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间的少年》
我是一个很少自己买书看的人,因为自己买的书总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与冲动,因而总是蹭别人的书看,比如这本《此间的少年》。朋友带来这本初中时代的书,我以为她是在缅怀逝去的青春。花了3个多小时看完,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词汇贫乏并且很是随意地用“现实”两个字来笼统地形容我读后的感受。朋友笑说我太随便了,勒令我上交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读后感,于是有了此文。
书的序中说,读《此间》的人以两种居多,一种是还未长大,想这是一本揭开了青春帘子、可以借之管窥大学生活的书,一种则是已经预感到了老去,和作者一样缅怀那个年轻的年代。我以为我是后者,尽管我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大二在读生,却也时常在行走的间隙里发呆,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
《此间》这本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基础的同人小说,以宋代嘉佑年为时间背景,地点在以北京大学为模板的汴京大学,笑中带着丝丝伤感地描绘了一段寻常的大学生活轨迹。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汴梁秋凉,落叶。落叶背后,二胡嘶哑的弦,老人在西风中低唱。这个时候,故事发生了。
无论是原著还是这本书中,郭靖不改呆傻的形象,却也一如既往地幸运,友情、爱情、事业大丰收。对于他与黄蓉的故事,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感慨不是每一个郭靖都能遇到黄蓉,不是每一个傻小子都能遇到全心全意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女生,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原地默默等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作为书中颇费笔墨书写的“愤青”令狐冲,虽然首篇就一句带过他后来成为名动汴京校园的一位人物,但我并没有看出这位有着封侯意的书生的成就。虽然作者研究他大一一年的执政历史,得出这是一位难得一遇的屡战屡败的悲剧英雄的结论,但我却觉得这样的人物更亲切,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他心中有豪言壮志,时常吐槽校长独孤求败,誓要当一把学校制度改革的先驱,却苦于没有机会。作为班长,他组织的活动甚少有人追随,唯一组织过一次不是很成功的舞会,有着不愉快的结尾,或者“很久后,乔峰有了女朋友,是他们班的文体委员阿朱”这样的结尾比较喜庆一点。他怀着不知是喜悦还是无奈的心情连任班长,却连召开班会的本事都没有。而他最硬气的该是接在梁发那句“谁愿意谁管”后的“我不乐意”吧。是不是有一个词叫“自作自受”,活干好了是应该,干砸了就该挨骂,因为在别人眼里你什么都不是。我有几分了解那种感受,只是世界上无数人在敲打别人的时候都不曾考虑别人的感受。综合总总,令狐冲这个班长当得还是很窝囊,因为他硬气的时候着实不多啊,或者是种普遍现象呢,,谁又知道呢,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而我以为书中最耐读的当属乔峰与康敏的故事,这放在武侠剧里就是大侠和侠女的九曲十八弯的爱情故事了。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生猛的人互相欣赏,关系铁到可以为彼此两肋插刀。故事当然不会到这里结束,所有的男闺蜜都有另一个名字叫备胎。她毫无疑问地爱上了他,他却只是把她当兄弟,她毕业在即,无数次暗示无果,终于转身嫁作他人妇,而他则在她离开后才醒悟,求而不得他因为一条白手绢接受了另一个女生,最终还是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去有她在的公司,尽管他有更好的选择,尽管她已经有两个孩子,尽管他们不再有可能。只是故事终究是故去的事,不管回忆如何不受控制。
乔峰与康敏的故事背离原著太多,只是我心疼那个张扬的女生,心疼那个笑得意气风发却在夏夜的晚风里哭得像个随时会破碎的纸人儿,以至于我不希望乔峰和阿朱走到一起,总觉得兜兜转转的他们还能回到原点,却不想康姐是如此地决绝,是不是和乔峰醉酒错过送行也有一点关系呢。毕竟女生都会这样慰藉自己,如果他怎样怎样,那我就怎样怎样,不过换来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如果说,乔康之间的故事是一声叹息,那么杨康与穆念慈的故事则让人愤慨。一边为穆念慈的苦涩的感情垂泪,一边唾弃杨康是个大坏蛋,不是东西,渣渣!他为她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她为她坚持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他烦她总是在他耳旁唧唧歪歪,但不得不承认她在他生活中的分量,少了她一个月他的生活就变得一团乱,她也很烦,总要帮记性差的他几琐事,但她还是不可制之地爱上他,她的日记本里是那些遥远却依旧清晰的回忆,但也只有她还记得,留着他送的头花和镜子,他教的羽毛球她至今还称霸全班无人能敌,可是在他心里“穆念慈”和“女朋友”似乎是对立的词,如果穆念慈在杨康心中永远不能成为女朋友的一个名字,那她到底算什么呢?她落寞地将自己定义为闹钟。最绝望的该是她收到的一生中第一封情书的时候吧,等待了多少年,却是他替别人写的,她甚至可以想象被抄写前那飞扬跋扈的原体。
再相见,她已走出他的世界,不再惹他心烦,找到那个把她看做全世界的人,而他也是楞了,是措手不及吧,还是不可思议。只是在文末,在他的抽屉里安静地躺着她的日记,我以为他们是彼此喜欢的,只是为什么没有在一起呢。我简单地以为喜欢就该在一起啊,只是我没有看懂他。
