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岭南凉茶
撰文:春健
摄影:贺延光
这是岭南最常见的凉茶配方之一:夏桑菊茶。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摄影:方颍钰
梧州的许多凉茶铺,就开在骑楼里。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的梧州骑楼,其独特结构与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密切相关。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也有称为“风雨廊”。走廊最大的功能是为行人遮阳避雨、为商户营造经营场所。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我独自一人离开四季分明的扬州,来到炎热潮湿的岭南的时候是在2006年。有一段时间,居住在岭南腹地的小城梧州。来此之前,我一直对自己身体信心满满,自我感觉身体适应性很强,无论置身何处皆能生存。未曾想到的是,刚来梧州不久,原本健康的身体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在岭南生活的好处是,这里热带、亚热带水果味之甘美、品种之丰富为他乡所不及。很多美味鲜果闻所未闻,且价格低廉。比如刚摘下的新鲜荔枝两元一斤。面对如此鲜美的诱惑,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大快朵颐。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我当时贪食此果,不肯罢休,日啖荔枝超过五百颗。很快,问题来了,第二天头目尽赤,换来一脸一身的红肿疙瘩,奇痒难耐。
这种莫明而来的症状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是很恐怖的。一时间我惊慌失措,寝食难安。无奈之际只得求医。诚惶诚恐中来到梧州民主路上的一家中医诊所。一个姓邱的医生给我把脉,问明情况,亦未做种种检查,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你上火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上火”一词。邱医生给我开了一种自己配制的草药,叫“五花凉茶”,冲服即可。几副草药见效很快,两天后各种症状消失。但是我没想到,没过多久,体内“上火”现象开始持续不断,吃榴莲,上火;吃龙眼,上火;吃芒果,上火;吃甘蔗,上火……浑身出现红、
肿、热、痛、烦等症状。皮肤上面出现一个个红色的小疙瘩,火辣辣的,像许多就要喷发岩浆的火山口,令人绝望。
梧州的朋友告诉我,这些热带、亚热带水果虽然鲜甜味美,就像那些热烈妖艳的南方女人,你不可以轻易碰惹她们,否则就要让你付出代价。岭南大多数水果饱吸了太阳的日照与精气,最后通过食物链传入人体,让你体内阳火冲天。但是,我发现梧州的朋友吃同样的水果之后却未见上火。他们以土著身份很严肃地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岭南生活一定要喝凉茶。只有凉茶,方能祛火。
这时我才注意到,梧州大街小巷布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凉茶店。再后来,我沿西江行走,无论在岭南哪座城市都可以看到,街道两边的店铺中有一道奇特的风景,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凉茶铺。而我,也从此与凉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去喝碗凉茶,这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有几天不喝凉茶,体内的热火就会随时喷发。
但是,如果望文生义,认为“凉茶”就是一种茶,那就错了。凉茶里并无茶叶。和北方人爱喝烈酒一样,岭南人爱喝凉茶。北方人在冰天雪地里喝两口烈酒可以驱寒,而岭南人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喝一碗凉茶可以祛火。这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差异。
但是,如果认为凉茶仅仅是祛火的作用,那又错了。所谓凉茶,是指将几种具有药用疗效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以求消除人体内的积热湿气,或解除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咽喉疼痛、四时感冒等疾症。喝凉茶,是梧州人千百年来长期经验积累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习俗。
这两年来,因为某某商家以“凉茶”名义进行疯狂的官司和营销,“凉茶”一词逐渐风靡全国,尽人皆知,可带来的后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凉茶概念被误解。几乎大部分岭北人对于凉茶的认知是片面的,知之甚少。因为真正的凉茶是一个博大的文化概念,凉茶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并不是某一种产品,如同北方的“烈酒”一词并不能代表“伏特加”或者“二锅头”。目前所能查到、看到的凉茶种类十分丰富,多达百余种,在电视上我们看到铺天盖地关于“怕上火就喝某某某”的凉茶广告,其实那还不是凉茶,只能说是类似于凉茶的一种罐装饮料。
凉茶是几千年来岭南人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产物。凉茶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必须要有“岭南”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
凉茶中的地理
从中原往南,越过长江再往南,前面一字排开,横亘着五座大山,称为五岭,自东而西顺序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此五岭为南岭主要山脉,构成一道著名的地理屏障,成为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古代,从中原而来的人们千辛万苦翻越南岭之后,望着草木蓊郁的百越大地,一缕莫名的愁绪涌上心头,传说中令人可怕、被称为蛮
烟瘴雨的岭南到了。
岭南即指五岭之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港澳等地。南岭让这片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湿”、“热”地理环境。南岭山脉横贯东西,
冬季阻挡住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夏季呢,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烈,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云贵高原与南岭阻挡,在岭南这片地域形成了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特征。在此地理环境下,长年地火旺炽,水质性热,空气湿热,容易令人虚火上升,暑气郁结,而岭南人独特的“凉茶”饮用习俗,就是高温高湿气候下的产物。
