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一些事——国庆&国庆后
1 .
最近有不同的已婚人士向我这个未婚单身人士吐槽。
一个是大学同宿舍好友,平常很少吐槽的霞姐。
另一个是隔壁宿舍习惯性吐槽的潮汕女小杨。
a. 乖乖女的困惑
霞姐上次跟LU一起来广州探望我,有些念叨,前几天估计是委屈憋久了实在忍不住了才微信BLABLABLA讲了一堆。
霞姐不爽的是两点,一个是她跟她老公的相处模式,另一个是她的婆婆。
霞姐跟她老公是校园内拍拖结婚生子,都是同乡,当初觉得这男的OK啊,虽然是工科男,但对霞姐蛮好的且蛮浪漫的,比如圣诞节送了一大棵圣诞树,是的,圣诞树...当时我就愣了天呐真的好有创意...经常拿些吃的收买我们这些猪朋狗友,毕业时候请我们去唱K他唱刘德华的歌很好听的。真心为霞姐开心,总觉得霞姐认识这个工科男后,整个人开朗大方了很多,也觉得这人比她的EX要好。
婚后霞姐跟她老公属于周末夫妻持续到现在,霞姐老公在另一个车程大概2小时的地方工作,每周末回一次。霞姐吐槽的点是“觉得她老公对她冷淡了,两人没话讲。周末她老公回来也只是看电视不怎么愿意出去。也不跟孩子玩,叫他跟孩子玩才动一动。”
对于我这个木有经验的人来说,我只能听着,而且也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是有时候忍不住会给一些启发性的建议,比如让她站在她老公的角度上想想,是不是太累了,或者觉得没意思?能不能一起做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云云...
嗯可能真的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总觉得如果两个相爱的人只能周末见面,那见面的时间就好宝贵,会很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会想跟对方在一起,就算陪着他哪儿都不去,在家看电视看电影打游戏也觉得很嗨森的事情,抑或是做一餐好吃的。当然能一起外出进行一个短TRIP徒步也很好。其实就算是现在,每次我跟魔镜或是老夏,或是我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都很珍惜当下的时光,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已婚有孩的夫妻都会面临的一个倦怠期,还是说这是因为跟老人家住在一起所以没有了夫妻单独相处的空间和生活?生活的内容已经被孩子给填满?
再说说第二个霞姐的吐槽点吧,她的婆婆。其实见过她的婆婆数面,一个眼神犀利的农村妇女,因为老公早逝,自己一手带大两个孩子,且两个孩子都颇有出息,女儿是IT精英,儿子(霞姐老公)在垄断性国企工作。婆婆就唠叨霞姐为啥学文科不是理工科,文科赚钱不多BLABLABLA...幸好霞姐当时心里也没憋着,跟她婆婆理论,然后她婆婆就去散步了...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嫌弃不嫌弃的问题,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果不是一方性格脾气比较好,对个人空间需求没那么大(旧时候的童养媳或者现在依赖性特别强的女性?),同一屋檐下难免会有些口角或者互相看不顺眼,而女人大多数都是小气小心眼碎碎嘴的(包括我...),一个女人有时候就够烦了,两个女人男的夹在中间真不容易...
不知道跟老人家分开住,或者让自己多学点东西充充电发展多些兴趣爱好,会不会有助于关系改善?
b. 依赖女的埋怨
另一个则是新家的邻居,潮汕女孩子,人长得不错算得上漂亮的,
但家里乱成一团,有莫名其妙地味道。
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她有BB所以东西比较多,后来她宝宝送回乡下给她父母带,她的家还是一如既往的脏乱,我就知道家乱不是有孩子的缘故...不难受么...不怕有老鼠蟑螂么...然后她一般做了东西拿过来分给我吃我一般都婉拒了...实在不能想象脏兮兮的厨房里做出来的东西会好吃...
