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散文
平时不怎么看散文,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看见了粗略的读了下序,谈写作的态度,和写作的看法,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就决定看看,本来书单上是没有这本书的,本想着回老家看爷爷奶奶时,定会无聊,翻看解决下无聊,结果回家之后,在没翻看过,回来之后决定看看吧,就把自己欠的账补上,实话整本书没全看完,很多内容我不感兴趣,所以索性不读了,一部分讲亲情,一部分农村,一部分谈写作生活,一部分讲游记,当然游记我后半部分放弃了,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感兴趣的是叙事的部分,对于抒情的描写,或者景物的描写,我的兴趣不大,我对于一些以景喻情的表达方式可能理解比较困难,可能我比较喜欢直白的表达,不愿意猜,也可能自己太无知,读不出其内在的含义,每本书其实到读者面前的时候,就是读者自己的读物了,个人的理解就是个人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整部书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描写,我可能本身对亲情相关的文字,影像就比较容易触动,所以读到作者写父亲的时候,内心绝对是受到了触动,眼泪不自觉的留下来,可能真的是年龄大了,对于亲情的感悟理解更加的敏感,泪点也越来越低,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涵盖着活着这一过程中的感悟,无论是对中国解放改革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描写,透过对人生活的变迁,映射着时代的变换,但无论怎么变换,百姓永远都艰辛的活着,文字的力量也许就在这!散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读起来没有感觉到美,没有感觉文字的魅力,可能心变得复杂后,对于美的理解越来越模糊,自己也不懂了,读不出它的美,也使我认识到我可能近阶段比较适合读写叙事性的读物。每个阶段,每一时期的心境,都对自己的状态产生着影响,开始跟着感觉走一走。
整部书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描写,我可能本身对亲情相关的文字,影像就比较容易触动,所以读到作者写父亲的时候,内心绝对是受到了触动,眼泪不自觉的留下来,可能真的是年龄大了,对于亲情的感悟理解更加的敏感,泪点也越来越低,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涵盖着活着这一过程中的感悟,无论是对中国解放改革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描写,透过对人生活的变迁,映射着时代的变换,但无论怎么变换,百姓永远都艰辛的活着,文字的力量也许就在这!散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读起来没有感觉到美,没有感觉文字的魅力,可能心变得复杂后,对于美的理解越来越模糊,自己也不懂了,读不出它的美,也使我认识到我可能近阶段比较适合读写叙事性的读物。每个阶段,每一时期的心境,都对自己的状态产生着影响,开始跟着感觉走一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