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再,琴音犹存——马世芳
文/马世芳
九月二十八日,李宗盛在小巨蛋办「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会。一万两千观众和他一起又笑又哭,像是花三个钟头重新把大半辈子重新活过一遍。
三年前的二月,「纵贯线」巡演最终站回到台北,李宗盛说要唱一首「前面五十几场都省著没唱,憋到回家了才来唱」的新作,那时还没取歌名,他索性把电脑里放demo的档案夹名称当标题:「给自己的歌」。
那天我也在座,有幸见证「给自己的歌」首度问世的盛况:全场观众跟著一段段歌词爆出一波波掌声与欢呼,在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正目睹旷世经典的诞生:第二年金曲奖,「给自己的歌」拿下年度最佳作词、最佳作曲、年度歌曲三项大奖。李宗盛入行三十几年,乐坛历经几世几劫,老将一出手,仍然让后辈敬畏。
李宗盛小巨蛋演唱会的安可曲,是「给自己的歌」问世三年之后又一首新作,两个多月前刚刚在网路发表。他说:「这首歌是我在北京家里写的。在北京的十年,对我来讲是很深刻的。我一直想把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心里的感动跟挫败,把它写出来......。」他拨了拨吉他,轻叹一口气:「不太敢唱。」然后缓缓开口: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望著大河弯弯
终於敢放胆 / 嘻皮笑脸面对 / 人生的难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 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著的 / 还是那个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 无知地索求,羞耻於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 / 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 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麼时候?......
唱到「时不我予的哀愁」,李宗盛一度哽咽,多少观众也跟著落泪、鼓掌,为他,也为自己。这首「山丘」炉火纯青,真挚深沈,字字句句掷地有声,甚至超越了「给自己的歌」那难以逼视的极高标——是啊,放眼望去,到这个高度,李宗盛的对手也只有李宗盛了。
李宗盛这首歌,旋律是老早就想好的,歌词却足足酝酿了十年才定稿。距他1983年发表生平第一首创作曲——和郑怡合唱的「结束」,倏忽三十载矣。那时「小李」二十五岁,勤勤恳恳,不放过每一个工作机会,只希望能获得同行肯定,总有一天靠音乐养活自己,不用再回北投帮老爸送瓦斯。
如今「大哥」五十五岁,经手创作、制作的唱片,正版加盗版的总销量绝对超过一亿张。且看「你像个孩子似的」多少人抄在分手信里的名句「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 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到「梦醒时分」那定义一代爱情观的「有些事你永远不必问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不夸张地说,李宗盛的歌,构成了不只一代人「爱情修辞学」的基础。然而当这位「女性爱情代言人」被问及创作心法,他是这麼说的:
「其实从我的纪录,你就可以知道我非常不了解女性,我只是在背后理性地分析之后,在歌里感性地抒发给人家。我写歌不是靠灵感,灵感一无是处,就跟爱情一样没有用......你也可以说,我歌里写的都是我人生无法完成的、欠缺的爱情的美。」
唉,是的,艺术家往往牺牲自己、成全作品。假如你不幸选择了流行音乐这一行,谁管你呕心沥血才华盖世,你痛切曲折的人生故事,照样会是千万看客拿来当配饭小菜,调侃塞牙缝的余兴节目。李宗盛在「十二楼」就写过的嘛:「影剧版依然沸沸扬扬 / 像极了枪声大作的靶场」......。
十年前,李宗盛赴北京定居前夕,我曾去他在台北的基地「敬业录音室」拜访。那时他已经决心投身手工制琴事业,「李吉他」的作坊刚在北京设厂,工作室桌上正摊著好几本国外名厂的吉他维修手册。李宗盛纵论歌坛大势,说起他对台湾大环境的失望、对中国音乐市场未来的想像,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我记得他斩钉截铁预言:接下来中文乐坛重心必然转向大陆,他双眼发亮地说:「未来的女神从北方来」。
2010年底,我在广播邀访李宗盛,忍不住重提旧事:七八年过去了,女神果真来了麼?他沉吟再三,承认当时是过度乐观了。他体会到流行音乐蓬勃发展的土壤,首先还是得有自由的环境。两岸文化差异的巨大鸿沟,远比当初想像的更难跨越。他甚至说:现在他认为台湾独立音乐呈现的风貌,才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希望。
李宗盛不是说说而已。这几年,他不只大力支持独立音乐人聚集的「简单生活节」、连续两届担任大会主席,还在电台持续录制了一整年回顾半生创作、推介两岸新锐独立作品的节目。去年他更在政大传播学院开课,专讲「A&R」(Artist and Repertoire,即艺人与作品经纪),把多年做唱片的心法「衣钵」,倾囊相授给有心入行的年轻人。他曾说:这个行业大家只看到明星,然而明星后面的那些人,往往才是真正的菁英、真正的天才。
小巨蛋演唱会的最后一首安可曲是「给自己的歌」。唱罢,李宗盛鞠躬退场。乐手留在台上继续演奏,一个接一个收起乐器。鱼贯离场,投影幕逐一给他们特写、打上名字。音乐渐渐「瘦」下去,直到末了,舞台中央只剩下键盘手兼音乐总监Mac Chew。他弹了最后一个和弦,鞠躬下台。琴声回荡,全场灯暗,只剩一束光,照著舞台上三把李宗盛手作的木吉他。
蓦地,我想起他在「李吉他」作坊草创之初写下的那几句话:
这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
九月二十八日,李宗盛在小巨蛋办「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会。一万两千观众和他一起又笑又哭,像是花三个钟头重新把大半辈子重新活过一遍。
三年前的二月,「纵贯线」巡演最终站回到台北,李宗盛说要唱一首「前面五十几场都省著没唱,憋到回家了才来唱」的新作,那时还没取歌名,他索性把电脑里放demo的档案夹名称当标题:「给自己的歌」。
那天我也在座,有幸见证「给自己的歌」首度问世的盛况:全场观众跟著一段段歌词爆出一波波掌声与欢呼,在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正目睹旷世经典的诞生:第二年金曲奖,「给自己的歌」拿下年度最佳作词、最佳作曲、年度歌曲三项大奖。李宗盛入行三十几年,乐坛历经几世几劫,老将一出手,仍然让后辈敬畏。
李宗盛小巨蛋演唱会的安可曲,是「给自己的歌」问世三年之后又一首新作,两个多月前刚刚在网路发表。他说:「这首歌是我在北京家里写的。在北京的十年,对我来讲是很深刻的。我一直想把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心里的感动跟挫败,把它写出来......。」他拨了拨吉他,轻叹一口气:「不太敢唱。」然后缓缓开口: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望著大河弯弯
终於敢放胆 / 嘻皮笑脸面对 / 人生的难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 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著的 / 还是那个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 无知地索求,羞耻於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 / 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 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麼时候?......