岭南人在生活中除了“上火”的现象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湿热病,“祛湿”也是凉茶最普遍的作用之一。湿热病为岭南常见疾病。翻开古代医学典籍,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湿热病”的记载。如淮南王刘安,曾劝谏汉武帝远征岭南,他警告说:“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宋代著名医书《岭南卫生方》中也有记载:“岭南号炎热,而又近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澳之气常泄。近海地卑,故阳湿之气长盛。”在梧州生活的那段日子里,我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和老中医邱启敏保持联系。我向他请教了关于岭南湿热病的一些地理因素。邱老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古医书中的这些症状,即为中医学所谓的“上火、湿热”。对于热症的治疗,《内经》中已有“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等基本原则。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元素,提出百病多因“火”,他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提出降心火、补肾水的治疗方案。治病多用寒凉方药,被誉为“寒凉派”。邱老特别提到梧州的水质。由于梧州地处桂江、浔江的汇合处,而这两江又全部流经喀斯特地区,水质偏燥热,身体更易聚火,这使得梧州凉茶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什么瘢痧茶、葫芦茶、金银菊、五花茶等品种遍地开花,这些凉茶都是由性寒味苦的中药材煎制而成,适合治疗四季感冒、头痛发热、积滞诸症。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实际上是中医哲学中的阴阳平衡理论。在梧州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喝邱老自己配制的凉茶,事实证明,这种草药熬制的凉茶十分有效,以快速、有效的降火、祛湿效果让我很快恢复了体内的平衡,各种症状随即消失。
但是,我的生活中从此就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隔一两天,就要到街头的凉茶铺子里,大口大口喝一碗凉茶,以压制体内躁动的热火。虽然麻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要在这里生活,你就得喝凉茶。这如同在北方要喝烈酒、在青藏高原要喝酥油茶是一个道理。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梧州的凉茶铺那么多。
在岭南生活,如果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便秘、喉咙上火等。梧州人经过长期的实践,以中医中草药为基础,慢慢摸索出能自我调节身体的凉茶,只要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生活,喝凉茶就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4年10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the_magazine/main_themes/800.html
摄影:贺延光
![]() |
这是岭南最常见的凉茶配方之一:夏桑菊茶。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摄影:方颍钰
![]() |
梧州的许多凉茶铺,就开在骑楼里。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的梧州骑楼,其独特结构与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密切相关。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也有称为“风雨廊”。走廊最大的功能是为行人遮阳避雨、为商户营造经营场所。
欣赏本专辑更多精彩图片>>
我独自一人离开四季分明的扬州,来到炎热潮湿的岭南的时候是在2006年。有一段时间,居住在岭南腹地的小城梧州。来此之前,我一直对自己身体信心满满,自我感觉身体适应性很强,无论置身何处皆能生存。未曾想到的是,刚来梧州不久,原本健康的身体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在岭南生活的好处是,这里热带、亚热带水果味之甘美、品种之丰富为他乡所不及。很多美味鲜果闻所未闻,且价格低廉。比如刚摘下的新鲜荔枝两元一斤。面对如此鲜美的诱惑,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大快朵颐。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我当时贪食此果,不肯罢休,日啖荔枝超过五百颗。很快,问题来了,第二天头目尽赤,换来一脸一身的红肿疙瘩,奇痒难耐。
这种莫明而来的症状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是很恐怖的。一时间我惊慌失措,寝食难安。无奈之际只得求医。诚惶诚恐中来到梧州民主路上的一家中医诊所。一个姓邱的医生给我把脉,问明情况,亦未做种种检查,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你上火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上火”一词。邱医生给我开了一种自己配制的草药,叫“五花凉茶”,冲服即可。几副草药见效很快,两天后各种症状消失。但是我没想到,没过多久,体内“上火”现象开始持续不断,吃榴莲,上火;吃龙眼,上火;吃芒果,上火;吃甘蔗,上火……浑身出现红、
肿、热、痛、烦等症状。皮肤上面出现一个个红色的小疙瘩,火辣辣的,像许多就要喷发岩浆的火山口,令人绝望。
梧州的朋友告诉我,这些热带、亚热带水果虽然鲜甜味美,就像那些热烈妖艳的南方女人,你不可以轻易碰惹她们,否则就要让你付出代价。岭南大多数水果饱吸了太阳的日照与精气,最后通过食物链传入人体,让你体内阳火冲天。但是,我发现梧州的朋友吃同样的水果之后却未见上火。他们以土著身份很严肃地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岭南生活一定要喝凉茶。只有凉茶,方能祛火。
这时我才注意到,梧州大街小巷布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凉茶店。再后来,我沿西江行走,无论在岭南哪座城市都可以看到,街道两边的店铺中有一道奇特的风景,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凉茶铺。而我,也从此与凉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去喝碗凉茶,这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有几天不喝凉茶,体内的热火就会随时喷发。