她抱怨的最多的是她老公,甚至连床事都会跟我说,真的囧S我了,后来每当她会说“我跟你讲一件很恶心的事情...”我立刻打断她,SORRY我没兴趣听...
小杨属于超级依赖性人格,比如坐公交车以及生活中的任何决定似乎都要问过她老公才行,然后她吐槽的是两个人除了这些生存上的事情和孩子以外的事情,没有其他话题。
以及其他的她老公如何小气控制财政大权如何不跟她沟通BLABLABLABLABLA...
我现在已经养成自动过滤这些信息她讲我干其他事情的技能...
2.
前天魔镜和老朱筒子过来吃饭,
我用我的老卤水,卤了鸡蛋,豆腐干,鸡爪鸭爪鸡胗鹌鹑蛋,做了个彩椒玉米沙拉,冬菇焖鸡饭,还弄了一道甜品——桂花玫瑰淮山。
算是一次小小的正式宴请,就差酒了。
也跟魔镜聊了一下上述感情方面的事情,魔镜说,以前我小时候她跟老夏经常带我出去玩的,两个人在教育我方面有一致的看法和目标:寧寧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了。(THAT'S WHY MY TEARS BLURT OUT WHEN 谢贤在许愿池前双手合十说“我希望谢霆锋和谢婷婷幸福快乐地过一生。”)看回小时候的照片便知道。
而且老豆就算结了婚也对麻麻很好,以前就觉得老夏经常送东西给魔镜,结婚N年还会送花啊送礼物什么的,只是魔镜没心没肺经常搞不见...额估计我也是遗传了她这点。
真的是,粑粑爱麻麻是多重要的事情,然后两个人中起码一个人有些浪漫的想法和愿意折腾,最好就是,爱吃...爱做饭...男人爱做饭真的超级有魅力的好不好...老夏做菜其实比魔镜好吃很多,魔镜就是煲汤好喝...
也突然间问了姥姥为啥不再婚。
姥姥25年前姥爷走的时候,就一直单着也没再嫁(她是天蝎...),她说再嫁给其他老头子还不是要伺候别人。
我总是觉得,她对姥爷的爱和感情,比我们想的都要绵长和执着,这可能也是支撑着那么多年她一个人过下去的一个力量吧。好像李银河对王小波。有的人,真的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当晚觉得有些感动的是,
魔镜突然跟我说,
我相信你肯定会遇到一个对你很好的人的。
亲爱的魔镜,谢谢你爱我始终如一。
3. MR.忽悠男 & MS. 哀怨女
近来碰到两个奇葩,一男一女。
a. 玩忽悠自以为是的忽悠男
男的是上次活动邀请的嘉宾之一,刚入职的时候同事说他也是应聘我这个职位的,可以发展成为志愿者,于是加了微信,没聊过,只是看他经常刷知乎。有一次他莫名其妙的问我现在馆长做得怎样云云,我认真滴回答了就没下文。本次活动前有在另一个同事组织的针对应届生就业的分享会上见到他,他分享前我还蛮感兴趣他的分享的,可是他一讲,完全就觉得是玩忽悠,压根没有准备,不知所云。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我已经是职场人,我想听到的东西跟应届生有些不同,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了?
