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究竟应该怎么学?
(一)
高中那会儿,我对物理倍感无力,因为我无法理解我们每天皓首穷经折腾波的简谐运动、外电路的欧姆定律、光电效应的方程式甚至宇宙中两颗意淫出来的星体彼此之间的引力斥力作用,究竟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我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一条像《永不消失的电波》里的情报人员那样每日与示波器为伍的念头,也不以整天抱着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测量出纳米级的偏差而感到光荣,更没打算在有生之年能驾驶光速飞行器前往火星围观楼主(当然现在我对太空旅行这样的题材已经非常有爱)。
(二)
我认为高中规定的那些课程完全是不顾个人发展志趣和才能的、未经过MBTI科学测试的、不具备任何普适性的一刀切举措。我们以试管里指示剂颜色是否改变、自制闭合电路能不能点亮灯泡、解剖鲫鱼是有没从肛门先下刀来衡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能力的高低,而对于他在课外自学并编写了能够登上国内知名电脑杂志的软件、搭建起国内某一领域权威的主题网站并成功通过 Google Adsense 收到美刀支票、参加电视台选秀节目力挺到决赛阶段、打某款游戏能够以一敌八具备进军WCG的实力等,诸如此类,却无动于衷,冷眼相待。我对高考不考察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素养学科感到不可思议,更为现在正在经历高考改革的水深火热而变得不知所措的学生(尤其是江苏的)感到同情与悲哀。
(三)
matrix67曾经在博客中提出,“总的说来,文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分裂、战争和倒退,而理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则是团结、和平和前进的动力。”遗憾的是我的志向并未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我对一个中学生抱持希望世界和平这样的说辞怀着与生俱来的抗拒,不亚于在世界小姐选美中听到这句陈词滥调的反感。莫非是长期以来对于日本动漫和文化的接触,让我变得更热爱拥抱变化、面对竞争、骁勇好斗(我爸爸就觉得我小时候爱看的奥特曼宣扬的除了暴力就是暴力,典型的军国主义传统暴力)。因此文科对于我有着特殊的默契。我似乎也具备成为某些岗位领导的潜质,因为在高三的政治考试中,我就曾经有过不看书、不复习,直接裸考却拿下全班第一、年级前列的辉煌战绩。我曾反思,如果制度允许,是否应当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马列毛邓的熟悉度最为鼎盛的时期去报考国家公务员。那样的合格率是否更高。而天朝下是否会因此而诞生一批脑残的小干部,给日益沉痼老化的干部队伍注入一股新鲜的非主流血液。
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更是充分说明“历史是一门灰色的学科”。正如某名人所言,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只有记入传记才是真实的历史”。长年以来我们在课堂上接受的历史教育无非是阉割版的史纲。历史教科书在担当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这些重任方面鲜有建树,而在激发学生死记硬背、曲解历史忘记真相方面倒是功勋卓著。如果仅仅号称学好中国古代某一段历史时期某一位皇帝在位时的功过措施,就能为今后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指引,那我建议还是去研究一下易学占卜得了。时过境迁,以一个高中生的资历,我们既无法挥师征战纵横捭阖,也无法鼓励生产发展农桑,几百年前皇帝的办事套路在我眼中只是遥不可及的哥的传说,而我们能学到的不是知识,是寂寞。
(四)
事实是,大学的经历让我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曾经的看法。当年那些把我折腾得半死不活的科目虽说的确成为了我高考进入一本院校的敲门砖,但我毫不犹豫地做了一回过河拆桥的坏人,对他们挥手bye bye大步地走开。而当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项目,却让我受益终生。我为自己当年没有对高考妥协而放弃自己的兴趣而感到庆幸,更为自己能在兴趣与学业之间找到折衷点而自豪。
如果问我进入大学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毫无疑问答案是“学习力”。我变得更爱学习,也学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譬如GTD观念、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等。我明白如何通过调动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别人强加或意淫的)来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譬如我通过The Big Bang Theory这部美剧所爱上的物理、电子、语言学、英语、美国文化、科幻、动漫知识,就是中学的课堂教育所无法启发的。同时,网络的发达、民主的崛起,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有一天,仅仅通过手持上网设备“不知Google之”便能让全天下的知识皆备于我,那么我们是否还应当学习和考察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呢?可否变为直接考察对网络的熟悉和使用程度,对网络信息的发掘能力,对Google产品的普及程度?——有些人或许质疑,那岂不是脱离网络、脱离电子设备,你就施展不开了呢?进而推论出脑中塞下物理化学公式还是有备无患的。——对于此,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真正的兴趣去赚钱谋生的能力,让他们都有能力得到自己赢来的上网设备。何况现在“好记星”、“诺亚舟”等学生用电子词典的销售依旧火爆,如果转变现行的教育机制,兴许销售火爆的就是黑莓、Android、上网本了吧。
我发现每当谈到中国教育,我就成了愤青,成了话唠。
[转自:www.fanbing.net]
