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和后会无期》
看标题,就知道我要写什么,关于韩寒,关于《1988》,关于《后会无期》
韩寒的书,我只看过一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看过很多遍。《后会无期》,我只看过一遍。但电影的很多地方,都有着《1988》的痕迹。后会无期的剧情,大都出自《1988》,比如路上偶遇怀孕的“小姐”,比如温水煮青蛙的实验.....很多人都是先看电影,再去看书,甚至连书都没有看过,这样是不对的。电影终究是一种改编,有很多商业的东西在里面,而小说是不会变的,更真实
书的开头,陆子野开着一辆1988产的老旧的汽车上路了,去接一个老朋友;电影的开头,江河被“发配”,浩汉开车上路了,去送老朋友。临走之前,浩汉把自己的家烧了,他想和过去的自己告别,重新上路,开始自己的另一段生活。他说: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莫牵挂。可是呢,他的房子并没有毁掉,反而别人想保留的东西被炸掉了。不想留下的东西终究是留下了,是否意味着他还是有些牵挂呢?那些东西,他不可能抛弃,依旧会坚挺的留在这,时时刻刻提醒他那些存在的过去。有些东西想留,却留不住;有些东西想弃,却弃不掉
他们离开东极岛,踏上大陆的第一件事:合影。好不容易合张影,连脸都没有,变相的讽刺。接下来,该介绍女主了,电影里出现了三个女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周沫现实又很纯真,苏米感性不失理智,刘莺莺坚韧而忧伤。第一天,他们去看望周沫,她和浩汉从小一起长大,不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算认识很多年了。最重要的是,周沫是喜欢浩汉的,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因为她在乎,所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浩汉和刘莺莺怎么样了,我相信浩汉的回答她很满意,至少她还有机会对不对,她对浩汉说的幸好当初放弃喜欢他,是不是一种自嘲呢?或许说是在提醒浩汉,仍然喜欢着你,你回来吧.....她记得浩汉喜欢哪个明星,所以帮他要了一个签名照,她记得小时候的事,她记得自己还喜欢着浩汉,所以在告别的时候,她问浩汉以后还会不会来看她,她的眼神是期待而忧伤的,回头的那一撇,一眼万年!像爆胎一样的枪声,或许真的就意味着生离死别....
父亲是浩汉一生的偶像,不管为人处世,他都向父亲看齐,在他的心里,父亲是一个英雄,死得其所。可是呢,生活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引以为傲的父亲是一个懦夫,那些传奇的经历只是一个笑话,一个天大的谎言。当一个人引以为念的信仰崩塌时,痛苦是难以承受的,就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每天侍奉的佛祖,只不过是一尊泥菩萨,对于他们,失去了信仰,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信仰崩溃的意义在于从此之后不再盲目,再无信仰,再无牵挂,只管坚强。
因为父亲的谎言,于是就有了刘莺莺的出现,这又是一个谎言。浩汉太可悲,一辈子生活在谎言里,还不如活在梦里,醉生梦死,最起码不会痛苦。刘莺莺只是一件工具,一件父亲和浩汉沟通的工具,但浩汉却对她灌注了很多,虽然从未见面。或许应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我们总是在追求远方,却忽略了我们的眼前。刘莺莺对浩汉说:喜欢就放肆,但爱是克制。浩汉对刘莺莺是放肆,周沫对浩汉是克制。喜欢是一种心情,而爱是一种感情,这就是区别
做人不是做酒,不能酝酿,一酝酿就迟了。这是浩汉自己对江河说的,可他自己呢,不但酝酿了,还酝酿了十八年。人往往口是心非,嘴比什么都硬,心比豆腐软。天底下,不是所有的债都是可以还的,有些债,你还不了,或者,别人也不会接受的。浩汉的父亲死了,喝多了,在床上抽烟,不小心把自己烧死了,如此可笑的一种死法,就像他可笑的人生
说江河吧,他是一个老师,一个很尽责的老师,一个很传统的老师。或者说,他的本质是一个文人吧,他有着一个文人应该有的所有特点:固执,博学,有原则,实事求是,天真.....可惜他是一个文人,浩汉都说过,像他这种人,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在这里, 可以看出韩寒的恶趣味,韩寒做过很多职业,但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文人,再看看他对于一些事的看法,他很是鄙视现在那些所谓的“文人”。江河喜欢吃面包,抹辣椒酱,看似很怪异的搭配。面包和辣椒酱,是两种毫不相关的东西,似乎永远不可能搭配,常人难以接受这样奇葩的选择。可是呢,面包抹辣椒酱很好吃的,我自己亲身体验过,或许是我自己喜欢吃辣吧。江河的这种选择恰恰能体现出他文人特点,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东西,不在于看起来怎么样,你觉得不可能,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江河是一个文人,自古文人最爱什么:一是书,二是佳人。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苏米的出场,和《1988》里陆子野偶遇小姐如出一辙,还嫁接了警察查房的段子,又是一种嘲讽。苏米是骗子,她怀孕了,她需要钱,她要出国,去一个没有冬天的地方,也许永远都不回来。当然,在电影的结尾,我们知道她回来了,和江河在一起。苏米说:她好像喜欢上这个人了。只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她爱上了一个人,会不会太仓促?她说孩子的爸爸是个混蛋,那她怎么又能保证这次遇到的就不是一个混蛋,仅仅是因为江河是一个老师么?有些老师还不是衣冠禽兽,徒有其表!