这次活动结束后,收集了参加者和志愿者的反馈,我因为也是分享者之一所以没有巡场不知道其他人的表现,也很放心,因为都是朋友。但反馈的结果,都在指向,那个人,又是压根没有任何准备,一上来就让参加者提问题。。。刚开始到的时候还说我们通知时没有通知具体的位置是在二楼(我查了一下邮件和微信通知都有写),结束时候的反馈,反而是说志愿者们在冷场时不会搞气氛!还真把自己当爷了。。。表怪我事后诸葛亮,其实当初一看他的简历的时候,内心会有个大问号,这个人有能力精力做这么多事情么?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非是天才式百科全书的人物,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位吧。。。达芬奇,富兰克林,爱因斯坦。。。
事不过三,反正以后应该不会再请他了。
b. 神叨叨的哀怨女
上次微信有个陌生人加我,名字叫什么“受伤治疗师”,以为是广告粉,没搭理她。后来说是同事介绍的,才加了她。
湖北孝感人,来广州参加灵修课程,同事已经提醒我她话比较多了,但是还是有些超出我意料之外,完全停不下来,好像她经历的事情是地球上最悲惨的事情了然后她对面的人累了一天本来可以回家好好休息然后听一些不太想干的事情且完全没有共鸣...她说她宫颈癌然后切除了宫颈,跟老公离婚,现在搞公益,烘焙班音乐课班只是象征性地收1元,场地别人提供帮忙,跟当地政府媒体关系如何好如何曝光见报率高BLABLABLABLA...
我当时有那么几分钟,为表示我的礼貌忍住了...但后来还是忍不住看手机...我一般跟别人聊天时不会怎么看手机除非有电话...
真心是NO ZUO NO DIE...
后来她还跑到图书馆去,多余的书要我寄给她,我们的杯子也想要说有LOGO要作版,前者我答应了,后者因为是限量版且她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特别急切贪婪地想把一切资源收入怀里。
一方面是物质的缺乏,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道德拔得那么高,不会变成神经病么?
以前老夏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点评一下某某女人一脸苦瓜相一看就知道不会幸福的BLABLABLA,虽然有嘴贱的成分在,但有时候真心是相由心生。这个阿姨真的是一脸苦相,是苦相,OK我觉得一个人长得寒碜没问题,气质修养有也不会丑到哪儿去,可自从那张嘴一张一翕一张一翕且牙齿又不好看地在我对面BLABLABLABLA讲话的时候,我的想法有些恶毒,你这么多不幸,不会因为是太丑了话太多了吧。
抱歉,我的精力我的同情心,真的有限,只能给我的重要他人或者以后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客户,要PAY的。倾听别人的心理垃圾,也是很费神费力的一件事情。
刚好在《真爱是非常顽强的》这本书里看到一段话,对这类型人描述十分到位,摘录如下: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 [poor me drama],[可怜人的其乞怜戏]。不善于理性沟通的人们,用来操控别人以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惯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命令式的,直接强迫别人屈从他;一种是消极乞怜式的,利用别人的同情心以争取注意。这个是代理,人人吃软不吃硬,命令式通常会遭致反感,但[乞怜式]似乎还能达到相当效果。”然后作者举了这类型人在爱情里面用的方式,有命令式的比如割腕撞墙'一哭二闹三上吊'等极端式的表达,也有'如果你不回家吃饭我也不吃饭等到你回来为止'这种软性的威胁;“但[乞怜者]常因食髓知味而变成真正的可怜人。久而久之,他们会以眉头深锁和到处诉苦为争取一切[心之所欲]的手段,乞怜的边际效益却越来越低,因为没有人能欢欢喜喜的跟一个[可怜虫]相处,心甘情愿的关爱他们。利用自己的可怜与悲伤来吸引别人同情,其实没有办法称心如意很久。人人或多或少曾利用[乞怜我]达到某种目的,但在自己心里出现[可怜可怜我]的呼声时,不妨正式内心,问自己:[你到底想要求什么?]能够正面沟通就正面沟通。因为同情毕竟不是爱,不许委屈自己做感情的乞丐。”
