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朱亚文:众生相中的孤独光影
文/阳光
这是一个中国近代文坛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海阔天空的时代。萧红、鲁迅、丁玲……他们置身在自由追梦的心灵时空,游弋于痛彻心扉的刻骨之爱,亲历家国战乱的疮痍。这一切赋予他们特立独行的思想,在流亡中、在生与死的挣扎中,以力透纸背的时代之笔描写出最美的文字、最深刻的思想。这样的一批文人让我们惊异,然而,在一位位伟大文人的众生相背后,朱亚文饰演的端木蕻良却以孤独而鲜明的姿态屹立其中,成为《黄金时代》中又一个让我们铭记的经典。
端木蕻良出身于地主家庭,文人气质,温良儒雅,只是从小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一生追求温和,享受生活,却不经意卷入萧红和萧军的情感漩涡,成为世俗眼中的“第三者”……在朱亚文的演绎之下,这个有些苍白清瘦的文人俨然屹立于银幕之上。他的温柔如水的情感、他那淡淡忧郁的双眼、他在爱情与友情之间的犹疑、他与萧红那种无言的默契,尽在无言中跃然而出,即使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仅仅站在那里,已经让我们确信:这就是端木蕻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而端木蕻良的黄金时代就是与萧红在一起。
端木蕻良生活在一个炽热如火的年代,置身于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之中,但本质上依然是一个追求淡然生活的小资青年,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无论在谈论怎样的热血话题,他始终是细致而冷静的,仿佛游离在整个时代之外。这样的他是迷茫的,哪怕融入在丁玲、萧军等作家群体之中,哪怕稀里糊涂来到延安、山西等革命根据地,他都只是在寻找着一种写作上的依靠,寻找一种生命中的依靠。不得不说,朱亚文的近乎冷静的表演真实刻画了端木的内心,演活了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男子。
从本质上讲,端木蕻良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儒雅文士,但也从未逃脱个性中懦弱的书生气。这注定了他与萧红之间的悲情人生。从初遇萧红的仰慕到爱慕到狂热的爱,他只是默默地追寻着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子,看着她与萧军之间的爱恨纠缠,从未吐露自己的心意。然而,就是这个很少与人冲突、经常温雅而笑的文弱男子,却为了萧红险些与萧军兵戎相见。如果说端木是懦弱的,那么这就是他爱的勇敢,是他内心深处的男儿血性。即使在婚礼上明明白白听萧红当着众人说“我和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哪怕萧红怀着另一个人的孩子,他依然选择了接受。可以说,朱亚文完美地诠释了端木在爱情中的种种形态,或悲或喜、或纠结、或痴恋,在这个有着几分孩子气的男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真与纯,哪怕他在婚后几度离萧红而去,依然让我们忍不住过多责难。
事实上,端木只是萧红生活中的一个替代品,他一直明白这一点,却依然飞蛾扑火般地投入这段婚姻。他其实一直努力在爱,只是娇生惯养的他并不具备爱的能力。这就是端木人生的悲剧。在战乱的重庆,萧红将唯一的船票交给端木,让他独自离开。在他近乎无助的仓皇中,实则隐含了太多的愧疚、自责与无奈,令人忍不住心疼着这个悲情的男子。日军轰炸香港,端木再次先行撤离,然而最终他还是回来了。在萧红生命垂危之际,他静静地照顾着爱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并没有大开大合,却已经让我们明白了:他一直爱着。
总体而言,朱亚文的表演是成功的。他的表演在整体基调上充满了冷静温雅的质感,但却在一点一滴中深刻诠释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朱亚文,为我们还原了这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演活了他的爱恋、伤痛、无奈与挣扎,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出道以来,朱亚文多以硬汉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之上。2008年他凭借《闯关东》的“硬汉”朱传武一举走红,随后他又出演了《兵圣》、《我的娜塔莎》、《正阳门下》等多部作品,尤其是他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出演的周恩来一角,更是深入人心,其深刻内敛而不失激情的表演得到了无数观众的赞许。如今,朱亚文一改以往的风格,以端木蕻良的崭新形象实现了演技上的飞跃,他让我们在端木蕻良的孤独迷惘中触礁那个文人的黄金时代,让我们一次次为之叹息、感动,这就已经足够。