唱到「时不我予的哀愁」,李宗盛一度哽咽,多少观众也跟著落泪、鼓掌,为他,也为自己。这首「山丘」炉火纯青,真挚深沈,字字句句掷地有声,甚至超越了「给自己的歌」那难以逼视的极高标——是啊,放眼望去,到这个高度,李宗盛的对手也只有李宗盛了。
李宗盛这首歌,旋律是老早就想好的,歌词却足足酝酿了十年才定稿。距他1983年发表生平第一首创作曲——和郑怡合唱的「结束」,倏忽三十载矣。那时「小李」二十五岁,勤勤恳恳,不放过每一个工作机会,只希望能获得同行肯定,总有一天靠音乐养活自己,不用再回北投帮老爸送瓦斯。
如今「大哥」五十五岁,经手创作、制作的唱片,正版加盗版的总销量绝对超过一亿张。且看「你像个孩子似的」多少人抄在分手信里的名句「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 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到「梦醒时分」那定义一代爱情观的「有些事你永远不必问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不夸张地说,李宗盛的歌,构成了不只一代人「爱情修辞学」的基础。然而当这位「女性爱情代言人」被问及创作心法,他是这麼说的:
「其实从我的纪录,你就可以知道我非常不了解女性,我只是在背后理性地分析之后,在歌里感性地抒发给人家。我写歌不是靠灵感,灵感一无是处,就跟爱情一样没有用......你也可以说,我歌里写的都是我人生无法完成的、欠缺的爱情的美。」
唉,是的,艺术家往往牺牲自己、成全作品。假如你不幸选择了流行音乐这一行,谁管你呕心沥血才华盖世,你痛切曲折的人生故事,照样会是千万看客拿来当配饭小菜,调侃塞牙缝的余兴节目。李宗盛在「十二楼」就写过的嘛:「影剧版依然沸沸扬扬 / 像极了枪声大作的靶场」......。
十年前,李宗盛赴北京定居前夕,我曾去他在台北的基地「敬业录音室」拜访。那时他已经决心投身手工制琴事业,「李吉他」的作坊刚在北京设厂,工作室桌上正摊著好几本国外名厂的吉他维修手册。李宗盛纵论歌坛大势,说起他对台湾大环境的失望、对中国音乐市场未来的想像,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我记得他斩钉截铁预言:接下来中文乐坛重心必然转向大陆,他双眼发亮地说:「未来的女神从北方来」。
2010年底,我在广播邀访李宗盛,忍不住重提旧事:七八年过去了,女神果真来了麼?他沉吟再三,承认当时是过度乐观了。他体会到流行音乐蓬勃发展的土壤,首先还是得有自由的环境。两岸文化差异的巨大鸿沟,远比当初想像的更难跨越。他甚至说:现在他认为台湾独立音乐呈现的风貌,才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希望。
李宗盛不是说说而已。这几年,他不只大力支持独立音乐人聚集的「简单生活节」、连续两届担任大会主席,还在电台持续录制了一整年回顾半生创作、推介两岸新锐独立作品的节目。去年他更在政大传播学院开课,专讲「A&R」(Artist and Repertoire,即艺人与作品经纪),把多年做唱片的心法「衣钵」,倾囊相授给有心入行的年轻人。他曾说:这个行业大家只看到明星,然而明星后面的那些人,往往才是真正的菁英、真正的天才。
小巨蛋演唱会的最后一首安可曲是「给自己的歌」。唱罢,李宗盛鞠躬退场。乐手留在台上继续演奏,一个接一个收起乐器。鱼贯离场,投影幕逐一给他们特写、打上名字。音乐渐渐「瘦」下去,直到末了,舞台中央只剩下键盘手兼音乐总监Mac Chew。他弹了最后一个和弦,鞠躬下台。琴声回荡,全场灯暗,只剩一束光,照著舞台上三把李宗盛手作的木吉他。
蓦地,我想起他在「李吉他」作坊草创之初写下的那几句话:
这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