对最后两句的总结真心是不能同意更多,我见过的任何一个经历过一般大众没有经历过的苦难的人,在讲述他们的事情的时候,只有对当时那些不公平或世态炎凉的悲哀感叹,而鲜少是需要别人拿同情来滋养他们的心。
有时候跟亲朋也会玩玩这种小哀怨游戏,但自己内心深知没有PITY ME PLEASE的意思。那些入戏太深的人,跳不出来,一辈子玩这个,嗯,冷暖自知,你觉得有意思又不伤人就好咯。
反正对这类型人,我是敬而远之的。
最近有不同的已婚人士向我这个未婚单身人士吐槽。
一个是大学同宿舍好友,平常很少吐槽的霞姐。
另一个是隔壁宿舍习惯性吐槽的潮汕女小杨。
a. 乖乖女的困惑
霞姐上次跟LU一起来广州探望我,有些念叨,前几天估计是委屈憋久了实在忍不住了才微信BLABLABLA讲了一堆。
霞姐不爽的是两点,一个是她跟她老公的相处模式,另一个是她的婆婆。
霞姐跟她老公是校园内拍拖结婚生子,都是同乡,当初觉得这男的OK啊,虽然是工科男,但对霞姐蛮好的且蛮浪漫的,比如圣诞节送了一大棵圣诞树,是的,圣诞树...当时我就愣了天呐真的好有创意...经常拿些吃的收买我们这些猪朋狗友,毕业时候请我们去唱K他唱刘德华的歌很好听的。真心为霞姐开心,总觉得霞姐认识这个工科男后,整个人开朗大方了很多,也觉得这人比她的EX要好。
婚后霞姐跟她老公属于周末夫妻持续到现在,霞姐老公在另一个车程大概2小时的地方工作,每周末回一次。霞姐吐槽的点是“觉得她老公对她冷淡了,两人没话讲。周末她老公回来也只是看电视不怎么愿意出去。也不跟孩子玩,叫他跟孩子玩才动一动。”
对于我这个木有经验的人来说,我只能听着,而且也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是有时候忍不住会给一些启发性的建议,比如让她站在她老公的角度上想想,是不是太累了,或者觉得没意思?能不能一起做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云云...
嗯可能真的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我总觉得如果两个相爱的人只能周末见面,那见面的时间就好宝贵,会很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会想跟对方在一起,就算陪着他哪儿都不去,在家看电视看电影打游戏也觉得很嗨森的事情,抑或是做一餐好吃的。当然能一起外出进行一个短TRIP徒步也很好。其实就算是现在,每次我跟魔镜或是老夏,或是我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都很珍惜当下的时光,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已婚有孩的夫妻都会面临的一个倦怠期,还是说这是因为跟老人家住在一起所以没有了夫妻单独相处的空间和生活?生活的内容已经被孩子给填满?
再说说第二个霞姐的吐槽点吧,她的婆婆。其实见过她的婆婆数面,一个眼神犀利的农村妇女,因为老公早逝,自己一手带大两个孩子,且两个孩子都颇有出息,女儿是IT精英,儿子(霞姐老公)在垄断性国企工作。婆婆就唠叨霞姐为啥学文科不是理工科,文科赚钱不多BLABLABLA...幸好霞姐当时心里也没憋着,跟她婆婆理论,然后她婆婆就去散步了...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嫌弃不嫌弃的问题,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果不是一方性格脾气比较好,对个人空间需求没那么大(旧时候的童养媳或者现在依赖性特别强的女性?),同一屋檐下难免会有些口角或者互相看不顺眼,而女人大多数都是小气小心眼碎碎嘴的(包括我...),一个女人有时候就够烦了,两个女人男的夹在中间真不容易...
不知道跟老人家分开住,或者让自己多学点东西充充电发展多些兴趣爱好,会不会有助于关系改善?
b. 依赖女的埋怨
另一个则是新家的邻居,潮汕女孩子,人长得不错算得上漂亮的,
但家里乱成一团,有莫名其妙地味道。
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她有BB所以东西比较多,后来她宝宝送回乡下给她父母带,她的家还是一如既往的脏乱,我就知道家乱不是有孩子的缘故...不难受么...不怕有老鼠蟑螂么...然后她一般做了东西拿过来分给我吃我一般都婉拒了...实在不能想象脏兮兮的厨房里做出来的东西会好吃...
