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只能唱给自己听
每到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都不想听课,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惯例,所以觉得特别对不起最后一节材料力学的老师,大热天讲的那么卖力,而我却在下面看闲书。随便翻着新买的杂志,目光在一篇文章和一张照片上停留下来。照片中的女子明眸皓齿,高贵冷艳。文章是关于费雯丽的。
印象中的费雯丽,还是看《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她似乎是天生的演员,似乎她就是郝思嘉,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笔下跳将出来,坚强、对爱情的执著、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被她诠释地淋漓尽致。而她所有被我们看到的,她的美艳动人,她的才华横溢,让每个女人看了都钦羡,让每个男人看了都仰慕。而这些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正如很多人前风光,人后忧伤的故事一样。费雯丽的所有这些都只是“我们”眼中的费雯丽而已,她自己是怎么看呢?或者说真正了解她的人是怎么看呢?羡慕抑或是同情?从小体弱多病的痛苦,最刻骨铭心爱情却最终以悲剧收场,患上躁郁症而不得不长期接受电休克治疗。这些后人用文字写出来太过苍白,而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所有这些痛苦、孤独、绝望的道路上,没有任何别的人能了解她,帮助她。真正能帮她的只有她自己,也只能是她自己。
周立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成功,成功都是与人分享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病痛,病痛是无法与人分享的。这句话我只同意部分。我觉得,真正极度的痛苦和喜悦都是只属于一个人的,没有办法与人分享。痛苦自不用说,疼在你身上,说了换来别人的几句安慰和同情,可能还有几滴眼泪,你该疼还是疼,不能减少半分。喜悦自然可以溢于言表,你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接受无数人的鲜花和掌声,这时所有人分享了你的喜悦吗?不尽然,真正的喜悦是什么只有你清楚,没有人知道你这一路是怎么样走过来的。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次你犹豫过,想过退缩和放弃,又是依靠着什么坚持了下来。这个时候你肯定会热泪盈眶,那是因为在经历了那些最不堪的日子后,你做到了,终于。
大学里牛人很多,经常自愿或不自愿的看很多答辩会。在人人上也经常看到一份份红头文件,长长的名单。有些人认识,大多数不认识。但不管怎样,我知道,他们都很优秀。经过了一层层审核筛选,一场场充满挑战的答辩,他们终于脱颖而出。得奖的人当然证明他们足够优秀,至少在那几分钟内和那几十张PPT里足够优秀,毕竟经过了三四年的积累才有了如此斐然的成绩,但是这种优秀很有可能是包装出来的,就像速食店的速食打包,几年的努力迅速打包,双手奉上。我并没有任何批评和讽刺的意思,包装当然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我一直比较反感用这样扁平、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三年或四年的付出,了解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和对社会的理想等等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所以,我想说,没有得奖的人也并不是不够优秀,可能有的人天生不喜欢包装,他们想展示的就是最真实的自己而已,简单而纯粹,不掺杂其他任何杂念。甚至他们来参加答辩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如果能站在台上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成功了。在那一刻,我看到他们是自己的英雄。
很多人看到名单,观看答辩,纷纷转发评论,异口同声惊呼大神,各种膜拜、祝贺、庆祝,还冠以“榜样的力量”号召所有学生向他们学习。我静静地看着,想到了另外一些东西。我很想问这些人一些简单问题:这种光鲜亮丽、鲜花掌声簇拥,真的是你想要的吗?那你知道这些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吗?对你又意味着什么吗?那你为了这些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还是只是说说而已?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是只看表面的,也只能看到表面而已,这没有批评的意思。就像我们很少看到别人的努力一样,别人也很少看到我们的,这是个自然现象。光鲜的表面背后意味着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还是那句话,因为真正极致的痛苦或者喜悦只有自己知道,只能有自己知道。
就像那句歌词写的一样:有些歌只能唱给自己听。这不是一种孤独吗,有人问。我不这么看,孤独是别人眼中的,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们渐渐长大,就是要学会与自己妥协,慢慢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只要我们为了完美而抗争过就永远不会后悔。慢慢学着不依靠任何人,活出自己的精彩。孩子不依靠父母才能够长大。女人离开了男人也不会活不下去,男人也一样。懂你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自己。而且,孤独也没有什么不好。周国平说: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恐怕我们更多的人把无聊当成了孤独吧。如果你能听到唱给自己的歌,那是一种福气!
我想到:为了那台上的3分钟,那些大神们可能用几十个,甚至几百个3分钟去熬夜改稿,去做PPT,去练习。这还仅仅是那3分钟,他们说出的每句话每个字的背后又是多少的汗水,甚至泪水,那每一张奖状,每一个荣誉称号的获得,每一个高绩点的得到,他们又付出了多少时间,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当我们在早上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他们可能已经在教室里背单词。当我们在宿舍打游戏时,他们可能在学生组织忙的昏天黑地。当我们花前月下时,他们可能为了搞科创已经在实验室熬了几个通宵。所有这些都是日后想到,都会被自己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日子。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忍受疲倦、孤独、痛苦,将所有的一切吞进肚里,让自己的内心一点一点地变得强大。而这个过程,我们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那现在问问自己,你还想做他们那样的人吗?
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这句话真是该死的有道理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世界是守恒的,在这个地方你付出了,在另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得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可能换了一种形式,但请相信,总会有的!
之前一个好朋友说过一句话,很好,具体记不太清了,大致的意思还记得,可以用在这里做结: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渊,只有你自己一个人面对这道深渊,最极度的喜悦和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只是过客而已。
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到面对这道深渊了吗?如果没有,没关系,还有时间。
夜深了,听见唱给自己的歌,很好听!