这是一个中国近代文坛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海阔天空的时代。萧红、鲁迅、丁玲……他们置身在自由追梦的心灵时空,游弋于痛彻心扉的刻骨之爱,亲历家国战乱的疮痍。这一切赋予他们特立独行的思想,在流亡中、在生与死的挣扎中,以力透纸背的时代之笔描写出最美的文字、最深刻的思想。这样的一批文人让我们惊异,然而,在一位位伟大文人的众生相背后,朱亚文饰演的端木蕻良却以孤独而鲜明的姿态屹立其中,成为《黄金时代》中又一个让我们铭记的经典。
端木蕻良出身于地主家庭,文人气质,温良儒雅,只是从小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一生追求温和,享受生活,却不经意卷入萧红和萧军的情感漩涡,成为世俗眼中的“第三者”……在朱亚文的演绎之下,这个有些苍白清瘦的文人俨然屹立于银幕之上。他的温柔如水的情感、他那淡淡忧郁的双眼、他在爱情与友情之间的犹疑、他与萧红那种无言的默契,尽在无言中跃然而出,即使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仅仅站在那里,已经让我们确信:这就是端木蕻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而端木蕻良的黄金时代就是与萧红在一起。
端木蕻良生活在一个炽热如火的年代,置身于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之中,但本质上依然是一个追求淡然生活的小资青年,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无论在谈论怎样的热血话题,他始终是细致而冷静的,仿佛游离在整个时代之外。这样的他是迷茫的,哪怕融入在丁玲、萧军等作家群体之中,哪怕稀里糊涂来到延安、山西等革命根据地,他都只是在寻找着一种写作上的依靠,寻找一种生命中的依靠。不得不说,朱亚文的近乎冷静的表演真实刻画了端木的内心,演活了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男子。
从本质上讲,端木蕻良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儒雅文士,但也从未逃脱个性中懦弱的书生气。这注定了他与萧红之间的悲情人生。从初遇萧红的仰慕到爱慕到狂热的爱,他只是默默地追寻着这个特立独行的女子,看着她与萧军之间的爱恨纠缠,从未吐露自己的心意。然而,就是这个很少与人冲突、经常温雅而笑的文弱男子,却为了萧红险些与萧军兵戎相见。如果说端木是懦弱的,那么这就是他爱的勇敢,是他内心深处的男儿血性。即使在婚礼上明明白白听萧红当着众人说“我和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哪怕萧红怀着另一个人的孩子,他依然选择了接受。可以说,朱亚文完美地诠释了端木在爱情中的种种形态,或悲或喜、或纠结、或痴恋,在这个有着几分孩子气的男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真与纯,哪怕他在婚后几度离萧红而去,依然让我们忍不住过多责难。
事实上,端木只是萧红生活中的一个替代品,他一直明白这一点,却依然飞蛾扑火般地投入这段婚姻。他其实一直努力在爱,只是娇生惯养的他并不具备爱的能力。这就是端木人生的悲剧。在战乱的重庆,萧红将唯一的船票交给端木,让他独自离开。在他近乎无助的仓皇中,实则隐含了太多的愧疚、自责与无奈,令人忍不住心疼着这个悲情的男子。日军轰炸香港,端木再次先行撤离,然而最终他还是回来了。在萧红生命垂危之际,他静静地照顾着爱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并没有大开大合,却已经让我们明白了:他一直爱着。
总体而言,朱亚文的表演是成功的。他的表演在整体基调上充满了冷静温雅的质感,但却在一点一滴中深刻诠释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朱亚文,为我们还原了这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演活了他的爱恋、伤痛、无奈与挣扎,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出道以来,朱亚文多以硬汉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之上。2008年他凭借《闯关东》的“硬汉”朱传武一举走红,随后他又出演了《兵圣》、《我的娜塔莎》、《正阳门下》等多部作品,尤其是他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出演的周恩来一角,更是深入人心,其深刻内敛而不失激情的表演得到了无数观众的赞许。如今,朱亚文一改以往的风格,以端木蕻良的崭新形象实现了演技上的飞跃,他让我们在端木蕻良的孤独迷惘中触礁那个文人的黄金时代,让我们一次次为之叹息、感动,这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