她抱怨的最多的是她老公,甚至连床事都会跟我说,真的囧S我了,后来每当她会说“我跟你讲一件很恶心的事情...”我立刻打断她,SORRY我没兴趣听...
小杨属于超级依赖性人格,比如坐公交车以及生活中的任何决定似乎都要问过她老公才行,然后她吐槽的是两个人除了这些生存上的事情和孩子以外的事情,没有其他话题。
以及其他的她老公如何小气控制财政大权如何不跟她沟通BLABLABLABLABLA...
我现在已经养成自动过滤这些信息她讲我干其他事情的技能...
2.
前天魔镜和老朱筒子过来吃饭,
我用我的老卤水,卤了鸡蛋,豆腐干,鸡爪鸭爪鸡胗鹌鹑蛋,做了个彩椒玉米沙拉,冬菇焖鸡饭,还弄了一道甜品——桂花玫瑰淮山。
算是一次小小的正式宴请,就差酒了。
也跟魔镜聊了一下上述感情方面的事情,魔镜说,以前我小时候她跟老夏经常带我出去玩的,两个人在教育我方面有一致的看法和目标:寧寧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了。(THAT'S WHY MY TEARS BLURT OUT WHEN 谢贤在许愿池前双手合十说“我希望谢霆锋和谢婷婷幸福快乐地过一生。”)看回小时候的照片便知道。
而且老豆就算结了婚也对麻麻很好,以前就觉得老夏经常送东西给魔镜,结婚N年还会送花啊送礼物什么的,只是魔镜没心没肺经常搞不见...额估计我也是遗传了她这点。
真的是,粑粑爱麻麻是多重要的事情,然后两个人中起码一个人有些浪漫的想法和愿意折腾,最好就是,爱吃...爱做饭...男人爱做饭真的超级有魅力的好不好...老夏做菜其实比魔镜好吃很多,魔镜就是煲汤好喝...
也突然间问了姥姥为啥不再婚。
姥姥25年前姥爷走的时候,就一直单着也没再嫁(她是天蝎...),她说再嫁给其他老头子还不是要伺候别人。
我总是觉得,她对姥爷的爱和感情,比我们想的都要绵长和执着,这可能也是支撑着那么多年她一个人过下去的一个力量吧。好像李银河对王小波。有的人,真的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当晚觉得有些感动的是,
魔镜突然跟我说,
我相信你肯定会遇到一个对你很好的人的。
亲爱的魔镜,谢谢你爱我始终如一。
3. MR.忽悠男 & MS. 哀怨女
近来碰到两个奇葩,一男一女。
a. 玩忽悠自以为是的忽悠男
男的是上次活动邀请的嘉宾之一,刚入职的时候同事说他也是应聘我这个职位的,可以发展成为志愿者,于是加了微信,没聊过,只是看他经常刷知乎。有一次他莫名其妙的问我现在馆长做得怎样云云,我认真滴回答了就没下文。本次活动前有在另一个同事组织的针对应届生就业的分享会上见到他,他分享前我还蛮感兴趣他的分享的,可是他一讲,完全就觉得是玩忽悠,压根没有准备,不知所云。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我已经是职场人,我想听到的东西跟应届生有些不同,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了?
这次活动结束后,收集了参加者和志愿者的反馈,我因为也是分享者之一所以没有巡场不知道其他人的表现,也很放心,因为都是朋友。但反馈的结果,都在指向,那个人,又是压根没有任何准备,一上来就让参加者提问题。。。刚开始到的时候还说我们通知时没有通知具体的位置是在二楼(我查了一下邮件和微信通知都有写),结束时候的反馈,反而是说志愿者们在冷场时不会搞气氛!还真把自己当爷了。。。表怪我事后诸葛亮,其实当初一看他的简历的时候,内心会有个大问号,这个人有能力精力做这么多事情么?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非是天才式百科全书的人物,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位吧。。。达芬奇,富兰克林,爱因斯坦。。。
事不过三,反正以后应该不会再请他了。
b. 神叨叨的哀怨女
上次微信有个陌生人加我,名字叫什么“受伤治疗师”,以为是广告粉,没搭理她。后来说是同事介绍的,才加了她。
湖北孝感人,来广州参加灵修课程,同事已经提醒我她话比较多了,但是还是有些超出我意料之外,完全停不下来,好像她经历的事情是地球上最悲惨的事情了然后她对面的人累了一天本来可以回家好好休息然后听一些不太想干的事情且完全没有共鸣...她说她宫颈癌然后切除了宫颈,跟老公离婚,现在搞公益,烘焙班音乐课班只是象征性地收1元,场地别人提供帮忙,跟当地政府媒体关系如何好如何曝光见报率高BLABLABLABLA...
