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这只大鸽子为什么这么大?
这只大鸽子火了!前天晚上新浪微博博主@妖妖小精发了一张长图,引起了网友的疯狂围观和转发。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看过图的不要直接退出啊!后面还有内容,T_T)
b哥想说,这些人实在太无聊了,po主明明解释得很明白了,还在这一个个地装傻卖萌,这tm什么网络文化啊!哎,不过你别说,这鸽子是挺大的哈! 那这只鸽子到底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照片的作者使用了一种古老简单却效果惊艳的拍摄手法——强行透视法(Forced Perspective)。 “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借用了视力幻觉的技术,通过选取特定的拍摄位置和角度让拍摄物看起来比它实际的或远或近或大或小许多,通常用在摄影、摄像和建筑中。使用“强行透视法”可以让你眼中的世界充满无穷无尽的奇幻色彩。(百度百科)作为电影特效的鼻祖,乔治·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在他1901年拍摄的短片《橡皮头(The Man with theRubber Head)》中就使用了这一手法。在短片中,他用一个皮风箱将一个人的头(也是他自己的头)像吹气球一样吹大,然后放气,又吹大,直至吹爆,颇有戏剧效果。
乔治·梅里埃的大部分作品都毁于一战,但是这部影片幸存下来。下面就是这部影片,只有2分钟,是一部默片。
下面的这幅插图就解释了梅里埃如何使用“强行透视法”达到这样的效果。(From: "AHistory of Films" - John L. Fell)
在摄像机前铺设一条很长的轨道,自己坐在一个箱子里,只露出脑袋,并在摄像机前摆放桌子的布景用以遮挡轨道和箱子。轨道做成斜面是为了使桌面所在的平面通过焦点,这样就可以使桌面“隐藏”在画面中,不至于穿帮。当箱子被推至镜头前时,画面中的头部就会变大,反之变小。而在布景的掩护和参照下,这样的大小变化就变得新奇而有趣。 这样的画面效果,用我们被好莱坞特效惯坏的眼睛看来,或许觉得稀松平常,但是在10世纪初电影刚刚诞生的日子里,梅里埃带给了观众难以言表的新奇与惊讶。而强行透视这一简单的技巧,即便在今天,仍然在《指环王》《哈利波特》等需要表现身体大小悬殊的电影里有不同程度的使用。
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综合别人的发明创造、促使电影真正诞生刚开始的两年里,巴黎的观众疯狂地前往影剧院,观看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不过,这个时候的电影,大都是一些记实色彩的短片,一开始还引起了人们的巨大惊奇,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对那些只是单纯记录生活真实场景的短片感到了厌烦。很快,就没有太多人喜欢到剧院看电影了,电影才问世不多久,就已经落到了“人前冷落鞍马稀”的地步。
作为剧院老板和魔术师,乔治·梅里埃特别熟悉观众的心理,也熟悉电影和戏剧这个娱乐行当的经营之道。他动用了光学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术、舞台机关设置、模型等各种手段,来丰富电影的魔幻和具有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他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他为电影引进了戏剧因素,发掘了电影的戏剧性。至今美国的大片虽然制作精良,走的仍然是梅里埃发掘出的电影奇观的路子。
最后b哥向大家推荐电影《雨果》,这部荣获2012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影片,是对乔治·梅里埃跨越百年的致敬。
![]() |
b哥想说,这些人实在太无聊了,po主明明解释得很明白了,还在这一个个地装傻卖萌,这tm什么网络文化啊!哎,不过你别说,这鸽子是挺大的哈! 那这只鸽子到底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照片的作者使用了一种古老简单却效果惊艳的拍摄手法——强行透视法(Forced Perspective)。 “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借用了视力幻觉的技术,通过选取特定的拍摄位置和角度让拍摄物看起来比它实际的或远或近或大或小许多,通常用在摄影、摄像和建筑中。使用“强行透视法”可以让你眼中的世界充满无穷无尽的奇幻色彩。(百度百科)作为电影特效的鼻祖,乔治·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在他1901年拍摄的短片《橡皮头(The Man with theRubber Head)》中就使用了这一手法。在短片中,他用一个皮风箱将一个人的头(也是他自己的头)像吹气球一样吹大,然后放气,又吹大,直至吹爆,颇有戏剧效果。
![]() |
乔治·梅里埃的大部分作品都毁于一战,但是这部影片幸存下来。下面就是这部影片,只有2分钟,是一部默片。
下面的这幅插图就解释了梅里埃如何使用“强行透视法”达到这样的效果。(From: "AHistory of Films" - John L. Fell)
![]() |
在摄像机前铺设一条很长的轨道,自己坐在一个箱子里,只露出脑袋,并在摄像机前摆放桌子的布景用以遮挡轨道和箱子。轨道做成斜面是为了使桌面所在的平面通过焦点,这样就可以使桌面“隐藏”在画面中,不至于穿帮。当箱子被推至镜头前时,画面中的头部就会变大,反之变小。而在布景的掩护和参照下,这样的大小变化就变得新奇而有趣。 这样的画面效果,用我们被好莱坞特效惯坏的眼睛看来,或许觉得稀松平常,但是在10世纪初电影刚刚诞生的日子里,梅里埃带给了观众难以言表的新奇与惊讶。而强行透视这一简单的技巧,即便在今天,仍然在《指环王》《哈利波特》等需要表现身体大小悬殊的电影里有不同程度的使用。
![]() |
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综合别人的发明创造、促使电影真正诞生刚开始的两年里,巴黎的观众疯狂地前往影剧院,观看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不过,这个时候的电影,大都是一些记实色彩的短片,一开始还引起了人们的巨大惊奇,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对那些只是单纯记录生活真实场景的短片感到了厌烦。很快,就没有太多人喜欢到剧院看电影了,电影才问世不多久,就已经落到了“人前冷落鞍马稀”的地步。
![]() |
作为剧院老板和魔术师,乔治·梅里埃特别熟悉观众的心理,也熟悉电影和戏剧这个娱乐行当的经营之道。他动用了光学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术、舞台机关设置、模型等各种手段,来丰富电影的魔幻和具有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他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他为电影引进了戏剧因素,发掘了电影的戏剧性。至今美国的大片虽然制作精良,走的仍然是梅里埃发掘出的电影奇观的路子。
![]() |
最后b哥向大家推荐电影《雨果》,这部荣获2012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影片,是对乔治·梅里埃跨越百年的致敬。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