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中的“转移性”
今天难得早起了些,不太想看书于是简单听了听小蝶汉子的语言学MOOC。
依然是语言学的第一讲。听了后半段的相关内容,终于从关于语言学的直觉性的东西讲到了一些人类语言学的几大Definition. 语言的几大特性:转移性(非常关键,之后重点说), 任意性(语言符号与其指代具体事物没有硬性联系),分离无限性(即可以通过元语的多重组合与递归表述无限制的语义, 这点有点像lisp), 还有文化传承性(个人认为这个属于应用的范畴而非语言本身的要素)。
在这些Definition中, 我对其表述的语言转移性(displacement)非常感兴趣。关于这个特性,作者的表述是“即语言可以谈论的范围:此时此地的人和事物、发生在过去或未来的事物,不在场的人或物, 极为抽象或者根本不存在的概念”。 比如“现在我正在BiliBili听小蝶的讲座”, “我第一次具体地了解Haskell等函数式语言,是去年十一时与姚大大和陈玉潇面基的时候讨论感知的”, “上帝从来不掷色子”等等。
然而, 这样的种种表述,我都可以用一个方式加一定义,这个定义并不是转移性, 而是通过语言表述”高阶抽象“的能力。我来解释一下。
对于一个固定的,实体化的事物的表述,这对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我想都不会有什么困难的。比如提到”苹果“,我们脑袋内立马会反映出那些红红绿绿的,长点有点像屁股还带把的水果。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它属于哪纲哪科,也不知道它内部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并不具体地知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指着它对别人说”瞧啊, 那是一个苹果“。 也就是说, 我们并不care它的内部组成是什么, 我们在用语言说“苹果”的时候, 实际指的是“那个看上去很像苹果的东西”(这就启发我们在判别一个实体时,不必要探寻这个实体的内部逻辑结构,直接用某些模型拟合出来就好,大误)。可以看出,除非我们是一个植物学家或生物学家,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表述中, 对于这样一个实体的语言加工,是元不可再分的。 比方说,对于“我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苹果”, 我们当然明白我们表述的是什么, 对于“桌子” "苹果" 这样的事物,在日常句子里都是表达“一个基于人类共识的, 像桌子, 像苹果的那类东西,而不用在意那类东西又是通过什么组成的”。因此说它不可再分。 而对于“拿起”这样一个词, 你“拿起”一个“苹果”也好, “拿起”一个”桌子“也好, 如果抛开现实意义来说,“拿起”一个“地球”也好, 都是可以的。 因此说“拿起”这个词并不是元不可再分的,它可以通过后缀名字组合成一个新词来表现一个复合的语义。故我认为,“拿起”这样一个词是一个function, 相对于“苹果”这样的一阶实体, 它属于一个相对比较高阶的抽象。
注意到我现在引入了"阶" “抽象”这样的概念。这些引入的概念与函数式编程中的“高阶函数“等含义可以说等价的, 也许与范畴论中的某些定义也是等价的, 尽管我并没有系统地学过。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相对高阶的抽象。比如作者在表述中举的例子中, 有关于“过去”与“未来”的表述。
这里的“过去”和“未来”就是高阶抽象。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过去 = 当前时间点T - delta”, 而“未来 = 当前时间点 + delta”。 即便是在局限的,仅讨论时间的语境下, 它们都是接受一个时间点作为参数做默认值的funciton。 而如果是一个更为宽泛的语境,比如下面的句子:
“纵使天堂陨落, 我们也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什么叫做“美好的未来”?一个simply的美好的“时间点”吗? 很明显不是的。这里的未来是指代“与未来相关的一切事物”。那所谓的“事物”呢, 又具体指代什么呢? 我并不知道什么,也许指能肉身翻墙,也许指能去东大, 反正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这里的未来是一个类似于”组合式高阶抽象“的东西。 "未来 => 未来 -> 事物", 而这里的“未来” 与 另一个高阶抽象“事物”相组合。 这就好比传递一个function作为参数给另一个function一样的高阶抽象。
像这样的从语义逻辑上是高阶抽象的, 并不是元不可再分的词汇,我们很难用一个能达成共识的,统一的理解方式去定义它。我能想到的就是用概率矩阵表示相关特征的权重。然后每个人对于同一个高阶抽象词汇的概率矩阵都不同, 因此不同人对不同的词汇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不同的人对同一词汇理解方式的概率矩阵的计算方差越大, 侧面说明这个词汇更“趋于高阶”。
好了, 你是如何理解“希望”的呢?