我当时有那么几分钟,为表示我的礼貌忍住了...但后来还是忍不住看手机...我一般跟别人聊天时不会怎么看手机除非有电话...
真心是NO ZUO NO DIE...
后来她还跑到图书馆去,多余的书要我寄给她,我们的杯子也想要说有LOGO要作版,前者我答应了,后者因为是限量版且她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特别急切贪婪地想把一切资源收入怀里。
一方面是物质的缺乏,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道德拔得那么高,不会变成神经病么?
以前老夏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点评一下某某女人一脸苦瓜相一看就知道不会幸福的BLABLABLA,虽然有嘴贱的成分在,但有时候真心是相由心生。这个阿姨真的是一脸苦相,是苦相,OK我觉得一个人长得寒碜没问题,气质修养有也不会丑到哪儿去,可自从那张嘴一张一翕一张一翕且牙齿又不好看地在我对面BLABLABLABLA讲话的时候,我的想法有些恶毒,你这么多不幸,不会因为是太丑了话太多了吧。
抱歉,我的精力我的同情心,真的有限,只能给我的重要他人或者以后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客户,要PAY的。倾听别人的心理垃圾,也是很费神费力的一件事情。
刚好在《真爱是非常顽强的》这本书里看到一段话,对这类型人描述十分到位,摘录如下: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 [poor me drama],[可怜人的其乞怜戏]。不善于理性沟通的人们,用来操控别人以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惯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命令式的,直接强迫别人屈从他;一种是消极乞怜式的,利用别人的同情心以争取注意。这个是代理,人人吃软不吃硬,命令式通常会遭致反感,但[乞怜式]似乎还能达到相当效果。”然后作者举了这类型人在爱情里面用的方式,有命令式的比如割腕撞墙'一哭二闹三上吊'等极端式的表达,也有'如果你不回家吃饭我也不吃饭等到你回来为止'这种软性的威胁;“但[乞怜者]常因食髓知味而变成真正的可怜人。久而久之,他们会以眉头深锁和到处诉苦为争取一切[心之所欲]的手段,乞怜的边际效益却越来越低,因为没有人能欢欢喜喜的跟一个[可怜虫]相处,心甘情愿的关爱他们。利用自己的可怜与悲伤来吸引别人同情,其实没有办法称心如意很久。人人或多或少曾利用[乞怜我]达到某种目的,但在自己心里出现[可怜可怜我]的呼声时,不妨正式内心,问自己:[你到底想要求什么?]能够正面沟通就正面沟通。因为同情毕竟不是爱,不许委屈自己做感情的乞丐。”
对最后两句的总结真心是不能同意更多,我见过的任何一个经历过一般大众没有经历过的苦难的人,在讲述他们的事情的时候,只有对当时那些不公平或世态炎凉的悲哀感叹,而鲜少是需要别人拿同情来滋养他们的心。
有时候跟亲朋也会玩玩这种小哀怨游戏,但自己内心深知没有PITY ME PLEASE的意思。那些入戏太深的人,跳不出来,一辈子玩这个,嗯,冷暖自知,你觉得有意思又不伤人就好咯。
反正对这类型人,我是敬而远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