但是,如果望文生义,认为“凉茶”就是一种茶,那就错了。凉茶里并无茶叶。和北方人爱喝烈酒一样,岭南人爱喝凉茶。北方人在冰天雪地里喝两口烈酒可以驱寒,而岭南人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喝一碗凉茶可以祛火。这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差异。
但是,如果认为凉茶仅仅是祛火的作用,那又错了。所谓凉茶,是指将几种具有药用疗效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以求消除人体内的积热湿气,或解除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咽喉疼痛、四时感冒等疾症。喝凉茶,是梧州人千百年来长期经验积累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习俗。
这两年来,因为某某商家以“凉茶”名义进行疯狂的官司和营销,“凉茶”一词逐渐风靡全国,尽人皆知,可带来的后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凉茶概念被误解。几乎大部分岭北人对于凉茶的认知是片面的,知之甚少。因为真正的凉茶是一个博大的文化概念,凉茶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并不是某一种产品,如同北方的“烈酒”一词并不能代表“伏特加”或者“二锅头”。目前所能查到、看到的凉茶种类十分丰富,多达百余种,在电视上我们看到铺天盖地关于“怕上火就喝某某某”的凉茶广告,其实那还不是凉茶,只能说是类似于凉茶的一种罐装饮料。
凉茶是几千年来岭南人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产物。凉茶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必须要有“岭南”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
凉茶中的地理
从中原往南,越过长江再往南,前面一字排开,横亘着五座大山,称为五岭,自东而西顺序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此五岭为南岭主要山脉,构成一道著名的地理屏障,成为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古代,从中原而来的人们千辛万苦翻越南岭之后,望着草木蓊郁的百越大地,一缕莫名的愁绪涌上心头,传说中令人可怕、被称为蛮
烟瘴雨的岭南到了。
岭南即指五岭之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港澳等地。南岭让这片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湿”、“热”地理环境。南岭山脉横贯东西,
冬季阻挡住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夏季呢,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烈,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云贵高原与南岭阻挡,在岭南这片地域形成了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特征。在此地理环境下,长年地火旺炽,水质性热,空气湿热,容易令人虚火上升,暑气郁结,而岭南人独特的“凉茶”饮用习俗,就是高温高湿气候下的产物。
岭南人在生活中除了“上火”的现象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湿热病,“祛湿”也是凉茶最普遍的作用之一。湿热病为岭南常见疾病。翻开古代医学典籍,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湿热病”的记载。如淮南王刘安,曾劝谏汉武帝远征岭南,他警告说:“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宋代著名医书《岭南卫生方》中也有记载:“岭南号炎热,而又近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澳之气常泄。近海地卑,故阳湿之气长盛。”在梧州生活的那段日子里,我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和老中医邱启敏保持联系。我向他请教了关于岭南湿热病的一些地理因素。邱老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古医书中的这些症状,即为中医学所谓的“上火、湿热”。对于热症的治疗,《内经》中已有“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等基本原则。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元素,提出百病多因“火”,他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提出降心火、补肾水的治疗方案。治病多用寒凉方药,被誉为“寒凉派”。邱老特别提到梧州的水质。由于梧州地处桂江、浔江的汇合处,而这两江又全部流经喀斯特地区,水质偏燥热,身体更易聚火,这使得梧州凉茶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什么瘢痧茶、葫芦茶、金银菊、五花茶等品种遍地开花,这些凉茶都是由性寒味苦的中药材煎制而成,适合治疗四季感冒、头痛发热、积滞诸症。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实际上是中医哲学中的阴阳平衡理论。在梧州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喝邱老自己配制的凉茶,事实证明,这种草药熬制的凉茶十分有效,以快速、有效的降火、祛湿效果让我很快恢复了体内的平衡,各种症状随即消失。
但是,我的生活中从此就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隔一两天,就要到街头的凉茶铺子里,大口大口喝一碗凉茶,以压制体内躁动的热火。虽然麻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要在这里生活,你就得喝凉茶。这如同在北方要喝烈酒、在青藏高原要喝酥油茶是一个道理。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梧州的凉茶铺那么多。
在岭南生活,如果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便秘、喉咙上火等。梧州人经过长期的实践,以中医中草药为基础,慢慢摸索出能自我调节身体的凉茶,只要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生活,喝凉茶就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4年10月号)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the_magazine/main_themes/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