依然是语言学的第一讲。听了后半段的相关内容,终于从关于语言学的直觉性的东西讲到了一些人类语言学的几大Definition. 语言的几大特性:转移性(非常关键,之后重点说), 任意性(语言符号与其指代具体事物没有硬性联系),分离无限性(即可以通过元语的多重组合与递归表述无限制的语义, 这点有点像lisp), 还有文化传承性(个人认为这个属于应用的范畴而非语言本身的要素)。
在这些Definition中, 我对其表述的语言转移性(displacement)非常感兴趣。关于这个特性,作者的表述是“即语言可以谈论的范围:此时此地的人和事物、发生在过去或未来的事物,不在场的人或物, 极为抽象或者根本不存在的概念”。 比如“现在我正在BiliBili听小蝶的讲座”, “我第一次具体地了解Haskell等函数式语言,是去年十一时与姚大大和陈玉潇面基的时候讨论感知的”, “上帝从来不掷色子”等等。
然而, 这样的种种表述,我都可以用一个方式加一定义,这个定义并不是转移性, 而是通过语言表述”高阶抽象“的能力。我来解释一下。
对于一个固定的,实体化的事物的表述,这对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我想都不会有什么困难的。比如提到”苹果“,我们脑袋内立马会反映出那些红红绿绿的,长点有点像屁股还带把的水果。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它属于哪纲哪科,也不知道它内部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并不具体地知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指着它对别人说”瞧啊, 那是一个苹果“。 也就是说, 我们并不care它的内部组成是什么, 我们在用语言说“苹果”的时候, 实际指的是“那个看上去很像苹果的东西”(这就启发我们在判别一个实体时,不必要探寻这个实体的内部逻辑结构,直接用某些模型拟合出来就好,大误)。可以看出,除非我们是一个植物学家或生物学家,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表述中, 对于这样一个实体的语言加工,是元不可再分的。 比方说,对于“我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苹果”, 我们当然明白我们表述的是什么, 对于“桌子” "苹果" 这样的事物,在日常句子里都是表达“一个基于人类共识的, 像桌子, 像苹果的那类东西,而不用在意那类东西又是通过什么组成的”。因此说它不可再分。 而对于“拿起”这样一个词, 你“拿起”一个“苹果”也好, “拿起”一个”桌子“也好, 如果抛开现实意义来说,“拿起”一个“地球”也好, 都是可以的。 因此说“拿起”这个词并不是元不可再分的,它可以通过后缀名字组合成一个新词来表现一个复合的语义。故我认为,“拿起”这样一个词是一个function, 相对于“苹果”这样的一阶实体, 它属于一个相对比较高阶的抽象。
注意到我现在引入了"阶" “抽象”这样的概念。这些引入的概念与函数式编程中的“高阶函数“等含义可以说等价的, 也许与范畴论中的某些定义也是等价的, 尽管我并没有系统地学过。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相对高阶的抽象。比如作者在表述中举的例子中, 有关于“过去”与“未来”的表述。
这里的“过去”和“未来”就是高阶抽象。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过去 = 当前时间点T - delta”, 而“未来 = 当前时间点 + delta”。 即便是在局限的,仅讨论时间的语境下, 它们都是接受一个时间点作为参数做默认值的funciton。 而如果是一个更为宽泛的语境,比如下面的句子:
“纵使天堂陨落, 我们也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什么叫做“美好的未来”?一个simply的美好的“时间点”吗? 很明显不是的。这里的未来是指代“与未来相关的一切事物”。那所谓的“事物”呢, 又具体指代什么呢? 我并不知道什么,也许指能肉身翻墙,也许指能去东大, 反正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这里的未来是一个类似于”组合式高阶抽象“的东西。 "未来 => 未来 -> 事物", 而这里的“未来” 与 另一个高阶抽象“事物”相组合。 这就好比传递一个function作为参数给另一个function一样的高阶抽象。
像这样的从语义逻辑上是高阶抽象的, 并不是元不可再分的词汇,我们很难用一个能达成共识的,统一的理解方式去定义它。我能想到的就是用概率矩阵表示相关特征的权重。然后每个人对于同一个高阶抽象词汇的概率矩阵都不同, 因此不同人对不同的词汇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不同的人对同一词汇理解方式的概率矩阵的计算方差越大, 侧面说明这个词汇更“趋于高阶”。
好了, 你是如何理解“希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