她说:从小到大我都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这句话错了,应该反过来说。从来就没有一直优的人,永远都会有人比我们强,所以,每一个人,从来都是从良的人。到了告别的时候,江河教她怎么去静电,她说是不是每个男生都喜欢用这样的小把戏来讨女孩子欢心,说的有点过,以江河文人的性格,文人的矜持,如果不是喜欢,怎么会用这种小把戏呢? 江河说:我决定的事,没有人能够改变。我相信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我自己也曾说过,从来没有人能影响我的情绪,从来没有人能让我改变。但凡事总有例外对不对,总会有人让你失去原则,改掉习惯,成为你的例外。江河想写一本书,记录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他说: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说不出口,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说什么呢?我爱你么,还是跟我走吧。这难道不是一种逃避么?现实中说不出口,只能在书中聊以慰藉,还是在结尾。永远学不会主动,文人的悲剧
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是三叔对浩汉的忠告,一如汽油车不能加柴油的笑话。小孩天真,所以不知道什么是利弊,只认对错,无可厚非;大人现实,眼中往往只有利益,没有对错,信奉一将功成万骨枯。大人分对错,不能说他幼稚,只能说他天真。如果大人一直保持一颗童心,他也不能算作是大人了。《仪礼》有言: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这是古代冠礼上的祝词,意思是说只要抛弃童心,想一个成年人那样遵守纲常秩序,就可以享洪福,享高寿。可有些人始终都不曾抛弃他那颗比世界更要宝贵的童心,也实实在在的为这颗童心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三叔的话只能说给浩汉听,因为浩汉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而江河却有一颗童心,傻的可爱,天真的可爱,固执的可爱.....
告别了应该和不应该告别的人,浩汉和江河重新上路了,这时候的配乐很有意思。“鸳鸯双气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这是老版《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唱给唐僧的,劝他留下来,在歌里,和尚动心了,抛弃了他的佛祖,又是信仰的崩溃。“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这是许巍的《旅行》,那是属于韩寒那个年代人的记忆,也算是一种致敬吧。电影开始《后会无期》的同名主题曲挺不错,歌词是韩寒自己写的,曲却不是。原曲是一首英文歌《The End Of The World》,还有一首《平凡之路》,韩寒和朴树的组合很不错,单曲循环了一个暑假。
浩汉和江河上路了,他们捡到了一只阿拉斯加,后来浩汉叫它马达加斯加。他们遇到了阿吕,后来阿吕把他们的车开走了。他们只能叹一句:路遥知马力不足,日久见人心不古。很实在的一句话,很适合现在的年代,又是一种韩寒式的嘲讽。刚开始挺好的,三个所谓的骑士一起上路,即便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世界观,有些人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阿吕带着他的老婆上路,浩汉带着他的车上路,江河有什么呢?那只狗么,还是捡来的,虽然最终那只狗选择了跟着江河,很明智的选择。有时候,人的选择,都不一定有这只狗明智。为什么要选江河呢?浩汉注定要漂泊,要流浪,仿若无根之草,跟着他,肯定不会过上好日子。江河却很安逸,虽然边关穷苦,但胜在安稳,不用漂泊。所以那只狗选了江河,而不是浩汉,多么明智的选择啊!
阿吕跟他们聊起从前,骑行中国的日子,关于他的老婆,关于他的旅行,关于他追的那颗卫星。或许是他已经厌倦了到处漂泊的日子,像回归现实的世界,安定下来,所以他开走了浩汉的车,没有一声告别。但是他留下了所有不属于他的东西,除了那辆车,其实他不坏,他只是累了。当他知道参加同学会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提起他时,他的眼神是落寞的。有时候,你的存在,会惊醒另一个人的世界,而有些人,拿你当路人,你的存在,别人当然不会注意到。阿吕说: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最后,却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这就够了,可悲的是你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阿吕如是,浩汉如是
阿吕离他们而去,还带走了他们的车,连一声告别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后会无期了。浩汉和江河开始争执,什么是现实。于是就有了一个实验:温水煮青蛙。在《1988》里,那是陆子野和女朋友孟孟做的实验,同样是为了证明温水煮不了青蛙,青蛙没那么蠢,这就是现实。一个破败的木屋给了他们条件,江河以一个文人应有的辩证给浩汉演示温水煮青蛙的错误性,在青蛙即将跃出的那一刻,浩汉一把将锅盖盖上,断绝了所有可能,然后他说:这才是现实。我相信他是对的,学术派在面对强权派的强硬时,往往手足无措,不得不接受现实,书生空有一张嘴皮子,而强人,有着改变一切的力量
温水煮青蛙的实验不了了之,他们到了旅途的终点,江河就要入职,而浩汉也该回头,继续他的事业。终于到了该告别的时候,这一路上,江河并没有多少改变,而浩汉却改变了很多,他知道了很多真相,也真正明白什么是现实。浩汉说过两次他满地都是朋友,第一次是很骄傲的说,第二次是很萧索的说,足以证明他的改变。他们的告别,没有说再见,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一次,后会无期!
很多年后,江河回到东极岛,梦开始的地方。这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知名作家,出了书,拍了电影,就像韩寒。可是他发现东极岛变了,变得他都快不认识了。作为一个文人,不知道他会不会叹一句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电影的结尾,也是我写这篇文的结尾,就用浩汉给江河那本书写的结尾吧,因为没有更好的结尾了。
真没想到我们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告别,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用力一点好,因为你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