最后的最后,故事都落幕了。我只想感叹,多少感情的曲折都是因为一个字,作!以及,千万不要得罪女人,她能把你当成全世界,狠起来也能抛弃全世界去成为别人的全世界。毕竟没几个缺心眼到离开了谁就不能活。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道少
或许20年后再看这本书又是另一番心得了。
书的序中说,读《此间》的人以两种居多,一种是还未长大,想这是一本揭开了青春帘子、可以借之管窥大学生活的书,一种则是已经预感到了老去,和作者一样缅怀那个年轻的年代。我以为我是后者,尽管我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大二在读生,却也时常在行走的间隙里发呆,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
《此间》这本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基础的同人小说,以宋代嘉佑年为时间背景,地点在以北京大学为模板的汴京大学,笑中带着丝丝伤感地描绘了一段寻常的大学生活轨迹。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汴梁秋凉,落叶。落叶背后,二胡嘶哑的弦,老人在西风中低唱。这个时候,故事发生了。
无论是原著还是这本书中,郭靖不改呆傻的形象,却也一如既往地幸运,友情、爱情、事业大丰收。对于他与黄蓉的故事,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感慨不是每一个郭靖都能遇到黄蓉,不是每一个傻小子都能遇到全心全意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女生,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原地默默等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作为书中颇费笔墨书写的“愤青”令狐冲,虽然首篇就一句带过他后来成为名动汴京校园的一位人物,但我并没有看出这位有着封侯意的书生的成就。虽然作者研究他大一一年的执政历史,得出这是一位难得一遇的屡战屡败的悲剧英雄的结论,但我却觉得这样的人物更亲切,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他心中有豪言壮志,时常吐槽校长独孤求败,誓要当一把学校制度改革的先驱,却苦于没有机会。作为班长,他组织的活动甚少有人追随,唯一组织过一次不是很成功的舞会,有着不愉快的结尾,或者“很久后,乔峰有了女朋友,是他们班的文体委员阿朱”这样的结尾比较喜庆一点。他怀着不知是喜悦还是无奈的心情连任班长,却连召开班会的本事都没有。而他最硬气的该是接在梁发那句“谁愿意谁管”后的“我不乐意”吧。是不是有一个词叫“自作自受”,活干好了是应该,干砸了就该挨骂,因为在别人眼里你什么都不是。我有几分了解那种感受,只是世界上无数人在敲打别人的时候都不曾考虑别人的感受。综合总总,令狐冲这个班长当得还是很窝囊,因为他硬气的时候着实不多啊,或者是种普遍现象呢,,谁又知道呢,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而我以为书中最耐读的当属乔峰与康敏的故事,这放在武侠剧里就是大侠和侠女的九曲十八弯的爱情故事了。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生猛的人互相欣赏,关系铁到可以为彼此两肋插刀。故事当然不会到这里结束,所有的男闺蜜都有另一个名字叫备胎。她毫无疑问地爱上了他,他却只是把她当兄弟,她毕业在即,无数次暗示无果,终于转身嫁作他人妇,而他则在她离开后才醒悟,求而不得他因为一条白手绢接受了另一个女生,最终还是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去有她在的公司,尽管他有更好的选择,尽管她已经有两个孩子,尽管他们不再有可能。只是故事终究是故去的事,不管回忆如何不受控制。
乔峰与康敏的故事背离原著太多,只是我心疼那个张扬的女生,心疼那个笑得意气风发却在夏夜的晚风里哭得像个随时会破碎的纸人儿,以至于我不希望乔峰和阿朱走到一起,总觉得兜兜转转的他们还能回到原点,却不想康姐是如此地决绝,是不是和乔峰醉酒错过送行也有一点关系呢。毕竟女生都会这样慰藉自己,如果他怎样怎样,那我就怎样怎样,不过换来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如果说,乔康之间的故事是一声叹息,那么杨康与穆念慈的故事则让人愤慨。一边为穆念慈的苦涩的感情垂泪,一边唾弃杨康是个大坏蛋,不是东西,渣渣!他为她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她为她坚持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他烦她总是在他耳旁唧唧歪歪,但不得不承认她在他生活中的分量,少了她一个月他的生活就变得一团乱,她也很烦,总要帮记性差的他几琐事,但她还是不可制之地爱上他,她的日记本里是那些遥远却依旧清晰的回忆,但也只有她还记得,留着他送的头花和镜子,他教的羽毛球她至今还称霸全班无人能敌,可是在他心里“穆念慈”和“女朋友”似乎是对立的词,如果穆念慈在杨康心中永远不能成为女朋友的一个名字,那她到底算什么呢?她落寞地将自己定义为闹钟。最绝望的该是她收到的一生中第一封情书的时候吧,等待了多少年,却是他替别人写的,她甚至可以想象被抄写前那飞扬跋扈的原体。
再相见,她已走出他的世界,不再惹他心烦,找到那个把她看做全世界的人,而他也是楞了,是措手不及吧,还是不可思议。只是在文末,在他的抽屉里安静地躺着她的日记,我以为他们是彼此喜欢的,只是为什么没有在一起呢。我简单地以为喜欢就该在一起啊,只是我没有看懂他。
最后的最后,故事都落幕了。我只想感叹,多少感情的曲折都是因为一个字,作!以及,千万不要得罪女人,她能把你当成全世界,狠起来也能抛弃全世界去成为别人的全世界。毕竟没几个缺心眼到离开了谁就不能活。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道少
或许20年后再看这本书又是另一番心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