。
关于“精” 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一句一句要念出来。有几类的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如精彩的文章。
心到: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须有几个条件:(1)字典,(2)要做文法上的分析。(3)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了解。
手到:(1)标点分段,(2)翻查字典及参考书,(3)做读书札记。a、抄录备忘,b、做提要,节要,c、自己记录心得,d、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
关于“博” 什么书都要读。第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所以要博学者,只是要添加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这叫做“致其知而后读”。第二,为做人计。专攻一技一艺的人,只知一样。好比一根旗杆。又有些人广泛博览,而一无所长。好比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精深,又能博大。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
作为读书的目标: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关于读书札记,以前读书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笔记,也不知道怎么做。当读到一定的时候,有股冲动想要记下一些。想到读过以后,再回过头,一想什么都忘了,不就白读了吗?或者想看看自己究竟读了些什么书,好梳理些头脑。心得也是稍纵即逝,好像灵光一闪。记录着当时的状态,捕捉到过去的存在。或许这样能感受到自己曾经存在过。这篇读书法,可以看出,胡适很入世,还能用世。倘若要达到理想中的境界,这个人要有相当高的自律,感受和认知。这让我想到了《奇特的一生》的柳比歇夫。关于读书的目标,更多的是对外的影响,对内的影响,很少提及。关于博,对于读书很少的人显然很有必要,可对于读书多的人,或者说有能力辨别好书的人,就不一定了。关于精,从《弟子规》里的读书法,有三到,加了一个手到。如能做到,消化一本书,不在话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