高中那会儿,我对物理倍感无力,因为我无法理解我们每天皓首穷经折腾波的简谐运动、外电路的欧姆定律、光电效应的方程式甚至宇宙中两颗意淫出来的星体彼此之间的引力斥力作用,究竟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我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一条像《永不消失的电波》里的情报人员那样每日与示波器为伍的念头,也不以整天抱着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测量出纳米级的偏差而感到光荣,更没打算在有生之年能驾驶光速飞行器前往火星围观楼主(当然现在我对太空旅行这样的题材已经非常有爱)。
(二)
我认为高中规定的那些课程完全是不顾个人发展志趣和才能的、未经过MBTI科学测试的、不具备任何普适性的一刀切举措。我们以试管里指示剂颜色是否改变、自制闭合电路能不能点亮灯泡、解剖鲫鱼是有没从肛门先下刀来衡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能力的高低,而对于他在课外自学并编写了能够登上国内知名电脑杂志的软件、搭建起国内某一领域权威的主题网站并成功通过 Google Adsense 收到美刀支票、参加电视台选秀节目力挺到决赛阶段、打某款游戏能够以一敌八具备进军WCG的实力等,诸如此类,却无动于衷,冷眼相待。我对高考不考察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素养学科感到不可思议,更为现在正在经历高考改革的水深火热而变得不知所措的学生(尤其是江苏的)感到同情与悲哀。
(三)
matrix67曾经在博客中提出,“总的说来,文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分裂、战争和倒退,而理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则是团结、和平和前进的动力。”遗憾的是我的志向并未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我对一个中学生抱持希望世界和平这样的说辞怀着与生俱来的抗拒,不亚于在世界小姐选美中听到这句陈词滥调的反感。莫非是长期以来对于日本动漫和文化的接触,让我变得更热爱拥抱变化、面对竞争、骁勇好斗(我爸爸就觉得我小时候爱看的奥特曼宣扬的除了暴力就是暴力,典型的军国主义传统暴力)。因此文科对于我有着特殊的默契。我似乎也具备成为某些岗位领导的潜质,因为在高三的政治考试中,我就曾经有过不看书、不复习,直接裸考却拿下全班第一、年级前列的辉煌战绩。我曾反思,如果制度允许,是否应当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对马列毛邓的熟悉度最为鼎盛的时期去报考国家公务员。那样的合格率是否更高。而天朝下是否会因此而诞生一批脑残的小干部,给日益沉痼老化的干部队伍注入一股新鲜的非主流血液。
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更是充分说明“历史是一门灰色的学科”。正如某名人所言,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只有记入传记才是真实的历史”。长年以来我们在课堂上接受的历史教育无非是阉割版的史纲。历史教科书在担当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这些重任方面鲜有建树,而在激发学生死记硬背、曲解历史忘记真相方面倒是功勋卓著。如果仅仅号称学好中国古代某一段历史时期某一位皇帝在位时的功过措施,就能为今后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指引,那我建议还是去研究一下易学占卜得了。时过境迁,以一个高中生的资历,我们既无法挥师征战纵横捭阖,也无法鼓励生产发展农桑,几百年前皇帝的办事套路在我眼中只是遥不可及的哥的传说,而我们能学到的不是知识,是寂寞。
(四)
事实是,大学的经历让我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曾经的看法。当年那些把我折腾得半死不活的科目虽说的确成为了我高考进入一本院校的敲门砖,但我毫不犹豫地做了一回过河拆桥的坏人,对他们挥手bye bye大步地走开。而当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项目,却让我受益终生。我为自己当年没有对高考妥协而放弃自己的兴趣而感到庆幸,更为自己能在兴趣与学业之间找到折衷点而自豪。
如果问我进入大学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毫无疑问答案是“学习力”。我变得更爱学习,也学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譬如GTD观念、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等。我明白如何通过调动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别人强加或意淫的)来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譬如我通过The Big Bang Theory这部美剧所爱上的物理、电子、语言学、英语、美国文化、科幻、动漫知识,就是中学的课堂教育所无法启发的。同时,网络的发达、民主的崛起,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有一天,仅仅通过手持上网设备“不知Google之”便能让全天下的知识皆备于我,那么我们是否还应当学习和考察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呢?可否变为直接考察对网络的熟悉和使用程度,对网络信息的发掘能力,对Google产品的普及程度?——有些人或许质疑,那岂不是脱离网络、脱离电子设备,你就施展不开了呢?进而推论出脑中塞下物理化学公式还是有备无患的。——对于此,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真正的兴趣去赚钱谋生的能力,让他们都有能力得到自己赢来的上网设备。何况现在“好记星”、“诺亚舟”等学生用电子词典的销售依旧火爆,如果转变现行的教育机制,兴许销售火爆的就是黑莓、Android、上网本了吧。
我发现每当谈到中国教育,我就成了愤青,成了话唠。
[转自:www.fanbing.net]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