——background music 动力火车《光》
印象中的费雯丽,还是看《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她似乎是天生的演员,似乎她就是郝思嘉,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笔下跳将出来,坚强、对爱情的执著、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被她诠释地淋漓尽致。而她所有被我们看到的,她的美艳动人,她的才华横溢,让每个女人看了都钦羡,让每个男人看了都仰慕。而这些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正如很多人前风光,人后忧伤的故事一样。费雯丽的所有这些都只是“我们”眼中的费雯丽而已,她自己是怎么看呢?或者说真正了解她的人是怎么看呢?羡慕抑或是同情?从小体弱多病的痛苦,最刻骨铭心爱情却最终以悲剧收场,患上躁郁症而不得不长期接受电休克治疗。这些后人用文字写出来太过苍白,而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所有这些痛苦、孤独、绝望的道路上,没有任何别的人能了解她,帮助她。真正能帮她的只有她自己,也只能是她自己。
周立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成功,成功都是与人分享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病痛,病痛是无法与人分享的。这句话我只同意部分。我觉得,真正极度的痛苦和喜悦都是只属于一个人的,没有办法与人分享。痛苦自不用说,疼在你身上,说了换来别人的几句安慰和同情,可能还有几滴眼泪,你该疼还是疼,不能减少半分。喜悦自然可以溢于言表,你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接受无数人的鲜花和掌声,这时所有人分享了你的喜悦吗?不尽然,真正的喜悦是什么只有你清楚,没有人知道你这一路是怎么样走过来的。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次你犹豫过,想过退缩和放弃,又是依靠着什么坚持了下来。这个时候你肯定会热泪盈眶,那是因为在经历了那些最不堪的日子后,你做到了,终于。
大学里牛人很多,经常自愿或不自愿的看很多答辩会。在人人上也经常看到一份份红头文件,长长的名单。有些人认识,大多数不认识。但不管怎样,我知道,他们都很优秀。经过了一层层审核筛选,一场场充满挑战的答辩,他们终于脱颖而出。得奖的人当然证明他们足够优秀,至少在那几分钟内和那几十张PPT里足够优秀,毕竟经过了三四年的积累才有了如此斐然的成绩,但是这种优秀很有可能是包装出来的,就像速食店的速食打包,几年的努力迅速打包,双手奉上。我并没有任何批评和讽刺的意思,包装当然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我一直比较反感用这样扁平、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三年或四年的付出,了解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和对社会的理想等等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所以,我想说,没有得奖的人也并不是不够优秀,可能有的人天生不喜欢包装,他们想展示的就是最真实的自己而已,简单而纯粹,不掺杂其他任何杂念。甚至他们来参加答辩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如果能站在台上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成功了。在那一刻,我看到他们是自己的英雄。
很多人看到名单,观看答辩,纷纷转发评论,异口同声惊呼大神,各种膜拜、祝贺、庆祝,还冠以“榜样的力量”号召所有学生向他们学习。我静静地看着,想到了另外一些东西。我很想问这些人一些简单问题:这种光鲜亮丽、鲜花掌声簇拥,真的是你想要的吗?那你知道这些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吗?对你又意味着什么吗?那你为了这些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还是只是说说而已?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是只看表面的,也只能看到表面而已,这没有批评的意思。就像我们很少看到别人的努力一样,别人也很少看到我们的,这是个自然现象。光鲜的表面背后意味着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还是那句话,因为真正极致的痛苦或者喜悦只有自己知道,只能有自己知道。
就像那句歌词写的一样:有些歌只能唱给自己听。这不是一种孤独吗,有人问。我不这么看,孤独是别人眼中的,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们渐渐长大,就是要学会与自己妥协,慢慢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只要我们为了完美而抗争过就永远不会后悔。慢慢学着不依靠任何人,活出自己的精彩。孩子不依靠父母才能够长大。女人离开了男人也不会活不下去,男人也一样。懂你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自己。而且,孤独也没有什么不好。周国平说: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恐怕我们更多的人把无聊当成了孤独吧。如果你能听到唱给自己的歌,那是一种福气!
我想到:为了那台上的3分钟,那些大神们可能用几十个,甚至几百个3分钟去熬夜改稿,去做PPT,去练习。这还仅仅是那3分钟,他们说出的每句话每个字的背后又是多少的汗水,甚至泪水,那每一张奖状,每一个荣誉称号的获得,每一个高绩点的得到,他们又付出了多少时间,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当我们在早上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他们可能已经在教室里背单词。当我们在宿舍打游戏时,他们可能在学生组织忙的昏天黑地。当我们花前月下时,他们可能为了搞科创已经在实验室熬了几个通宵。所有这些都是日后想到,都会被自己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日子。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忍受疲倦、孤独、痛苦,将所有的一切吞进肚里,让自己的内心一点一点地变得强大。而这个过程,我们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那现在问问自己,你还想做他们那样的人吗?
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这句话真是该死的有道理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世界是守恒的,在这个地方你付出了,在另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得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可能换了一种形式,但请相信,总会有的!
之前一个好朋友说过一句话,很好,具体记不太清了,大致的意思还记得,可以用在这里做结: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渊,只有你自己一个人面对这道深渊,最极度的喜悦和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只是过客而已。
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到面对这道深渊了吗?如果没有,没关系,还有时间。
夜深了,听见唱给自己的歌,很好听!
——background music 动力火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